APP下载

甘肃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2022-12-03霍芳霞刘彩虹杨喜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6期
关键词:甘肃红色思政

霍芳霞,刘彩虹,杨喜梅

(天水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天水 741001)

甘肃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积淀的厚重的精神财富,也是助力大学生塑造理想人格的宝贵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要求“铭记光辉历史”,并且要“传承红色基因”。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高台考察时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并特别强调要“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必须铭记光辉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2]。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论述,为甘肃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趋于成熟的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是他们义不容辞的使命。甘肃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研究,对甘肃红色基因的育人功能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1 甘肃红色基因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1.1 甘肃红色基因的基本内涵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的征程中创造的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红色基因“是我党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孕育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党我军性质宗旨本色的集中体现”[3]。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诞生在陇原大地上的南梁精神、会师精神、红西路军革命精神、铁人精神、航天精神、庄浪梯田精神、会宁教育精神、八步沙精神、莫高精神等,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火热实践中,团结带领勤劳勇敢的甘肃各族人民创造的先进价值范式, 它同坚不可摧的革命精神和改革创新的伟大时代精神要旨息息相通,同传统人文精神和地域文化特质血脉相连,由此汇聚成了底蕴深厚的相对完整的甘肃红色基因图谱。

甘肃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甘肃广大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长期实践中孕育形成的带有鲜明红色气质的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核,是甘肃红色文化的核心和精髓。甘肃红色基因不仅生动再现了党领导下的甘肃人民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革命风范和崇高品德,还兼具一些甘肃地域特色的果敢勇猛、轻死重义等价值范式,其基本内涵主要表现在坚定理想、忠贞革命的信仰信念,顾全大局、和衷共济的家国情怀,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面向群众、忠诚为民的价值取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等五个方面。它凝结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积淀的优秀历史文化的智慧,也筑成了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耀眼的文化高地。

1.2 甘肃红色基因的主要特征

甘肃红色基因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突出的地域特点和强烈的“红色”特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先进性

甘肃红色基因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甘肃的生动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精神产物,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作为甘肃红色基因的产物,中国共产党领导甘肃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先进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与时俱进。因此,先进性是甘肃红色基因的本质属性。判断文化先进性的标准,就是要始终坚持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另外,“历史尺度就是社会客观规律的尺度”,而“价值尺度就是反映人的价值、 人的需要、 人的全面发展的尺度”[4]。甘肃红色基因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与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统一的先进文化。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科学的理论、 革命的理论、先进的理论”[5]。完全可以肯定地说,甘肃红色基因正是因为具有先进性特质,才能在实践中正确地改造世界,发挥其革命性作用。

1.2.2 时代性

甘肃红色基因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时代条件,在甘肃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甘肃红色基因的外在形态和思想内涵基于党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的不同,呈现出前后有别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相融合的特征。比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面对残暴的封建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和血腥镇压,唤醒并组织动员广大甘肃人民群众奋起反抗是甘肃共产党的主要任务,他们积极采用“红色”“白色”“灰色”三种斗争方式创建革命武装,壮大红军队伍,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立陕甘边苏维埃政府。这一时期的甘肃红色基因充分体现了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鲜明的时代特征。甘肃红色基因发源于革命时期,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甘肃红色基因不再仅仅与革命战争相联系,而是与不同的时代任务结合呈现出各种新形式。每一代中国人都有他们自己的长征路,“每个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6]。在建设、改革时期,甘肃红色基因不断增加了新的内涵,不断改进其传承与发展的方式,正因为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色,甘肃红色基因才能在当今时代仍焕发光彩、永葆活力。

1.2.3 开放性

从地里环境来看,甘肃地形呈狭长状,古代连接欧亚、融合并扩散传播中外文化的桥梁——“丝绸之路”贯穿全境,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甘肃红色基因一方面保持自身独立性,另一方面又在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吸纳了有益的异质养料,具有了开放、兼容并蓄的特点。从民族来看,自远古迄今,氐、羌、羯、匈奴、鲜卑、契丹、回族等众多民族栖息于此,甘肃地域兄弟民族迁徙、汇聚,血脉交融,共同缔造了甘肃红色基因的辉煌。正是因交往融汇的历史,甘肃红色基因形成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宏大格局与气势。

2 甘肃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

2.1 甘肃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立德树人是思政课的首要任务,而且“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作为青年大学生,也是“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7]的主体之一。甘肃红色基因具有鲜明的育人功能,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资源和鲜活素材。清代启蒙思想家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二》中指出“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8]。这句话深刻阐明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的支撑点不是金钱和权力,而是他们所拥有的历史。但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国社会上泛起了“告别革命”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入新世纪,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论调仍然影响较大,已经连续十年被评为值得关注的年度十大思潮之一。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挑战和克服其消极影响,“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9]。

要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绝不做亵渎祖先、 亵渎经典、 亵渎英雄的事情。2014年12月13日,是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坚决不允许任何人肆意污蔑篡改。客观存在的历史真实是不容抹杀的,也是任何人抹杀不了的。因此,坚守历史真实,客观记述与阐释历史是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基本要求。历史研究的确需要不断去认识、继承和解读,但这不等于颠倒黑白和抹杀历史真实。历史虚无主义忽视历史的真实性,否定历史事实,但无论怎么歪曲,都改变不了已经固化在时间长河之中的历史,正如甘肃革命历史上的“太白起义”“两当兵变”“哈达铺会议”“岷洮西固战役”等客观性地存在。因此,甘肃红色基因是戳穿历史虚无主义的各种谎言和谬误、 识破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伎俩、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重要源泉。

2.2 甘肃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考察了多处革命圣地,如西柏坡、临沂、古田、延安、遵义、井冈山等革命老区。在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2018年9月,在凝聚人心、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德树人要在六个方面“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重要论述是甘肃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根本指针。

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独特性质决定了其是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大转型时期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承载着厚德、育人的功能。但是,当前某些高校利用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时,存在思政教育教学形式单一、主题宏大、理论抽象、说教空洞、时代感和亲和力疏离的问题,拉大了其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未能引发大学生的共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另外,一些思政课教师在进行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未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需求出发,缺乏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抽象枯燥、空洞说教的“满堂灌”教学,效果适得其反。甘肃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重要且必要。第一,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健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第二,甘肃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有利于完善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为高校思政课程注入红色基因和红色滋养,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3 甘肃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3.1 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突出甘肃红色基因建设

3.1.1 开展与甘肃红色基因相关的红色歌曲、红色讲座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甘肃红色基因的热情

学校可通过举办红歌比赛、 红色讲座等系列活动,激发大学生对甘肃红色基因的兴趣和热情,进而发挥甘肃红色基因的育人功能。既能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又能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甘肃红色基因的认同感。另外,组织红歌比赛,除了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学习红色基因热情,也能使大学生在激昂向上的嘹亮歌声中领悟伟大的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以此来引导大学生形成爱国奉献、不畏艰难的理想信念,为“第二个百年”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3.1.2 创办校园红色学报,营造甘肃红色基因氛围

高校思政课是肩负“立德树人” 重任的关键科目。改革和创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不仅要充分发挥好高校思政课的主渠道功能,还要彰显学报等其他辅助渠道的作用。红色学报不同于其他一般性的学报,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具有强烈的思想指引性。学生将课堂上知识凝练总结,通过主观能动性将其结晶发表于红色学报,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无形中又发挥了育人功能。

3.1.3 建立校园甘肃红色基因弘扬网站,健全弘扬和传承体系

建立校园甘肃红色基因网站,能够有效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大学生能够在比较灵活的时间、地点内获取红色基因知识,这种动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可以使知识获取和潜移默化的思想洗礼完美结合,缓解枯燥课程的疲劳感,释放紧张的学习压力。更符合大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更容易消化红色知识,从而事半功倍地增强大学生对甘肃红色基因的认知和高度认同。

3.2 教师将甘肃红色基因融入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3.2.1 促进甘肃红色基因与教学内容融合,开发校本教材,突出思政教育的导向性

甘肃红色基因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鲜活素材,具有鲜明的导向性。结合甘肃红色基因开发全方位、立体化的校本教材,有助于学生了解甘肃红色历史,感受红色基因的熏陶和指引,发挥思政课的导向性,引导新时代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担当,主动做甘肃红色基因的传承人和践行人。

3.2.2 推进甘肃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迅猛发展,中国教育信息化从1.0 时代大步迈入2.0 时代,高校思政课传统教学方式面临一系列严峻复杂的新问题新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机遇。因此,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应迎难而上,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推动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借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4 结语

甘肃红色基因是革命战争时期甘肃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创造的先进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是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宝贵“营养剂”。推进甘肃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充分发挥甘肃红色基因铸魂育人的功能; 有助于戳穿历史虚无主义的各种谎言和谬误,识破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伎俩,自觉抵制错误思潮; 有助于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因此,高校应积极构建形成以红色基因为魂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育人体系,为高校思政课程注入红色基因和红色滋养,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从而有力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甘肃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甘肃卷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