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古代西域诗在新时代传播的意义

2022-12-03胡壮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6期
关键词:西域新疆诗人

胡壮壮

(新疆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

“西域诗”概念最早见于清代王士禛所著的《香祖笔记》,其中作者以耶律楚材《赠蒲察元帅七首·其四》一诗为例,初步提出了这一概念,即凡诗中涉及西域事物即为西域诗[1]。当代学者星汉对西域诗进行了更为明晰的界定:“据 《嘉庆重修一统志·新疆统部》的区划,东界以星星峡为限,故凡星星峡以西之诗作,皆在辑录范围。人虽曾西出玉关,足迹未及星星峡者,皆割舍不录。”[2]即西域诗必须是诗人亲自西出星星峡后所作的诗,该文以此为基础,阐释西域诗在当今新时代背景下传播的价值与意义,以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作用作一例说。

1 古代西域诗的爱国主义精神

历代西域诗始终以爱国主义为基本内容,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旋律。例如骆宾王的《夕次蒲类津》,全诗沉郁悲凉,抒发了诗人的客愁羁旅之思与立功边疆的壮志豪情:

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

再如岑参,他是这样颂扬爱国将士封常清的:“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作品非常形象地刻画了封常清和战士们不惧冰雪严寒,驻守边疆保卫祖国的形象。

在唐代还有不少西域少数民族出身的武将受朝廷册封,带兵参加了保卫西域的斗争。例如出生于龟兹(今新疆库车)的名将哥舒翰曾作《破阵乐》云:

西戎最沐恩深,犬羊违背生心。神将驱兵出塞,横行海畔生擒。石堡岩高万丈,雕窠霞外千寻。一喝尽属唐国,将知应合天心[3]。

这首六言律声诗见于敦煌写卷伯3619。史载哥舒翰攻克石堡城时在天宝八载六月,攻占吐蕃雕窠城则在天宝十三载。“一喝尽属唐国”虽是诗人的自夸之语,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其对民族分裂分子的痛恨,对祖国统一的强烈企盼。

至清代后期,帝国主义势力觊觎新疆,扶持各种反叛势力,妄图达到分裂新疆的目的。此时,维护领土完整和祖国统一,反对帝国主义势力及其走狗便成为西域诗歌的主要内容。施补华便在《马上闲吟》中生动地反映了新疆各族团结一心,生擒匪酋张格尔的斗争:

铁盖山头月色死,雪片横飞三十里。老人犹说胡将军,跃马生擒张格尔。

新疆叛匪张格尔在境外势力的支持下,企图利用春节潜入阿尔图什庄作乱,但在维吾尔族人民的奋力抗争下,张格尔败走喀尔铁盖山,最后被活捉,人民维护祖国坚定决心,最终粉碎了其破坏新疆稳定团结的狼子野心。

对新疆局势产生较大影响的还有阿古柏叛乱,《重定新疆纪功诗》详细记录了整个平乱过程。其中施补华以“万怒莫当,一凶不漏”“大夷哀啼,如鹰缚鸡;小夷骇窜,如狸捕鼷。”生动地描写出我军将士的威武和敌军的溃败。他曾如此抒怀:“吁嗟千峰顶,现此闲旷土!蒙蒙二十里,绿草如平楚。融雪地含膏,流泉山泼乳。谁思据牧场,我欲遣民户。但纵万牛羊,鞭策相尔汝。十年足生计,自以礼义辅。法度疏有方,租税宽无取。怀恩激内诚,守险引外侮,心系北辰星,目馋西域贾。”在情感基础下,施补华提出了“守险捍外侮”的主张,即充分团结发动各族人民抵御外辱。他的深谋远虑不仅是诗人爱国思想的生动表现,更是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教科书。

综上,西域诗中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成就,都是建立在爱国主义基础之上的,它的价值和魅力,也是由此所突显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史赋予的,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将长期鼓舞我们世代为保卫边疆、开发边疆和建设边疆而斗争。

2 古代西域诗的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共同体即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具有一定文化、经济、政治联系的民族综合体。自汉代张骞通西域以来,在互市、互商、和亲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下,西域民族共同体意识便产生了萌芽。唐贞观年间,在开放的民族政策下,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进一步加深,着胡服、奏胡乐成为一种潮流。《新唐书·五行一》载:“元和末,妇人为圆鬟椎髻,不设鬓饰,不施朱粉,惟以乌膏注唇,状似悲啼者。圆鬟者,上不自树也;悲啼者,忧恤象也。”又有《新唐书·常山王传》云:“又使户奴数十百人习音声,学胡人椎髻,剪彩为舞衣,寻橦跳剑,鼓鞞声通昼夜不绝。”[4]这种文化上的交流往往是双向的,岑参在《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提道:“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藩王能汉语”便生动反映了西域各民族互相学习的情形。

至清代,西域与中原之间已经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文化联系,西域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感也已内化为各族团结统一、共同进步的意识,具体表现为其对中原王朝的归属感。如清代纪昀的《物产六十七首》:

八寸葵花色似金,短垣老屋几丛深。此间颇去长安远,珍重时看向日心。

此诗以比喻手法,将向日葵比作新疆各族儿女,以太阳比喻祖国,各族儿女心向祖国就如向日葵永远朝着太阳盛开。再如清代诗人萧雄的《歌舞》:

一片氍毹选舞场,娉婷儿女上双双。铜琶独怪关西汉,能和娇娃白玉腔[5]。

作者从礼乐风俗角度入手,详细描述了带有中原特色的回疆歌舞,并在该诗的自注中详细介绍了阐发“儿女之情”“半回半汉之曲”。《拉骆驼》等的汉语歌曲,也从正面反映了中原文化对西域风俗文化的深刻影响,这恰是建设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础。

3 古代西域诗与旅游文化

祖国的华美河山和异域风土是西域诗人宣传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无论因何来到西域的文人墨客,在领略塞外风光后,无不恣意歌颂这里的山泉草木。他们对祖国边疆山河的热爱之情常常令人心潮澎湃。岑参在途经吐鲁番时曾作《经火山》,诗云: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烧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工!

诗人借诗生动地勾画了火焰山巍然雄伟之状,又描绘出火焰山直冲云霄的恢宏气势,抒发其欲在边疆大展宏图的凌云壮志。全诗构思奇异,洋溢着浓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岑参对西域景观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体会,其描写西域风光景物的作品堪称西城诗中的绝唱。他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6]。以春花比冬雪,不仅比喻新奇,也表现了新疆冬日特有的奇丽美景,艺术性极强。

元政治家、诗人耶律楚材在随成吉思汗西征时,写了不少歌咏西域山河的好诗,如《河中游西园四首》:

河中风物出乎伦,闲命金兰玉斝巡。半笑梨花琼脸嫩,轻颦杨柳翠眉新。衔泥紫燕先迎客,偷蕊黄蜂远趁人。日日西园寻胜概,莫教辜负客城春[7]。

诗人一反“春风不度玉门关”的传统认知,开门见山地写出西域春景“出乎伦”,紧接着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半笑”“轻颦”“偷蕊”等词,既写出万物始新的生命状态,又生动描绘了“梨花”“杨柳”“紫燕”“黄蜂”等娇俏可人的形象,字里行间充满了生命的感染力,让人对西域之春有了崭新认识。

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亦是爱国情怀的表达,例如林则徐《戏为塞外绝句》: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天晴雪共难消[8]。

1840年,林则徐被贬新疆伊犁,此诗为途中所作。诗中,他由天山联想到自己,将白发与白雪相映衬,虽有岁月匆匆而壮志未酬的苦涩,却都在一个“笑”字下显得积极乐观,充分表露出自己的爱国豪情和民族气节。

以上,我们不难看出新疆自古便有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地理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新疆得天独厚的旅游条件。在新时期新疆的发展中,我们应利用好这个文化资源,促进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旅游项目相结合,打造崭新而又富有古典韵味的旅游文化。

4 古代西域诗与文化润疆

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西汉以后,历代中原王朝都在新疆设立官方机构行管辖权。以政治管辖为基础,中华文化也在西域大地上留下了以诗歌为代表的鲜明印记。

自古以来的国人总会被独特的西域风光与人文景观所触动,从而抒发情志。从现存汉文典籍来看,周穆王和西王母是最早在这里留下诗篇的诗人[9]。西汉时期,中原与西域在经济文化上的联系日益密切,西域诗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细君公主有《黄鹄歌》传世[10]。魏晋南北朝时期,后秦高僧鸠摩罗什也有诗作传世[11],作为西域本土的第一位汉语诗人,鸠罗摩什的出现代表着中原与西域的文化融合更进一步,其价值不可小觑。

唐代,我国西域诗迎来了一个高峰。岑参的西域诗不仅承载了恢宏磅礴的盛唐气象,同时也以其雄奇壮美的审美内涵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美学范式,令无数读者和评论家为之心旌摇曳,从文化心理上拉近了中原与西域的距离。唐代西域本土人士阅读和学习汉语诗歌的现象也非常突出,根据学界研究可以看到唐代西州学童卜天寿仿写的学郎诗,以及唐代西州人抄写学习的古诗[12]。如此可以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尽管与中原相隔遥远,但西域人对唐诗的喜爱与渴慕是非常热烈的,这也体现出中华文化在西域的根植之深。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时代,丘处机《长春真人西游记》、耶律楚材《湛然居士文集》中都留下了西域诗篇,耶律楚材次子耶律铸所著《双溪醉隐集》存诗800 余首,是现知西域本土诗人中数量最大的。明代中原与西域文化联系依然紧密,陈诚出使西域是广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其《陈竹山先生文集》中有《西域往回纪行诗》92 首,都以诗歌的形式详实记叙了西域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

清代是古代西域诗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周轩曾对吴蔼宸《历代西域诗钞》和星汉《清代西域诗辑注》中所收的清代西域诗作过统计,诗人多达77 位,作品在2 000 首以上,并认为“历代西域诗,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首推清代”[13]。清代的西域诗从作者的民族构成上说,有汉族、满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从政治身份上说,有封疆大吏,随从幕僚,流放刑犯等多重身份;从代表诗人来看,纪昀、洪亮吉、林则徐、 邓廷桢、 谭嗣同等都是清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其作品价值十分重要。

综上,笔者认为汉语诗歌的确在新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这一事实既证明了过去中原王朝与新疆紧密的文化联系,也能为今后的文化润疆工程提供文化资源与推进思路。哪些文化是新疆各族人民最为熟悉的? 哪些诗歌与新疆各族人民的心灵最为贴近?毫无疑问就是这些宝贵的古代西域诗,它们描绘的是西域各族最为熟悉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俗,呼唤的是国家统一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千载之下,新疆儿女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不曾改变,历代西域诗的回响经久不息,也应该成为如今推进文化润疆工程的重要根基。

5 结语

古代西域诗始终以爱国主义为主线,充分表现西域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及中华文化的认同,是宝贵的文化财富。自第三次中央新疆座谈会以来,“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的新时代治疆方略已被新疆各族所认同。发掘古代西域诗在新时代中的价值,对建设美丽新疆,维护新疆各民族团结统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猜你喜欢

西域新疆诗人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张骞探西域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班超出使西域
诗人与花
新疆多怪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