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金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2022-12-03马兰王华珍吴青
马兰,王华珍,吴青
(安徽三联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金融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融资支持。不断创新的金融体系促使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金融体系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两者融合发展有利于解决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问题,从而增强国家软实力。随着二者的相互作用和促进,其融合发展也成了必然的趋势。
1 文化对金融的作用
无论在宏观上国家金融体系还是微观上企业金融机构,文化都对其有着深刻的影响。从宏观上看,不同文化对金融规模、活跃度和效率这三个金融发展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同时文化对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金融规模、活跃度和效率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从微观层面上,文化对于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底层金融市场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文化是相对稳定的因素,其对底层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较为长远。目前,学界关于文化对金融影响的研究文献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集中于研究文化促进金融的发展,例如,一些学者围绕城市群政策对金融发展绩效进行了评估,认为城市群政策和金融之间应该协调发展,从方言的“信任”和“沟通”探究其中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地区间的金融协调发展[1]。第二类则是研究文化抑制金融的发展,例如,研究发现行政区的规划阻隔了文化传导通道,从而对经济金融发展形成不利冲击,实质上是认为文化在金融发展中扮演着负面角色。新的研究认为一场文化革新正冲击着金融经济学,认为人的认知、互动和策略选择都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强调两者交叉融合[2]。
1.1 文化能够促进金融的发展
在文化促进金融发展的研究中,一般用方言作为文化代表来研究其对于金融的影响。研究发现方言一致性在城市群内部促进了金融协调发展,主要体现了非正式制度在“正式制度—金融要素”之间扮演的重要角色。从机制上看,方言作为一种文化,更多的是通过经济个体间的身份认同来促成地区间的金融协调发展[3]。此外,研究发现银行的贷款规模与借贷双方的文化相似性( Cultural Proximity) 有显著的正相关,市场参与者之间文化距离影响了贷款规模、定价和贷款决策,而文化相似性有利于信息摩擦的减少和交易成本的降低。研究认为增强企业内部的文化底蕴,使企业发展更加和谐,具有凝聚力,并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促进企业的发展。宗族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4]以银行发展为研究对象,根据银行业分支机构的开设情况,结合家谱数据构建了城市层面的宗族文化指标,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宗族文化显著促进了银行发展。
1.2 文化能够抑制金融的发展
文化在某些方面对金融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在另一些方面对金融产生抑制作用,主要集中在语言的交流和传统的思想观念上。刘冲等[5]研究认为,方言多样性对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和资本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认为地域文化和身份认同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资本在其中起着机制作用,这些因素降低了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但是,也抑制了当地小额贷款公司的规模和盈利水平,从而增加了企业的信贷风险。此外,我国的中老年人对于一些传统文化比较看重,其中一些文化会对金融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比如“养儿防老”等传统家庭文化观念会抑制我国城镇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程度,降低居民对金融体系的信任,削弱居民关注金融信息的情况,对居民金融素养的提升不利,从而降低居民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意愿。
1.3 文化影响金融的内在机制研究
针对文化如何影响金融发展,现有研究验证的理论机制主要集中于信任结构和社会规范两方面,而信用结构主要分为“特殊主义( particularism)”和“普遍主义( universalism)” 。“特殊主义”的基础是人的个性、认识的主体性和价值的特殊性,持有在价值问题上个性化、相对主义和多元论的论点。在文化对金融的影响研究中,一些学者利用儒家文化的差序格局,得出其对金融素养与风险态度的正向关系起到阻碍作用,研究发现“差序格局”在社会资源配置格局上不产生影响,但在儒家文化的伦理层面和社会关系格局上对普惠金融方面影响显著。“普遍主义”是独立于行为者与对象在身份上的特殊关系,即广义信用,其属于范围更宽的信用,超过了家庭或宗族内部信用,同时扩展至社会群体之间[6]。除了信任结构外,文化影响金融发展的主要理论机制还包括社会规范。
2 金融对文化的作用
学界围绕金融对于文化的影响的研究,主要从金融对于文化产业的影响这个视角来进行的。同样,金融对于文化的影响主要可以分为金融支持和金融抑制两个方面。
2.1 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
金融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互联网金融发展能降低文化创意企业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度,可以缓解其融资约束。一些研究资本市场的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在促进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增长的方面更加显著,同时导致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增长对资本市场发展更加依赖,而信贷市场发展在中西部地区的作用更加显著,因此,中西部地区对信贷市场发展更加依赖。研究发现,中小文化企业担保、再担保体系在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的较为完善,这些国家的文化企业信贷融资更加具有保障。该文运用了中国1995—2013年的文化、科技与金融数据,得出了金融对于文化和科技都有着促进作用,在分析了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例后,发现金融产业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其文化产业的水平也比较高。此外,越来越多的资本注意到了文化创意市场,因此,其产业资本运作越来越活跃,其中一个重要的结果就是,导致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在各地迅速建立起来,融到的资金额度迅速增长,效益非常显著[7]。
2.2 文化产业的金融抑制
但也有研究发现,金融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笔者应用MRW 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抑制金融的现象,结果显示,难以评估文化创意产业价值是产生金融抑制的主要原因。此外,一些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不利于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在地理距离权重为空间矩阵的条件下,邻域省份金融集聚同样不利于本省域文化产业发展,金融集聚对文化产业呈现负向空间溢出效应[8]。金融错配对文化产业全要素也具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金融错配问题,但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时滞性。
3 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发展
3.1 文化金融
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催生了文化金融,该过程包括在金融活动中有文化资源的开发、生产、利用、保护、经营等,因此,与文化产业、事业有关联的金融业务都属于该范畴。其意义远远超过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基本融合,是一种新的理论架构体系,该体系包括文化资源资产化、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金融运作以及相关的产业链等。
文化金融包括文化资源系统化、文化资源资产化、文化资源金融化与证劵化这些基本的内容。可以通过加强政府对文化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引导作用、优化发展环境,例如,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在推动文化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开发了传统金融手段与文化产业结合的新路径。也有学者注意到了文化金融风险,认为金融文化风险遍布于文化产业链的全部,防控风险应关注政策导向、对文化产品进行组合投资等问题[9]。
3.2 金融文化
金融文化是多种理论与制度的综合体,具有社会文化与金融特性双重属性,是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道德准则与伦理观、法律意识与规范、经营及管理理念等在金融领域的重要体现。最早开始分析金融文化时,学者们认为,金融文化是指金融部门在自身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非物质特征的总和,是一种文化体系,对提高全体人员内聚力和向心力意识形态有着重要的作用。后来,金融文化又被定义为银行吸收多年来的传统、习惯、作风中的精华部分,之后,学界又进一步总结了金融文化的涵义、结构和特点,阐述了研究金融文化的必要性以及建设金融文化的原则和途径。我国金融文化与发达金融市场国家的金融文化有所不同,发达金融市场国家是以契约与法的精神作为金融市场运行的支柱,其金融文化中对于自由缔结、遵守和保护契约的诉求是根本性的[10]。
3.3 其他视角下的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和金融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其融合远不止上述两个视角。在科技创新的视角下,文化产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与金融供给侧存在共生协同、耦合协同、聚合扩散协同的关系。经过不断地研究,学者们论证了文化企业在科技创新发展各阶段与金融供给侧的协同发展,从而揭示了文化产业与金融供给侧的协同发展机制。在新型业态视域下,江苏省研究了在新型业态视域下的文化与多种产业融合情况,得出在融资的视角下,我国的文化产业的融资情况与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我国文化企业发展起步较晚,整体的融资服务体系并未完善,导致融资风险较高和运营资金缺口较大。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视域下,如何有效挖掘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成为重要议题,二者具有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需要从完善落实配套政策、降低投资风险、建立多元融资体系、搭建完善信息交流平台等方面做出努力,同时,要促进民间资本与农村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而活跃村文化资源,带动农村经济与文化建设。在扶贫的视角下,研究金融扶贫和文化扶贫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处于贫困的群体来讲,应以金融扶贫给予式为主,注重外力 “输血”,在短期内增加其当期收入;对于已经脱贫的群体来讲,应以文化扶贫方式为主,注重用内生动力“造血”,用文化理念等作用来长时间地改变其“贫困文化”状态,从而实现长期脱贫。在金融市场的视角下,单向溢出效应仅存在沪深300 指数与文化艺术品市场,而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存在于文化艺术品市场和创业板指数[11]。
4 金融与文化发展的研究展望
近些年,我国文化与金融的相关研究处于一个比较活跃的状态,但研究的方向较为分散,随着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未来关于金融与文化问题的研究应进一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4.1 政策体系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要制定完善深化文化与金融合作的政策举措,引导金融机构去开发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个性化、差异化。目前,随着相关政策的完善,融资渠道的拓宽,这些融资渠道的拓宽和相关政策的完善对于文化产业有哪些影响,仍值得探究。
4.2 推动相关服务机构的创新对于产业的影响
推动金融机构的创新,能更好地持续作用于文化产业,提高资源的整合效率。这就意味着金融市场将会针对政策做出一定的革新,而这些革新对于文化产业会有哪些影响,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究。
4.3 引导扩大有效投资对于文化产业的影响
投资对于优化供给侧改革有着关键性作用,围绕文化内容创意产业和数字文化产业等,通过有效投资,能够不断的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因此,政府在投资中应发挥好引导带动作用,拓宽社会资本对于文化产业的投资,从而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同时还要利用好中央和地方的各种预算和投资工具。在有效投资扩大的情况下,金融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又会有哪些新的影响,仍值得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