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教育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2022-12-03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朱秀海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 朱秀海
“双减”教育政策尤为强调减轻学生学习上的压力和负担,让更多的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不再具有抵触和畏惧心理。而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践行“双减”教育政策,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和优化,尽量选取更加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方式指导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然而,在传统学科教学思维的桎梏和影响下,多数教师并未对“双减”教育政策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贯彻和落实给予关注和重视,也很少将其作为展开历史学科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融入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导致所开发和设计的一些历史教学实践活动形式化严重,违背了教师展开学科教学工作的初衷。另外,还有些教师尽管已经意识到“双减”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对该如何践行“双减”教育政策,更好地开展学科教学工作缺乏可行的方法作为指导。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双减”教育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有着不少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和处理。面对此种情况,本文从六个方面进行举例和论述,希望能为“双减”教育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和建议。
一、更迭教学思维,诱发和启迪学生的历史学习意识
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想要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去,关键在于诱发和启迪学生的历史学习意识,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然而,在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和影响下,多数教师并未将学生历史学习意识的诱发和启迪作为学科教学的核心要素,将其落到实处,导致学生历史学习意识的培育只是一句空话。基于此,需要教师更迭自身的教学思维,着重将学生历史学习意识的启迪融入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在“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课的教学中,在课堂教学初期,教师便直观地向学生呈现和展示了一些代表国家名片的邮票,让学生试着进行观察和研究,从而让学生在观察和研究的过程中把学生带入工业化刚起步的中国。随后,教师重点向学生交代和介绍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背景,并向学生提出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说明了什么”的疑问,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回答该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我国为什么要实现国家工业化。最后,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教师还就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为学生设计了一次具体的“阅读教材内容,回答问题”的阅读学习活动。在此次阅读学习活动中,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回答“‘一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合作阅读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并愿意以更加主动积极的姿态参与历史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探究。
二、增添教学手段,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动性
对初中学生而言,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是比较无趣且枯燥的,尤其是一些和政治经济学有关的知识内容,在教师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学手段的作用和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历史知识逐渐产生了抵触和排斥心理,不愿意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和探究历史学科知识内容。而创新和优化历史学科教学的手段,则能让更多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参与教师所组织举办的各类教学实践活动。对此,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入手,选择更加适合现阶段初中学生历史学习需要的方法和手段指导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例如,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一课的教学中,在课堂教学初期,教师便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文本,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试着结合教材思考“什么是中国梦,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定了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其中,我们所指的两个一百年,具体指的是哪两个一百年?”“在两个一百年中,需要我们达成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问题,从而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产生一定的学习和探究欲望。随后,教师则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试着让学生从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个角度相互之间谈一谈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和成就,从而在谈论的过程中对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形成正确的认识。最后,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更具主动性,教师还为学生开发和设计了一次具体的“你问我答”的趣味答题活动。在此次“你问我答”的趣味答题活动中,由教师作为提问者,向学生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何显著的意义?”“全面从严治党的地位是什么?”的问题,而学生则需要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回答正确的加分,而回答错误的减分,当所有问题全被回答完毕后,得分最高的学生即可获得此次活动的胜利。
三、创设学习情境,提升学生历史课堂学习的体验感
依照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历史学习情境,其不仅能让学生在参与情境的过程中获得更为真实的课堂学习体验,切实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所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对所学历史知识内容有一个全面且深刻的认识,提高其课堂学习的效果。鉴于此,在学科教学期间,需要教师强调历史学习情境的创设。例如,在“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的教学中,在课堂教学初期,教师便利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向学生直观呈现和展示了“学生积极参加军训、参加校园运动会、参加歌咏比赛活动”等各种精彩的镜头,并相继向学生提出“看着这些镜头所呈现出来的精彩画面,你有什么想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从而让学生在观看这些精彩镜头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变化。随后,教师则利用对比学习的方法,给学生直观呈现了“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和现如今所拍摄出来的影片”“民国时期人们的服装以及现代人的服装”,让学生试着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和讨论,这些变化突出了什么,进而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切实明确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最后,为了切实提升学生历史课堂的学习体验感,教师就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为学生开发和设计了一次具体的情境表演活动。在此次情境表演活动中,学生两两为一组,分别饰演不同时期即清朝、民国、现代不同的服装,见面怎样进行打招呼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在参与此次情境表演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变迁。当然,为了让学生历史课堂上的学习更具效果,教师还要求学生试着从其他一些方向搜集并整理一些能证明社会生活变化的例子,并将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从而让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提升。
四、重视实践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更具效果
对初中历史教师而言,学生历史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除了需要教师创新和优化学科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尽量选择更加适合现阶段学生历史学习需要的方法指导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还需要重视学生历史实践方面的探究,多尝试为学生开发和设计教学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参与历史实践探究活动中有所收获和提升,使其在课堂上的学习更具效果。例如,在“科学技术成就”一课的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初期,教师便向学生直观呈现和展示了“高科技渗透到我们生活每一个角落”的视频,并引导学生试着去思考:在高科技日益发展和进步的今天,中国应该怎么做?让学生把视野拓展到世界上,试着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随后,教师则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入手,引导学生试着去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并让学生在组内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资料,组织情景表演或者旁边解说等活动,进而让班级内的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最后,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历史课堂的学习效果,教师就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为学生开发和设计了一次具体的实践探究活动。在此次实践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试着联系生活实际,从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以及新材料技术等七个领域入手,思考并回答“我们为什么在经济落后的时候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结论,懂得如果不努力研究新技术就必将落后。
五、关注教学反思,切实提高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质量
在整个历史学科教学环节结束后,趁着对学科知识记忆比较深刻的时候,对整个学科教学过程进行系统化的反思和回顾,重点发现并找出教学上的缺陷和不足,其不仅能为教师更好地展开学科教学工作提供支持,协助教师及时对学科教学的手段做出调整和改变。还可以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在接下来的历史课堂上该如何进行学习。鉴于此,在学科教学期间,需要教师从提高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质量入手,切实做好学科教学反思工作。例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课的教学中,一方面,为了帮助教师找出自己授课期间存在的问题或缺陷,教师将整个学科教学过程利用微课视频的方式录制和保存了下来,并在课下对所录制和保存的微课视频进行了反复观看和研究,从而在观看和研究的过程中找出自己教学上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对“具体什么是社会主义,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深入地向学生进行解释和说明,因此,在接下来的学科教学期间,需要教师将该知识点重点向学生进行交代和解释,从而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该如何建设党。另一方面,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自己,明确自己在历史课堂上的学习状况,教师还指导学生利用每课一评、自我评价、每小节一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评价自己在历史课堂上的学习表现,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学习上的问题,进而在接下来的历史课堂上集中进行解决和处理。比如,有的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入,一些学生只是简单地认为这是中国社会主义的一个历史阶段,没有意识到其深层的含义。因此,需要学生在接下来的历史课堂上深度挖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深层含义。比如,在百年内需要始终坚持“三步走”的战略。
六、布置课后作业,扎实巩固学生历史课堂所学知识
“双减”教育政策特别指出要减少学生课后作业的总量和完成课后作业所需要的时间,而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践行“双减”教育政策,还需要教师创新和优化课后作业布置的方式,选择更加适合现阶段初中学生做作业需求的内容进行作业的布置,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扎实基础,巩固其历史课堂所学。例如,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后作业布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对课后作业的布置进行了处理,依照学生做作业的需要,为学生设计和布置了不同类型的课后作业。比如,为了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教师为学生布置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一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原因有哪些?”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试着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总结得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工业政策,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等不同的答案,从而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而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教师还向学生设计和布置了“板书设计”的作业,而学生则需要将历史课堂上所学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化的归纳和整理,并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具体如图1 所示:
从而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完善自身的学科知识结构体系,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当然,为了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师还为学生布置了“查阅相关资料、图片和视频”的作业,通过学生在课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资源整合优势搜集并浏览一些中国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生活变化方面的信息材料,从而在实际浏览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切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本领。
总的来说,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贯彻落实“双减”教育政策,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水准,其不仅满足了课程改革对学科教学改革的必要要求,大大提升了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学习能力,还为接下来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依据。对此,在学科教学期间,要求教师从诱发和启迪学生的历史学习意识、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历史课堂学习的体验感、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更具效果、提高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质量、扎实巩固学生历史课堂所学知识等入手,对现有的学科教学思维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和优化,从而真正让“双减”教育政策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得到践行和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对历史学科教学模式的变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