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合作视域下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策略

2022-12-03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五实验小学李书川

家长 2022年30期
关键词:劳动小学生家长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五实验小学 李书川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行为习惯、思维模式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重要节点。对于小学生而言,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观念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双方应该在这期间相互沟通、正确引导、互为榜样,促使小学生通过教师和家长的细心引导,树立正确的劳动学习观念。同时,加强劳动教育,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强化身体素质,舒缓心理压力,从而劳逸结合,在劳动中达到对某些知识的学习。基于此,本文就家校合作视域下对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相关作用以及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关策略。

劳动教育是家庭劳动教育、社会劳动教育以及学校劳动教育的总和,2020 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印发,强调劳动教育要贯穿整个学生时代,强调家庭与学校双方要加强合作,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同时相互配合,互相协作,关注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学习与发展,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家校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流,能够帮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养成面对困难、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从而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目的

大部分家庭中,小学生都是家里的“大熊猫”,从来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对于家务劳动来说基本没有沾手的机会。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宠爱,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离开家庭怀抱之后进行自我成长和发展。而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开展,其本质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共同发展,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自主自理的能力,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帮助小学生打破家庭保护壳,对于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干,帮助学生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劳动的过程也是学生对世界进行探索,不断地进行观察和研究的一个过程。学校集体劳动教育,能够引导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及早认识社会,明白只有通过自身劳动,才能得到自身想要的东西,而不是养成不劳而获的思想观念,从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二、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在教育中经常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在真正进行小学教育时,教师与家长往往更加重视德育、智育教育,对于剩下的体育、美育和劳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小学生劳动教育有其存在的意义,对于整个教学阶段而言都具有重要性。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小学生正确思维模式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劳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身心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观念,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劳动素养,从而养成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更努力地学习。

(二)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

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党领导下不断培养的接班人,因此小学生的每一步教育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劳动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劳动观念,培养其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劳动精神。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家长相互配合、鼓励,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学生形成劳动观念,为更努力地学习做铺垫。众所周知,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们通过劳动进而获得想要的东西,劳动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有利于整体智力的发展。而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学生劳动教育在一定程度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三、家校合作视域下小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程度较低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事业中,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双减”政策实行,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和减负教育受到相关部门以及教师的重视。然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同时,教师应试思想严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通常以学习成绩来吸引家长。在小学整个教学阶段,教师过度重视考试成绩,对于学生学习能力、思维逻辑、教育认知、劳动习惯等方面的能力并没有进行重视。不少学校只是空口白话,并没有付诸行动,从而导致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意义以及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够理解。对于学校整个教学体系而言,缺少对劳动教学系统知识的整理,没有相关教材;对于劳动教育的课程安排时长不够,学生实践能力达不到标准,硬件设施不过关,导致学生身体素质无法增强。

(二)家长教育方法欠佳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孩子是每个家庭集万千宠爱为一身的小公主、小王子。在学习上,家长只关心一学期下来孩子最后的期末成绩,对于孩子平时的知识学习、体育锻炼,劳动教育漠不关心,只是满足孩子物质方面的所有需求。而一部分家长对劳动教育不够重视,对劳动教学的方法欠佳。甚至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家务活或者相关劳动绝不让孩子插手,孩子就只负责写作业就行。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没有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还逐渐形成懒散、懒惰等思想,不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家庭劳动的机会,不但不能提升对劳动的认知,还不能达到锻炼身体,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小学生自我认知不到位

现在社会经济发展迅猛,许多家庭为了缓解劳动疲劳,常采用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进行代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压力。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小学生在家中长期接受电子产品或者信息化熏陶,对劳动教育的概念逐渐弱化,因此劳动能力较弱,不能通过传统的劳动教育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对于不怕困难、任劳任怨等劳动精神不能深入地体会。在整个成长和发展中,由于长期缺少劳动教育这一项,学生德育和智育方面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教师教学安排不合理

在小学教育阶段,随着素质教育力度不断加大,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都在进行一定的改变。但是一部分教师对小学劳动教育却选择忽视,并没有将其列为小学教学学科。综合素质教学目的,不仅是指在传统学科教学中做出相应的改变和革新,促使学生在语文素质、数学思维、分析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还要求学生在学习基础上提高身体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而劳动教育正是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基本表现形式,一部分小学教师对劳动教育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往往一周只有一节劳动教育课程,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小学生不能在短暂的劳动教育中有所收获,丰富生活经验、体会劳动精神、形成良好的劳动思维品质。

四、家校合作视域下增强小学生劳动教育效果的相关策略

(一)增强家校合作,共同配合,加强劳动教育

在小学生劳动教育问题上,家长与教师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配合,促进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使其了解并逐渐形成辛勤劳动、不怕困难等劳动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运用到学习上以及日常生活上。教师和家长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加强整个教学阶段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实践劳动的机会,让学生多帮助家人做家务,提高整理收拾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长此以往,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比如帮教师擦黑板、分小组打扫卫生、帮助教师收发作业、帮助教师阅卷等。只要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教师都可以让学生去做,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学习能力,使其面对问题能够更深入、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思考,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身心素质。

(二)运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少需要21 天,而小学生年龄小,自我约束力较低,因此,小学生想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劳动习惯不止21 天。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长和教师时时刻刻的监督和督促。双方要齐心协力,敦促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让小学生自己洗衣服、自己刷鞋子、自己学做饭,在学校自主打扫卫生、擦桌子摆凳子、擦黑板等。家长和教师只有长期稳定地相互配合,小学生才能更快地进入状态,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促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时,教师和家长可以运用多种方式,不断地探索研究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在学校,教师可以利用奖励方式,采用“流动红旗”“劳动标兵”等方式进行劳动教育,不断激励学生进行劳动,树立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劳动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家中,家长可以利用学生的特点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劳动思维能力,再利用小学生好胜心理,促使其与家庭智能机器人进行比赛,通过不同形式的比赛内容激发小学生的胜负欲,从而促使小学生对劳动教育有一个良好的认识,能够迈出劳动的第一步。之后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进行更深层次的劳动教育,既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又能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科学地安排家校劳动教育的时间,明确教育分工

要想让小学生增强劳动教育,就要依靠家长、学校、自身三方面共同努力。就家长和学校而言,在劳动教育上要科学地安排时间,不能使学生劳动任务量过大,否则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家长和教师在培养学生劳动能力时,要相互配合,但应该有其明确并且合理科学的分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能过度干涉,但是也应该加强沟通,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出相关的调整。在劳动教育中,家长不能过分心疼孩子,溺爱孩子,什么活都帮助孩子处理,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应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衣服自己叠、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自己的袜子自己洗等方面,家长都可以放手,让孩子尝试自己去做,帮助孩子体会家长劳动的不易,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学校劳动教学中,教师要督促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到相关劳动中去,从劳动中获取取相关知识,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教师在劳动教育中也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采用表扬鼓励的方式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自己叠被子、穿鞋子、刷饭盆、整理书桌等,循序渐进,不断地帮助学生通过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家庭和教师合作进行劳动教育时,二者不能互相推诿,也不能相互插手,家长和教师应该各司其职,做好自己那一项工作即可。

(四)寻找身边的劳动模范,增强学生的学习感悟

家校合作视域下开展小学生劳动教育,学校和家长要积极寻找身边的劳动模范,将其劳动事迹给小学生进行讲解,帮助小学生加强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促使小学生发现劳动模范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劳动精神,并及时地进行学习。学校或者家长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工厂或者其他地方,观摩职工进行劳动,也可以让小学生进行实地劳动体验,从而增强对劳动的认知,逐步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学习感悟,促使学生对劳动模范精神进行继承和发扬。

(五)引导小学生进行社区劳动服务,形成责任意识

家长可以让小学生在自己所在的社区进行相关劳动,如帮助社区打扫卫生、除草浇花,处理社区杂物,进行垃圾分类,通过此种形式增强劳动体验,从而增强小学生对社区服务劳动人员的敬重,提高对社区劳动教育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不断学习与成长,在劳动中不断受到启发,明白劳动教育无小事,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从小事干好,在自我服务中增强劳动意识,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促使学生具有奉献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劳动教育。

(六)多元化评价,促进小学生劳动品质形成和身心健康发展

在小学教学阶段,教师和家长要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能只给予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奖励,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即使成绩不理想,也不能抹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适当地注重学生的品德品质、思维模式、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优化,并给予中肯、鼓励式的评价,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劳动教育而言,学生和家长更要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促使学生通过教师或者家长的评价进行自我反省和改正,不断加强相关劳动,以劳动楷模为榜样,提高劳动精神,促使教师与家长评价更加综合化、具体化,从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形式下,素质教育成为重中之重,对于小学生劳动教育方面,学校和家长要及时地进行沟通和配合,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加深对劳动教育知识的认知,提高学生劳动能力,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等多种劳动精神。家校之间长期合作,促使学生加强实际操作,增强体验感,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劳动观念,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小学生家长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家长请吃药Ⅱ
我是小学生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