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开展的实施策略

2022-12-03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安西路小学张红霞

家长 2022年30期
关键词:法治思政道德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安西路小学 张红霞

帮助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目标和方向。而从当前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看,不乏重智育而轻德育的现象,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仍然是以升学率作为目标,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很显然,思政教育上口号喊得多,但实效性却有待考量。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现状来看,亟待对存在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更紧密地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并且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将良好品德的种子埋进学生的心中,筑牢学生正确的思想与观念,并落实到行动中,为着力将小学生培养成为未来所需人才奠定扎实基础。同时,提高小学的思政教育质量也是学校、教师、家庭面临的迫切任务。

一、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味注重对学生的成绩考核,缺乏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关注与重视。不少教师与家长进行交流,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成绩,以学习成绩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衡量,这也使一些学习落后的学生的心理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教师与家长并未深入探究学生成绩不佳背后的思想。也有的教师与家长对学生个性化的想法不够重视,就学生的正确学习、价值观的树立也不主动了解,学生对自我学习价值观的认知处于混沌、模糊状态。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易受教师与家长的喜爱,而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易受到教师的批评或者家长的责骂,这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信心,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完善以及成长。

在开展小学思政教育中,能明显看出,有学校也仅仅是以道德与法治教育课为思政教育的唯一渠道,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而与之相联动的课程思政,或者是通过构建思政教育的大范围,都未能同步跟上,也缺乏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而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情况来看,有的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上,教育的内容较为宽泛,缺乏灵活多变的教学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课堂成为“一言堂”,单方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原本天真好动、思维活动的小学生受到抑制,感到被动,难以发挥个人的意见与想法,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欠佳,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并未形成,这也使教与学并没有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阻碍了新课改的前进步伐。加之教师的教学内容趋向理论化,而教学手段也不够丰富,这与小学生的心性思维不相适应,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一些内容的设置体现的是成人化,加重学生理解难度,导致课堂缺乏生机,学生也未能更好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教学内容与手段的改革也成为当前的迫切之需,以增强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人文性等,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二、小学思政教育有效开展策略

(一)紧随新课改步伐,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精准确立教育目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也成为当下教育的主流,小学思政教育则要围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断创新教学,体现教学的实效性。素质教育是为了培育出为未来社会所需的具有高素质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素质教育下,小学思政教育更要凸显高效与优质,实现德育、智育齐头并进,既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未来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打好扎实基础。教师应提高认识,明确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通过灵活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让道德与法治教育更贴近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不仅是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要改变重成绩而轻德育的这一教育观念,积极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找准学生成绩下滑背后的原因,鼓励学生在参与有效的思政教育活动中,不断完善人格素养,实现智育与德育的双赢。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体现学生科学性、规范性

学校上下联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形成大范围、大格局的育人环境,使学生浸润于无所不在的思政教育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最终不断完善自我人格,提高道德品质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学校上下充分树立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理念,通过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思想、心理诉求等,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从而制定科学规范的教育体系,并将思政考核成绩纳入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中,加重比例,聘请专业的思政人员担任教师,锻造高素质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强化教师的素质以及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培育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这一教育理念,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体系,尊重学生主体以及学生个性发展,平等对话,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来调动学生的热情与主体性、积极性,从而对小学思政教育的质量不断进行提升。

(三)灵活运用手段,创新教学内容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道德与法治课堂应具有灵活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不断丰富,教学领域也积极引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更便利的手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利用视频还是动漫,或者语音等,都让小学生体会到课堂的趣味,从而生发主观能动性。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删减或者增添,尽量以人文化、生活性的教学内容来与学生分享身边人、身边事,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调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从而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如在教授《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内容时,教师与生活紧密结合,以青少年在现代社会中享受哪些优惠为问题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自然而然就现实生活场景中针对青少年的优惠举措一一作了罗列,公交车上身高不超过一米的儿童免票、公园门票打折、景区半价等,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的保护政策处处都有。接着,教师播放学生喜爱看的电影片段,就儿童享有优先保护权利的情景刻意轮播,并进行启发引导。最后再带着小学生一起总结,当前社会对未成年人的重视与关爱,各种保护措施既涉及了教育领域、医疗领域,还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后,教师列举关于防沉迷网络游戏的事例,让学生聊一聊当前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网站或者是社会上的一些场所,并提出“禁止”究竟代表的是何种保护?学生经过思考,认为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使学生避免陷入游戏耽误学业,也为了免受伤害。通过鲜活的事例以及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理解自己目前所享有的特殊保护以及法律依据是什么。如此,在学生的心中便自然而然埋下了法治观念与信仰的种子。

教师灵活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内容较难理解,因此教师要将落脚点深入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上,从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来阐明这一内容的意义。道德与法治课作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既要精心设计,也要精准选择内容,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构筑自我教学风格与学科特点的体验式教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应突出生活化、体验化,而不是简简单单对课程内容进行平淡无味的讲述,通过体验式教学创设学生经历的生活情境。在情感体验中学会思考,在体验中乐学,也在学习中体验。通过教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既能拓展知识面,还能丰富教学内容,对生活本质进行思考与领会。教师课前应对学生的个性与行为方式做一了解,从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和道德品质找准着力点,并开展针对性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完善人格以及促使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也可以通过多元化方式来进行,比如,采用问题讨论,或者是辩论会、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也通过角色扮演,增强体验,丰富情感,更易理解思政内容。教学中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切实围绕学生的素养培养而树立更新正确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四)教师具备一定的哲学素养

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目的就是潜移默化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应研究好课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让枯燥的知识讲得更有道理,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上思政课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同时,这一课程上好之后,还可以辅助学生他学科的教育,通过自身教育,学生内心深处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态度,自然而然体现在生活以及学习的各个方面。教师在培养学生树立良好品德与价值观念的同时,教师自身更要具备良好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具备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哲学素养,以及现代心理学的科学素养,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命令式告诉学生“要怎样”,学生只会被动地去迎合教师,有的还会说假话。但是如果将哲学思想渗透学生中,将生活中的蕴涵的思政教育运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使学生亲近教师,也乐于参与学习,同时,更会自主认识和发现周围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敢于发表自我的见解,由此也能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判断事物的能力,辨别真伪,区别假丑。

(五)创新教育方式,增强实效性

思政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上,还要实现全程、全员更广泛的思政教育。当然,思政教育的开展并不是随意而盲目的,而是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身心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无声润物,变传统的说教为巧妙地引导,通过创新德育,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体验,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以少先队活动礼仪规范为例,如开展少先队的礼仪学堂,就包括为什么要保护红领巾的整洁,为何要加入光荣的队组织,为啥要保持严整的队容等,让学生在一系列的细小而实际的问题与操作中,潜移默化逐步养成个人服从组织、服从集体的意识与行为习惯,使学生感悟其中所蕴涵的思想内涵,体会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对祖国发展、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意义,将爱国主义情怀厚植于学生的思想行动中,也落实到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具体行动中。而学校还要深度挖掘红色基因,通过讲述英雄故事、参观红色纪念馆、祭扫烈士陵园等这些内容鲜活以及形式新颖的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朴素情感,使伟大的民族精神与革命传统如泉水源源不断流进学生心中,而学生也成为传承与弘扬民族精神与民族气节的新生一代。

(六)强化活动实践,丰富学生体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需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发挥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自主参与性以及创造性。一些实践活动还可鼓励学生一起进行策划、设计、组织等,使这一活动充满丰富性、生活化以及实践性。而实践性的思政教育更能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凸显针对性与实效性。无论是班级还是学校,积极结合当前对教育的新要求,开发有效资源,构建多方合育的环境,探索更多更丰富的思政教育方式。比如,学校将研学课程纳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教育计划中,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成长所需,回归于生活,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关注学生的知行合一。围绕探究、体验以及服务等方面重点设计研学课程,系统化、阶段性、模块化整体稳步推进。如考察探究型研学课程,则是采取项目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走进当地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等,不断观察、发现、研究。而社会服务型研学课程则是引导学生就近就地走进福利院,或者是幼儿园奉献爱心,增强社会责任感,体验自身价值。而所创设的参观体验型研学课程,带领学生走进经营企业或者工厂,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体验家乡的发展。而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策划、主题的选定,并且积极投入到自主组织管理中。在低年级学生所开展的爱家乡研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走进当地的村史馆,学习科学知识,对家乡所具有的资源进行了解;又或者引导学生走进革命纪念馆,听老前辈讲革命故事,感受革命精神;也可以走进当地的特色小吃街,深入了解每种小吃的生产、加工、制作以及美食等相关知识,增强乡愁乡情。通过“行走”的课堂,增强学生的体验,也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落实于行动。通过学校、教师、班级、社会等共同合力,组织一系列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实际上是对教师与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及家庭、社会等德育资源的大整合,实现了各方的资源融会贯通,使学生获得新的思政教育的体验,培养和提升良好道德品质,而学校也能逐渐建立起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这一系统性的思政教育体系,从而走入育人的崭新天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开展,不仅要教师创新教学观念,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还要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与学校思政教育同频共振,切实为“立德树人”育人任务提供关键助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法治思政道德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思政课“需求侧”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