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022-12-03卞勇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人才

卞勇平

(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江苏金坛 213200)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对人才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要求也在增加。这便要求当今职业院校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并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和成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职业院校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了解和分析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创造出适合学生成长的学习环境。在此形势下,我国一些职业院校采用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在考虑学生专业发展的前提下,选择对口的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工作实践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同时,这样的合作,也为企业培养了大批能够毕业即就业上岗的人才,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1 校企合作概况

我国的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是相对较早开始的,但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早期合作没有政府参与,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自愿行为,比较随意,并且合作方式也不成熟,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模式,合作的有效性也无法判断[2]。校企能否合作通常取决于学校和企业的友好程度。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政府将重点放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上,并且也接受了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自愿合作已变成企业和学校之间长期、稳定、政府主导的伙伴关系。

通过对国内校企合作模式的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国内校企合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 教学合作。在这个阶段中,学校会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将进入企业实习的活动纳入课程之中,甚至请企业内的专家进校授课,增加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的实用性[3]。学校有计划地将学生安排到企业进行见习或者实习,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得到真正的锻炼。学生毕业后,学校将优先考虑相关企业的用工情况,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从而建立起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2)中层合作。学校与企业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开设专业,成立以行业专家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企业岗位和人才的实际需求制定教学大纲,编写实用型教材,培养满足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同时,企业和学校高度契合,企业提供一定资源,学校参与企业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等,形成“产-学-研”一条龙的合作模式,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3)深度合作。学校和企业都处于校企合作的主导地位,校企深度参与职教联盟(集团)、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1+X”证书、产业(企业)学院、产教融合型企业等多种创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结合。

2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第一,以校企合作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利于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在21 世纪,人才已成为企业和机构竞争并占据核心领导地位的重要优势。在现代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人才的选择和调动也是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企业需要能够参与其人才发展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尤其是在雇佣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以便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利[4]。只有这样,才能继续推动企业技术变革,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校教育仍然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但是技术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在学校建立先进的实践学习平台,而且还需要适应未来工作环境和行业发展的变化,在学习专业知识、锻炼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提高个人专业素养[5]。

第二,校企合作实现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协调统一。长期以来,我国职业院校已经形成了基于课堂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并不利于技术性人力的培养。于是,在毕业生的能力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情况下,校企合作模式应运而生,将课堂与岗位密切对接,打破了学与用两层皮的尴尬局面,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整合学校和企业在开发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从而提供基于课堂的理论教育和动手的工作环境,使得实践与教学全面融合,让学生在上学期间可以得到科学的实践指导,毕业后可以在短时间内适应企业岗位需求。

3 我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现状

3.1 校企合作管理的运行机制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的校企合作中,一些政府职能部门不清楚其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其组织和协调作用,也没有建立指导机制和指导方针以促进企业与学校的良好合作[6]。对校企合作的有效监督和计划不足,缺乏校企合作的规章制度,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在政府一级,校企合作还不够集中,无法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组织。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将有助于促进职业院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3.2 合作目标的偏离

在校企合作中,一些职业院校对合作目标的设定有些偏颇。首先,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职业院校没有充分考虑市场的发展需求和自身特点,认为合作就是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从而提供了职业,这种思想出发点便有失偏颇。有效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与课堂教育的联系才是合作教育的重点。其次,在与职业院校合作的过程中,企业有自己的意愿,并且基本上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接受合作的[7]。因此,如果学校和企业都希望长期合作,则必须积极寻求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制约。但是,有关政府部门目前在校企合作的制度保障上存在严重问题,对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有严重的影响。

3.3 未形成学校与企业之间有效的合作模式

尽管学校和企业部门是主要参与者,但实际上,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无法在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真正的作用。一些职业院校正在与企业积极合作,但效果并不显著。这种合作比较初级,缺乏校企合作模式和沟通平台,无法有效保证企业的利益,影响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校企合作的价值很难最大化地实现。

3.4 迫切需要改善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

当前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 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符,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没有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形成。职业院校合作不足,需要加强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能力方面的改进。同时,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过程中,为了实现双方利益的目标,需要同时考虑个人和整体利益。这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职业院校需要创新人才发展模式,以尽快回应社会关注和企业需求[8]。

4 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中的问题

4.1 缺乏双师型教师

从职业院校的教育角度分析,涉及的专业很多,每个专业对指导对教师的要求都很高,它要求同时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师,这样才能满足职业院校的教育要求。但是,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教师都是把知识的传授放在了教学的第一位,自身实践能力欠缺,很难真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我国一些职业院校是在发展中逐渐转型而来的,教师也是转型而来,就理论知识的教学来说尚可,但谈起实践能力则难以胜任。也就是说,现在的职业院校本身缺少双师型教师,也无法形成专业的教育团队。师资的短缺,对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构成了阻碍,使得校企合作的实施进展缓慢[9]。

4.2 实践课程安排不当

一方面,在职业院校中,实践课程的安排往往缺乏合理性,课程以理论课为主,实践往往被忽视。受此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也会把理论知识的传授作为重点,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足够的锻练。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相分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书本上,一到了工作岗位则慌了手脚。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究与实践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研究中,学校和教师常把理论知识的研究作为重点,并在教学中影响学生的思维意识。这样,学生直到毕业也无法练就工作本领,或者学生会面临失业,或者企业从基础重新培养,浪费人力物力。

4.3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充分

校企合作对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不仅能够为学生搭建实践和就业的平台,还能够为合作企业提供对口人才,促进双方共同发展。但是,就发展校企合作模式而言,由于都是在摸索中前行,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缺乏全面的探讨,至于哪种模式更科学更有效,双方并不清楚,从而导致合作不充分,没能使校企合作模式的价值和影响得到应有的实现[10]。

5 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策略

5.1 完善教育团队的组织结构,为实施校企合作模式提供有利条件

充分实现校企合作模式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是当代职业院校和教师必须关注的课题。首先,职业院校需要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和组织,并根据教学专业和学生的学习要求合理选择教师。同时需要双师型教师从各个角度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从而给职业院校的发展、企业就业需求、学生能力发展和其未来就业等带来积极的影响,体现双师型教师的综合实力。其次,职业院校应拥有自己的高水平专业教师,以加强校企合作的实施。这些教师能够与企业一起进行教学与就业研讨,并在研讨过程中明确学校、学生和企业的需求,从而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化。最后,需要一支专业的教师团队进行全面的教学,优化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共同教育概念,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整体教育质量,以及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型,为校企合作的深化提供有利条件。

5.2 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着重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力的获得固然重要,但理论知识却是职业院校学生能力强弱的基础,教师需要重视,并引导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能够牢牢掌握,并将其正确地应用到后续的实践学习中。同时,教师要注重实践指导,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要结合理论知识的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综合教育能够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产生积极影响,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例如,企业可以为学生创建工作平台,这样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利用这个平台让学生对未来工作有一个真实的认知和能力上的获得,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参与到合作伙伴企业的实际工作中。

5.3 不断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首先,政府必须发挥领导作用。政府应充分利用资源管理优势,协调各方利益,为职业院校提供指导,使其有序开展校企合作,发挥作用。政府需要建立一个好的管理和行政机构,并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明确管理中的各项义务和责任。根据地区的发展,制定适当的政策,以进行教育改革,选择教学专业等。其次,职业院校需要清楚自身办学情况。职业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取得联系,跟踪行业最新发展趋势和方向,及时改革培训计划和课程内容,适当放宽管理权限,邀请企业合作,以一起管理学生。同时要创新人才开发机制,探索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人才协同开发模式。最后,企业需要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企业应在招生和就业、师资培训、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投资,派遣技术骨干做学校的兼职教师,并积极地与学校的教师进行工作交流,提供经验,为学生提供知识,并指导他们的学习。

5.4 丰富校企合作的意义

为了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有必要突破单一的合作模式,不断探索创新,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首先,必须把社会作为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舞台。企业和学校可以共同建立一个接近企业实际情况的实习基地,例如建立多功能教室、设备齐全的实验室等,加强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其次,学校严格遵循企业的需求,与企业进行市场分析,制订发展计划,参与技术研究,将企业发展计划纳入教育,同时能够将各种信息反馈给企业,并根据实际情况改革教学计划。

6 结语

结合对各职业院校教育现状的分析,缺乏师资力量、实践课程安排不合理、校企合作不足是合作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同时,对校企合作的价值认识不够,需要职业院校予以重视,根据相关问题制订解决方案,改善师资队伍的组织结构,为实施校企合作模式提供有利条件,这是根本。有必要通过侧重于知识和实践的综合教育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行校企合作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校企人才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人才云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