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怎么看”与“怎么办”
——基于56 所高水平高职院校自评文本的分析

2022-12-03何明友

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27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高职

王 义 何明友 梁 律

一、问题的提出

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先后实施了“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双高计划”等系列重大建设项目,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样态,成功实现了由层次教育向类型教育的身份转换。其中,“示范校”建设是以解决“高职院校怎么建”为政策导向,重点围绕办学思路、管理机制、人才培养等宏观逻辑建设一批样板院校,使其成为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和管理的示范,引领全国高职院校建设。在这种政策逻辑推动下,“示范校”的遴选、建设及验收较为关注宏观目标管理,重点凸显“示范”二字。而“双高计划”是以“高职院校是什么样”为逻辑起点,通过对未来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画像描绘及内涵推演,来实现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进阶,即打造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从建设逻辑看,“双高计划”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制度安排,并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辅以具体的任务指标来强化所要达成的建设结果,旨在通过对未来高职院校应然状态的功能性解构和指标化描绘,引导各项目学校按照计划达成既定目标,较为重视具体目标的达成度,重点在“高”字。因此,如何科学看待“双高计划”建设指标体系、客观对标对表做好此次“双高计划”中期自评工作,对推动整个高职教育改革和提升发展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设计

“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主要依据学校、省(教育厅、财政厅)、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三方已备案核准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对各项目学校立下的2019-2021年具体任务指标进行评价,既体现了此次评价“对标对表”的精准绩效管理过程,也是对各校是否具有“契约精神”的一次全方位检验。本研究以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学校为研究对象,对其2022年公布的中期自评报告文本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根据“双高计划”中期评估的相关要求,结合各项目学校提交文本的实际内容,分别从总体目标的实现程度、项目经费到位和执行情况、学校的贡献度、学校的社会认可度、专业群的完成进度、实现绩效目标采取的措施、特色经验与做法、问题与改进措施八个方面进行信息梳理和综合评价。“双高计划”中有56家高水平学校,实际采集到55所学校的自评文本,各校的自评报告均来源于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三、高水平学校中期自评报告分析

(一)总体目标的实现程度

总体目标的实现程度是判断项目学校是否完成任务的一个最为直观的指标,也能较为宏观地反映项目学校3年的整体建设情况。通过对55所学校中期绩效自评报告文本的整理发现,有53所学校填报了总体目标实现程度的具体信息,主要从五个维度反映学校的整体建设情况。

一是自评结果维度。有29所学校明确给出自评结果,自评结果均为优秀,占项目学校总数的52.72%,其中有23所学校还给出了自评分数,平均分为97.89分,有1所学校自评分为满分100分。按照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档次分析,A档学校平均98.60分,B档学校97.99分,C档学校97.57分;从项目学校所在区域看,东部地区学校平均97.86分,中部地区97.88分,西部地区98.02分①本研究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经济区域划分标准,东部地带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等11省市;中部地带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9省;西部地带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省。此次划分不包括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

二是任务完成维度。明确给出任务完成度数值的学校有31所,占项目学校总数的56.36%,平均完成度为101.71%,A档学校平均103.12%,B档学校101.74%,C档学校101.18%;东部地区学校平均完成度为104.35%,中部地区97.81%,西部地区97.01%。其中完成度达到或超过100%的学校有10所,占项目学校总数的18.18%,任务完成度最高的学校达147.03%。

三是绩效指标维度。有27所学校给出了具体数值,平均为102.09%,A档学校103.30%,B档学校103.87%,C档学校99.60%;东部地区为103.36%,中部地区100.21%,西部地区98.71%。其中绩效指标完成度达到或超过100%的学校有16所,占总数的29.6%,完成度最高的达115.77%。

四是终期任务维度。22所学校给出了终期任务完成度数值,平均为70.83%,最高为87.32%,A档学校平均69.8%,B档学校71.54%,C档学校69.71%;从区域看,东部地区76.27%,中部地区70.22%,西部地区65.13%。

五是文字维度。部分学校没有给出具体数值,采用文字来表述总体目标的实现程度,其中有5所学校清晰地表述完成或超出总体目标。

需要说明的是,项目学校在呈现总体目标的实现程度时,不是局限于一个维度,可能涉及多个维度,也可能交叉并行,比如一所学校可能既给出了任务完成度数值,又给出了自评分,也可能仅仅用文字表述整体实现程度。但无论采用哪种维度,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程度。根据各校自评文本提供的信息,有53所学校完成或超出总体目标,占总项目学校的96.36%,东部地区学校整体完成度相对较高。

(二)项目经费到位和执行情况

“双高计划”项目不仅规划周期长,且预算投入经费巨大,如何保证长久持续地获取建设资金,并能科学合理地使用好这些资金,一直都是“双高计划”在整体设计和推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55所学校提供的文本看,项目经费主要来自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行业企业支持和学校自筹。其中,能清晰看到具体经费到位率和执行率数据的学校有40所,占项目学校的72.73%,平均项目经费到位率为104.15%,达到或超过100%的学校有38所,占总数的69.09%,最高的学校达137.9%。从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档次看,A档学校平均为102.98%,B档学校103.85%,C档学校104.38%。从区域看,东部地区学校平均到位率为103.89%,中部地区101.01%,西部地区106.92%。

40所学校经费执行率平均为97.44%,达到或超过100%的有12所,占总数的21.82%,最高的达123.54%。其中,A档学校平均99.43%,B档学校平均94.52%,C档学校平均98.55%;从区域看,东部地区为96.02%,中部地区95.91%,西部地区101.53%。

总体来看,“双高计划”项目学校经费到位率普遍较高,多数学校都能如期获得预算资金,但经费执行还有待加快。另外,西部地区学校在经费到位和执行上表现较为突出。

(三)学校的贡献度

各校关于贡献度的填写以总结性文字表述为主,主要从学校在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形成国家层面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标准等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与成效等展示学校取得的成绩和形成的经验。对各校展示贡献度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发现,各校的贡献度在三个方面呈现较高的相似性和一致性。一是本土化特征明显。有14所学校明确提及形成具有本校标识性的“模式”“方案”“范式”等典型经验和做法,如“宁职范式”“顺德方案”“淄博模式”“温州样板”等,充分彰显了项目学校立足自身、服务区域、引领改革的独特性和专业性。二是关注国家发展大局。有13所学校对如何服务“乡村振兴”进行了清晰阐述,各校围绕“乡村振兴”主题,依托自身专业优势和特色,积极探寻职教与乡村振兴的契合点,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贡献了职教力量。三是重视国际化发展。有12所学校对服务“一带一路”过程中实施的新举措、产生的新成果进行了总结性评价,展示了各校立足区位、专业和政策等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有效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合作新路径。

另外,“立德树人”“思政课程”“职教本科”“校企合作”等也是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共词。

(四)学校的社会认可度

社会认可度是对一所学校办学情况较为宏观的综合评价。此次中期评估把学校的社会认可度这一宏观问题进行了微观量化处理,即依据第三方评价把社会认可度细化为在校生满意度、毕业生满意度、教职工满意度、企业满意度、家长满意度五个指标值。

根据文本信息梳理发现,有50所学校给出了在校生满意度数值,平均满意度为96.25%,从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档次看,A档学校在校生平均满意度为96.47%,B档为96.26%,C档为96.11%;从区域看,东部地区学校平均为96.53%,中部为95.71%,西部为95.91%。有49所学校给出了毕业生满意度数值,平均为95.79%,A档学校为95.11%,B档学校96.08%,C档学校95.82%;从区域看,东部地区为96.06%,中部地区94.52%,西部地区95.97%。有44所学校给出了教职工满意度数值,平均为96.71%,A档学校平均96.47%,B档学校97.37%,C档学校96.21%;从区域看,东部地区为96.90%,中部地区95.68%,西部地区96.97%。有50所学校给出了用人单位满意度数值,平均为97.29%,A档学校97.22%,B档学校96.45%,C档学校97.95%;从区域看,东部地区为97.30%,中部地区97.64%,西部地区97.03%。有48所学校给出了家长满意度数值,平均为96.84%,A档学校96.84%,B档学校97.06%,C档学校96.60%;从区域看,东部地区为97.22%,中部地区96.28%,西部地区96.25%。

整体来看,项目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处在较高水平,除中部地区毕业生满意度没有达到95%外,其余各项满意度均超过95%,其中,东部地区学校的社会认可度总体相对较高。

(五)专业群的完成进度

专业群是“双高计划”项目建设的主要抓手和关键依托[1],其完成进度及质量高低将对项目学校中期评估成绩产生直接且重要的影响。通过文本信息整理发现,各项目学校在表述专业群的完成进度时,主要分为五种情况:一是直接给出专业群整体完成进度数值。有27所学校给出了具体数值,平均完成进度为102.41%,最高的学校达142.32%,A档学校平均为112.91%,B档学校为101.71%,C档学校为101.36%;从区域看,东部地区平均为107.24%,中部为98.75%,西部为98.14%。二是给出任务指标完成度和绩效指标完成度两个数值。有11所学校按照这种方法填报,其中任务指标的平均完成进度为102.06%,绩效指标的平均完成进度为102.84%。三是没有给出具体数值,采用文字表述完成进度情况。有5所学校明确表述完成或超出任务。四是有3所学校没有给出三年专业群的完成进度数值,只给出完成总任务进度数值,平均为75.03%。五是有2所学校直接给出专业群自评分数,平均为98.73分。

总体来看,以上五种情况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项目学校专业群的完成进度。据此判断,有48所学校专业群的完成进度均达到或超出目标任务,占项目学校总数的85.45%。

(六)实现绩效目标采取的措施

“双高计划”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配套科学高效的保障体系和约束机制十分必要。通过对文本信息的梳理发现,各项目学校在为实现绩效目标采取的措施上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和统一性,都能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要求落实各项制度保障措施,比如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人领衔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2],负责顶层设计、重大决策、制度保障和经费筹措等。尤其在项目资金管理与执行制度方面,各校都对项目经费投入机制、资金管理制度、预算编制与执行、资金使用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实现绩效目标采取的措施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双高计划”保障体系的全面性、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治理体系的严肃性。

(七)特色经验与做法

项目学校作为地方高职院校的排头兵和全国高职教育的领头雁,其自身办学经验和成果对同类院校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和示范性。因此,这个环节也是全方位展示“双高计划”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对文本信息的梳理发现,55所学校在办学特色经验与做法上充分展示了项目学校应有的底色和作用,呈现出“百校百面、百花齐放”的发展样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围绕人才培养需求,深挖专业群建设内涵,体现“特”。各项目学校根据人才需求及规格的变化,加强对专业群的整合与调整,形成了一批辨识度高、影响力大的特色专业,实现特色专业培养特殊人才、特殊人才服务特定区域的人才培养目标。如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管理专业成为区域内较有影响的品牌专业。

二是立足区域产业升级,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彰显“强”。文本信息显示,各项目学校扎根区域重点产业,瞄准企业技术革新关键环节,通过加强校企科技平台的孵化与培育,高效参与和深度融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学校科技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农业“卡脖子”难题,通过搭建“产学研推”平台,形成引领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江苏样本”;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搭建“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技术服务”三维融合的产业会客厅,有效赋能产业发展等。

三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重视国际化办学成果的积累与推广,凸显“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也先后经历从政策响应期到实践探索期再到标准输出期的转变。各项目学校除重点关注自身办学的高质量和高水平,也越来越重视国际化办学成果的积累和提炼,试图通过高职教育整体的高质量,或局部专业建设的高水平,打开中国职教走向世界的窗口,全面提升中国职教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互联网+”教学新模式,构建云端“跨境课堂”,开发双语国际化教学资源200 余个,有力支撑和扩展了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

(八)问题与改进措施

各校对问题和改进措施的表述相对较为简单,也没有进行深入阐述,多数学校只是对问题和措施进行了简单罗列,其中共性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37所学校明确指出疫情影响了双高建设进度及质量,占项目学校总数的68.52%,影响主要包括师生的国际交流、国际项目的开展及资金执行等。二是高水平建设成果有待增加。有14所学校指出标志性建设成果不多,需要进一步加快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建设成果,占总数的25.93%。另外,职业本科教育进展缓慢、技术技能创新与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等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共性问题。

四、高水平高职院校中期自评总体特征

(一)指标体系的强牵引作用显著,建设目标得到较好实现

“双高计划”在遴选、实施、中期评价及验收等环节都各自配套有相关的指标体系,指导各项目学校开展相关工作,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参照和主要抓手,充分彰显政府主导制度供给的国家意志,旨在通过建设目标的指标化,更好引导项目学校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实现既定目标。从各项目学校自评文本看,各校都能按照“双高计划”指标架构,对标对表落实落细各项建设任务,并取得较好成绩。其中,有96.36%学校完成或超出中期建设目标,85.45%学校的专业群完成进度均达到或超出目标任务。

(二)“双高计划”得到多方支持,建设基础稳步增强

通过对文本信息梳理发现,项目学校的办学资源环境改善明显,各校获得建设经费明显高于预期,除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经费能足额到位外,行业企业投资办学的热情和力度也明显增加,部分学校获得的企业行业投入远超预期,最高的完成度达439%。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经济相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学校经费到位率达106.92%,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另外,数据还显示,学校的经费自筹能力也有较大提升,获取资源渠道更加多元,为后续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项目学校辨识度更加清晰,建设成果更加丰富

项目学校作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破冰船,不仅肩负着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和形象提升的改革探索重任,还引领着高职院校创新发展和多元发展的改革方向。文本信息显示,项目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围绕如何“体现特、彰显强、凸显高”的任务要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不断打磨和沉淀具有区域特色、学校风格、专业味道的建设成果,充分释放了项目学校的独特办学成效。如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瞄准中国自主汽车产业,聚焦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构建“红色工匠”人才培养体系,完成国家级成果19项。

五、思考与建议

此次评价工作坚持以项目学校自评为基础、省级评价为重点、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评价为引导,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各项目学校的中期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给出的具体评价结果,重新考量项目支持力度。所以,如何借助这次评价工作进一步推进双高建设尤为重要。

(一)重视评价过程,全面提升建设质量

“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以经学校论证、教育厅和财政厅确认、教育部与财政部备案核准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为依据,具有明显的“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的评价导向。为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和高效,需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细化指标体系的内涵和外延,提高指标的精准度和统一性。比如对学校层面的产出指标要增加必要说明,对国家级、省级等成果级别及范围予以明确,引导各校按照说明规范填报和有序填报。二是科学处理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此次中期绩效评价结果对各建设单位至关重要,但过于关注结果,尤其是结果可能成为资源配置依据的时候,就会引发很多不端行为[3]。评价中一些学校过于关注项目完成数量,试图通过数量优势来弥补自身存在的质量短板,这种做法明显有悖于以评促建的评价初衷。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套硬核质量标准,对于各项目学校重点建设领域所要达成的关键任务指标重点关切,并在各级政府及建设单位之间形成共识,以保证项目学校核心质量指标的高标准达成 。

(二)重视评价结果,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评价结果的使用是开展高职院校办学绩效评价的重要一环,此次“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将依据评价等级决定对项目学校是否继续支持及支持力度,评价结果对各项目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教育评价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价结果是项目改进的重要依据和参照。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可借助此次评价工作,全面掌握“双高计划”整体建设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落实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管理机制,促进和引导各项目学校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提升建设质量。另一方面,各项目学校通过对标对表的自我评价及与兄弟院校的横向比较,也能精准圈定自身短板,为后续工作改进和定点突破提供参照。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高职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专业群建设改革创新与实践
“双高”建设背景下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说高教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高职田径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施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