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桃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2022-12-03高云侠陈赛英
高云侠,陈赛英,孙 静
(1.肥城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山东肥城 271600;2.肥城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肥城 271600)
肥城桃有1 100 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名优特果品之一,被誉为“群桃之冠”,以香气馥郁、果实肥大、肉质细嫩、汁多甘甜、外形美观而著称,1995 年肥城市被国家确定为“中国佛桃之乡”。多年来,肥城市一直把促进肥城桃产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振兴、打造城市品牌、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措施来抓。2021 年肥城市桃种植面积2 800 hm2,品种60 多个,形成了以传统佛桃、水蜜桃、中华寿桃、设施油桃为主的早、中、晚熟品种系列,实现了“四季有桃”。肥城桃的产业功能不断拓展,依托桃,肥城市成功举办了桃花节、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1],形成了集特色基地、赏花品桃、加工销售、桃木工艺品开发、桃文化展示、桃园风情游于一体的肥城桃培优和推广新格局。肥城桃品牌价值达到20.77 亿元[2],实现了肥城桃由土特产到知名品牌的转变。
近年来,肥城桃出现品质下降、口碑变差等现象,且肥城桃存在储存期短、运输时间受限的问题,加上国内同类产品的品种更新较快,市场竞争激烈,导致肥城桃价格不稳定、销售渠道不畅、农户种植积极性严重不足,制约了肥城桃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从肥城桃产业发展现状入手,针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当地肥城桃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1 肥城桃发展现状
肥城市政府根据肥城乡村产业发展优势,将肥城桃列入肥城市的乡村特色产业,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技术措施,有效推动肥城桃产业的发展。
1.1 完善保障体系,形成推动合力
肥城市政府成立了肥城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肥城桃产业相关镇街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自2011 年起,财政每年划拨160 万元,设立肥城桃专项基金,用于肥城桃培优和推广工作。为保护和发展肥城桃产业,加强资源保护,划定肥城桃保护区467 hm2,自2017 年起,专项基金主要用于传统佛桃的提质增效。推行惠农保险,自2014 年起推出“肥城桃保险”,财政与桃农各负担保费50%,近年又推出了系列惠农政策,保额达到4.5 万元/hm2。
1.2 转变发展思路,加快转型升级
突出主导品种,坚持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拉长供应链。对8 年生以下的初果期和幼龄桃园、品种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改接适销对路品种。已进入衰老期的桃园,实行有计划的更新。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发展肥城桃,目前1.33 hm2以上规模的种植户25 家,6.67 hm2以上规模的种植户10 家。商业资本入驻肥城桃产业,承包面积达到133 hm2以上,为转变发展思路、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保障。
1.3 实行标准化生产,提升质量档次
向桃农发放有机绿色肥城桃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等资料,主推实用技术。依托山东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教学示范基地、试验研究基地,全方位、多角度开展肥城桃培优技术攻关。利用肥城桃专项基金,建立7 处传统佛桃培优基地,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试验示范新技术、新措施。结合农民大培训工程,每年举办肥城桃培训班,加快肥城桃培优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1.4 创新经营机制,增加综合效益
培育肥城桃经济合作组织25 个、肥城桃销售经纪人100 多名,多渠道、多形式搞好销售。抓好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销售肥城桃的网店300 多家、网商1 000 多家,通过淘宝网等电商平台销售的肥城桃占到了销售总量的40%左右。开展品质追溯体系建设,统一印制二维码,在肥城桃培优基地所产肥桃上粘贴,完成身份标识,建立起了肥城桃从种植到采摘的可追溯管理体系,实现了“从桃树到消费者、从消费者到桃树”的质量管控。
1.5 抓住关键要素,增强发展后劲
建立桃种质资源圃,先后搜集、保存132 个桃品种和单系,其中传统佛桃系列33 个品种和单株,并从中选出22 个表现较好的单株;砧木类毛桃18 个品种。每年9 月上旬,邀请省市专家教授开展肥城桃评比竞赛,对获奖的种植户给予重奖,进一步调动桃农的积极性。发展桃花开放期间的旅游业,建成以仪阳街道刘台桃源世界、新城街道中央桃行为中心的两大肥桃生态旅游基地,提高肥城桃产业的知名度。
1.6 严格地标使用,维护品牌声誉
注册“肥城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完成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按照“使用好、管理好、保护好”的总要求,对肥城桃地标区域公用品牌坚持依法管理、规范使用、严格维权,进一步规范肥城桃生产经营,有力地维护了肥城桃品牌声誉。
2 肥城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栽培技术不规范
多年来,桃农单纯追求产量效益,桃树种植密度普遍偏大,尤其是传统佛桃属于大冠型品种,栽植密度应约为405 棵/hm2,但现在一般为495~825 棵/hm2,果园郁闭,通风不良,枝叶与果实争养分,导致肥城桃含糖量下降[3-4]。另外,桃农加大了以尿素为主的氮肥用量,不施有机肥,磷钾肥施用不足,破坏了土壤生态,多数桃园土壤有机质不足1%,养分失衡[5-6]。检测数据显示,普通桃品种比如‘川中岛’‘西施蜜’等,含糖量达到12%时,口感较好,而肥城桃当地品种对甜度要求更高,至少要在14%以上。因此,肥城桃当地品种对种植密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要求比普通品种更高,而部分桃园有机质含量不足0.6%,导致桃的含糖量仅10%。栽培技术不规范导致肥城桃的含糖量平均水平下降,严重影响了肥城桃的口感风味[7-10]。
2.2 良种化水平降低
肥城桃已经有1 100 多年的栽培历史,种性退化。在肥城桃大发展时期,桃农随意采穗嫁接,导致品系杂乱。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肥城市确定了‘玉皇山17号’‘黑牛山5 号’等7 个优良单株,但有的桃农不在采穗圃定点引进,而是在原有果园里随意采穗,影响了园内品种的整齐度。以‘大白毛桃’嫁接的肥城桃品质优良,在后期的肥城桃发展中,‘大白毛桃’数量急剧减少,直至绝迹,现在肥城桃的砧木以外地‘山桃’或‘青州蜜桃’作砧木为主,嫁接亲和力虽然很好,但总体表现不如以‘大白毛桃’做砧木的优势大[11]。
2.3 贮运矛盾较突出
肥城桃成熟期集中,集中供应时间较短,而成熟度好才能达到品种应有的风味,一旦成熟又不耐储运,风味与贮运矛盾突出[12-13]。电商销售能缓解一部分集中上市的压力,但仍存在不耐储存影响声誉的风险。随着近年来农村电商的发展,肥城桃的销售也开始走电商途径。电商销售与传统销售方式相比价格更高,与到市场销售相比,价格能高出1/3 甚至1 倍。由于肥城桃不耐储存,即使走电商渠道,销售半径也不能太大,电商企业也担心因长途运输导致风味变化而影响声誉[14]。肥城桃落果率高,残次果、落果的销售问题较大,原有的加工企业如汇源果汁,不再从事肥城桃的深加工[15],现有企业加工能力不足,缺少对残次果和落果的加工。另外,肥城桃成熟期,以次充好、冒充“传统佛桃”销售的现象比较严重,影响肥城桃的口碑。
2.4 品牌创建体系不健全
肥城桃作为特有产品,在打造产品品牌的知名度、提高产品的市场影响力方面,定位还不清晰,对商标、宣传、售后服务等策划包装不够,不能做到让人印象深刻。仍依靠政府打造品牌,品牌创建思路不清晰。肥城桃“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决定了农户不重视也不愿意加大投入来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目前,肥城桃品牌主要由肥桃开发总公司来注册、管理,经公司审核同意,经营主体可以有偿使用肥城桃地理商标,但目前商标使用率很低,2020年只有9 家企业和合作社使用。
2.5 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肥城桃主产区从事桃生产的绝大部分为老年人,青壮年劳动力比重小。从业人员知识文化水平低,对先进实用技术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不够,导致对桃园的管理比较粗放。肥城桃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管理上要求精细,费时费力,仅喷布农药每年就需要8~10 次,从事一线生产的人群年龄偏大,绝大多数桃农对培优技术认识不到位,不按技术标准和规程管理桃园,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数字农业等发展形势,在桃园的管理上,桃农更注重桃的单果质量,不注重内在品质。肥城桃产业的发展,既缺智慧型人才,更缺体力型人才,从业人员的素质极大地制约了培优措施的推广普及,影响了肥城桃的品质提升。
3 肥城桃发展建议
肥城桃特别是传统佛桃是肥城市特色农业的代表,发展前景广阔。肥城市政府应充分发挥这一独特资源优势,坚持不懈地做好肥城桃培优工作,实现肥城桃产业转型升级,打响肥城桃品牌的知名度。
3.1 创新政策机制
对全市现有的肥城桃资源,采用GPS 定位的方法,建立档案资料,明细到农户、地块、面积、单棵、树龄,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开展肥城桃品牌的注册、宣传、推介和运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用于肥城桃产业发展,通过重奖重罚,大力保护肥城桃资源。规划一处由财政支持、业务部门直接管理的肥城桃良种示范园,作为传统佛桃资源保护、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的永久性示范基地。
3.2 开展种质提纯复壮
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加强合作,组织科研人员对现有肥城桃开展选优,对产量高、品质好的树株进行标记和综合观察,开展资源收集整理工作;利用组培技术对‘红里肥桃’‘白里肥桃’进行提纯复壮,解决种性退化问题;寻找砧木‘大白毛桃’,引进外地砧木资源,选出优良砧木品种;建立肥城桃特别是传统佛桃砧木的资源圃和繁育圃,为肥城桃发展提供优良的苗木和接穗,新发展的肥城桃全部选择‘大白毛桃’作为砧木,定点采穗,从源头上促进肥城桃品质改善。
3.3 建立准化生产技术体系
继续深化与大学院校的培优合作,制定科学、规范的标准流程,制定肥城桃从“种”到“吃”的标准体系。从地块选定、种植规模,到幼苗培植、树型树高、施肥浇水,再到个头大小、口感甜度、包装标识、食用方法,全过程制定一个可量化的标准体系。健全市镇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加强对桃农的培训、指导和管理,确保桃农严格按照肥城桃生产技术标准进行生产[16]。
3.4 鼓励引导规模经营
围绕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做文章,邀请专家教授优先对龙头企业、种植大户进行技术指导、管理培训;肥城桃培优研究的新技术、新成果,优先在企业、大户推广应用。引导龙头企业、工商资本来肥城,选择适当的区域,建立种植基地,开展桃产品加工,解决残次果、落果的销售问题,增加肥城桃的产出收益。同时,借助深加工的产品如果酒、果汁等,扩大肥城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
3.5 强化人才支撑
加强肥城桃种植的专业人才培育,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承担起培训主体和学习载体的功能,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广肥城桃培优技术,提高全程机械化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带动桃农向“懂技术、懂创新、懂经营”的新型农民转型,提高培训实用性。同时,加大对返乡下乡双创人员的支持力度,为肥城桃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6 打响品牌知名度
通过省内外主流媒体加大对肥城桃的宣传力度,在中央电视台早间黄金时段插播肥城桃广告;在高铁、飞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公共场所张贴宣传标语,播放滚动字幕;肥城桃成熟前,在北京等大中城市召开新闻发布会,请市民品尝,推介肥城桃;为肥城桃量身定制广告宣传,突出一个响亮的口号,设计一个喜闻乐见的标识,策划一个家喻户晓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