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学生主体性培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构建

2022-12-02苏家友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

苏家友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基于学生立场,调整教学方案和策略,让学生去阅读、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智慧教学努力的方向。文章以《鸿门宴》教学为例,探讨聚焦学生主体性培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构建策略,希冀能为语文有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主体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24-0001-03

在新课程改革大潮中,许多学校都以精心育人为主题,对教学策略、学生发展模式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素质教育关注的是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要想促使学生自主、全面发展,必须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由“知识的容器”朝学习主体转变。因此,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聚焦学生主体性的培养,采取有效方式让学生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发展能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聚焦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有效教学。

一、语文课堂聚焦主体性培养的内涵

聚焦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是在主体性教育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学理念。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叶老的言论,为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支撑。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很重要。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充分证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主体性教育理论与素质教育理念相契合,它强调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聚焦学生主体性的培养,重点是促使灌输式教学朝探究性教学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讲重点、难点,将教学内容讲透、讲细、讲全,推动课堂动态发展,借助艺术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去精选精练,促使学生通过思考、推理、判断,了解重要的概念,突破重难点。聚焦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重视选题、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实现学生主体性培养目标。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开拓创新、自主学习,才能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语文课堂教学要有程序性、策略性,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为学生提供方法指引和目标指引,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如何学,通过学习掌握相关方法和技巧,为学生正确处理课堂内外的关系、利用课外时间有效学习打好基础,使学生有高效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语文教师要认清,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聚焦学生主体性的培养,赋予学生主体责任,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人格和自主精神,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二、聚焦学生主体性培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构建策略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导学案是具有导学作用的学习方案,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优化发展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从而为课堂高效教学打好基础。在语文教学设计环节,教师要精心编制导学案,以引导学生借助导学案进行知识预习、深入思考,促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在《鸿门宴》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標编制导学案,在导学案中明确教学重难点,安排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知识链接,接受预习检测,并将自己的疑问写下来,待上课时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通过完成导学案,学生能复习与司马迁和《史记》相关的文学常识,扫清字词障碍,了解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通过阅读导学案中的“知识链接”,学生能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和作品,《史记》的写作背景、内容和意义,明白鸿门宴前的社会背景以及刘、项两人的矛盾。

导学案中要有检测题(包括文中一些词的意义分析、句式归类等),还要有预习方法指导(如自由朗读课文,直至熟读课文;在阅读时勾画、标记重点字词;完成预习检测,注意书写工整)。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将预习时发现的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语用环境,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语文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和语言能力。《鸿门宴》是一篇文言文。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是一些教师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语用意识和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基于良好的语用环境。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有效的刺激和感知形成语言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秉持“少讲多练”的原则,专门留出一定的时间,创设语用环境,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进而完成语言认知建构。

《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文学价值非同一般。《鸿门宴》作为《史记》中的经典,在语言艺术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在教学《鸿门宴》这篇文章时,教师需要关注其中的语言运用,采用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学习,以达到语言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故事串讲、文本演绎、课堂辩论等,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如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通读文本,再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前,教师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台词,发现留白部分的“奥秘”,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将一些重点字词圈点出来,并考虑该用何种状态、动作去表演。如“项伯”的扮演者,要认真思考“以身翼蔽沛公”时的姿态是怎样的,判断自己的动作合适与否,并与同伴一起探讨词类活用的现象。这样做可以减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无动于衷、茫然观望的现象,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三)巧妙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兴趣、智商和能力有所不同,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的重点。拿破仑指出,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思想是其中之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积极探究、自由开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解放思想、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计问题,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放飞思绪、有所收获。

《鸿门宴》这篇文章中有许多有趣的点,教师可以抓住其中一些进行拓展和延伸,并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发挥主体作用,拓展思维空间,增强主体性。例如,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张良和范增虽同为谋士,但两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两人的不同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刘邦亲赴鸿门宴,向项羽谢罪,项羽张嘴就说这全部是曹无伤向自己进言导致的。这从侧面表明曹无伤虽然是刘邦属下,但是却不忠于刘邦。项羽这样说,直接葬送了曹无伤的性命。项羽这样做体现了他怎么样的性格特点?”“在重要关头,无论是谁提出建议,刘邦都虚心采纳;在逃走时,刘邦要求张良等自己回到军中后,再进去辞别。这体现了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古人说,成功需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刘邦在鸿门宴上能成功脱身,得益于哪些条件?”“樊哙身为一介武夫,本应是不善言辞的粗人,为何他怒闯军门,面见项羽时,却能说出一番慷慨激昂的让项羽无言以对的话?他是不是张良的‘传声筒?”“是不是刘邦的‘小团体在出发前已经统一了口径?”“刘邦逃走时为何留下礼物?”“在项羽已经接受刘邦的礼物的情况下,范增却将刘邦赠予的玉斗扔到了地上,拔剑击碎,这时项羽心里会怎么想?”……教师可以借助问题为学生搭建思维空间,让学生展示自己,使课堂变得鲜活有趣,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思考的乐趣。

(四)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文学魅力

语文教学要发挥课程优势,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化眼光和素质。不过,学生的素养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其主体意识、喜好、习惯的影响。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共同提高的学习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迸发智慧的火花,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达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接受文化熏陶和教育,感受作品的文字魅力。

众所周知,鸿门宴的背后是波谲云诡的楚汉相争的历史,《鸿门宴》一文中许多地方都有言外之意,有待后人去发现和思考。为了深化学生对鸿门宴中诸多人物以及相关历史的认识,教师可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探究。比如教师给学生推荐《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项羽传》和《资治通鉴》中的一些选段,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然后再回归《鸿门宴》,发掘其中的细节。如许多人都说刘邦出身市井,后来斩白蛇起义,直至坐上皇位,他其实就是一个“好运的流氓地痞”。但是,在《鸿门宴》中,范增一开始就对项羽说,刘邦“其志不小”,而且,刘邦在逃离宴席时吩咐张良,待自己安全了再入席。这些细节,其实都从侧面反映了刘邦是一个理性谨慎、思虑周全的人。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刘邦的人物形象。学生小组在将拓展阅读与文本分析、感受鉴赏、发现创新等结合起来的过程中,能够感受经典的魅力,明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道理。

(五)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时代新人、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养。思维是创新的动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师需要有效落实的任务要求。当前,部分學生存在有疑不问、缺乏深度思考的问题。如有些学生虽然在课堂上有不懂的问题,但是却不敢发问。导致学生不敢发问、不敢质疑的原因非常多,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喜欢一个人唱“独角戏”,剥夺学生思考、发现问题和质疑的权利。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就像知识的容器、教师的复读机。凯洛夫认为,教师如果总是把自己放在首要地位,会削弱教育的力量,而让学生迷信教师,也会导致教与学主体意识的对抗。素质教育要求将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主动去求知。聚焦学生主体性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习惯,让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去质疑、创新。质疑是一种宝贵的品质,也是学习的好方法。质疑是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起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诱导学生去发问,以使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养成创新精神。

《鸿门宴》中可以质疑的地方非常多。如有学生在学习时提出问题:“刘邦在鸿门宴上究竟是如何成功逃脱的?鸿门宴是项羽、范增精心策划的以除掉刘邦为目的的宴会,宴会上可以说处处透着杀机,但是刘邦却成功逃脱了。刘邦在从小路逃跑前告诉张良:‘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要走二十里,就算是骑马也需要一段时间,刘邦离席那么长时间,项羽如何不会怀疑?张良难道就一直等在外面?”对此,教师借助一些问题,如“古代的二十里大概是多长的距离?”引导学生探究“刘邦顺利逃脱是否值得怀疑?”,以使学生深入分析文学创作的规律及文学内容与现实的差距,让学生发现细节之处的内在逻辑关系,了解历史的真实性,提高主体性和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洞悉教学之道,从僵化的教学范式中抽身出来,将有效的教学策略与学生实际相联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协作式学习,使课堂变得更加高效、有趣。只有如此,学生才能挣脱枷锁,爱上学习,提高自身的主体性。

[   参   考   文   献   ]

[1]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蒋晓菊.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9):65-66.

[3]  陈友萍.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以《劝学》为例[J].考试周刊,2018(28):48.

[4]  尹海英.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8):98.

[5]  左延慧.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建构高中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1):80-84.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