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荀巍:关于方舱设计的思考

2022-12-02

建筑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方舱床位病区

荀巍,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医疗与康养设计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医疗建筑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建筑学会医疗建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建筑学会养老建筑分会委员。

随着近年疫情的暴发和反复,给中国的各行各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尤其给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期《建筑科技》杂志编辑部有幸邀请了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医养一院院长荀巍一起来探讨各地方舱医院的相关情况,包括适应性改造、技术要求、成本控制等,为方舱医院的建设以及减轻医疗压力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建筑科技》编辑部:

请您简要介绍 2020—2022 年新冠疫情期间,各位专家或其所在企业参与的各地方舱医院建设情况?

荀巍:

大家知道,上海在海本轮疫情中出现了大量无症状和轻症病人,这也是方舱医院的主要收治对象。这类病人不需要过多的医疗干预,主要是集中观察、检测,病人平均住院周期1~2 周。带有基础疾病的、相对严重一点的病人需要更多的医疗干预,会安排在定点医疗机构收治。

基于本轮上海疫情中方舱医院的定位,其建设主要有 3 个特点。

一是环境适应性强,机动性好。会展中心、体育馆、展览馆、工业园区、办公楼、仓库、学校等多种类型的既有建筑都被改造为方舱医院,根据功能定位的不同,可以分为隔离中转点和隔离救治点 2 种类别。

二是快速建造。由于方舱医院不进行过多的医疗干预,医疗设施为基本配置,相对比较简化,没有固定的重症监护、手术、检验检查等大型医疗医技装备,建造周期 2~7 d。

三是规模大。由于床位数据每天都在动态变化,根据官方 4 月 13 日公布的数据预测,上海这轮疫情新建方舱床位会在 23.9 万~30 万,华东院承担了其中的 16 万张床位,床位数占比超过 50%,涵盖了不同规模、不同功能、不同建设状态的各类方舱。

在此,我列举 3 种类型的案例。

大空间类型以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为例,它是 1 个会展建筑,典型的大空间方舱,2 层,每层 1 000 床,共计 2 000 床,3 d 交付。大空间方舱有 2 个特点。一是现状出入口多,有8 个出入口,充分利用 8 个出入口分别设置了医生、入院、出院、清洁物资供应、污物、室外移动卫生间等多种流线,避免流线交叉带来交叉感染。二是化整为零,采用模块化分区,每层划分为 10 个护理模块,每个护理模块 100 床,分别配置医护工作站,缩短了医护人员的护理强度,同时又可以按照人群分区,比如男女、妇幼、病情的早晚、轻重等,在大空间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改善使用体验。

大小空间结合的类型以浦东新区安邦办公园区为例。这个方舱原来是安邦保险的总部办公园区,7 栋楼小高层的建筑集群,这次改造成浦东新区最大、最后的 1 个方舱。内部设置 6栋楼作为隔离病房楼,1 栋楼作为工勤人员公寓,共 10 128 张床位,是 1 个万人大舱。大小空间结合的类型的特点是既有建筑的场地大、楼栋多,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每栋楼都设置了 1个很大的室外活动场地,病人不用一直呆在室内,可以出来透透气、散散步甚而至于跳跳广场舞。二是隔离病房楼采用大小病区结合的模式,敞开办公区改造为大空间病区。单间办公区改造为小空间病区,这样做可以提供不同条件的病区,每个病区的床位从 100 多到 400 不等,满足使用者多样化的需求。有基础疾病、儿童、产妇可以安排在小病区,无其他症状和轻症的排在大病区。三是采用了模块化的建筑材料,室外步行道路采用模块化的、架高的透空塑料,建设速度快、美观,保护医务人员的鞋套,下雨天也不会积水,防水防滑。

小空间类型以曹杨工业园区为例。曹杨工业园区是 1 个老的工业园,有 14 栋楼组成,其中 10 栋 3 层高的标准厂房改造为隔离病房,其余4 栋楼分别改造为配套的指挥办公、清洁品仓库和卫生通过用房,共设置了 3 000 张床位。小空间类型主要有这 3 特点。一是充分利用场地大、建筑多的特点,按照风向设置传染病医院分区,形成红、黄、绿 3 区,提供最为安全的医疗环境。二是因地制宜,打通了现状 2 个闲置不用的出入口和主出入口,共同形成了病人、医护和后勤、污物 3 条流线,避免了交叉感染。三是居住的条件好,每层面积不大,约 900 m2,6 m×7 m 的标准柱网,安排了 90 多张床位,每层都有自然通风和采光的条件。

从这次各种类型既有建筑改造的方舱医院来看,像曹杨工业园区这种小尺度的多层厂房是运营方和病患反馈比较好的 1 种方舱类型。每个病区的床位少、护理质量高,通风和采光条件也好,兼顾了医疗建筑人性化的属性和快速建造临时医疗机构大规模收治结合的使用需求。

《建筑科技》编辑部:

请您谈谈方舱医院的建设成本应该如何控制?荀巍:

从目前方舱建设的情况来看,方舱医院作为快速建造应急医疗设施,它的建设成本高于同等规模同类型的改造项目,建设成本有几个特点。一是人工费高,24 h 施工,工人工资 3 倍以上。二是采购成本高,整个城市都在建方舱,建设量大、工期短,设备材料短缺的情况比较突出,在设计出图前就要完成主要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为避免出现不够用的情况,采购一般都会有预留量。三是物流成本高,受制于疫情管控,交通的不可控因素多,工期又不能突破,要把交通不可控的特点变成可控,成本高。四是资金成本高,采购要付全款或货到付全款。

对于设计而言,我们主要采用提前设计和关键指标控制的方法来控制成本,在项目选址评估阶段预排方案,锁定床位数、医护人员数量等关键指标,一旦项目确定要上,根据关键指标,在6 h 内,各个专业就可以提供设备、材料清单,准确率在 90% 以上,将采购过程中浪费降到最低的程度。

通过对多个建成项目建设成本的初步测算,既有建筑改造类方舱的平均建设成本在 4 000 元/m2左右,其中新建、新增部分成本高,比如集装箱、模块化移动卫浴、给排水、污水处理、通风、电气设备;装饰改造部分的成本低,比如隔离病区,基本就是布床和增加一些隔断。《建筑科技》编辑部:

请问既有建筑改造方舱医院的设计、建造可以在哪些方面有适应性的改造?荀巍:

从上海疫情来看,城市、各种功能建筑都需要韧性,用于改造的既有建筑绝大多数不是医疗建筑,疫情后需要复原,我们始终在平衡医疗和复原这 2 点。这些既有建筑改造成为方舱,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条件,进行轻量化的适应性改造。适应性改造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建立传染病医院的分区流线,3 区 2 通道,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通常有 3 种做法,第 1 种是在 1 栋楼里做,垂直或水平分区、分流,首层设置不同的出入口;第 2 种是利用多栋楼和多个出入口来做,通过室外走廊把不同的建筑串联起来;第 3 种是新建和改造结合做,新建临时设施与现状建筑共同构建传染病医院的分区流线。

二、卫生通过,这是方舱医院最重要也是建设周期最长的部分,因为这是清洁区和污染区的过渡;其次,医务人员要穿脱防护服,这个区域的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医务人员的安全;周期长是因为卫生通过需要设置通排风设备,形成具有空间压力梯度的气流环境,风机、风管的采购安装,往往是这类快速建造项目最耗时的建设工序。

三、病房空间的划分(单床/双床/通铺)。有条件的情况尽可能设置单床或双床,一方面是隐私,另一方面与病人心理有关。因为在方舱医院里,新老病人混在一起,对即将要出院的老病人来讲,哪怕是交叉感染和复阳的几率很低,也往往不希望出院前,旁边床位安排 1 个新病人来住。

四、机电的适应性改造。水暖的逻辑,切断与市政管网、周边环境之间的直接联系,处理后再进行连接。电要按照医院的床位指标计算用电量,同时根据医院用电的负荷特点,设置备份电源。

五、适应运营要求。不同的医疗机构运营要求不一样。拿卫生通过来讲,有些医院需要更多的脱防护服的房间数量,有些医院则要求做大脱防护服的房间面积,通过设置多个隔间,满足多人同时脱防护服的要求。

《建筑科技》编辑部:

请问快速建造对计团队的专业或技术能力有哪些特别的要求?荀巍:

快速建造工程的最大特点是快,工期大幅度压缩。从我们这次参与的项目来看,工期基本都不会超过1周,短的只有 1~2 d。对于这类项目,设计逻辑与常规项目不一样。

一是快。一旦项目成立,6~12 h 完成清单,12~24 h 完成设计,而且设计工作是夜间展开,把白天的时间留给施工,宁可设计等施工,不能施工等设计。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将能固化、标准化的设计内容标准化,比如施工说明、病房隔间、集装箱卫生通过区、设备材料清单、标识系统等,可以大幅度地节省出图时间。

二是准。所有设计必须 1 遍成功,没有时间反复,一旦图纸交了,我们可以想象的画面就是采购、物流、安装等一系列施工工序无缝快速衔接。设计必须确保交付图纸的准确性。

三是协同。各专业之间的协同,设计和施工的协同,必须是无缝的,每 1个环节都要跟上。

四是驻场配合。这类项目原有设计的图纸资料往往不全,施工过程的不确定因素也多,看起来平常很容易采购的常规设备,比如风机,往往也未必买得到。面对大量的突发情况,设计必须要驻场,根据现场情况快速确定突发问题的解决方案。

应急类医疗设施,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常规的设计逻辑,也不是设计的某 1 个环节,比如舒适性、合理性、完成度,而是需要关注在极短的建设周期内,如何平衡各种限定条件,在此基础上确保底线、适应现状、快速建造,同时兼顾舒适性。

猜你喜欢

方舱床位病区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方舱日记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上海市医疗机构床位分类研究: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医院何以床位论英雄?
区域养老床位预测方法探析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