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沙化与林业防沙治沙措施分析

2022-12-02王曰军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防沙沙化治沙

王曰军

内蒙古巴丹吉林自然保护区塔木素工作站,内蒙古阿拉善右旗 737300

土地沙化是我国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还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土地沙化会使土壤内部的各种营养成分出现严重流失现象,导致土地土壤的质量降低,这样则会直接影响庄稼种植,对农业经济会造成一定的冲击。所以,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土地沙化问题的重视,而且要全面了解引发该问题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同时也要引进先进的防沙治沙技术手段,结合我国具体的土地沙化情况,对其进行优化,将其有效应用于林业防沙治沙,以此提高问题治理效果。

1 土地沙化的概述

1.1 土地沙化的含义

土地沙化,是指土壤由于受到侵蚀的影响,导致其表层土壤失去细粒,并且慢慢呈现出砂质化的状态。或者是由于流沙对土壤的入侵,致使土地原有的生产力下降,甚至会出现生产力丧失的情况,从而对土壤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土地沙化主要出现于干旱、半干旱等一些生态环境相对比较脆弱的地区,临近大沙漠、明沙区域的地区也会出现土地沙化问题。引发土地沙化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人为、自然等因素。土地沙化与土壤内部的水分分布和平衡状态也有着一定的关系,若是土壤水分的补给量低于水分的损失量,就会使得土壤呈现出沙化倾向。土地沙化若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则会减少,土地本身的生产力也会逐渐减弱,并且会加剧自然灾害,提高沙尘暴的发生率,如果土地沙化出现大面积扩散的情况,就会逐渐演变成土地荒漠化问题[1]。

1.2 土地沙化的现状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但土地沙化问题十分严重。因此,我国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始终将防沙治沙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就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北方的土地沙化程度相对严重,而南方地区的土地沙化区域比较零散。土地出现沙化现象后,会对植被及周围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并且土壤中肥力也会下降,导致土壤呈现出贫瘠的现象,甚至土地沙化区域还会出现寸草不生的情况。而在这种情况下,周边居民也不愿意在这种恶劣的地方生存,会迁徙到其他地区,这样就会使得该区域形成地广人稀的现状。从环境角度来看,若是一个地区缺少植被覆盖,且土地沙化程度极高,那么在春季冷空气向南方迁移的过程中,则会将该区域的沙化土壤卷起,以此形成规模较大的沙尘暴,这会对周围地区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并且会对大部分地区的环境造成污染[2]。

1.3 土地沙化的危害性

其一,人类生存空间缩小。中国人口数量相对较多,在世界上人口密度排名上比较靠前,而且人口增长率也相对较高,这就使得我国的人口平均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沙化程度不断加重,致使越来越多的区域无法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甚至出现各种自然灾害,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现阶段,已有大片绿地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沙地,严重影响了周围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尤其是一些主要以放牧为生的牧民,由于土地沙化变得越来越严重,以至于使其出现居无定所的情况,生活得不到良好的保障,且缺乏稳定性[3]。

其二,土壤肥力逐渐减弱。植被的减少,使得戈壁风沙逐渐加剧,就实际情况来看,每年我国大片土地都会受到风沙的侵蚀,致使土地沙化程度更加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绿化面积也会随之缩小,会导致牧草大量减少,有些以牧草为主食的动物,其发展规模更是因此而缩小。与此同时,土地沙化还会使土壤肥力出现降低现象,降低土地的生产力,从而对农业生产发展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2 土地沙化形成的因素分析

2.1 自然因素分析

就我国土地沙化的分布情况来看,其在西北地区相对较为集中,而且西北地区比较干旱,地处亚欧大陆腹部位置,从气候方面来看,西北地区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降水量都是最少且水分蒸发量最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破坏问题也变得更加严重,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也愈发凸显,再加上人口的不断增多,使得我国对降水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又由于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降水量在不断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土地沙化就变得越来越严重。另外,在全球变暖大背景的影响下,西北地区的气候也在逐年升高,这就使得该区域呈现出大面积且持续的干旱状态,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当地的水资源发展。例如,河流水量不断减少,甚至出现断流现象;一些湖泊也出现干涸情况,导致周围区域的农田灌溉水源大量减少,很多区域的植物也因缺水干旱而枯萎死亡,在这种情况下,植物本身的防风固沙、保护土壤等功能作用将无法发挥出来,更是加快了土地沙化的面积扩张速度[4]。

2.2 人为因素分析

2.2.1 过度开发 部分地区为了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会对各项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由于存在过度开发的情况,导致土地、草原、林地等多种资源受到破坏,同时也影响该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例如,某些地区在发展经济时,会利用林业资源开发各种经济项目。在开发过程中,会大量砍伐售卖林业资源,或是将一些珍贵的林业资源区域设立为旅游项目,为了获取更大的收益,会在该开放景点增加大量旅游人员数量,这样极易超出该环境的承载限度。在这种情况下,林业区域的环境会受到不良影响,且整个林业资源环境、自然生态系统也会遭到破坏,使其出现土地沙化的倾向[5]。

2.2.2 过度放牧 在草原地区,牧民的主要生产和生活方式就是放牧。通过放牧能够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同时也能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的发展,牧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很多牧民也增加了牲畜的养殖量,这就使得牲畜的数量越来越多,甚至是已经超出了草原正常的承载范围。在具体的放牧过程中,大量牲畜会大面积啃食草原,同时还会踩踏草原地表,致使草原区域的地表逐渐呈现出裸露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极易产生土地沙化问题。并且草原区域本身缺少保护,长此以往,土地沙化就会逐渐转向更加严重的土地沙漠化问题[6]。

2.2.3 胡乱采挖 就草原与林地的具体环境情况来看,其生态系统都具有较高的脆弱性。在一些草原、林地区域,会生长一些具有特殊性或经济价值相对较高的植物,采挖这些植物会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改善其生活。也因此,这些植物成为当地民众的一小部分经济来源。而很多人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会过度采挖这类植物,而且在具体的采挖过程中,大多数人的采挖行为并不合理,缺乏科学性,使得对采挖区域和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近年来,乱采乱挖这一现象十分严重,很多人将采挖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作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为了采挖更多的经济植物,通常会深入林地、草原等环境区域。这种采挖现象严重地破坏了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影响了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在这些区域环境中,其土壤也得不到有效的保护,长此以往,土地地表裸露面积会扩大,并且逐渐出现沙化现象。

2.2.4 水资源滥用 在我国干旱的西部地区,大部分种植户在进行农田灌溉时存在不合理的资源利用行为,致使水资源被大量浪费,与此同时,该地区的地下水水位也会不断下降,河流下游的水资源更是会呈现出严重匮乏的现象。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很多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由于水资源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出现枯萎的状况,甚至会造成大面积死亡。该区域由于缺少水资源的滋润,再加上植物覆盖面积不断缩小,土地裸露面积逐渐扩大,就呈现出了更加严重的土地沙化现象[7]。

3 林业防沙治沙的有效措施

3.1 扩大植被覆盖面积

如果一个区域的土地表层结构缺乏可靠的依附物,一旦出现降水、风沙天气,极易会被雨水冲刷、被风带动,导致土地表层结构受到破坏,使其出现破碎现象,逐渐沙化。植被本身具有防风固沙的重要作用。若是该地区种植了大量的植被,那么植被的根部就会从土地表层深入到地下土层结构内部,有效固定土地表层结构,这样则能够使地表结构免受风沙、雨水的侵蚀,植被也会削弱风雨的冲击力,降低土地水土流失、沙化问题的发生率。

相关地区若想针对土地沙化这一问题开展有效的防沙治沙工作,就应加强对植被的重视,可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扩大植被种植面积这一方式,实现对土地沙化的有效治理,改善当地的土地资源环境现状,进一步保护该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尤其是在面对土地沙化程度极为严重的地区,有关单位可以使用封沙育草这一措施,以此提高植被的存活率,使其面积逐渐扩大,充分利用植被加固该区域的土地表层结构,从而降低土地沙化的负面影响。另外,有关地区在治理土地沙化问题的同时,还想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益,则可以引入并合理利用新型的耕种措施,这样既能够保护土地资源,又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例如,相关单位可以向当地的种植户推广种植冬小麦,以此扩大土地植被覆盖面积,保护土地表层结构,以防止其受到风化影响[8]。

此外,针对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草原环境遭受破坏等问题,相关单位应深入了解其危害性,针对具体问题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有效保护草原环境、土地资源。例如,在草原地区,可以采用围栏将需要一定时间生长的草原区域圈出来,这样能够将该区域与牲畜隔离,避免牲畜过度啃食正处在生长阶段的草原植被,使得草原植被的生长时间更加充足,使其能够始终处在正常的生长状态,促使草原植被覆盖率能够恢复到原有的状态,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地沙化出现的概率。

3.2 科学固定沙丘

对于流动沙丘而言,其本身会对土地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也是引发土地沙化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防治土地沙化问题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流动沙丘的重视,并加大对其治理力度。在具体的治理工作中,有关单位要注重扩大植被种植面积。可以在2个流动沙丘的间隔区域,结合具体环境情况,栽种如沙蒿、紫穗槐等合适的植被,这也能够有效固定这种沙丘,避免其出现再次移动的情况[9]。

种植在流动沙丘区域的植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资源,若是沙丘周围存在比较丰富的水资源,则可以科学改造沙丘区域;如果水资源存在不足的现象,就要从其他区域借调水资源,使得植被生长需求得到满足,进而保障植物的存活率,促使植物种植面积得以扩大。

我国西北地区具有较大的风力,且气候干旱,导致其风沙较多,在开展土地沙化治理工作时,有关部门应充分考虑该地区的环境特点,可以采用增设沙障这一措施,拦截处于传播、扩散状态中的风沙,同时也能够有效截留雨水,使其能够渗透到地下,增加地下水水量,从而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3.3 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

在开展防沙治沙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单位要认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植树造林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在土地沙化、风沙防护等方面产生重要作用,并且还能实现对土地沙化问题的长效治理。因此,相关单位应加大对植树造林的推广力度,并通过植树造林构建完善的防护林,以此有效阻挡风沙,降低风沙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结合当地的环境条件,选择存活率较高的树种,也要确保树种本身具备较强的抗旱性能、生命力,在正常生长的情况下,能够保持根叶繁茂的状态,增强其防沙固沙效果。另外,相关单位也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地沙化情况合理选择树种,选用科学的植树造林方式,进一步提高树木的存活率。例如,在土地沙化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可以先种植灌木和草地,从而实现对沙化的土层结构的有效固定,接着再种植乔木稳固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储水能力,从而改善该区域的土地环境[10]。

3.4 严厉整治危害环境的不良行为

过度开采、养殖也是引发土地沙化的重要因素。因此,相关单位在防治土地沙化问题时,应严格规范、管控当地的经济行为,尤其要有效整治影响土地环境的不良行为。有关单位应该了解当地的土地资源环境现状,掌握多种破坏、影响土地资源质量的各种不良行为,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严格的土地资源保护条例,要求人们在进行开采、养殖等经济活动时遵守相关条例,否则就要对其进行严厉惩罚。与此同时,相关单位也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得当地人能够认识到土地沙化的危害性,提高其环保意识[11]。

4 总结

针对土地沙化问题,采用科学合理的林业防沙治沙措施,有利于缓解土地沙化速度,改善土地环境问题,减少沙尘天气,为人们提供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相关部门应认识到土地沙化的危害性,并加强对问题治理的重视。在具体治理过程中,要注重引入符合实际治理需求的措施,制定出完善的治理方案,提高防沙治沙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防沙沙化治沙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
进军沙漠:新中国的治沙人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陕西沙化土地连续15年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