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12-02罗伟强关健超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林带防护林红树林

张 敏,罗伟强#,关健超

1.广西北部湾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广西南宁 530028;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广西南宁 530028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国家生态综合治理林业的重点工程,20世纪80年代启动实施。工程的实施对改善沿海地区生态状况、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广西南临北部湾,地处我国海岸线的最南端。广西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对构筑北部湾绿色生态屏障,保障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顺利推进,提升广西及我国的国际形象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通过开展广西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研究,可为广西乃至华南地区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撑。流和地理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一种高温多雨,干湿季节明显,夏凉冬暖,风情多变,灾害频繁的北热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灾害性天气主要以洪涝、台风、热带风暴潮为主,偶有低温、霜冻发生。

1 防护林工程区自然概况

广西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区域涉及北海、钦州、防城港、崇左和玉林5个市辖区的18个县(市、区),地理坐标为106°54′E~110°26′E、21°09′N~22°41′N。地势东西高,北面次之,南面为广西的滨海平原和沿江谷地,整体地形由北向南漏斗形倾斜,缺口面向南部北部湾海面,地形地势对维护生态安全,特别是抵御台风、风暴潮和海啸等自然灾害极为不利[3]。广西沿海地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在太阳辐射、大气环

2 防护林工程建设现状

2.1 工程实施概况

1987年,广西启动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1991年,国家正式启动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广西是工程建设重点省区市之一,先后实施了一期工程(1991—2000年)、二期工程(2001—2015年),目前正在实施三期工程(2016—2025年)[4]。截止到2021年年底,广西沿海防护林工程共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2.5万hm2,其中基干林带911 km、红树林0.45万hm2。主要营造红树林、木麻黄、松树、桉树、相思等护岸护堤林、防风固沙林和水土保持林,加快通道绿化、城镇绿化、村屯绿化进程,形成了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主体框架。

2.2 主要建设成效

2.2.1 森林资源迅速增加 据2021年度广西市县森林覆盖率监测表明,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由1987年前的19.1%上升到2021年的58.1%,增加了2.04倍,基本形成了以村屯绿化、海岸基干林带、荒山荒滩绿化、农田林网立体配置的沿海防护林体系框架。据广西海防林工程成效调查,随着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的上升,水土流失明显减少,水土流失面积由治理前的1 073.5 km2减少到治理后的769.4 km2,减少了304.1 km2。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8 023 t/(年·km2)减少到3 828.5 t/(年·km2),降低了4 191.5 t/(年·km2)。防城港市海防林工程建设前,全市沿海地区每年水土流失超过1 000万m3以上,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后,水土流失已下降到每年100万m3以下,降低了90%以上。

2.2.2 红树林面积大幅度增加 通过大力营造红树林,使沿海红树林面积达到0.98万hm2,比1987年增加了0.23万hm2,比2000年增加了0.13万hm2。广西沿海红树林面积和树种数量均居全国第2位(居广东省之后),在抵御台风暴潮、保护沿海堤防工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如合浦县在一期工程治理前的1986年遭遇第9号台风时,冲垮海堤(包括石砌海堤和泥土海堤)1 900处,长293.8 km,而治理后特别是红树林面积增加后1996年遭遇的15号台风,强度比1986年9号台风大,损失反而更低,仅冲垮海堤432处,长33.8 km,防护效果非常明显。1986年9号台风,钦州市沿海6个乡镇海堤缺口25个中,有23个缺口的堤外没有红树林,有2个缺口堤外仅有稀疏的红树林,而在堤外生长有茂密红树林的地段没有发生崩堤现象。钦南区康熙岭镇长坡、横山村因2002年在海边种植大片的红树林,2014年7月“威马逊”台风中心附近的虾塘和房屋无一受损,而没有红树林庇护的养鸭场、大棚则损毁严重。同时,加快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建设3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2个,自治区级1个。

2.2.3 基干林带不断延伸 1987年以来,共在沙区营造防风固沙林12万多hm2、基干林带911 km,主要是在沿海荒滩沙带营造的以木麻黄为主的防风固沙林,以及在沿海台地边缘或耕作区外挡风口处营造10~20 m宽的木麻黄、桉树、木麻黄与台湾相思混交的基干林带,形成了1 000多km的海岸“绿色长城”。“威马逊”台风灾害调查评估报告显示,有基干林带的地方比没有基干林带的地方受灾轻,基干林带密集的地方比基干林带稀疏的地方受灾轻。一般没有基干林带围护的地方比有基干林带围护的地方房屋受损要多50%以上。

2.2.4 防风护村林初步建成 由于台风频繁,长期以来,广西沿海地区的群众都自觉在房前屋后营造防风护村林。2011年以来完成城镇绿化1 000多万m2,村屯绿化400多个。树种以常绿的松、桉、竹、相思等乔木为主,在缓风处也营造龙眼、荔枝等经济果木林。乔木平均树高10~20 m,灌木平均树高3 m左右。目前,沿海地区村屯绿化率从1987年前的5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90%以上,大部分村屯都被绿树包围,使当地群众能够在台风频发的情况下仍能安居乐业。2003年8月25日的“科罗旺”台风,风速达37 m/s,持续时间5 h以上。在东兴市京族三岛海岸基干林带高大的木麻黄虽然被强风吹断梢头,但林中的瓦屋和油毡屋却没有一间被吹倒,林带背后的供电水泥电杆没有一根被吹倒。而在基干林带相距不远的公路旁边,由于没有防护林,水泥和钢架电杆被吹断100多根,红砖房也被吹倒多间。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古成村近海处有一片具有相当规模和结构完整的,并由相思、窿缘桉、竹子等树种组成的基干林带,虽然1996年的15号强大台风使林带内30%的树木被风吹断,但坐落在林带内的十同村30间民房却安然无恙。

2.2.5 农田防护林网不断扩展 农田防护林网造林树种以常绿的松、桉、竹、相思等乔木为主,基本形成纵横交错的防护林网,平均树高达10~20 m,起到了很好的防风护路、护田、护渠作用。2003年8月25日的“科罗旺”台风,风速达37 m/s,持续时间5 h以上。港口区公车镇和光坡镇部分缺少防护林保护的农田农作物损失惨重,绝收24 hm2,而有防护林保护的农田基本没有损失。在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滨海农场六队附近,由于这里有一片相思和木麻黄组成的防护林,台风灾害后,虽然有30%的木麻黄被折断,但林带后面的3.4 hm2木薯和2.7 hm2橡胶树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受灾程度很轻。据气象部门对钦南区犀牛脚镇沙角村所种的桂朝2号水稻的测定,没有防护林带的农田平均千粒重为25.3 g,而有防护林带的背风田平均千粒重达26.75 g,增重5.7%。又据农业部门对甘蔗含糖量的测定,背风田直立的甘蔗含糖量比当风田倒伏甘蔗含糖量平均高2.5%。

2.2.6 绿色富民产业初具规模 2000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发挥沿海地区的综合优势,引进外资在钦州市、北海市建设大型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同时建设以速丰桉为主的浆纸原料林基地。沿海地区共在内陆立地条件较好的商品林区域营造速生丰产林14万多hm2,既扩大了森林面积,增强了沿海防护林的纵深防护功能,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带动了林产工业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2.3 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2.3.1 认识不足,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 个别地方对沿海防护林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的地方未能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在建设防护林的同时,征占用林地进行建设和开发。有些人为了增加收入,在有限的林带内建虾池、采沙、采石等,造成新的疏残林或林带缺口。

2.3.2 投入严重不足,影响防护林建设成效 沿海防护林特别是红树林的造林难度大、管护难、成本高,需补植2~3年才能达到造林质量标准。一般1hm2造林成本在2.25万元以上,但目前国家1 hm2仅补助0.975万元。由于缺乏必要的补植和管护经费,后续管护工作跟不上,无法充分发挥防护林的防护功能。

2.3.3 森林质量不高,生态防护功能不强 由于国家造林补助标准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偏低,为了增加经济收入,一些农民不愿意营造公益林、混交林,而营造用材林纯林,造林树种单一,导致森林质量不高,生态功能不强。基干林带普遍宽度不够,大多数宽度只有20~50 m,防护能力有限;加之有的树龄老化,经过多次台风摧残变成了疏残林,局部出现断带、缺口,造成沿海防护林抵抗台风等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2.3.4 体制障碍明显,保护管理难度较大 沿海滩涂属土地、海洋、林业、环保等部门管理,各自都有法律法规依据,很难协调统一管理。沿海基干林带用地都是集体土地,或承包到农户,或集体统管,要用于公益事业,存在较为尖锐的矛盾。

3 主要经验

3.1 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工程区各级党委、政府统一认识,高度重视,真抓实干,认真落实,完成各年度工程建设任务。各工程县对沿海防护林工程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明确一名县级领导为项目责任人,林业局主要领导为项目实施负责人,加强对项目的组织领导,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广西健全了重点防护林工程的县级自查、广西壮族自治区复查、国家核查三级检查验收体系,建立了检查验收通报制度,保证海防林工程造林合格率。

3.2 因地制宜,编制规划

做好工程建设,规划是关键。海防林规划既要考虑工程区的自然特征、经济特征和社会特征,又要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需要。广西各级非常重视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规划设计工作,在完成广西沿海防护林工程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每年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工程年度造林作业设计,做到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3.3 多方筹资,增加投入

对以防护功能为主的海岸基干林带、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等,争取中央投资扶持。注重将工程项目造林与农民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努力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海防林工程建设模式。通过租地或联营造林,使群众获得收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创造良好投资环境,鼓励、吸引投资者来造林。

3.4 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近几年来,广西林业局根据国家林草局对林业重点工程的要求和工程管理需要,先后出台了《广西重点防护林工程县级作业设计操作规程(试行)》等十多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工程项目管理。每年广西林业局都举办“全区重点防护林建设与管理培训班”,对项目县的营林技术人员进行作业设计和工程管理培训,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近年来,海防林造林作业设计率都达100%,按设计施工率达98%以上。

3.5 科学造林,提高质量

沿海地区自然灾害多,土壤肥力低,造林难度大,提高沿海防护林工程质量的关键是科学造林。首先,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工作,保证干旱沙滩地和盐碱地的造林质量。钦州市林业局近年来引进种植红树林新品种——无瓣海桑,长势很好。其次,加强调查设计、施工、验收等工程管理工作,确保造林质量。

3.6 依法治林,加强保护

加强工程建设征占用沿海防护林,特别是对红树林地的管理,严格规范用地审批手续。组织专业护林队伍,制定村规民约,树碑立牌,加强对基干林带的保护。采取承包护林,将防护林承包给护林员或管理单位,护林质量与经济效益挂钩,调动护林者或管护单位的积极性。将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扑救”的原则,将损失降到最低。

4 未来防护林工程建设思路

首先,对公益林区实行“以封山育林为主、人工造林为辅”的措施,加快宜林荒山荒地的森林植被恢复速度,尽可能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增强森林的生态功能。其次,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在红树林宜林地段和已遭到破坏的红树林采取人工造林和加强管护等措施,大规模营造恢复红树林群落。再次,对“过密、过稀、过纯”的低效基干林带进行改造,调整树种结构和林分结构,形成多种树、多层次的复层异龄混交林,增强生态功能。最后,结合工程建设加快商品林区荒山荒地造林绿化和低效林改造的步伐,建设用材林和经济林基地,增加森林资源总量。

5 对策

5.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要将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保障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将国家下达的年度工程项目建设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小班地块,明确项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部门要继续将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任务纳入各有关市林业生态建设目标责任状考核和年度绩效考评内容,严格考核标准,实施奖惩制度。

5.2 落实政策,加强扶持

(1)要兑现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安排的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项目补助政策。对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公益林进行抚育,要优先安排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资金。(2)要落实林地经营权,调动农民参与防护林建设的积极性。(3)要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及时将工程营造的公益林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并争取中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公益林补偿动态增长和差异化补偿机制,缩小公益林与商品林经营效益的差距,调动经营者营造公益林的积极性。

5.3 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一是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投入和地方各级配套资金,明确沿海地区收取的植被恢复费要尽量用于沿海防护林建设。二是通过利益驱动,引导社会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向沿海防护林工程聚集。三是提高造林补助标准。争取国家逐步提高防护林工程造林补助标准,调动各方建设沿海防护林的积极性。四是要加强森林保险的宣传工作,引导广大经营者积极参与森林保护,转移、分散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风险,保障沿海防护林在灾后能够及时得到重建。

5.4 强化管理,依法治林

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广西实际,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特别是出台滩涂红树林、沿海基干林带管理地方性法规。一是要整合国土、海洋、环保、林业、农业、水产等部门对沿海滩涂的管理职责,加强对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二是要加大执法力度,杜绝擅自砍伐沿海防护林的违法行为,加强对沿海防护林资源的监测、保护和管理。三是要认真落实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制,保障沿海防护林体系的森林资源安全。

5.5 依靠科技,提高质量

一是加强造林树种选育。从台风后保留的树木中,选育抗风、防浪性能好的树种或品种进行大力推广,提高防护林体系防灾减灾能力。大力推广耐旱、耐盐碱树种,提高沙地造林成活率。二是要推广先进造林技术。要加强对沿海滩涂、沙滩地等困难地段造林技术的研究,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要推广混交造林技术,优化防护林结构,增强防护功能。要推广大容器育苗、挖大坑和适当深植技术,增强林木抗风能力。三是要大力发展乡土树种。重点发展经实践证明抗风能力强的乡土树种,同时积极引进外来抗风树种。

猜你喜欢

林带防护林红树林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海岸卫士——红树林
闽南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下潺槁造林初步研究
走过红树林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农田防护林规划的原则和依据基本情况分析
红树林沼泽
挡风抗旱的农田防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