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研究
——评《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

2022-12-02巴前梅

人民黄河 2022年6期
关键词:监督管理工程质量水利工程

巴前梅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类工程项目持续建设服务于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无论是水力发电、灌溉,还是发展水产养殖,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 近年来,国家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较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规模和难度也逐渐增加,如何有效保障水利工程质量,杜绝水利工程建设及运行中的安全事故,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首要问题。 对此,需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重视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工程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国家制定的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各项质量、安全标准开展施工。 因此,研究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具有现实必要性。 由苗兴皓、王艳玲、孙秀玲编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于2019 年12 月出版的《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一书,详细介绍水利工程建设中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对于创新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一书共由八个章节的内容组成:第一章概述工程质量管理,讲述依法行政与政府质量监督、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质量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第二章概述全面质量管理,重点介绍基本内容、质量数据的处理与应用;第三章重点介绍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对质量管理原则和建筑业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介绍;第四章介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包括土石方工程开挖、土石坝、混凝土、水泥灌浆等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第五章从质量检验、项目验收管理规定、质量评定等方面介绍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的基本内容;第六章介绍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事故致因理论、管理原理、安全责任等内容;第七章介绍安全管理相关术语、定义、基本原理、危险源辨识和控制、危险因素的识别等内容;第八章介绍水利安全生产管理,涉及水利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水利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水利工程应急管理等内容。

水利工程是利国利民的重要工程,因此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必须得到充分保障,这就需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做好监督和管理工作。 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传统的监督管理工作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充分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创新势在必行。 本文结合该书基本内容探究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

1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水利工程的质量水平和参与建设单位的质量意识具有直接关系,但是在具体工程建设中,部分建设单位存在质量意识薄弱的问题。 一是在部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项目法人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对于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人员情况和设备情况监督管理不完善,对于水利工程部分环节的相关资料掌握不清,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二是在部分水利工程建设初期对于实地勘测设计存在一定误差,制定的施工方案无法完全满足实地建设标准,在开工建设过程中重复勘测,修改设计方案,既增加了工作量,也浪费了资源,对工程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三是部分施工单位存在质量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容易忽视部分施工环节中的质量安全问题,最终影响整体工程质量,这一问题尤其在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表现得比较明显。 四是监理单位存在履约不力的问题,部分监理人员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抽检,检查频率和实际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对工程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其次,质量监督机构的人员素质直接关系着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水平,但是在现实情况中,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人员存在数量与能力不足的问题。 一是随着国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数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在部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质监人员数量不足,工作量剧增,难以全面监督工程质量,难免会存在一些遗漏,最后可能会影响工程质量。 二是由于质量监督人员数量不足,因此就会增加工作人员,但是新增加的工作人员未能完全掌握工作流程和相关业务知识,工作经验较为欠缺,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完全胜任监督管理工作,未能充分发挥质量监督管理职能,最终影响水利工程质量。

最后,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需要现代化技术的支持,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以提升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效率。 但现实的监督管理工作对于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现代化技术应用不足,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无法实现信息的快速共享。 在此情况下,建设单位、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之间无法建立快速沟通的机制,在具体工作中必然会由于信息交流不畅引发一系列问题,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影响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效率。 同时,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相关资料较为分散,缺乏充足的技术和人力进行管理,容易造成资料的损失,影响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难以保证工程质量。

2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的基本策略

第一,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只靠上级主管单位的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实现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还需引入第三方检测监督管理单位,形成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双重驱动力,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 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初期,工程项目的法人或负责人要充分重视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委托具有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检测监督管理单位,负责水利工程从勘探设计到建设验收环节整个工程的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使水利工程建设始终处于专业的质量监督和管理中,既能有效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又能在监督管理过程中降低成本,提高工程施工效率,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确保合格的水利工程投入运用。 除使用第三方检测监督机构进行质量监督和管理外,项目的上级主管部门及其相关质量监管单位也要发挥自身监督管理职能和作用,经常性地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工程在建设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实地检查,会同第三方监管单位检查与抽查日常监督管理内容和相关数据并进行实地验证;在监督检查过程中,要逐个检查工程的各个环节,这种监督检查的时间要具有随机性,以确保检查的有效性。 采取临时检查和抽查的方式能有效促进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完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开展施工,避免偷工减料的现象发生,有效保障工程质量。 双重监督管理方式的运用能够保障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确保施工单位增强质量意识,重视水利工程质量。

第二,水利工程的建设较为复杂,涉及建设前期的工程勘探、设计工程图纸以及具体施工过程、后期验收和管理等众多环节,在这些环节中通常需要大量工作人员,每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因此,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对于工程建设各个环节中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尤其对于施工人员和参建单位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一是在工程建设施工环节,要经常性地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质量安全的相关条例和法律法规内容,可以借助广播、手机短视频、开会等方式培养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以推动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施工。 二是要加强对施工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这一工作旨在防止工程材料出现问题,要求相关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工程建设需要的材料进行采购和检查,同时做好材料进出统计工作。 监督管理人员要经常检查,做好日常工作的监督,确保工程建设原料质量符合要求。 三是建立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每一个建设环节都需要有专人管理和负责,确保责任到人,各建设单位也要重视对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以及教育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抽调技术过硬、素质较高的“精兵强将”参与建设,从而有效保障工程建设质量。

第三,水利质监部门要与工程建设相关单位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加强对水利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联合执法队伍组建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和相关人员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视程度,认识到质量和安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从而严格按照相关建设标准和材料质量要求完成水利工程建设任务,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作为联合执法队伍,要经常性、不定时地监督与检查水利工程质量,并严肃处理违反国家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包括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严重的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在进行处罚时要做到有理有据,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

第四,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各监督管理单位要重视、不断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培养。一是要建立常规性培训机制,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增强监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能熟练掌握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质量要求、技术标准以及其他相关工程质量要求。 二是监督管理人员需要强化自身学习,尤其在具体工作中要不断积累工作经验。 三是监督管理单位在人员派遣时要重视新老搭配,确保工程的质量监督水平,并在实践过程中提高新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四是监督管理单位需要不断吸收优质高校毕业生进入监督队伍中,可以与高校建立合作、相互促进,培养、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

第五,质量监督管理单位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监督管理水利工程质量,搭建质量监督管理的信息化操作平台,一方面使监督管理工作中各项信息实现互联共通,使工程建设中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和实施状况置于信息网络的监督中;另一方面,要保证质量监督管理的各项内容实现公开化,保障监督管理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水利工程管理监督工作效率,确保水利工程建设严格按照质量标准执行,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监督管理工程质量水利工程
如何强化房建施工管理以促进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分析
小型无人机在水利工程勘测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的研究
水利工程合同管理在控制工程造价中的作用
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有效策略
加强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促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水利工程监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