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灾害及气象服务措施分析
2022-12-02柯莉萍
阎 廷,吕 静,倪 妮,张 丹,柯莉萍
贵州省威宁县气象局,贵州威宁 553100
贵州省威宁县位于贵州西部,属于高海拔、低纬度季风气候湿润区,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两季明显,雨热同季,雨量集中在5—9月,8月下旬多阴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样的地理特征使这里物产资源种类繁多,盛产烤烟、马铃薯、苹果、天麻等粮食、水果、经济作物。主要气象灾害有持续性凝冻、干旱、低温阴雨、强降温、倒春寒、霜冻、洪涝、冰雹、大风、雷暴。
农业生产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为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障农业健康发展,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必不可少。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可逆的打击,导致各种自然气象灾害频发,影响了农业生产。气象部门在设备和技术不断进步的支持下,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要想为农业生产提供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采用有效的措施增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气象服务水平。
1 近年来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
1.1 干旱
干旱灾害是由于降雨过少或者长时间没有降雨导致空气和土壤中的水分严重流失,农作物缺乏生长必需的水分,出现大规模发育不良或者死亡的情况。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加之全球气候变暖,国内各个地区在不同季节都会出现干旱的情况。在春耕季节发生干旱,会大大降低农作物幼苗的存活率;在夏季降水较少、温度较高的地区容易发生干旱,导致农作物出现发育不良甚至死亡的情况。严重的干旱灾害甚至会导致河流断流,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对人们的其他生活生产活动都会构成极大的威胁。
1.2 低温霜冻
低温霜冻灾害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暴发,主要表现为由于冷空气的迅速入侵,导致土壤表面的温度急剧下降,农作物受到冻害进而死亡[1]。春季的低温霜冻会直接导致农作物幼苗的培育受损,同时还会引发林果冻害,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存;秋季的低温霜冻出现相对较晚,直接对农作物未成熟和已成熟的果实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出现农作物的大面积减产。低温霜冻灾害的频发会增加农作物的死亡率,导致农作物出现绝产等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的贵州地区,前后出现了倒春寒和秋风天气,对水稻的生产和产量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1.3 暴雨洪涝
暴雨是指短时间内出现集中强降水的天气现象。在地形比较闭塞和地势比较低洼的地区,出现长时间的降水,雨水不能及时排出,农田土壤的水分过剩,农作物无法正常呼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集中的大暴雨会对农田、房屋等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加大伤亡,破坏农业设施,为农业的后续生产造成消极影响。2017年6月,贵州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水,导致暴雨洪涝灾害出现,引发了相关的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4 大风冰雹
大风和冰雹都属于中小规模的强对流天气,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冬季发生,夏季和秋季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大风往往伴随着冰雹天气出现。尽管冰雹天气相对于其他天气情况的影响范围较小,但它的破坏力度极大,对农作物具有致命影响,冰雹从高空坠落,在降低地面温度的同时对农作物造成机械损伤。大风天气直接造成农作物出现大面积的倒伏,对农作物的茎、叶造成严重伤害,降低农作物的产量。
2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和气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2.1 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不足
首先,在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设施上,部分地区的气象灾害防御方式过于传统,防御设施过于落后,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得不够,导致防御能力较差。
其次,在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的地区,广告牌等建设和临时搭建建筑达不到防风的标准和要求,为农业生产增加安全隐患,给防御工作增加了难度[2]。最后,农田的水利工程建设满足不了农田的实际发展要求;防洪工程效率低下,抗洪水平不高;人工降雨、预防冰雹以及预防雷暴等机制体系不够完善。
2.2 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不足
首先,气象预报不够准确及时,由于对气象灾害的观测和预报能力不足,气象预报不够准确,加之部分区域获取气象信息的途径不够通畅,导致农民不能够及时掌握气象信息,无法做好预防气象灾害的准备,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其次,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计划和设想方案设计得不够科学,没有科学的准备工作和预防方案,缺乏农业气象灾害的预警和反馈机制,导致气象服务的工作水平较低。
最后,对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薄弱,缺乏有关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的基本常识。
3 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的措施
3.1 长效性措施
通过实施具有长效性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措施,能够有效增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有出现各种气象灾害的可能性,因此,在开展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时,相关人员应该根据当地的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历史进行分析和总结,从源头上采取增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的长效性措施,选择最合适的生产方式开展农业生产,在尊重自然规律和地理环境的前提下,减少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
3.2 应急性措施
突发性是农业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通过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关注气象信息,设计全面的农业气象灾害防范方案,做好准备工作。一旦出现突发性的气象灾害,能够根据方案采取对应的解决措施,以降低经济损失[3]。在制定应急性措施时,相关人员应把改变农作物生长环境作为研究的重点,强化人工对农作物生长的干预,避免气象灾害导致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的情况出现。例如,满足农作物生长水分需求的滴灌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3.3 补救性措施
农业气象灾害具有不可控的突发性特征,相关人员除了要在灾害发生前做好预警和防范工作外,在灾害发生后,也要采取相关的应急措施,做好止损工作。在发生农业气象灾害后,要及时统计农作物的受损情况,针对受损程度较低的农产品,要采取各类补救措施使它恢复正常生长;针对受损程度较大、已经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的农产品,要运用国家的相关补救政策,赔偿农产品生产者的经济损失,保障农业生产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让他们对农业生产保持积极性,尽快组织农民恢复农作物生产。
3.4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由于农业生产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为了维持农业的长效、健康发展,增强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必须做好农业的发展规划,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根据不同地区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类别、气象灾害发生的规律以及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选择不同的农作物类型和合适的生产方式。例如,在旱涝灾害频发的地区,可以选择种植一些抗旱、抗涝的农作物;在大风天气较多的地区,要注重农田周围的防护林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稳定的环境。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从气象和农作物的习性等多个角度考虑,在不同的条件种植最合适的品种,可以更好地应对气象条件的变化,增强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3.5 因地制宜,加强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通过加强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根据具体的地区和农业气象灾害因地制宜地建设对应的工程设施,能够有效增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受地理条件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农业气象灾害类型不同,建设防灾减灾的工程项目也应该因地制宜,确保对气象灾害的有效防御[4]。例如,在旱涝灾害频发的地区,就应加快对水渠、水库等水利工程的建设,为抗旱抗涝的工作做好准备。
4 强化农业气象服务工作能力的措施
4.1 建设高质量的工作队伍
强化农业气象服务工作能力,必须建设高质量的气象服务工作团队,提高团队成员的综合素质,为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提供人才支持。只有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加入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才能让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者的日常生产和建设要求,增强农业气象服务的工作能力。由于农业气象服务工作需要深入农村,工作难度较大,工作环境也相对不够优越,因此,气象服务部门在选择人才时,必须严格把关,选择高质量、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对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强化他们的服务意识,提高气象服务工作队伍的整体质量,从而强化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能力。
4.2 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精细化
强化农业气象服务工作能力,必须开展精细化的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在传统的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中,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可以在气象灾害来临前为相关单位提供预警通知,但预警信息不够详细,导致对气象灾害的防御效果不够明显。因此,气象服务工作人员应掌握气象服务中的信息化技术,依据当地的各种自然条件,对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进行精细化的分析和预测,还可以通过雷达遥感、气候监测站等多样的农业气象灾害预警方式、不同的监测内容发布渠道等,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工作的精细化,强化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能力。
4.3 健全防灾减灾的法律体系
强化农业气象服务工作能力,必须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法律体系,为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提供法律和制度支撑。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内容、形式以及工作要求,规范气象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行为,能够有效强化气象服务工作的能力。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和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政府财政的支持,为了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应健全资金使用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资金的监管力度,避免因为人为因素而导致防灾减灾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情况,为气象服务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除此之外,健全法律体系,能够有效约束和管理气象服务工作人员。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奖惩制度,将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结果与其自身的薪资直接挂钩,对工作能力强的人员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工作态度不端正或工作能力不足的人员进行教育或者淘汰,有效规范气象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提高气象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5]。
4.4 构建气象影响评价服务体系
强化农业气象服务工作能力,必须构建完善的气候影响评价服务体系。气象影响评价服务体系,不仅能够反映出气象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还能够通过气象服务工作人员工作效果的反馈,了解不同阶段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日常的农业生产和气象服务工作有机结合,通过不断地研发和升级农业生产技术,对气象灾害的影响进行准确的分析,从而制定对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案,最大限度地规避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减少农业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构建气象影响评价服务体系,能够有效监测和检验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质量。
4.5 提供智慧农业气象服务
增强农业气象服务工作能力,必须提供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为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等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打造智慧农业气象平台,提供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搭建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能够让农业生产者在日常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及时、准确地了解有关的气象信息,依据气象信息和实际生产需求制定生产计划,有效规避气象灾害。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开发手机平台App,将气象信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直观地呈现给农业生产者,有效传递预防气象灾害的知识,增强农业生产者的灾害防御意识。搭建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提供智慧农业气象服务,能够为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科学、便捷的方式,有效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效率,强化农业气象服务工作能力。
5 结束语
作为第一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的生产和发展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为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保证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对气象灾害进行有效防御、增强农业气象服务的工作能力至关重要。在增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气象服务工作能力时,需要注意从多个角度综合出发,全面考虑所有可能造成影响的因素。基于农业气象灾害的地域性、理解性等特点,对不同的自然灾害采取对应的解决措施,以确保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有效性。增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农业气象服务工作能力,是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消极影响的重要途径[6]。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发展,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能力,能够为农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保障。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能够有效保障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推动农业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