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he”资源,增强幸福感

2022-12-01黄茜茜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21期
关键词:德育实践幸福感

黄茜茜

[摘要] 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重点部署的十大战略任务细则中,提出要强化合作能力的培养,推行合作式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笔者在带班育人过程中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在实践中研究,在思考中修正,不断完善班级专属的“he”资源,致力于培养学生合作品质,提升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 合作品质;幸福感;德育实践

习近平在2022年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合作才能办成大事,办成好事,办成长久大事。”“合作”不仅能实现全球共赢,让世界更美好,也是人必不可少的宝贵品质。作为一名肩负着育人使命的班主任,笔者积极响应国家纲领性文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推行合作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这一行动指南,将培育具有优秀合作品质的时代新人作为育人宗旨,在班级中进行实践探索。

一、融“何”——优选合作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教育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社会实际需求的变化使得培养学生的重心也在发生着转移,更加注重学生协同合作能力的培养。学校需要采用合作创新的新式人才培养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教学。

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合理制定合作目标,这样才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清晰明确的前进方向,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合作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状态,尽可能地把握学生的真实情况,这样才能使目标的设定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相连。在合作目标的设定上,应该将重点放在合作上,充分体现出学生必须通过团结合作才能够达到相应的目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合作。比如,当我们在举办一些班级活动时,在设定相应的合作目标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设定合理的难度,使得我们所设计的合作目标能够通过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得以实现,让他们获得自信心,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二、融“和”——增强合作意识

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体制中,绝大部分教师都将精力与时间花在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导致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团队协同合作的能力较为薄弱。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每一位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应提高重视程度,才能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团队十分重要,他们往往能够通过集思广益发挥出远超个人的能量,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团队合作往往能够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知识的学习、问题的解决,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更能够促使他们及时有效地解决所遇到的学习问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目前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首先应该为班级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活跃,更加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更新教育理念,降低姿态,积极融入学生群体之中,让学生回归到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还可以通过相应的比赛等形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抱团合作,让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奋斗,通过良性的竞争使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加紧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他们对于未知的知识有更加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在整个协同合作过程中能够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任感也会得到相应的加强,能够学会信赖他人,同时又懂得谦逊与忍让,在他人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伸出援手,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有助于团队高效完成任务。当团队遇到困难的时候,成员之间能相互理解,相互鼓励和帮助,感受到来自团队的温暖和巨大力量,有利于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三、融“核”——培養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是新时代综合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生团结合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养成协同合作的意识。对于合作能力的培养要把握以下几个核心:

1.言传身教当力行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应以身作则,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通过与其他教师、班级干部之间的协同合作,向学生证明协同合作的重要性。如果教师都无法做到主动积极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不愿意与他人协同合作,学生也就会忽略协同合作对于自身的重要意义。

2.制度规范重激励

制定协同合作的规则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协同合作的能力和习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进行。在进行具体教学时,应充分地创造学生合作的机会,提前为学生设定相应的协同合作规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为学生制定协同合作规则的同时,也要给予相应的奖励,通过相应的激励政策,让学生在整个协同合作过程中有更多的参与感与认同感,进一步激发学生与他人合作的兴趣,从而使得自身的合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有效沟通促提升

制定有针对性的沟通及解决方案。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特别的学生,他们常常抵触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使得合作能力培养很难开展。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首先要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明白他们抗拒与他人沟通交流的原因所在,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让他们打开心扉,尝试与他人进行协同合作。在首次合作取得效果之后,要及时给予表扬及奖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其不断地参与到日后的合作过程之中,最终达到提升自身合作能力的教学目的。

4.合理分工明责任

合理分工,实现“兵教兵”。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人人参与学习的过程,人人尝到成功的喜悦。要注意分工的合理性,如果分工不当,不但达不到效果,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参与其中,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可以让优生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带动差生,实现“兵教兵”的目的。差生通过优生的讲解,能够化难为易;优生通过讲解,达到重新学习、理解、巩固的效果,从而实现合作双赢。

5.优秀品格巧培育

培养学生谦逊、宽容的优良品质,使他们能够包容团队成员的缺点,有助于培养他们协同合作的能力。在一个小团队之中,每一个团队成员都会有各自的长处与短处,在进行团队协作时,很多时候团队成员的短处会被凸显出来,让其他团队成员感到不适,这时候就需要其他团队成员的理解及包容。为了能够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培养学生谦逊、宽容的品质,当他们遇到问题时,才不会因为内部矛盾而导致冲突的发生,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在问题的解决上,而不是创造新的问题。

四、融“合”——优化合作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尤其需要具备高综合素质的专业性人才。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要充分重视对于学生合作协同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将学生的合作协同培养方式方法进行融合,使学生有充分的锻炼空间。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协同合作来整合资源,通过与先进地区的教师与学校进行协同合作,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方法,再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进,这样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使得对学生协同合作能力的培养能够更加多样化。

另外,加强家校合作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家长会的形式,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对孩子协同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然后与家长一起探讨相应的培养策略与方针。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为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培养保驾护航。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是十分有效的方法。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能够优先想到通过与他人协同合作去解决问题,养成合作的意识。但是,就目前而言,绝大部分学校对于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与改革,结合现有的实际教学情况,探索出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改革理念的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连旭萍. 家校合作共育,增强德育实效——利用高校资源助力学生成长[J]. 记者观察,2018(20).

[2]包庆琳. 以“合”促练 以练促学——核心素养视角下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J]. 教育观察,2019(08).

[3]韩涛.打造家校共同体 构建合作育人新格局[J].辽宁教育,2020(01).

[4]段雪荣.小学家校合作育人机制时间研究探索[J].新課程,2021(09).

猜你喜欢

德育实践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探究性德育实践视域下的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中小学德育实践衔接性探析
用心沟通 用情呵护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院校德育实践科学路径研究
系统论视阈下德育实践载体的选择与优化
德育实践的三大形态及其教育意蕴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