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5 种维管植物新记录

2022-12-01乐新贵毛振伟王正伟韦宏金

南方林业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羽状蕨属复叶

徐 麟,乐新贵,毛振伟,王正伟,韦宏金

(1.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江西 贵溪335400;2.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201602)

2020-2021 年,在对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资源调查和《阳际峰自然保护区植物图志》编撰过程中,采用重点样线调查法,着重收集和制作江西省内未记录的维管植物的标本,通过整理和鉴定标本、查阅比对《江西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等文献资料,陆续发现5 种植物为江西省分布新记录和阳际峰自然保护区新记录[1],即唇形科(Lamiaceae)黄岑属(Scutellaria) 腋花黄芩(S. axilliflora)、菊科(Asteraceae) 紫菀属(Aster) 九龙山紫菀(A.jiulongshanensis)、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缩羽复叶耳蕨(A. japonica)、紫云山复叶耳蕨(A. ziyunshanensis)、相似复叶耳蕨(A.similis),为江西省生物多样性提供新资料,文中引证的标本均存放于上海辰山植物园标本馆内。

1 新记录种

1.1 腋花黄芩Scutellaria axilliflora Hand.-Mazz.

多年生草本。茎被向上弯曲而细小的短柔毛。叶片草质,卵圆形或三角状卵圆形,茎或长分枝的上部叶变小,成苞片状,干时呈橄榄绿色,两面生有黄色小腺点。花单生于苞状叶腋中,向上斜展,并偏向一侧;花梗基部有成对长0.5 mm 针状小苞片。花萼疏被短柔毛及短缘毛,具腺点。花冠紫色或淡紫蓝色,长1.6~2 cm;冠檐二唇形,上唇盔状,顶端圆形,下唇中裂片向外伸展,梯形,顶端及两侧微凹,两侧裂片卵形(图1)。这些特征易与同属的其他种类区分[2-3]。

图1 腋花黄芩Fig. 1 Scutellaria axilliflora

本种模式标本采自福建延平半岩,在我国福建、浙江有分布[2-3]。江西为新记录。

凭证标本:WZW-03212,徐麟、乐新贵、毛振伟等,2020-11-01,上山附近林下,地理位置27°54′59″N、117°21′8″E,海拔1 149 m。

1.2 九龙山紫菀Aster jiulongshanensis Z.H.Chen,X.Y.Ye et C.C.Pan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斜生,被卷曲的糙毛或下部近光滑。基生叶密集成莲座状,在花期枯萎;全部叶片厚纸质,正面被糙毛,下部叶尤密,背面无毛或沿脉具稀疏毛,边缘密被开展的糙毛,有疏锯齿,齿端具外展的小尖头。复合花序由7~10个伞房状排列的支花序组成,每个支花序呈狭圆锥状或总状,长15~28 cm,由5~10(32)个总状花序组成,每个总状花序具1~5 个头状花序,花序梗密被毛;总苞片3 或4 层,条形至条状披针形,背部绿色,先端渐尖,外层具缘毛,内层较最内层仅先端具少量缘毛。舌状花5~10 个,1 层,舌片绿白色或白色,条形;管状花多数,被柔毛,裂片卷曲[4](图2)。

图2 九龙山紫菀Fig. 2 Aster jiulongshanensis

本种模式标本采自浙江九龙山,在我国浙江、福建有分布[4-5]。江西为新记录。

凭证标本:WZW-03185,徐麟、乐新贵、毛振伟等,2020-11-01,鲁水坑附近林下,地理位置27°53′39″ N、117°17′47″ E,海拔542 m。

1.3 缩羽复叶耳蕨Arachniodes japonica (Sa.Kurata) Nakaike

叶柄禾秆色,基部密被深棕色、披针形、顶部毛发状鳞片,向上疏被棕色、钻形鳞片。叶片卵形,顶部渐尖,基部圆形,三回羽状;羽片约17 对,下部3 对对生,向上的互生,基部一对略较大,三角状披针形,二回羽状;小羽片约17 对,互生,有短柄,基部上侧截形并有耳状凸起,下侧斜切;末回小羽片6~7 对,基部下侧一片较大(或分裂),骤短尖头,有1 长芒刺,两侧边缘有短芒刺。孢子囊群小,每小羽片4~6 对(裂片2~3 对),略近叶边;囊群盖棕色,脱落[6-7](图3)。

图3 缩羽复叶耳蕨Fig. 3 Arachniodes japonica

本种模式标本采自浙江庆元五岭坑,在我国浙江、福建、湖南、广东有分布[6-7]。江西为新记录。

凭证标本:JSL-7958,徐麟、乐新贵、毛振伟等,2021-04-29,白果树附近路旁,地理位置27°52′50″ N、117°16′29″ E,海拔291 m。

1.4 紫云山复叶耳蕨Arachniodes ziyunshanensis Y. T. Hsieh

叶柄禾秆色,近光滑。叶片卵状五角形,顶部有一片具柄的羽状羽片,与其下侧生羽片同形,基部近圆形,四回羽状;侧生羽片5 对,互生,三回羽状;一回小羽片约17 对,互生,基部上侧一片伸长,羽状,基部下侧两片伸长,其中第二片与基部上侧一片同形同大,第一片特别伸长,渐尖头,二回羽状;二回小羽片16 对,互生;末回小羽约11 对,下部1(2)对分离,卵状长圆形,钝尖头,边缘具有短芒刺的尖锯齿。孢子囊群第一、二回小羽片5~7 对或每末回小羽片或裂片2~3 对(耳片2~3 对),近叶边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暗棕色,厚膜质,全缘,脱落[6-7](图4)。

图4 紫云山复叶耳蕨Fig. 4 Arachniodes ziyunshanensis

本种模式标本采自湖南紫云山,在我国浙江、贵州、重庆、湖南、云南、四川、安徽、广西有分布[7-9]。江西为新记录。

凭证标本:JSL-7986,徐麟、乐新贵、毛振伟等,2021-05-02,鲁水坑附近石壁上,地理位置27°53′15″ N、117°16′23″ E,海拔281 m。

1.5 相似复叶耳蕨Arachniodes similis Ching

植株高达1 m,叶柄深棕禾秆色,基部密被棕色、线状披针形鳞片,向上偶有1(2)淡棕色纤维状卷曲鳞片。叶片顶部突然狭缩呈长尾状,基部狭楔形,二回羽状;侧生羽片7~8 对,以锐角极斜上;小羽片约22 对,互生,斜阔菱形,基部1 对与中部的等长,急尖头,基部不对称,上侧截形与羽轴并行,并略凸出呈耳状,下侧平切,边缘有粗锯齿,齿顶有1 个极短芒刺;向上的各对羽片与基部的同形而逐渐缩小,基部上侧一片小羽片略较短。孢子囊群顶生于小脉上,略近叶边,上侧边1行,下侧上部半行;囊群盖大,淡棕色,薄膜质,全缘,背面有长柔毛,宿存[6-7](图5)。

图5 相似复叶耳蕨Fig. 5 Arachniodes similis

本种模式标本采自浙江泰顺乌岩岭,在我国浙江,广东、福建有分布[6-7,10]。江西为新记录。

凭证标本:JSL-8073,徐麟、乐新贵、毛振伟等,东港附近林下,地理位置27°57′8″ N、117°23′36″ E,海拔196 m。

2 讨论

江西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属于华东地区,处于24°29′14″-30°04′41″N,113°34′36″-118°28′58″E 之间,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地形复杂,山地、平原、丘陵相互交错。本文所报道新记录种位于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闽赣两省交界处,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植被类型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鳞毛蕨科复叶耳蕨属植物广布热带、亚热带地区,在亚洲、非洲、中南美洲和大洋洲均有生长。中国为复叶耳蕨属植物的分布中心。研究表明复叶耳蕨属植物含有黄酮、酚类、三帖、甾体皂苷等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作用[11]。此次在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的5 种江西省新记录种有3 种都为复叶耳蕨属植物,对研究其资源分布范围和种群更新等信息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江西植物志》的修订提供了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羽状蕨属复叶
基于GUI 的冷泉羽状流数值模型可视化系统研究与应用
浙江省景宁县望东垟、大仰湖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基于高精度海洋动力模型的珠江口羽状流季节和年际变化规律研究
基于PPG I系统的贵州石松类及蕨类植物
随机介质理论天然气水合物羽状流正演模拟
贵州现代石松类及蕨类植物科属新系统
东北“三大硬阔”叶片和叶轴质量分配比较1)
羽状Fe-Co合金分级结构粒子的合成与表征
《中国植物志》与《Flora of China》蕨类植物科属的变更
刺头复叶耳蕨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