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插画师摆摊,没“文化”可不行

2022-12-01李心怡剑桥艺术学院

大学生 2022年11期
关键词:帆布包市集盲盒

文/李心怡(剑桥艺术学院)

除去车费、伙食费、 摊位费和材料费,我在伦敦艺术市集摆摊一共赚了190英镑,合人民币1500元。

1.为艺术家市集制作的海报

2.一开始标错的盲盒,实为“lucky dip

” 3.我画的绘本在市集上大受欢迎

你逛过艺术市集吗?从形式来看,艺术市集和普通的市集一样,由一个个被卖家精心布置的小摊位组成。不一样的是,在艺术市集上,你通常能看到版画、绘本、打印或微喷的复制画、艺术书籍和各种由艺术家开发的周边,这使得普通人有了更友好、更亲民的方式接触艺术品。艺术市集也为新锐艺术家、艺术生、插画师和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售卖艺术作品的平台。

我这次参加的是Illustrator's fair,它是伦敦最大的艺术市集之一,聚集了当地众多老牌和新兴插画师,是一个支持原创手作和自出版独立印刷品的市集。售卖的物品包括杂志、独立出版物、插图、摄影作品、珠宝、缝制物品、漫画、定制T恤、自制磁带、丝网印刷品、唱片和艺术家手作书等,每年有不少知名艺术家在这个市集“下海”卖货。

热身运动,预备……起!

说起在艺术市集摆摊,我其实并不专业。在国内,我只作为助攻帮朋友摆过两次摊。在英国,我也有过一次失败的摆摊经历(在剑桥,且几乎没卖出几件作品)。

我看到市集主办方的艺术家招募通知时,离开展就只剩两个星期了。但我又不想放弃这个机会,毕竟这次的市集,开在伦敦人流量最大的国王十字街区!我首先问了自己两个问题:我卖什么?现在开始找厂家定做还来得及吗?来不及了,就算我有神力能在三天之内把产品设计出来,厂家也不一定能在几天内把东西做好。如果我只是卖打印出来的复制画,首先是品种太过单一,其次也缺乏创造性和美感。到底有什么办法,既可以实现作品的复制,又可以呈现画作的原生美感呢?

对了,版画。版画印刷出来的作品本身就是原作,还具备一版多用的可复制性,难道不是最佳的艺术市集产品吗?此外,像丝网版画(也叫孔版画,它有如工业上的花布印刷方法,将颜色进行刮压,从网孔漏至承接物上,所以也被称作丝漏版画,可以用来印刷广告、包装物、路牌、衣饰图案等)这样的版种不仅可以印在纸上,还可以印刷在衣服和帆布包上。一个丝网版画印制的帆布包,简直就是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典范。

想到这里,我火速在网店下单了白色的帆布包,又抢订了学校版画工作室的丝网印台。做完了这些工作,我不禁喜滋滋盘算起来:假设我一个帆布包卖20磅,那我当天只需卖出五个帆布包,就可以收回摊位的成本。

除了足够的产品,主办方还要求每位艺术家准备一张自己制作的海报。一个好的海报,首先应该是颜色鲜亮的,才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客人的眼球。我选择了黄色的基调和版画的印刷方式,展示了森林动物市集的场景:搬运绘本的小企鹅,远远观望的象妈妈和象宝宝,雀跃的小浣熊,贪吃的小绵羊,在摊位前认真品鉴的熊博士……

盲盒终于卖出去了

市集开幕那天,我很幸运地被分配到了一个靠近门口的摊位,且身后就是一面墙,可以用来张贴我的部分作品。展示架和商品都一一布置好后,我开始现场为商品标价。一开始我还拿不准定价,不知道自己的作品究竟值多少钱。于是我趁此机会在市集转了一圈,一边欣赏艺术家们或精美或新奇的作品,一边与他们攀谈交流,顺便掌握下各类手作艺术品的行情。当然,作为一个插画师,我也没有妄自菲薄,如果作品本身的成本和艺术价值够高,我也还是可以排除市场干扰定一个符合自己心理预期的价位。

“我宣布,2022年的插画师艺术市集,正式开始!”随着主办方的锣声落下,大批大批的游客涌了进来,这场面让我联想到了唐朝上元节的夜市,会不会也是这般热闹模样?

一开门,我就卖掉了自己用黏土捏的玩具盲盒,里面是小鸭子、小鸡、小狐狸等动物造型,我用水粉给它们涂上不同的颜色,因为水粉不防水,我还在自己亲手绘制的标签上注明了保存事项。听到顾客在打开盲盒那一刹那的欢呼,看到自己亲手做的小玩意儿被不同年龄的人捧在手心里细细赏玩,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我知道自己来对了。

与这次的供不应求不同,我第一次在剑桥的艺术家市集摆摊时,精心准备的盲盒系列却一个也没有卖出去。但奇怪的是,我用很显眼的指示牌标注了“blind box”,也一直在解释这是盲盒,要先购买才可以拆开,但每个客人似乎都想打开看一眼。当时我就很纳闷,难道英国人不懂什么是盲盒?后来我在艺术品商店看到了盲盒的正式叫法“lucky dip”时才知道,我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这次我明确标清楚了“lucky dip”,果然马上就被人买走了!

接下来的时间,我一直在自己的摊位前站着,和路过我摊位的每一个人打招呼,其中不乏很多穿着打扮非常有个性的客人,一天下来,我感觉我的“潮人恐惧症”都被治好了。其中有一个身上有大面积文身、多处穿孔,并且看起来很凶的客人在我的摊位前看了又看,欲言又止。我很紧张,只得一直朝她微笑。想不到她直接掏出手机,放到我面前说:“你画的狗狗和我家的狗长得一模一样!”最后,她买走了我用丝网版画印制的狗狗图画,并开心地表示她打算挂在家里。一想到我的画将来会出现在伦敦的一隅,为异国的朋友带来喜悦和希望,就觉得即使是大老远把这幅沉甸甸的画搬来,也都值得了。

本以为当天会带着190英镑收入和快累散架的身体离开,没想到在市集结束,我带着大包小包准备返回学校时,竟有一个带着孩子的妈妈在火车站直接认出了我。我出名了!

艺术市集也是一场买卖

有买卖就一定会有供需关系,在正式摆摊前,调查好市场需求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这次的生意虽好,但也有很多明信片没有卖出去。精心绘制的明信片无人问津,却有很多人上来就问“有没有贺卡”。在英国,每个城镇都有很多专门出售贺卡的商店,大超市、小商店、文具店,图书馆等也都有贺卡专柜。他们的贺卡分类也细得离谱,比如生日贺卡,贺卡上都会标明不同的年龄,如1岁、16岁、59岁等,因而更有针对性。除此之外,还会有送给不同关系的人的贺卡,有专门给祖父母、父母、儿子、女儿的,也有给阿姨、叔叔、妻子、丈夫的,充分显示出收卡人在你心中的特别位置。除了生日贺卡,圣诞节、母亲节、新婚、结婚周年、毕业、乔迁等不同节日的祝福贺卡,也是应有尽有。不那么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英国人,用手写的文字和明艳的色彩来传达情意。贺卡之于他们,不是生活的点缀,是生活的必需品。而明信片在英国的受众相对较窄,大部分都是艺术爱好者们自产自销。我在制作时,思维局限在了小圈子之内,没有考虑到大众真正的需求,更没有考虑到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

4.我在艺术市集上的摊位

5.我绘制的明信片

6.用丝网印刷制作出来的帆布包

从另一方面讲,了解顾客的心理也很重要。最近的经济形势不太好,大家的消费行为也愈加保守。但作为一个艺术家,我们也不能自降身价,怎么办?那就把东西往小了做!假设内容一样,一个大的艺术家手作书卖10镑,小的是5磅,那大家就会倾向于买小的,虽然会牺牲一些细节上的观感,但是颜色和质感还是一样的。因此在制作时,我就以比平时更小的规格打印,毫不意外,它们也很快被抢购一空。

艺术市集对于我们插画师来说,就像画廊之于艺术家。当我把自己的作品面向大众展示时,也就有了更多让别人了解我的机会。不过,摆摊终究是一个营销自己的环节,作为插画师,重中之重是把心思放在作品创作上,其次,也需要真正了解目标人群的文化和习俗,如此,作品才能获得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猜你喜欢

帆布包市集盲盒
我的帆布包
盲盒,玩的就是心跳
盲盒拆出的众生相
Cлово месяца
“盲盒”,盲在何处?
市集
皮革拼帆布“帆布包”的新摩登
单车族帆布包
帆布包的“新植入方式”
商圈场景:“市集”+“体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