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上的“大学”

2022-12-01乐栎

大学生 2022年11期
关键词:校庆南京大学小行星

文/乐栎

近期,又有两颗小行星被以中国的大学命名。9月24日,北京理工大学82周年校庆,国际永久编号第9442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北理工星”。编号中的前两位“94”,代表着1940年延安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的成立,后两位“42”,代表着1988年的4月2日,学校从北京工业学院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9月20日,南京理工大学69周年校庆,国际永久编号第530739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南理工星”。

截至今年7月,在观测到的约120万个太阳系小天体中,有约一半被确定为小行星,并获得了国际永久编号,其中的2万多颗被命了名。自从1998年北京大学百周年校庆时“北京大学星”被命名,至今有约20颗小行星被以中国的大学命名。其中有6颗是今年命名的,除了“北理工星”和“南理工星”,还有“华中科技大学星”“三峡大学星”“上海师大星”“Xida星( 西北大学星)”。

小行星的编号往往被赋予了某种含义和寓意。国际永久编号第52487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华中科技大学星”,编号中的“52”谐音“吾爱”,“487”则是华科大在教育部的备案编号。“上海师大星”国际永久编号为“91001”,中间的“100”代表上海市徐汇区桂林路100号和奉贤区海思路100号,这是上海师大两处校区的位置。国际永久编号第118418号的“央美星”,编号中的两个“18”分别代表着建校年份“1918年”和小行星命名之年“2018年”。“国科大星”国际永久编号“189018”的末3位“018”、首两位数字“18”,均代表着“2018年”,2018年恰逢中国科学院大学首批本科生毕业,标志着国科大完成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完整的教育培养过程。

1.“天津大学星”雕塑是一颗坐落于水中央的“五角星”,这是天大1977级建筑学校友崔愷做的设计。

2.“南京大学星”雕塑的四根弯曲向内的石柱交汇形成半球状底座,中间的高柱用方石积成,石块从低到高由大渐小,雕塑最上方呈现出了一个“天线”造型。

3.“哈工大星”雕塑呈现出的纵向巨大圆环寓意着星际轨道,前面的圆球代表着“哈工大星”。

这些“大学星”大多是在学校校庆时被命名,多是逢五逢十的大庆年份。百年校庆时,许一个“星”愿让学校喜上加喜,这些百年老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等。

不少“大学星”是由校友“捐赠”的。北大校友陈建生领导的观测宇宙学课题组在1995年正式开始了施密特CCD小行星巡天计划(简称SCAP计划),这是国家天文台实施的以发现小行星为主要目的的观测计划。“北京大学星”是SCAP计划实施以来第一颗获得国际永久编号并命名的小行星,是陈建生献给母校百年校庆的礼物。“北师大星”是同在SCAP计划组的校友朱进发现的,在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时被正式命名。“中大星”是发现者之一叶泉志“赠予”母校中山大学的。

除了以大学命名,还有的小行星以大学里的老师或校友名字命名。有十余颗小行星以南京大学的老师或校友命名,其中有颗“张钰哲星”。张钰哲教授是我国现代天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在1928年发现的第1125号小行星“中华”,是我们中国人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还有50余颗小行星以清华校友的名字命名,这些校友中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拥有“小行星”相对早的一些学校,它们还为各自的“星”做了雕塑,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等。

猜你喜欢

校庆南京大学小行星
NASA宣布成功撞击小行星
我国发现2022年首颗近地小行星
河北农业大学120周年校庆公告
贺河北师范大学百廿校庆
校庆特别报道
我校党委书记柴林一行赴南京大学交流学习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征稿简则
我校举行建校70 周年校庆活动
小行星:往左走
Comprendre et s'entend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