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碳汇我们误解了什么?
2022-12-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四川是全国第二大林区、第五大牧区和高原泥炭沼泽最集中分布区,生态系统碳汇发展和基于项目市场化开发潜力较大。2020年,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以来,一些地区和机构在推动林草等生态系统碳汇发展和开发中,存在概念不清、过度炒作、“跑马圈地”等问题和误区。
误区一 林草地多意味着碳汇多?
一般而言,一定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碳汇量与林草地面积具有正相关关系,但并非意味着面积大就碳汇量多。首先,需要理解碳储量、碳汇的概念和关系。森林碳库是指在森林中储存碳的库,包括森林活生物质碳库、死生物质碳库和林下土壤碳库。而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固定在森林植被和土壤中的所有过程,碳汇量是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碳储量的变化量,如碳储量增加则为碳汇,否则为碳源。也就是说,生态系统碳库更多侧重“存量”,生态系统碳汇主要考虑“增量”。一定区域内的森林的碳储量主要与生物量和蓄积量相关联。一般而言,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生长期长、生长量大,碳汇量大于温带和寒带森林;同样面积森林的碳汇大于草原;同类型森林植被的生长林碳汇大于成熟林、退化林。
误区二 所有碳汇都可参加市场交易?
一些地方错误理解碳汇和碳汇交易,认为“遍地是黄金”“有林就是钱”;一些咨询机构投机炒作、“跑马圈地”,误导地方和林地产权人。生态系统碳汇和上市交易的林草碳汇是“面”与“点”的关系。上市交易林草碳汇基于项目开发,碳汇类型包括森林经营碳汇、造林碳汇等,主要开发机制包括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VCS、GS等)、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福建林业碳汇项目、广州碳普惠、成都“碳惠天府”等。并非所有的森林碳汇都可以进行开发和交易,只有产权清晰的林地,具有“额外性”且符合相关方法学的情况下才能开发为项目,并经主管部门备案后,才可上市交易。多重条件限制条件下,只有极少森林碳汇可开发和交易。
误区三 碳汇是碳减排的主要路径?
生态系统可以是碳汇,也可能是碳源。从全球看,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工作组《气候变化2022:减缓气候变化》报告,1990年以来,由于城市化、人为毁林、森林火灾等,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的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占比保持在10%以上。从国内看,由于大规模实施植树造林,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增长,2000—2017年新增绿化面积约占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1/4。由于森林覆盖率偏低,碳汇潜力较大,我国将碳汇巩固提升作为基于自然的应对气候变化方案,但需看到城市化、耕地保护及气候变化背景下加剧的森林草原火灾、林业病虫害,增加了碳汇巩固提升的不确定性。应客观看待生态系统碳汇的作用,把源头减碳摆在优先和突出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