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SN 与智能感知的电网地下沟管监测数据处理技术研究
2022-12-01宋庆武蒋峰李春鹏蔡兵
宋庆武,蒋峰,李春鹏,蔡兵
(1.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2.上海域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电网地下沟管是电力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配网地下沟管的数据感知与监控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沟管通道内通信网络覆盖深度不够、沟管内环境监测不完善以及安全管理手段缺乏等几个方面[1-3]。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一种分布式传感网络,可感知外部传感器,在电力行业中应用较为广泛。与传统网络及传感器相比,WSN 具有组建方式灵活、控制集中、安全性高等特点[4-5]。国外的配网沟管组建模式与我国有所差异,一般多采用WiFi 覆盖方案或光纤覆盖,其组网方式也较为明确[6]。而国内通常未采用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监控方式还是以人工巡检为主,监测装置一般基于GPRS 信号传输,但该方法容易被屏蔽,且无法与其他设备互联[7-8]。在20 世纪90 年代,由美国高校为主导的无线集成网络传感器项目,设计了通信协议的基础检测理论,研发了低功耗的无线传感网络系统[9]。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网络逐渐应用于电力系统领域,为电网数据监测与控制奠定了基础[10-11]。
该文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对电网地下沟管监测系统的WSN 进行整体设计,包括系统构架设计、传感器系统设计、无线传输设计,进而实现了多维环境监测。该文针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及处理,通过结构化的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了多维数据融合,并对所述方法进行测试与验证。
1 WSN整体设计
1.1 系统架构
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并结合功能需求展开WSN系统设计,实现电网地下沟管环境监测、发现周围安全隐患、进行数据传输与智能分析等业务[12-14]。通用型配网电缆管道包含电缆隧道、电缆沟管等管道类型,沟管内存在无法取电以及无法接入光纤等限制,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低功耗无线技术来组建内部局域网,满足电缆管道全面监控[15-16]。网关型地下沟管监测装置能够接入内部无线网,同时将内部边侧设备所有数据经边缘计算后,通过NB-IoT、低功耗广域网无线技术上报给主站。由于沟管内环境多样且复杂,因此设计的WSN 系统构架如图1 所示。该系统主要由基站、主站、传感器、运维人员组成,设备与人员之间形成了上行、下行的业务流向,终端传感器设置简单,地下沟管监测装置为该系统的核心。
图1 WSN系统构架
1.2 传感器系统设计
传感器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超声波测距模块、溢满传感器、有害气体检测模块。
温度传感器通过I/O 口与MCU 关联,当装置内部以及周边温度达到指定数值后,触发系统中断,同时产生告警。
烟雾传感器通过I/O 口与MCU 关联,其采用红外漫反射原理和光敏传感器组合,对烟雾浓度进行监测,当达到一定浓度后产生告警。
超声波测距模块,该模块通过串口和MCU 关联,系统内部定时使用超声测距进行水位测试。当发现水位上升至预警或告警阈值时,系统产生告警。
溢满传感器通过I/O 口与MCU 进行关联,新型井盖监测装置表面内置不锈钢正负接头。当水位漫淹至正负接头位置时,就会形成电流导通,从而触发中断。
有害气体监测模块在设计上与烟雾传感器模块共用一个槽位。当需要检测气体时,则关闭相应的烟雾探测头,有害气体检测模块通过I/O 口与MCU关联,其可以检测氧气、一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硫等气体,当达到系统标定浓度时即触发告警。
1.3 无线传输设计
管道内的无线局域网采用Lora、BLE、ZigBee 无线技术进行组网或自组网,构建无线通信网络。网关型井盖监测装置能够接入内部无线网,同时将内部边侧设备所有数据经边缘计算后,通过低功耗广域网无线技术上报给主站。管道内环境多样且复杂,该文研究了使用全向、定向、双极化等高增益智能天线方案时,在不增加功耗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拓展管道内无线覆盖范围,增强无线信号,具体的低功耗无线传输方案设计,如图2 所示。
图2 低功耗无线传输方案
图3 为低功耗网络设计架构,低功耗CPU 选取STM32L 系列微控制器为主控单元。其加入了多种创新扩展功能,能够使不同配置下的最低功耗电流减小至195 μA。同时保留大部分现有外设,并保持准引脚兼容。
图3 低功耗网络设计架构
低功耗传感器外围器件以及软件,采用中断唤醒CPU 方式保持系统整体的低功耗状态。电源管理系统中电源采用锂亚硫酰氯电池,其具有良好的抗高、低温性能,库仑计持续监控耗能情况,保证系统能够及时进行设备电量运维。无线传输方案中广域网采用NB-IoT 无线传输方案,其中NB-IoT 工作在PSM 模式下,功耗电流低至3.6 μA。局域网采用BLE无线传输方案,发送功耗电流为4~7 mA,接收功耗电流为4~6 mA。
1.4 多维环境监测
沟管一体化设备集成Lora、ZigBee、BLE 之一的无线通信单元,其能够接入配网电缆井道内低功耗局域网,将内部局域网中其他监测终端的数据汇总至网关型井盖监测装置。此处充分利用了边缘计算方法,在该装置内完成数据计算与处理,从而保证网络传输的整体数据带宽与功耗。装置集成了NB-IoT无线通信单元,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主站。网关式的电网地下沟管多维环境监测设计如图4 所示。
图4 电网地下沟管多维环境监测设计
2 监测数据处理技术
2.1 网络数据融合
由于监测数据流向单一,越是靠近地下沟管的节点能量消耗越严重,且CPU 承担的任务量越重。处于同一子网的节点,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原因,监测到的数据有较高的重叠性,因此需要考虑数据融合所传输的数据容量,以减少能量和通信压力。在WSN 理论中,监测到的数据融合通常汇聚于一点,并按照现实情况发送与接收数据。待数据传输之后,可缓解通信压力,增加网络的使用次数。
监测到的数据传输通常分两种情形:一种是每隔半个小时进行采样,向中心节点汇聚;另一种是通过网关接收命令,查询温度信息并传输数据信息。对于第二种情形,无需进行数据融合处理,直接汇聚节点并传送到基站。该文采用简单的数据融合算法,即通过多个传感器采集数据进行平均值计算,同时保存数据值并传输到基站。
2.2 结构化数据挖掘
电网地下沟管的监测数据和环境影响变量繁多,若全面考虑所有变量,则整个系统将非常复杂且参数记录不全面。因此需要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参数作为输入量,通过关联分析,分析出检测数据与各个指标参数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综合的在线监测。Bi-LSTM 模型可用于分析处理上述数据,并将结构化信息组成数据序列,用于信息挖掘。
2.3 多维数据融合
对于监测到的文本序列数据,Softmax 层的输出即为属于L1-L3数据等级的概率函数p1(L1)、p2(L2)、p3(L3),系统自动进行记录并输出;对于监测到的定量数据序列,Softmax 层的输出为结构化数据,p1和p2函数两者的概率加权即可得到总的p(L1)、p(L2)、p(L3),表达式如下:
图5 是多维数据融合的流程图,左侧为文本数据挖掘框架,右侧为结构化数据分析框架。通过融合两类数据,可以全面分析电网地下沟管状况。
图5 多维数据融合流程
3 验证与测试
3.1 实验环境配置
因实验条件和环境限制,在室内搭建监测环境条件对该文所述技术进行测试与验证。整个系统包括传感器部分、网关节点、微型电网地下沟管、监控中心、数据处理中台,以上述实验条件为基础,搭建硬件环境。在测试验证过程中,选取STM32 系列STM32L152RE 为主控单元,采用ZigBee 模块和CC2520 组成网关节点。传感器在采集温度信息时,通过单片机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电压,传输至网关;在发送/接收命令时,首先判断命令。然后,根据信息内容回传至网关节点。使用通信接口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将PC 机与USB 连接,实现传感器与网络节点之间的正常通信。在软件配置方面,选择ZigBee 协议栈进行各个节点的软件配置,采用EW 作为集成开发平台。
3.2 测试结果
针对电网地下沟管的实时环境状况,对各个传感器进行功能测试,主要包括实时温度监测、实时湿度监测、实时可燃气体浓度监测等。智能终端汇集各个传感器的监测数据进行智能感知,当被监测的数据指标超出预定范围时,智能感知系统发出报警提醒,运维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处理。表1 所示为应用WSN 技术监测到的现场数据。
从表1 可以看出,设置了三组实验分别监测电网地下沟管的温度、湿度、可燃气体浓度,将WSN 监测到的数据与实际测量的数据进行对照分析。其中温度与湿度的监测误差均在1%以内,可燃气体浓度的监测误差均在设计要求范围以内,因此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可为管理人员根据检测数据进行远程交互。
表1 电网地下沟管监测数据对照
为了进一步测试系统的硬件参数,对终端传感设备的运行指标参数进行记录,如表2 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三个沟管的设备工作寿命相差较小,但通信时间的增大对每日功耗与工作寿命均会产生影响。
表2 终端传感设备运行参数
4 结束语
该文方法实现了电网地下沟管内的多维环境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智能感知与分析处理。结合实际的功能需求设计了WSN 系统,实现了沟管环境监测;基于结构化的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了多维环境检测数据的融合与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所述方法可实时监测沟管内环境数据,测量误差在可控范围之内,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下一步将研究WSN 的低功耗无线传输技术,以降低监测过程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