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工机械专业课程思政育人*

2022-12-01龚银春邓晓钢郭正伟任连城董超群

广州化工 2022年20期
关键词:导论育人思政

龚银春,邓晓钢,郭正伟,任连城,董超群,谢 帅

(重庆科技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重庆 401331)

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时代具有新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更需要时代新人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根据习总书记指引,时代新人是一群走在时代前列,拥有坚定理想信念、求实奋进、勇负担当精神、爱国情操、开拓奉献、高尚道德与文化自信,扣好了第一颗扣子的新时代创新奋斗者[1]。作为帮助时代新人系好扣子的教育工作者,剖析目前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育人”是切实做好我党教育事业的重要工作之一[2]。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阵地,研究如何在日常教学与学生工作中培育时代新人,开展大学生专业必修课的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导论课程思政问题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导论》课程思政主要通过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融入“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剖析学生学术追求与个人道德修养,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价值观念与精神追求以言谈身教、润物无声的形式传递给肩负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3]。该课开设于大一第一学期,是十分有利于为刚入校大学生在新环境新起点的关键时刻建立新观念的教学过程。然而在课程施行中,却有诸多亟需改善之处;具体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1 学生价值观念不明晰

学生作为时代育人的重要对象,其思想意识形态直接关系到教学培育的效果。对于刚入校的大一新生而言,创新意识较强、学习思维活跃、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可塑性较强,且综合素养较高。然而,部分学生却是看着综艺、玩着游戏来到大学的,具有缺乏生活经验、没有正确稳定价值观、目标不明晰、自我约束能力有待提高、缺乏时代担当精神与学习动力等诸多特点[4]。

互联网时代造就信息高速传播,新奇的事物与见闻通过微信、QQ、B站、抖音、快手等多种互联网传播媒介置入学生心中。许多大学生更是对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绝地求生等游戏沉迷,导致电脑手机依赖,专注力涣散等问题。他们更多关注于网络虚拟世界的满足感,而对现实价值与核心价值观缺乏情感认同与自觉遵循。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2020年我国GDP突破百万亿,极大的物质丰富与贫富分化,导致部分学生追求享乐与拜金主义,而缺乏习总书记插队梁家河一样的艰苦朴素,求实奋进的时代担当精神。

大学生在接受互联网上类似于吃播、偶像团体、游戏主播等多样化社会思潮冲击下,本就未稳固的理想信念更无法坚守,致使学生心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谆谆教诲变得更为模糊与迷失。大学生一方面看到明星,网红和游戏精英等短频快的高收入,另一方面又需面临较大学业压力、找工作难、工资微薄、生活压力大等现实困难,这些社会现实也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带来较大冲击。最终导致部分学生无法笃定坚持成为一个有本领、有理想、完成祖国伟大复兴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1.2 教学师资不足

目前,诸多高校开展工程教育认证,拓展以OBE产出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重点放在了各项培养指标点的分解、达成与过程管理上。同时较多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为应用科技大学建设模式,培养重心较为偏向于应用技术能力方面。在此教育背景下,学生思想工作的开展主要依赖于传统思政理论课程,例如《思修》、《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公共必修课[5]。虽然在非专业思政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全方位育人的诸多优势,但缺乏对应的既懂专业,又具有深厚思政培育经验的优良师资。开展导论课教学的通常为专业老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相对较为丰富,但在课程思政教育方面缺乏教学理念与教学融入点成为教学开展的难点之一。最终导致个别教师在面对专业问题以外的思想教育显得踌躇不前。教师在培养青年树立远大理想方面,既有能力不足,又无方法可寻,导致导论课中仅传授了学科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爱国热情的树立。这也凸显了教学执行者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1.3 知识点与思政融入不足

在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驱使下,导论课程也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中来。然而,在以往单一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有哪些思政元素可供教学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导论课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培养学生认识专业学科知识构架、了解专业学习的主干课程与专业发展方向等方面,与学生文明素养提高,价值观培育,理想信念坚持等方面教育融入不深。造成现实教学中,比较偏向于课程专业化教学,而未凸出巩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学资料缺少也是制约课程思政进一步深入的一个问题之一,例如缺乏与课程思政对应的教材、课件、课程大纲,含有多方面思政元素的教学资源库,课程思政教学成果的相应评价体系、评估方法等内容[6]。最终导致,学生无法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效的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也让老师错失了大一学生未完全形成稳定思想观念,具有容易引导培养爱国情怀的良好时机。

2 解惑措施之课程思政与思想工作深度融合

由于习总书记在2016年的高校思想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思政教育对于对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试点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的教学新形式。次年,国务院向全国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拉开了充分挖掘各学科思政内容、融合思政进全教育过程的新时代思政育人序幕。2019年党中央提出要树立一批课程思政改革的典范课程,2020年教育部推出“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纲要”,一系列举措把全国高校课程改革推向培育时代新人新台阶。然而就在各专业课思政教育蓬勃发展的过程在,也发现了多方面问题,例如教师在培育中示范性欠缺、政治素养不足、价值观传达不到位、过于依赖僵化的课堂教学,思政教育形式化严重等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深入分析困局的起因[7]。

综合分析高校思想教育的模式,可将其分为两条主线。一边是教学线,即由各学科专业教师在课堂开展的理论教学。另一边则是有学工口主持的日常思政教育,即学工线。至于教学线而言,学校对于“何为课程思政”、“怎样有效施行课程思政”、“如何评价课程思政效果”等问题还缺乏深入的认识。一线教师又忙于完成教学工作量与科研任务考核,对于“课程思政”工作的同步落实缺乏贯彻决心,最终导致老师们对该项工作重视不足,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实践教学工作中去,使得课程思政的执行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学工线的辅导员往往需要负责200~300名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班级管理与各项专项工作。繁杂的事务分散了学工战线老师的时间精力,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产生了一些客观影响。然而,这两条教育路线的教学目标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均为落实党中央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具有专业技能、勇于担当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8]。纵观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课改之前的思政教育主要由四门思政理论课程完成,同时辅以学工部的日常思政教育实践。如今课改已然实现,将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均纳入课程思政培养的范畴,进一步扩充了思政教育战线队伍与教育阵地。但教学口与学工口的人才培育工作依然未能进行深度融合,呈现教学与学生思想工作实践的“孤岛效应”。为了将学生课堂教育与学生思想工作实践有机融合,本文提出通过将学生日常思想工作融入课程思政教育中的新策略,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日常教育工作。例如,专业课老师既为课程思政教育者,又是班级导师,同时参与部分学生管理工作的教育模式。最终通过在课内外教学中均开展价值观传导工作,达到思政理论教育与学生实际工作相结合的目的,获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 思政教育实施路径

3.1 学生分析

良好的思政教育离不开对学生思想动态、价值观念与情感特点的深入分析。同时,学生作为思政课程开展的教育对象,教育效果如何也需以学生的吸收效果作为评价依据。欧美国家较早提出开展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侧重考察学生毕业所需达到的基本素质条件、德育情况与专业能力等内容;例如近几年国内外广泛开展的工程教育认证。中国素质教育则侧重于饱含中国文化的内涵式教育,并非西方的定量产出式教育。但是,最近几年中国也不断开展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的产出导向培育新时代大学生。

目前大学生以00后为主,由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极大的丰富,造成学生们更为开放、自信与独立。无论是从思维方式而言,还是获取知识的渠道,他们都与以往学生拥有较大的差异。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新一代,更希望拥有充足的空间去开展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更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获取感兴趣的知识。在多元文化与思潮的影响下,他们接受了较多的课外思想教育,反而对课内传统的显性强制教育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在专业学习中融入思政教育一定要做到以一种学生感兴趣,且乐意接受的隐形感染式教育模式进行,例如开展班导师教育与红色旅游课后教育。在课程思政的执行方案上,充分结合不同个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有的放矢、个性化教学、灵活引导与引人注目的教育模式,保障课程思政良好的育人效果。

其次,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教育并不一定要在第一课堂展开与完成。可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轻松学习环境,做到润物细无声的隐形教育。思政教育的关键在于引领大学生认同教育者传播的道德素养、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价值认同的方式具有理性认同、经验认同与情感认同等多种方式,而情感认同又是最为持久与坚定的一种,即“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可通过班导师与学生建立的师生情加以思想引导。最后,在思政课程实施上需让学生理性认识思政教育的内涵,情感认同老师的价值体系,实现以学生教育为中心的课程思政育人效益最大化。

3.2 师资建设

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开展的关键实施者,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素养、道德情操与专业水平。教师是人类科技进步的推动者与传播者,具有高尚的职业素养才能信服于广大教育对象,实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德师风建设理念。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在专业课教育中融入开展思政教育,就需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爱国敬业的教师队伍。

目前,有个别高校教师在西方民主思想与自由文化的侵蚀下,表现出政治立场动摇、政治鉴别力较弱、理想信念较为淡化;对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缺乏必要的认同感与执行力;个人师德师风学习流于形式,育人教学缺乏使命感,教学相长缺乏参与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做到不断加强思想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素养、加强与思政专业的老师沟通学习等。教学团队在寒暑假开展红色旅游等形式线下实践学习的同时,通过“学习强国”、“复兴壹号”与“重庆高校思政”等APP开展线上理论学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入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在课题组的集中备课与交流中充分讨论,交流全过程育人与全员育人的实施方法与心得体会,促进新老教师教学理念与能力协调发展、共同进步。在日常学习中,教师需对研究前沿、新闻热点与思政素材加以整理消化,增强自身专业水平、理论储备与政治素养。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将隐含的核心价值理念通过生动故事或案例传递给学生,达到“以文育人”的目的。在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素养的同时,可外聘地方政府各级领导、同行专家、知名校友与企业家等作为校外兼职教师,为思政教育工作充实教师队伍、扩大教学感染力。

3.3 教学资源建设

首先,教材是教学资源中最为基础与重要的内容之一。教材承载了教育内容、思想理念、育人目标、教学目标与方向等多重任务。虽然课程思政教育先行,但蕴含丰富思政内涵的导论课教材却空空如也 。在收集整理教学资源过程中,编写一本既符合本专业教学目标,又融入核心价值观的针对性导论课程教材是教学资源建设的关键所在。在教材中必须包含过程机械所蕴含的“三传一反”、“石化装备”、“煤气装备”、“生物质能发电”等专业知识介绍。同时,又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融入“四个全面”与习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进入教材内涵建设中。最后获得一本既展现人类过程工业发展历程与未来、又包含中华民族内在价值观,体现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青年基本要求的导论思政教育指导书。例如,在介绍“氨合成工业”案例介绍中,融入老一辈化工工业领军人物“时均”的科研精神。老先生在中国与美苏关系紧张的孤立环境下,带着一众弟子毅然攻克了“膜分离”、“吸收干燥”与“化工热力学”等多项技术难题。为我国化工工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实现了我国早期化工工业的腾飞。这种案例材料既可讲述我国化工工业的发展历程,又可通过历史人物在艰苦环境下为民族工业发展努力奋斗的高尚爱主义情怀感染教育当代大学生。培养学生对本民族科研精神的认同与延续,使学生在显性的科技发展史教育中,隐性的接受了爱国精神教育,为培养新世纪大国工匠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次,除教材之外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构建也是丰富教学资源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重庆在市内各高校大范围开展课程思政工作,但缺乏全面完善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最终导致没有将教学效果各环节信息有效反馈至教学设计者与实施者,未能使教学活动行成闭环自适应控制系统。现今,用于传统思政理论课程评价的方法主要有群体评价、达成度分析、学生个体评价、定向分析、比较评价、自我分析与定量分析等多种评价方法。我们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多方位宏观评价体系,例如采用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达成度分析评价与学生问卷调查的个体评价方法。在思政学习效果考察上,可将以期末考核为主的结果性考核逐渐转变为过程性考核为主,期末考核为辅的综合性评估模式。通过学生在期末提交关于课程思政学习的结课论文,重点评估学生理解课程思政内容、掌握培育价值体系的深入程度。该考核模式也可适度促进学生自主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理解导论教育内涵,增强教学实践效果。此外,教学团队可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收集思政育人案例、归纳总结教学案例库,健全完善网上教学平台,使学生能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库。

4 过控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拓展

4.1 完善思政融入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导论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定位、课程体系构建、职业规划、流程工业发展历程、专业知识简介、专业发展方向、创新教育与价值观培育等内容。导论课主要是为大一新生认识了解本专业而设立,因此课程教学主旨在于解决学生较为疑惑的“专业定位是什么、专业学什么、怎样学、毕业后从事怎样的工作、如何从事该项工作?”等学生较为迷茫的问题。课程对学生认识专业具有引导性、方向性与塑造性。该课程总学时为16学时,其中2学时参观专业实验室,12学时课堂教学与2学时校外兼职教师进行专家讲座授课。该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对导论课程的学习,认知过控专业的发展简史、未来发展方向、了解专业培育目标。然后根据所学专业知识找准个人定位,制订学习规划与职业发展方向;并在大学期间树立成熟正确的价值观与远大的理想信念,成为扣好第一颗扣子的新时代革命理想践行者。

在自然科学类课程中,通常需要培养学生的不断创新的工程思维、职业道德、工程伦理道德、学科专业知识、安全环保意识与大国工匠精神等能力。本课程结合需要学校应用型本科教学战略定位,融合了敬业精神、共享精神、民族自信、协调发展与法制观念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具体育人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导论》课程思政融入内容

4.2 融合导师培育

思政教育工作队伍是保证与提高学生思政育人的组织基础。目前学工教育队伍的辅导员人数相对较少、管理班级较多、并且辅导员工作年限普遍尚短,因此通过班级导师补充思政教育战线是有效加强育人效果的方法之一。

通过过控专业全面施行班级导师制,使一位辅导员面对5个班级,变为各班级均拥有一位班级导师。随着融合班导师的思政工作队伍得到丰富,使得思政理论课程以外的思政教育第二课堂得以更好的开展。班级导师通常来自于学校党政各级领导、企业导师与专业系(部)骨干教师等各方向。党政各级领导在担任班导师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深入的解读学校教育理念与政策,同时多年的管理经验与政治素养能够帮组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理想。来自企业的导师更熟知“企业要用什么样的人、员工需要怎样的素质与技能”。班导师更能明确的指出学生努力奋斗的方向。而专业系导师在专业未来发展方向、就业形式把控与所学知识体系结构等方面,更能做到答疑解惑。他们通过在科研与多年本行业工作经验的积累,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考研分析、掌握应聘技巧与创新意识建立。导师在课堂上是专业教师,而课后却变为身边的专业前辈。通过走下讲台,更好的理解了学生所思所想。导师培育融入思政教育,充分形成了课内外协调统一的协同育人。班级导师以专业教育为切入点,培育了学生的专业使命感与工作担当意识,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4.3 融入红色旅游

随着经济的发展,红色旅游以其独有的革命精神、战争纪念地、革命先烈、重要革命活动标志物为载体,成为如今民族和平、爱党爱国教育的新形式。红色旅游教育思想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理念是高度统一的。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景区讲解员生动的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革命精神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容易将学生拉回到革命年代,引起共鸣,潜移默化的树立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对于学生而言,旅游能够很好的体验新事物的认知过程。因此,大多数学生对于红色旅游均抱有极大的热情与探索欲望。红色旅游的通常在游览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故事叙述,这种隐形体验式教育有别于课堂简单枯燥的讲授教育方式。生动有趣的革命奋斗史,更能为广大新时代大学生所接受,革命先辈的奋斗理想更易在大学生心中传承与升华。重庆由于是国共两党领导东方人民开展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地点,因此保留了许多的革命教育基地。例如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刘伯承纪念馆、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与红岩革命纪念馆等一大批红色景区。导论课开设于大一新生的第一学期,新生对重庆市区各红色景区都有极大的探索热情,因此在过控导论课中将思政教育与红色旅游教育相结合。导论专业课老师通过在课内与课外介绍重庆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重庆民族工业如何在战时坚持生产,鼓励学生在节假日或周末到景区参观学习,最终树立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历史使命担当意识。在导论课中通过融入学生红色旅游,既丰富了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又丰富了思政育人的教育内容,实现了红色文化熏陶育人。

5 结 语

尽管每位老师都肩负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但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创新。本文分析了导论课在思政教学中所遇见的教学问题,研究分析出三个课程思政的拓展方向。过控专业导论通过该教学方法,在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同时,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树立了学生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担当意识。通过深挖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重庆红色旅游的教学特色,实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无间融合。通过班级导师开辟第二课堂育人,形成了课内课外协同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氛围。过控专业导论课程思政教学将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课程思政体系,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使命。

猜你喜欢

导论育人思政
艺术史研究的锚点与视角
——《艺术史导论》评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打造平衡中的适度:一部值得推荐的英语文学教材——评《文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