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类招生”模式下省属农业高校环境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思考

2022-12-01宋慧娟陈安伟魏祥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5期
关键词:大类招生课程体系设置

彭 亮,宋慧娟,陈安伟,赵 佳,魏祥东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0 前言

湖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是在湖南省内具有农业特色的优势学科,也是以农业环境为中心的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科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新兴的农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环境科学学科涉及的研究领域不断丰富,使得该学科成为一个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对从事农业环境保护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教育部提出的“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解决区域性农业环境难题提供人才基础,探讨及构建农业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对本校环境专业大类招生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探讨,提出构建具有农业特色课程体系思路,形成符合社会和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

1 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我校环境专业为原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两专业进行合并招生。根据现有的农业高校环境专业大类招生的培养方案分析,培养方案中总的学分160,每个学分涉及的教学课时为16学时,而实验课时为20课时。

课程体系是培养方案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采用“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即指由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平台3个层次不同但相互联系、逐层递进的“平台”构成必修课,由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和任意选修课程模块构成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其中“平台”是保证学科大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体现“厚基础、宽口径”,“模块”主要是实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的分流培养,体现个性[2]。

根据本校的特色方向,设置模块为:矿山—污染场地修复、农田重金属污染控制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块、环境工程设计和污染防治、环境监测与评价-农村环境规划管理模块。

2 课程体系设置

见表1(P85)。8.77%,并且与医药、教师、化工等行业没有显著性差别。这自然由,学生从事农业的意愿不高,也有农业行业提供的岗位不多有直接关系。因此,本课程体系,也仅仅涉及了土壤学、植物生理、农业生态和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几门与农业有直接相关的课程。如何旗帜鲜明地将农业特色打出来,将具有农业特色的环保人才推出去,估计是一个长期的难题。

表1 课程体系设置

3 课程体系设置特点

立足农业特色。湖南农业大学中的环境科学与工程要体现农业特色,主要解决农业农村自身的环境问题,因此在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中加入了农业生态、土壤环境及植物生理等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知识课程。并且在专业模块中特别设立了农田污染控制及农村环境规划,充分体现了农业特色,培养的学生在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强调基础,对接需求。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本能力的培养,如数理逻辑能力,计算机编程能力,交流写作能力及相关的人文公民意识能力。在专业方面体现了基本的工程能力和理论基础。并考虑到以后的就业和发展,设置了四个专业模块,基本上涵盖了现在社会对毕业生的岗位要求。

4 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之处

农业既是特色也是弱点。农业院校整体招生质量不高,社会和学生对农业农村具有天然的偏见,使课程体现农业特色的要求弱化。虽然,国家层面对农业非常重视,但是由于农业农村的相关工作地点远离城市,工作条件相对艰苦,促使部分学生对农业具有偏见。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不是主要的农口专业,仅属于涉农专业,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是,如果过多地强化农业特色,设置大量的农业基础课程,学生往往不愿意接受。因此,如何适度地体现农业特色具有一定挑战性。本人统计近三年环境科学与工程毕业的学生到农业行业工作的情况,根据比例,从事农业行业的比例仅仅低于环保行业,但是仅为

表2 近三年环境专业毕业生工作行业分布表(人)

实践课程的困境。首先是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以前分属理科与工科,两种的培养模式具有明显的差异的。对于工科的培养,对机械、电工、线路、金工都需长期的实习实训,而对理科没有此要求。即工科注重实践,理科注重扎实的基础理论。因此,实践课程很难进行统一的安排。如果将其实践课程分散到各专业去,那又重回小专业培养的老路。因为,工科的大量实践课程会占有大量的时间,从而无法有效分配学时。因此,本课程体系中,对工科的需求进行了弱化,形成了理工科的均衡的实践教学。

猜你喜欢

大类招生课程体系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涉农专业大类招生的探索
大类招生模式下大学生专业分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