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女性体育研究嬗变与前沿趋势分析

2022-12-01锐,刘利,沈伟,陈

湖北体育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群组女性主义聚类

耿 锐,刘 利,沈 伟,陈 鹏

(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我国女性体育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命运与社会变迁紧密相连, 女性体育的发展是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一环,《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也对妇女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我国女性体育研究在体育学科研究当中仍处于边缘地位。 自20 世纪80 年代女性体育研究进入我国学者研究视野以来已有40 年,无论是女性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开拓,还是女性体育研究的深入发展,亟需厘清我国女性体育发展的过去、现在、未来等深层次问题,从方法学视角回顾我国体育女性的发展史,总体来说较为单一。本研究基于CSSCI 数据库的文献源,以CiteSpace V 为研究工具,综合了信息可视化方法、文献计量方法和数据挖掘算法, 以可视化的方式显示女性体育研究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 从多元、分时、动态的视角出发,对女性体育研究文献进行信息挖掘,分析女性体育的知识基础、研究主题和前沿,明确女性体育研究的演化路径和发展趋势,为学者剖析女性体育的研究现状及开拓新的研究前沿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

知识图谱能够实现现有研究文献资料的可视化, 提供指导探索和解释可视化的科学变化理论, 通过对女性体育研究的知识可视化,进行女性体育研究理论的选择与增长、研究范式的构建与转变、研究领域与主题的演进、知识结构及群组识别等研究。本文使用CiteSpace(5.8R3)软件,以女性体育研究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 基于女性体育研究文献共被引网络,对被引文献和引文进行相应数据挖掘和计量分析, 进行女性体育研究知识群组的识别;基于关键词词频分析法,确定女性研究主题的研究与热点领域;通过检测词频的变动,依据科学传播的信息觅食理论,探寻女性体育研究的前沿领域、知识演变及传播的路径,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1.2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的准确性与权威性决定了数据分析结果的可信度。 本文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2022 年)为数据源,其优势在于,一是文献的权威性,CSSCI 数据库中文献来自于核心期刊收录的文献,影响力较高;二是CSSCI 数据库具备文献共被引功能, 在数据分析结果与预测层面更加有力。 为了实现检索结果科学化、全面化,本文采用关键词=“女性”and 关键词=“体育”为检索条件,共得出368 条检索结果,经过筛查排除,共获得283 篇文献以及548 条被引文献(有效率超过了99%)。

2 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我国女性体育1998 年至2021 年间核心期刊文献出版数量、被引文献数量以及文献出版来源与学科分类进行,以期形成对我国女性体育研究领域的初步认知。

从核心期刊文献出版数量与被引用文献数量来看,1998年作为CSSCI 数据库收录女性体育相关文献的起始年,在1998~2021 年期间, 国内出版女性体育研究相关的文献与被引用文献数量波动较大,文献出版量与被引用量极不稳定,且出版文献与被引用文献数量之间存在着不对称性。1998~1999年期间, 我国女性体育相关研究数量与文献被引数量出现了突增,表明女性体育开始获得一部分学者的关注,但在2000~2005 年期间,女性体育研究的出版文献数量骤减,但被引文献数量却稳步提升, 说明该期间尽管女性体育研究缺乏一定的广度,但研究质量较高。 2006~2014 年期间,我国女性体育研究在数量上呈现了突增与骤减的交替期,且出现了近20 年的最高峰值。 2014~2019 年,国内女性体育研究文献的出版与被引数量皆出现了明显的滑坡,数量逐年下降,甚至接近历史最低数量值。2019 年之后,文献出版数量与被引用量又开始出现了缓慢上升的趋势。

从研究的学科分布(表1)来看,体育类所占比例超过了90%,主要还是集中在体育学科领域,其他学科虽然所占比例较少,在多元学科知识参与上仍存在着较大生长空间,女性体育研究走进了“社会学”“教育学”“艺术学”等领域,说明女性体育研究受多学科的关注,具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潜力。 从被引文献出版期刊来源来看, 反映出女性体育研究的权威文献基本集中于体育学科领域, 并以体育类核心期刊作为被引期刊主要来源。

表1 女性体育研究文献的学科分类

3 国内女性体育文献可视化分析

3.1 研究知识基础及流动路径分析

文献共被引分析是CiteSpace 最具亮点的功能,文献引证的过程被认为是知识单元从游离状态转向知识聚合, 从而重组产生新知识的过程。 绘制国内女性体育研究领域的文献共被引网络,能够辨析国内女性体育知识基础的聚合,追究研究前沿。 具体操作为:时间区间设置为1998 年至2021 年,单个时区长度为1a,主题词来源全选,节点类型选择引文,引文关系强度算法默认为cosine 算法,数据阈值设定为K=25,得到共被引可视化网络图谱(图3),显示Q 值为0.958 3,大于显著阈值0.3,意味着聚类划分十分显著,S 值为0.857,大于高效率阈值0.7,意味着聚类可信程度高。 分析结果共有节点537 个,连线1 207 条,计算出 158 个聚类,模块化值 Q 为0.958 3,表明聚类划分清晰度高,平均剪影值为0.874 1,说明存在大量较小聚类游离,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剪影值排名前5 的聚类。网络密度值较低,仅为0.008 5,各节点分散系数高,联系较少。

从上述数值来看, 我国女性体育研究呈现出高度扩散的状态,研究网络中心性低,研究分布范围广,说明我国女性体育研究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不断有学者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但如图3 所示,在剪影值较大的聚类色块中,仍然存在着较高的网络重叠度,每个节点代表着一篇文献,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文献共被引的发生,图谱中节点紧密度较高。 结合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及关键节点文献信息(表2),本文将我国女性体育研究领域划分为0# 性别视角、1# 城市女性、2#女性体育与媒介、3# 女性体育发展对策、4# 身体与社会5 个知识群组。

表2 国内女性体育研究文献共被引网络中节点文献信息表

图1 国内女性体育研究的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

3.1.1 女性体育发展对策知识群组

3# 女性体育发展对策知识群组是国内女性体育研究领域最早达到被引阈值的聚类群组, 该群组文献首次被引时间在2003~2006 年,处于我国女性体育被引文献增长期,中心度较低,与0# 聚类联系较密切,与其他聚类节点连接较弱。 通过群组内节点信息表可知,在我国女性体育研究初期,以分析地区性体育参与及体育消费现状, 提出相应促进对策为主要研究方向。 在研究内容上,集中在提高体育参与意识与落实国家体育规划两个方面。 在提高体育参与意识方面,主要聚焦于群众体育研究的基础上, 并未出现明显的女性体育研究的分支节点;在落实国家体育规划方面,主要集中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困境与对策。 在研究范式上,基本采用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量化研究方法,缺乏理论范式的应用与探索,我国女性体育研究在该阶段仍然处于无理论阶段, 且现状研究具有时限性,在后续研究文献中影响力较低。

3.1.2 城市女性研究知识群组

1# 城市女性研究知识群组首次被引时间为2008 年,图3中可以看出,该聚类与其他聚类节点联系较少,且网络重叠度低,但聚类内节点数多,聚类色块较大,说明城市女性研究知识群组已基本形成研究规模。 通过节点信息表可知,从深度与广度进行反思与总结, 认为早期女性体育研究内容涵盖范围广,但以描述性研究较多,深度分析少,并提出加强女性体育学科化建设和理论构建的重要性, 对后续研究提供了指南性的意见。 尽管3# 聚类与1# 聚类并无节点交织,在知识基础并无流动关系,但在被引主题上相近,本聚类在对女性休闲体育参与物质层面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纳入了精神层面的研究,并初步对于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休闲运动观进行了探索, 表明该群组继承了上一群组的知识基础, 女性体育研究从无理论阶段迈向了理论探索阶段。

图3 国内女性体育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3.1.3 性别视角研究知识群组

0# 女性体育研究的性别视角群组首次被引时间为2015~2016 年,尽管在该观察期文献出版数量与被引数量较低,但聚类色块节点数量多,色块面积大,与其他聚类色块网络重叠度较高, 说明虽然数量上显示该时段女性体育研究活跃度不高性别差异的分析, 但实际上围绕着性别视角已经形成女性体育研究的核心主题。 主要聚焦于女性主义的研究与对体育运动中性别差异的分析。 对于女性主义的研究,实现了从女性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反思发展为女性体育理论建构的思考, 认为女性体育研究应找准出发点与目的,从女性立场出发,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揭示体育中的性别权力关系。 同时身体社会学与人类学也为女性体育研究提供了崭新视角, 从身体视角阐述民族国家与家庭权威力量对女性身体观的建构机制; 对于体育运动中性别差异的研究, 则通过体育项目选择与设置的变化反映出体育参与中性别差异特征, 并将原因归结为社会文化规训与性别角色期许,认为在收入、教育背景以及媒介传播的影响下,这种性别差异特征更加凸显。

3.1.4 媒介与身体研究知识群组

2#,4# 知识群组初次被引时间较晚,且引用文献中心度与指数值较低,说明围绕着身体与社会知识基础、媒介知识基础还尚未形成核心知识群。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引文采用了大量的外文文献,通过查阅引文原文可知,引文文献主要来源于《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IRSS)、《体育社会学杂志》(SSJ)等,分析女性体育在国际社会中的研究进展。 从聚类网络连接程度上看,媒介群组节点数少,与其它聚类并未重叠,研究原文献发现,该群组研究集中在西方女性体育媒介文本分析与西方女性体育媒介性别观构建两个方面,可见国内目前对于女性体育与媒介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匮乏状态。而身体与社会群组与女性体育研究的性别视角群组存在着较大程度的网络重叠,从研究主题上来看,4# 可以看做是0# 群组的研究分支, 其主要通过对身体社会学的理论构建与经验汲取两个角度进行女性体育身体观的研究。通过结合身体、社会、文化理论探析性别体育背后的逻辑,为性别视角的体育社会学研究提供思考。

3.1.5 知识流动路径分析

鉴于上述分析, 我国女性体育研究知识流动路径较为清晰,3# 知识群组作为女性体育研究的起步阶段,其知识基础主要围绕休闲体育锻炼展开,1# 知识群组继承了研究主题与内容,并在其基础上引入了理论分析框架,在身体锻炼的基础上引入了精神层面的因素。 0# 知识群组是目前我国女性体育研究的核心知识群组,与3#、1# 知识群组存在着网络重叠关系,进一步加深了女性体育研究理论探索的深度与广度,4# 群组作为0# 知识群组的研究分支,是0# 知识基础主要流动方向,作为独立于其他4 个知识群组的2# 群组,为我国女性体育研究拓宽了研究视野,提供了西方视角与经验,是0# 群组的理论延伸。

图2 国内女性体育研究的知识群组演进脉络

3.2 研究热点领域静态识别

研究主题的分布与演变能够揭示我国女性体育研究的特征与趋势,直观的体现不同阶段内的研究热点、视角、方法的变化,从而把握发展脉络。 本文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来鉴别女性体育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与主题分布。具体操作方式如下:时间区间设置为1998 年至2021 年,单个时区长度为2a,主题词来源全选,主体类型选择突现主题,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数据阈值设定为K=25, 通过pathfinder 与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 算法对网络进行修剪合并, 共得到关键词节点261个,连线351 条,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与高频词关键词统计表如下:

如图所示,剔除本文所使用的的检索词“女性”“体育”,以及主题词“女性体育”后,根据关键词频数和中心度两项指标选取排名前5 的关键词排序如图3 和表3 所示。 高频次关键词为 “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女性主义”“休闲体育”“体育参与”,在 CiteSpace 软件中,中心度高的关键点词(Centrality≥0.1)容易看作关键词词频知识图谱的拐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本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对比图3、表3 发现,热点词基本一致,能够精准定位研究热点领域。 综合考虑频次与中心度,女大学生与体育锻炼作为研究网络的主要支撑点, 女性主义与休闲体育对研究网络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是联结前人研究与后续研究的热点领域,体育参与次之。 因此,我国女性体育研究在研究对象上以研究“女大学生”为主要热点领域,在研究内容上以体育锻炼为主要热点、“体育态度”“休闲体育”作为次热点,在研究理论的运用上以“女性主义”为热点阵地。结合热点词初次出现的时间来看,体育锻炼、体育态度、休闲体育构成了女性体育研究关注的重点领域, 女性主义与性别秩序研究的兴起也表明我国女性体育将会朝着理论化、 内涵化的方向发展。

表3 我国女性体育领域高频次关键词与高中心度关键词

3.3 研究前沿主题动态演变

研究前沿主题的识别与追踪能够为研究者提供研究的最新演化信息,预测研究领域的发展。 通过关键词突现探测技术与算法,结合关键词突增的时间分布,从而识别研究领域的前沿内容。 本文通过突现词探测得到我国女性体育研究领域中排名前12 的激增关键词如图4 所示。 其中女性主义、身体、性别秩序反映出了我国女性体育领域的研究前沿。 时区视图能够从时间维度来体现知识演进, 清晰地展示文献之间的关系与时序。 本文在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按年份顺序排列了我国女性体育研究关键词的时区图谱, 呈现出国内女性体育领域研究前沿的演变过程。 图5 结果显示,我国女性体育研究显著的划分为4 个阶段。

图4 国内女性体育研究的关键词突现图谱

图5 国内女性体育研究的关键词时区图谱

第一阶段,1998~2002 年。 处于我国女性体育研究的起步期,这一阶段以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体育教育为基点,逐步展开后续研究。 女性体育研究领域突现度最高的关键词是女大学生,表明该阶段对于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关注度极高,除了从体育教育的角度分析女大学生体育课程的参与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外, 体育锻炼在大众体育研究的分支也成为研究前沿,基于健康指标、体育行为等因素[18]对群众女性进行分析, 表明此时我国女性体育研究已经从小部分人转向大部分群体,这种转向为女性体育研究的拓宽与纵深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2003~2007 年。 这一阶段突现度高的节点数较多,体育活动、体育文化、体育事业、体育消费、历史等成为该阶段的热点研究, 该阶段的研究已经从初始阶段关注体育锻炼与健康转向多元化的研究领域,但研究仍然处于泛化阶段,这一时期,《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2010)》已推行至冲刺阶段,因此,这一时期的女性体育研究,无论是在体育活动、体育消费还是体育事业的方面, 仍是以扩大体育参与为研究基点,主要集中于研究女性参加体育活动的研究现状,改善体育参与环境,并提出应对方法[19]。 体育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城市女性体育文化研究[20]与国际女性体育文化[21]研究两方面。 女性体育历史层面的研究则从社会变迁史与古代史[22]两个方面展开。 尽管这一时期的女性体育研究仍显现出笼统、泛化的特点,但在女性体育研究全面启动下,已为后续纵深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阶段,2008~2014 年。 这一时期节点数目多,连线密集,处于我国女性体育研究的稳定期。 在2008 年北京奥运会热潮的影响下,也带动了国内体育运动的参与浪潮,为女性体育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与支持,休闲体育、社会性别、社会分层以及女性主义等成为这一时期的研究热点。 在休闲体育的研究中,学者以城市女性为主要研究对象,认为城市女性参与休闲体育以体育制度与性别秩序的变革为内在变革动力[23],并与社会空间的建构产生相互作用[24],对促进我国构建性别平等社会中具备现实意义[25]。 这一阶段的社会性别、社会分层研究均是女性体育参与的理论分支, 在社会性别理论的运用中,多结合质性分析方法,基于社会文化背景[26],关注社会性别差异、社会性别角色、社会性别制度3 层因素对于女性体育参与的影响[27];在社会分层的研究中,主要集中于对于社会分层理论的梳理与建构[28]以及基于阶层划分的女性体育参与研究[29]。

女性主义研究是这一时期最为关键的研究热点, 女性主义对于女性体育研究的理论补充是该阶段学者最为关注的领域,并体现在学科建设、竞技体育以及女性体育参与多方面研究视域中。 在学科建设层面,金梅立足于我国女性体育现象,认为体育社会学应当拓展在社会公平、社会性别、女性发展等方面的研究[30],熊欢提出女性主义体育研究新范式需要从认识论、方法论、理论进行重新构建[5];在竞技体育方面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奥林匹克研究,赵玉从奥林匹克史的角度出发,分析女性主义者追求奥林匹克运动中两性平等的抗争历程[31];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女性体育参与聚焦于女性体育身体观的研究,认为身体反映着社会权力关系, 能够加深女性对身体的了解与掌控,建立女性在体育领域的话语权,并由此获取更多的社会权利[2]。

第四阶段,2015~2021 年。 这一阶段节点数量与突现度明显降低,表明在这一阶段女性体育的研究进入了缓慢发展期,这一时期以身体、权力等为研究前沿,是上一阶段研究前沿议题的拓展与延伸。 身体视角延伸了上一阶段的女性主义理论视域,并与权力这一关键词结合成为了新的理论解释范式。 潘丽霞分别就近代女性学校体育[32]与近代女性休闲体育[33]两个方面开展了研究, 认为近代女性休闲体育在国族意识与消费文化交簇中发展,既积极促进着女性身体解放,又使女性运动身体落入国家权力规制当中。 近代女性学校体育实践亦然,在促进自身发展、重构体育性别空间的同时,也进一步的强化了国家权力对于女性身体的控制。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对于身体观的研究,与权力、性别空间密不可分。 叶欣从性别空间的主体实践与社会建构出发, 分析女性身体赋权与关系再造获取空间基础与保障的机制[34]。 这一阶段对于性别秩序研究更为尖锐,以性别平等为主要聚焦点[35],一方面基于社会主义女性体育观的建构, 认为我国女性体育观的发展逐步实现女性体育主体回归。 一方面基于体育中的性别权力,提出应避免女性身体在赋权不足与赋权异化中沦为工具, 通过体育参与在互构中掌握体育话语权实现自我赋权, 才能够真正实现体育领域的性别平等, 从女性的术语与价值观出发定义体育领域的性别,才能够真正实现体育领域中的性别平等[36]。

4 结果分析与研究前瞻

4.1 结果分析

从对文献数据的统计分析看, 国内女性体育研究领域已经颇具规模,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网络;从知识流动路径来看,其知识基础演变较为清晰,但聚类分布显示目前国内女性研究主题分化程度不高,表明我国女性体育研究缺乏广泛度;从研究内容上看, 国内女性体育研究已经从关注特定场域如高校、城市社区等转向普适化区域,在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都有所涉猎, 从关注女性体育参与环境转向关注女性身体自我赋权与社会支持体系双向建构, 从无理论化的研究女性身体健康度及参与度转向理论支撑下的女性体育参与机制挖掘;从研究主题与前沿的分布来看,女性体育参与作为研究核心词贯穿着女性体育研究的始终, 成为架构女性体育研究5 个知识群组网络、主题演化路径的重要核心,研究后期以身体、 权力成为重要研究热点, 且存在着研究前沿异化的趋势, 表明我国女性体育研究未来在研究议题与理论建构上将有突破性的可能。

我国女性体育研究在发展过程中, 呈现出了两种极端现象,一是过度追求女性体育参与的实证性研究,以满足女性需要、生理健康为主要关注点,二是过度追求女性主义在女性体育领域的建构,以西方理论为借鉴,追求性别平等权利,忽视了女性身体在体育领域的差异化表现, 以中国式发展为大背景下的女性体育参与经验研究较少。 总体来说,我国女性体育研究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范围较少,对边缘性群体关注少; 二是立足本国具体实践结合理论研究较少,在对实践与理论研究中没有把握好平衡度;三是自我定位不足,主要依赖于体育整体发展而存在,对于女性体育功能没有深入思考。

4.2 研究前瞻

基于对我国女性体育研究的知识流动路径、 研究热点主题领域、研究前沿热点演变进行分析。 我国女性体育研究未来发展存在以下趋势:一是女性体育发展的理论纵深。 自20 世纪80 年代,西方女性主义走进我国学者视线以来,通过对西方女性体育思想的不断思考、融合、再创造,结合我国女性体育实践,形成了中国化的女性体育观。 社会主义女性体育观、性别秩序等新理论的出现展现了我国学者在女性体育研究领域的理论创造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理论突现在女性体育研究领域,诸如酷儿理论、身体操演等。 同时,随着我国体育国际话语权的不断创造,文化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的不断践行,单一的女性主义不再被奉为圭臬,未来我国学者在女性体育领域将会迸发出更多基于我国本土国情的理论建构成果,实现女性体育发展的理论纵深。 二是对于性别平等追求的理性回归。 在女性体育研究初期,学者追求两性在体育参与中的同一性,致力于提升体育场域中的女性地位与话语权,促进了我国女性体育参与平等观的觉醒, 随着女性体育参与的常态化发展,加之国家政策方针对于“男女平等”做出的有力保障,助力性别差异认知理性回归, 未来国内女性体育研究将会更加注重女性本身,实现正视性别差异与性别平等的互构。 三是女性体育参与的价值拓宽。 现有研究在挖掘女性体育参与的实践逻辑与价值赋载层面存在较大缺口。 未来研究既要通过女性体育实践发现女性体育参与的重要功能, 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女性视角,也要扩展女性体育的研究对象,将处于研究边缘的女性主体如农民工、留守妇女等纳入研究视野,从根本上实现女性体育研究范围全覆盖,助推女性体育发展。

猜你喜欢

群组女性主义聚类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Boids算法在Unity3D开发平台中模拟生物群组行为中的应用研究
面向WSN的聚类头选举与维护协议的研究综述
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身体批判
改进K均值聚类算法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