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宿产业打造山区共富花园新引擎
2022-12-01金根生
文 / 金根生
松阳锚定“小众化、中高端、高品质”精品民宿发展定位,大力培育“山景”“山居”“山货”统筹、整合、联动的特色民宿产业,全力打造“国家传统村落公园”,以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建设山区花园
松阳县立足独特资源优势,以“乡宿发展策源地”“中国民宿产业新高点”为目标,强化政策引导,加速产业融合,以改革创新赋能,大力培育“山景”“山居”“山货”统筹、整合、联动的特色民宿产业。通过统筹天人关系,贯彻生态文明理念;统筹古今关系,复兴乡村传统文化;统筹城乡关系,探索乡村振兴新路;统筹文旅关系,实现产业融合;统筹中外关系,讲好松阳故事,以文化引领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建设山区花园。松阳县先后获评全省打好低收入农户增收攻坚战优秀县、全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和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21年,松阴溪这条串联着上百座古村落的省级最美绿道美丽河湖成为全省首个人文水脉类大花园耀眼明珠。
基本做法
强化政策引导,激活两山资源。以全国首个“拯救老屋”试点县为抓手,制定传统民居改造利用专项政策和民宿发展配套政策,编制传统民居改造技术指南,发布《松阳田园民宿建设与运营导则》,为民宿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强化规划引领,确立“一带一路·一心五区”的民宿发展布局,聚力打造“历史文化民宿、茶文化民宿、田园野趣民宿、山景养生民宿、艺术赏景民宿、民俗体验民宿、运动休闲民宿、红色文化民宿”等八种风格各异、主题鲜明的精品民宿。加强政策支持,每年整合资金3000万元用于民宿发展,对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可以享受“一事一议”的优惠政策。创新经营机制、信贷产品以及授信模式,推出“田园·民宿贷”和“云宝·民宿贷”金融服务产品,发放民宿贷款1405笔、贷款总额1.6亿元,累计吸引外来工商资本投资民宿经济近4亿元,高标准打造了“过云山居”“云端觅境”“九舍民宿”等一批高端精品民宿。截至目前,累计建成民宿特色村8个,发展民宿近500家、床位4800余张,其中“丽水山居”精品民宿24家、白金宿2家、金宿2家、银宿10家。
加强产业融合,加速乡村蝶变。实施“民宿+”工程延长现代乡村产业链条,依托乡村生态博物馆、民俗文化节等载体,积极培育“民宿+农业、文化、康养、研学、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打造云上平田、原乡上田等田园民宿综合体,推动民宿由单一住宿向研学基地、咖啡吧、茶室、农产品展售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扩大民宿产业“吃、住、行、游、购、娱”综合经济效益,实现“过路经济”到“过夜经济”转变。如位于大东坝镇的鸣珂里文化民宿,聘请非遗传承人为艺术顾问,不仅从事豺虎画、竹编等非遗的传承与教学,还进行本土手工艺品设计创作,开发了“独山”系列文创产品。2021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20.1万人次,营业总收入12217.7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8.2%和30.5%。
改革创新赋能,构建共富机制。引入优秀设计团队建设“高品质”民宿,通过柔性引才机制,吸引北京绿十字、新湖集团、携程以及“省千人才”徐甜甜、清华大学罗德胤、香港大学王维仁等优秀运营团队参与民宿经济发展,通过示范带动“引凤筑巢”。结合民宿运营实际,推动困难群众与民宿业主结对帮扶,提供就业岗位1490个,培育30余支总数近千人的工匠队伍,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如四都乡西坑村过云山居民宿被誉为中国最美民宿之一,通过该民宿示范引领,已有6户本地农户发展民宿,户均年增收8万余元。推进农民持股计划,如三都乡上田村民宿开发创新“股份合作”机制,村集体和村民以山林、田地、房屋等资源作价入股,与政府资金、社会资本共同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村集体和村民享受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全村40%的村民成为股民。2021年,该村实现营业收入6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24万元。
主要成效
增强了乡村内生发展动能。全县创成A级景区村104个(其中3A级景区村14个),“十三五”时期全县旅游收入年均增幅保持30.5%的高位增长,居全市第一。松阳成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的示范地、全国最佳的养生休闲旅游名县、全市首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四都乡入选浙江省首批民宿助力乡村振兴改革试点,平田村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为乡村旅游典型案例。
守住了乡村生态文化底本。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拯救老屋”行动,截至目前累计完成老屋修缮211幢、13.9万平方米,带动培育了31支、2000多人的工匠队伍,“拯救老屋”行动列入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在全省推广。全县有75个古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为全国首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全国唯一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试验区。
集聚了外部优质资源要素。既坚持市场化的配置资源,又注意做适当把关,严格参照综合实力、文化直觉等各方因素,选择社会优秀人才和优质工商资本,先后吸引了十里芳菲、乡伴文旅、大乐之野等品牌落户,引入了松阳文里、威尼斯驿站等文旅项目,打造了大木山茶室、庐山驿站、红塘工坊等网红精品,推进了清露乡野度假区、南山大健康文化园等50多个文旅项目。
展示了中国乡村振兴成果。松阳参加了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代表团去参会,松阳的实践和经验受到了联合国相关机构、欧美国家媒体的关注。会上,松阳还与联合国人居署签署了可持续乡村创新发展的合作意向书,松阳故事、松阳实践正在成为代表中国乡村振兴的形象,日益走进国际同行的视野,成为传统文化、传统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国际性的经验。
经验启示
坚持精准定位。“高品质、小众化、中高端”的发展定位,推动了深度游、文化游、休闲游等旅游业态的蓬勃发展,让松阳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找准了差异化发展的着力点,开拓了发展空间,实现了弯道超车。
坚持主客共享。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以游客—原住民、工商资本—原住民融合共生的发展追求,在项目建设、产业培育全过程中最大限度体现主客共享,真正实现利民惠民富民。
坚持品质建设。以极端负责任的态度与极致的敬业精神,高标准、高要求建成了一批高品质的示范引领项目,推动品质发展的理念渗透到旅游、文化、服务业项目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等各个环节,使其成为干部群众潜移默化的一种行动自觉,加速了旅游、文化、服务业发展提档升级。
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旅游、文化、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以及产业与城乡建设的深度融合,在融合发展中模糊了产业界限和区域界限,催生了乡村新型经济业态,形成了“三生融合、三产联动”的发展格局。
坚持存量发展。严格把控旅游、文化和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新增用地,尽量使用现有的闲置房屋、闲置土地、闲置山林等存量资源,最大限度节约了土地等指标,有效减少了各类建设性破坏,维护了城乡和谐风貌,还赋予了闲置资源新的生命力,走出了一条资源利用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