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护理干预模式对冠心病患者预后及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
2022-12-01张丹凤段蔚琨
张丹凤 段蔚琨
(1.西电集团医院,陕西 西安 710077;2.陕西省安康市人民医院,陕西 安康 725000)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病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阻塞血管腔引起缺血、缺氧、坏死有关,疾病特点包括病程漫长、迁延不愈、复发风险与病死率高、治愈难度大等[1-2]。近年来国内外开始应用“互联网+”的护理干预模式关注CHD疾病预后,对促进预后康复发挥一定促进作用;基于“互联网+”的护理模式可在患者日常生活中融入后期治疗与护理工作,保障延续性居家护理[3-4]。文章纳入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基于“互联网+”的护理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研究对象:84例CHD患者;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平均为(60.3±5.0)岁,病程平均为(3.0±1.0)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3例、高中及以上9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平均为(61.0±5.2)岁,病程平均为(3.3±0.8)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2例、高中及以上10例。2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病情稳定均选择居家康复;认知功能正常;具备一定的阅读与理解能力;病患及其家属知情,自愿签署医疗文书;患者能够掌握微信等通讯软件;可熟练操作智能手机;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严重精神疾病;合并恶性肿瘤;沟通障碍;生活不能自理。
1.2方法 观察组应用基于“互联网+”的护理干预模式:(1)成立互联网延续护理小组,纳入主管护师、专科护士、信息科护士,要求所有成员均具备>3年的CHD疾病护理经验,科室组织讲座集中培训,制定延续护理计划,为患者建立随访档案,负责记录每次随访内容。(2)运用互联网:小组成员建立互联网联系平台,组建微信群与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出院前鼓励患者与家属共同入群,小组成员每周一、三、五固定时间段在群内发布以CHD康复知识为主题的图片、视频,鼓励患者学习、交流、讨论;每月安排1次微信视频,为患者提供远程健康指导,每次持续半小时。(3)微信公众号:创建微信公众号,设置多个端口,包括医院、患者、家属、留言、双向转诊等。(4)随访:每月为患者提供1次家庭随访。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护士在患者出院前1日发放居家康复手册,向患者口头宣教居家康复护理注意事项,每月提供1次电话随访,评估患者身体恢复状况,给予健康指导,约定下次复查时间。观察指标见相关文献[5-6]。
2 结 果
2.1评价2组生活方式评分 观察组患者生活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2组生活方式评分(n=42,分)
2.2评价2组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2组生活质量评分(n=42,分)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介入手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CHD患者存活率也日益提高,尽管如此,但CHD疾病的危险因素仍然需要引起临床重视,为预防病情复发还需强化病情持续监测以改善疾病预后[7-8]。CHD疾病稳定后患者康复时间较长,包括院内与院外2个阶段,患者出院后缺乏医护人员的日常监督与管理,患者可能出现依从性下降、不良生活方式等,因此通过互联网形式给予持续护理干预十分重要[9-10]。
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2组患者健康责任、人际关系、体育运动、营养、压力处理、自我实现评分;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评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组患者生活方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其中观察组患者生活方式、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发现,观察组应用基于“互联网+”的护理干预,基于“互联网+”的护理模式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为居家休养患者提供及时性的护理信息,确保护理信息的时效性,相较于传统护理中电话随访方式,可更加直观准确的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基于“互联网+”的护理模式中通过建立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定期在群中以图片、视频等形式推送CHD疾病相关知识,确保医患双方经常交流CHD疾病康复知识,确保患者接收到专业科学的知识,提高患者疾病知识认知能力,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控制CHD疾病危险因素,降低复发风险,充分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提供同伴支持,提高患者康复信心,促进病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基于“互联网+”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改善CHD患者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