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思维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影响探究

2022-12-01拓荣荣杜少兰

贵州医药 2022年9期
关键词:预见性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拓荣荣 杜少兰

(1.榆林市第一医院急诊医学科,陕西 榆林 718000;2.宝鸡市中心医院急诊科,陕西 宝鸡 721008)

近些年,随着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各类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1-3]。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因急性或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其具有发病快、病情危、病死率高、预后差等特点,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临床实践发现,传统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模式多为被动式护理,一定程度上难以达到医生与患者的护理需求[4-8]。本文作者通过研究发现,预见性思维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能够显著缩短患者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并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救护质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选择我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实验组(n=41)与对照组(n=41)。纳入标准:(1)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经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确诊;(2)意识清晰者;(3)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学会批准。排除标准:(1)依从性差者;(2)合并精神疾病者;(3)妊娠或哺乳期女性;(4)并发恶性肿瘤者或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实验组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34~58岁,平均年龄(39.88±1.81)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35~59岁,平均年龄(40.13±1.6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包括卧床休息、饮食干预、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用药治疗等。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预见性思维,具体如下:(1)成立预见性护理小组: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预见性护理小组,明确组内成员责任分工,制订工作计划;(2)拟制预见性护理方案初稿:通过查阅文献、头脑风暴等方式拟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方案初稿,方案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病理病机、病情发展趋势、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等;(3)征求专家意见修订护理方案:通过咨询资深专家的方式,修正预见性护理方案,从医疗和护理两个大方面进一步完善护理方案;(4)集中培训:适时对组内成员开展预见性护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急性心肌梗死预见性护理方案,方案具体内容可概括如下:①胸痛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会伴发胸痛症状,进而诱发患者情绪恶化,不利于进一步治疗,护理人员可采取吸氧、用药等方式进行镇痛,通过分析胸痛性质、症状等,为医师提供有价值的诊疗信息,并适时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②血压监测,为及早发现急性事件,应对患者实施24 h心电监测,对出现血压异常患者及时告知医师并配合实施治疗;③心律失常的预防,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之一,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定期实施心电图检测,为医师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④呼吸观察及护理,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咳嗽等症状,考虑患者存在心功能不良的可能,应及时对患者实施检查并实施救治;(5)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常态化救护演练机制:可通过情景模拟、复盘推演等方式模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护流程,通过演练使护理人员熟悉救护流程,缩短患者救治时间;(6)经验交流:每次护理小组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后都召开小组会议,对接诊流程、护理要点等再次进行复盘,总结过程中的疏漏并及时修订方案。观察指标及评测标准:(1)对两组患者各类急救时间如病情评估、静脉建立、心电图时间以及总时间进行统计,并实施组间对比;(2)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救护成功率、平均卧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并实施组间对比;(3)两组患者护理干预中各类并发症诸如室性心律失常、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事件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实施组间对比。(4)护理干预满意度对比,使用院内自制的量表就两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进行评估,量表包括日常护理、紧急事件处理等5大项,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

2 结 果

2.1各类抢救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病情评估、静脉建立、心电图时间、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类抢救时间对比(min)

2.2救护情况统计 实验组患者救护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平均卧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救护情况对比

2.3各类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44%vs14.63%)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4护理干预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护理干预满意度评分为(92.65±3.26)分高于对照组(83.26±1.54)分(t=16.676,P<0.05)。

3 讨 论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逐渐显现,急性心肌梗死将成为影响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危急重症,由于因心肌缺血缺氧导致患者出现多种症状,如剧烈疼痛、心律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等,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干预治疗,可能会危及其生命安全[9]。近些年,因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致使人们对其治疗越来越重视,临床干预手段不断推出,从而降低了心血管事件死亡率[10]。有研究指出,急性心肌梗死平均死亡年龄集中在78岁左右,超过55岁死亡率出现不断增加的趋势[11]。尽早诊断、及时治疗并护理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前提,通过有效护理能够尽量挽救患者心脏的濒死心肌,最大程度的保留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但近些年的临床实践发现,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需求,分析其原因多与传统护理较为滞后、护理人员被动式护理现象突出有关,因而迫切需要对传统护理模式进行重塑。预见性思维是一类能够根据事物发展规律、特点进行预测、推理的思维能力,应用与护理实践中则催生出预见性护理模式,该模式又被称为超前护理,应用于临床后反响较大[12]。

本文就预见性思维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预见性思维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评估、静脉建立、心电图时间出现了明显的缩短,同时还提高了患者的救护成功率,降低了患者平均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这与学者肖木坤[15]的研究结果相类似,该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预见性护理能够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救护时间,同时还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由82.98%提高至97.87%。本文作者分析认为,相比于传统护理模式,预见性护理更注重于前馈控制,能够提高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有序、安全的护理干预。本文的研究结果还显示,预见性护理还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干预满意度,分析其原因与预见性护理一方面能够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培养护理人员的独立思维和钻研能力,另一方面预见性护理能够针对事故事实提前分析,在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方面效果更为显著,因而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

总而言之,预见性思维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能缩短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救护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预见性心肌梗死护理人员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