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鸡饲养管理技术和疫病防控措施
2022-12-01徐本全王勇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农业农村局
文│徐本全 王勇(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农业农村局)
一、鸡种的选择
鸡种的选择一定程度决定了鸡肉或者鸡蛋的品质,因此在养鸡前对鸡种苗进行慎重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在购买鸡种前需要注意几点:第一,选择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合格证》资质的种鸡场或孵化场,确保引种鸡苗的质量。第二,引种种鸡时应经过产地检疫,持有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开具的有效检疫合格证明。第三,引种的鸡应来源于同一种鸡场或育雏场相同批次的鸡。第四,在引种前应充分调研当地市场,尽量选择符合当地市场需求并且符合饲养条件、抗逆性强的品种。在进行引种时,只有掌握基本的引种要求才是保证引种成功的基础。
二、鸡场的布局
鸡场的位置及布局在建造前需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在对鸡场进行布局时需遵循两点原则:第一,鸡场的布局首先应考虑人和鸡的健康和安全问题。第二,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之间应该保持适当的间距,同时设计好相应的隔离措施。要充分结合鸡场周围的地势地形、风向、水流朝向等因素,合理地将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开,例如鸡场周围地势高低不平,生活区应设计在全场地势较高的位置,生产区应设计在地势较低的位置,另外也应考虑将生活区设计在上风处、水源的上方。这样既能减少生产区产生的粪尿、废水(气)不因风向、水流向而污染到生活区,降低疫病传播的风险,也能够方便场区生产废物的收集、处理,提高生产区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三、鸡舍的建造
鸡舍的设计要结合鸡自身生长的特性进行考虑。第一,鸡舍的建造要符合防寒保暖、降温隔热的要求,温度对鸡的生长和生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冬季防寒保暖和夏季隔热降温措施的高效实施能显著提高鸡群的抗病性,提高其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第二,鸡舍的建造要方便对鸡舍内部温度、湿度、气流和光照等进行控制,从而充分满足鸡生长的生理需要。第三,鸡舍的建造要对基础设施进行优化,使其利于鸡舍内部环境的清洁,如鸡粪和污水的清理等。第四,对于需要进行放养饲喂的养殖场,需要结合鸡的生物学习性,为散养或者放养创造有利的条件。第五,在进行鸡舍内部建造时,针对不同日龄段、不同体型大小的鸡选择相应的原材料,用于鸡床、垫料等的制作。
四、鸡饲养管理
1.饲喂管理。刚出生的雏鸡需人工辅助饲喂,帮助雏鸡适应自主采食。对于能够进行自由采食的鸡,根据不同日龄选择相适应营养水平的饲料进行饲喂,一般鸡场会根据鸡的日龄不同将其分配到不同的鸡舍中。每日需对饲料槽进行清理,避免饲料长时间留存于饲料槽中发生变质。
2.饮水管理。饮水是鸡生长中最关键的养殖环节之一,雏鸡在进入鸡舍后,一般是先饮水后进食。每日给鸡提供清洁的饮水,并且定期清洗与更换饮水槽。雏鸡刚开始进行饮水时的水温宜控制在20~25℃之间,同时可加入低浓度消毒液,促进雏鸡的首次排泄。另外,也可定期在饮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葡萄糖、电解多维,增强鸡的代谢水平,促进其机体生长。对于发现有个别或者部分鸡精神状态不佳、出现轻微拉稀、咳嗽的情况,也可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类药品,辅助提升鸡的抵抗能力。
3.环境管理。
(1)温度控制。在鸡的养殖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雏鸡的生长过程中,适宜温度能有效提高雏鸡的成活率。育雏期间温度控制要根据雏鸡的日龄进行调整,温度变化不宜超过2℃。一般雏鸡在放入鸡舍前,需要先对鸡舍进行预热以保证室内温度在32℃左右。在开始饲喂的一周内,鸡舍的温度应保持在30℃左右;在饲喂的一周到半个月之间,鸡舍的温度应保持在28℃左右;饲喂的半个月之后,鸡舍的温度保持在27℃左右,尽量遵循“初期高,后期低;夜间高,白天低”的原则。
(2)湿度控制。除了对鸡舍内的温度进行控制之外,还要保证鸡舍内的空气具有一定的湿度,一般采用相对湿度进行表示。育雏室内的相对湿度一般保持在60%~70%为宜。通常温度和湿度是同步变化的,一般温度升高空气湿度应适当降低。在雏鸡舍中,当温度为35℃时,空气湿度应保持在50%左右;如果温度为32℃,空气湿度则应保持在60%左右。湿度大通常会增加细菌和寄生虫的生长和繁殖的机会,易引起鸡群的感染;也容易使鸡舍内的饲料发酵、霉变;在夏季鸡舍内的湿度过高还会造成鸡群出现中暑的情况。因此,合理的控制鸡舍内的湿度是保证鸡群健康生长的关键点之一。
(3)光照控制。一般情况下,初生雏鸡视力较差,增加光照可以使其较快适应鸡舍的环境,促进其采食和饮水。鸡在前2周内一般自由采食,光照强度应控制在10~40勒克斯左右,光照时间由刚开始的24小时渐渐缩短至8小时左右,光照强度由40勒克斯逐渐减小到10勒克斯。由于光照时间长短直接影响鸡采食时间和采食量,因此需根据鸡的体重来动态调整光照时间,如果体重增加较快,则需要快速减少光照时间,体重增加较慢,则需要较慢的减少光照时间。
(4)通风控制。由于鸡舍环境常处于密封状态,一般雏鸡新陈代谢比较旺盛,会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产生的鸡粪经过微生物分解后生成氨气等代谢产物,易使鸡群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呼吸道炎症、新城疫等;鸡舍鸡群长时间聚集使舍内温度升高,若在夏季不进行适当的通风,易造成鸡群采食量下降,生长减慢。通常情况密闭式鸡舍内气流速度要保持在0.25~2.5米/秒左右,开放式鸡舍要达到1~1.5米/秒。
五、疫病防控
1.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生产中,许多鸡场养殖户缺乏专业养殖技术和知识,常常依靠经验进行疾病的处理,出现治疗后效果不显著或者基本没有效果的情况。同时,由于受行业因素的影响,从事基层畜牧兽医等技术的专业人员相对缺乏,造成一线生产中的许多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另外,不同地区鸡养殖主管部门对其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缺乏相关的养殖技能培训,使得养殖户对鸡场疫病防控的意识淡薄,较难构建系统性的疫病防控体系,采取全方位的防治技术手段。
2.提高疫病防控的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的最根本的要求是要规范化建立稳定的鸡场繁育体系,保证各级鸡场的鸡群质量稳定;同时尽量选择“全进全出”的方式进行规模化养殖,保证同一批鸡生长条件和生产性能的一致,也能够更好地控制鸡群疫病的发生。在饲料营养方面,按照规定的营养标准进行标准化的饲养,供应充足的优质饲料和选择适宜的饲料配方对于提高鸡群的生长速度或生产效率也是必要的。要充分保证鸡舍内干净的环境卫生,控制好鸡舍内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灰尘、有害气体浓度、病原微生物数量等。鸡舍环境脏乱极易影响鸡群的健康,促进病原体侵入鸡体内而造成疫病发生和流行。
(2)加强免疫接种。为增强鸡群的整体抗病能力,主动进行疫苗免疫工作和消毒工作是关键。首先,要正确选择规范有效的疫苗,疫苗的购买渠道要可靠,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都具有规范的生产批号和产品追溯码。其次,要建立一套系统的免疫程序,按照合理的免疫程序对不同日龄的鸡进行疫苗免疫。再次,在对鸡群进行免疫时要采取合理的免疫方式,如采用注射免疫、滴鼻免疫、饮水免疫等方式。最后,在进行疫苗接种时部分鸡可能会出现应激反应,为此需做好相关防应激的措施,如注射相关药物来缓解应激反应。
(3)加强环境消毒。通过对鸡舍、鸡群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能够最大限度地杀灭环境中的细菌和寄生虫。因此,需要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并保证消毒措施的有效落实。如对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和工作人员进行常规消毒,定期对鸡群进行带体消毒,鸡舍内外部的门窗进行消毒等。另外,如节肢动物(蚊、蝇、虱子)等都是疫病传播的中间媒介,因此需定期对生产区开展灭蚊和灭鼠工作,禁止其他动物进入养殖场,防止病原传入养殖场。
六、结语
虽然如今鸡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养殖管理和疫病的防控工作仍然有许多做得不到位。因此,为做好鸡养殖中的饲养管理以及疫病防控等方面的工作,应该快速制定出针对各个鸡场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养殖户对鸡场的有效管理和疫病的精准防控意识,从而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养殖效率,增加养殖户的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