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 向无豆日粮进发
2022-12-01王芳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股份”)从1992年开始进行低蛋白日粮初试,2000年开始推行低蛋白日粮,从需求端不断探索猪群真实营养需求,减少日粮中多余蛋白供给;从供给端充分使用合成氨基酸替代部分豆粕,持续降低豆粕使用比例。经过多年创新研发及实践,通过全面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使养猪豆粕用量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
一、牧原股份豆粕减量替代探索20年回顾
回顾牧原股份探索氨基酸替代豆粕的20年,在2006年豆粕饲用量占比最高为14.9%,2010年豆粕饲用量占比最低为4.2%,20年间豆粕饲用量占比平均为8.2%(图1),比照养殖行业15.3%的豆粕用量,平均减量达到了7.1%。2003年至2022年,牧原股份养猪共耗用饲料5747万吨,其中豆粕减量达到了548万吨。
牧原股份饲料配方使用可消化氨基酸体系,充分使用合成氨基酸,推进小品种氨基酸的研发和使用,可进一步降低豆粕用量。牧原股份生猪日粮中主要补充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6种限制性氨基酸。对合成氨基酸的应用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图2)。
牧原股份从1993年开始引入赖氨酸和蛋氨酸,2000年率先引入了苏氨酸,2002年率先尝试饲料中添加色氨酸,试验表明不影响猪群生产性能。2010年,为了继续减少养猪豆粕用量,通过积极整合国内外资源,与氨基酸生产企业联合创新,推进缬氨酸规模化生产技术研发。2016年,在饲用缬氨酸不具价格优势和饲料成本适度增加的情况下,牧原股份依然通过引入缬氨酸推动其规模化生产,促使厂家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2017年,牧原股份全猪群推广了缬氨酸。2019年,牧原股份探索异亮氨酸,但国内异亮氨酸市场供应量小且价格高,牧原股份与战略供应商联合研发不断推动异亮氨酸规模化生产;2021年又与研究机构联合创新技术提高异亮氨基酸的产出效率,明显降低生产成本。2022年,牧原股份开始探索苯丙氨酸,未来会引入组氨酸和亮氨酸等小品种氨基酸,目标是充分应用氨基酸,持续降低豆粕用量。
二、推广应用低蛋白日粮技术,成效显著
2020年,全国养猪行业饲料中豆粕添加量为17.7%,而牧原股份的猪饲料配比中豆粕用量仅为9.8%,约为行业的1/2,在2021年牧原股份豆粕用量占比为6.9%。
牧原股份通过实践表明,用低豆粕养猪是切实可行的,不仅成本低,而且效果好,从繁殖成绩、生长速度、饲料报酬和肉质肉色等方面评价,均无不良影响。截至目前,牧原股份养殖的猪PSY 达到了28;在30~110千克阶段的日增重部分批次已超过1千克,饲料报酬达到2.3;牧原股份培育的雪花猪肉也是用低蛋白日粮饲养的,肉质不受影响。
通过测算,如果低蛋白日粮在全国推广应用,全国每年可实现氮减排98万吨,节约大豆2000万吨,节约土地1.5亿亩。
2021年3月,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在人代会上提交建议案《关于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应用的建议》,提出加大低蛋白日粮推广力度。2021年5月,秦英林在第七届全球猪业论坛上将牧原股份低蛋白日粮的相关数据向全球养猪行业公开共享。同年5月27日,农业农村部就秦英林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应用的建议(第7740号建议)作出答复:“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低蛋白日粮研发与推广应用。加快推广低蛋白日粮,可提高原料利用效率、降低豆粕用量、减少大豆进口依赖、降低养殖成本、减少氮排放,一举多得。”
2022年3月,秦英林在全国人大会上提交了建议案《关于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建议调整优化饲料配方结构,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引导饲料配方多元化,促进豆粕减量替代,从而降低豆粕使用量和大豆进口量。同年9月,在农业农村部召开的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上,秦英林作了《响应农业农村部号召,做好低蛋白日粮应用》的报告发言,表示牧原股份将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从“低豆”向“无豆”进发。
三、继续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向无豆日粮进发
牧原股份低豆粕技术推广应用的背后是技术的支撑。目前,牧原股份猪营养研究院有213名研发技术人员,他们长期专注于猪的营养研究,持续探索各猪群最适营养需要,建立牧原股份猪营养标准,依据生产性能采用最适营养标准可降低豆粕用量。
牧原股份拥有智能化研发团队1000余人,致力于用科技赋能养猪。通过智能管链变频混合技术,在养殖场可根据猪群生长阶段和生长性能动态调整营养供给,满足多阶段日粮供给需求,实现精准营养供给,确保低蛋白日粮的有效实施。
下一步牧原股份将加大研发投入,推进规模化生产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等产品,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充分挖掘微生物蛋白资源,促进开源替代,提效减量,减少进口大豆依赖,夯实养殖业发展基础,实现无豆日粮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