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海市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2-12-01邓万超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1期
关键词:北海市龙头企业农产品

邓万超

(广西钦州农业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 钦州 535000)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北海市积极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等措施,重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品牌创建,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0年北海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0.05×108元,同比增2.1%;一产增加值206.6×108元,同比增2.1%。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 797元,名义增长8.3%。

1 经验做法及举措

1.1 做实产业链,高位推动农业招商

组织北海市乡镇党政领导做好“资源调查员、项目包装员、招商引资员”,认真谋篇布局,编制完成《北海市乡镇重点农业产业和主导产业布局图汇编》和《北海市各乡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计划书和产业发展布局图汇编》,明确全市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和规模,为全面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活动奠定坚实基础,构建全市上下联动、通力合作、各负其责的农业产业招商工作大格局。2020年,北海市已谋划储备合浦县惠乡桃花岛休闲农业建设项目等11 个农业招商项目,已签约“三企入桂”招商引资项目17 个,总投资70.28×108元。2020年1 月—12 月,北海市21 个乡镇累计落地项目53 个,总投资60.27×108元。聚焦政策扶持,积极组织申报农业项目,征集北海市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3 年行动计划(2021 年—2023年)项目共计3 116 个,项目投资总额233×108元,覆盖10 大类农业农村领域补短板建设项目。

1.2 提升价值链,推动特色农业发展

着力开展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3年行动,全市累计创建各级示范区433个。印发《中共北海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海市家庭农场培育计划(2020 年—2022 年)的通知》等方案,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截至2020 年底,全市已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 家、家庭农场428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 195 家。依托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工业园区及各类园区打造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目前已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5个。聚焦特色品牌建设,以更强品牌理念,打造北海特色品牌。围绕南珠、大月饼、角雕、贝雕、生蚝、海鸭蛋、北海黑猪、沙虫、文蛤、鸡嘴荔、豇豆、罗汉松等特色产品,开展特色品牌龙头企业培育行动,推广北海特色品牌,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目前,全市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106个,广西农产品品牌7个。

1.3 延伸生态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多措并举,大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开发具有北海特色的乡村旅游商品,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田园生态型休闲农业名镇名村,组织具有北海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产业发展3 年行动,整合各种资金发展休闲农业。北海市合浦县山口镇又一村休闲生态农庄、银海区田野生态养生园获评2020 年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1 个,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13处,星级农家乐38家。组织流下村、关井村、亚平村等3个行政村开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深入发掘乡村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多种功能,带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价值提升,流下村成功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1.4 优化供应链,畅通农产品流通

北海市一县三区建设益农信息社标准站、专业站、简易站共1 020 个,行政村益农信息社建设覆盖率100%;设立北海市市级运营中心(与海城区、银海区2个县区级运营中心三合为一)以及合浦县和铁山港区2 个县(区)级农村电商运营中心,乐村淘、创惠农、农事网通、农村淘宝、天猫优品、村邮乐购等农村电商企业共建立服务点1 088 个,行政村覆盖率100%,为北海市农产品上行下行提供强有力支撑。线上线下,积极帮助农产品生产企业和种植、流通大户在广西、北海农业信息网上发布供求信息,为农民搭建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易平台,为各地客商穿针引线,提供销售咨询服务,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产品销售、流通,做大做强当地产业。

2 存在问题

2.1 农业招商引资发展不平衡

个别县区农业招商引资土地资源较为匮乏,规划用地指标不足,一些大项目无法引进落户。即使有些项目引进落户,但是土地问题解决缓慢,严重影响后续项目建设及投产,导致招商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

2.2 农产品加工集聚区集约程度低

北海市目前只有5 个农产品加工聚集区,聚集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部分企业农产品加工以初加工产品为主,精深加工产品少,缺少“拳头”产品和优势产品,产品附加值小、产业链短,市场综合竞争力不强[1]。

2.3 经营主体示范带动能力不足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求发展,缺乏一定的利益联结机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仅占20%左右。受市场波动影响,龙头企业呈现逐年减少趋势,带动力不强、辐射力不足等问题仍较突出[2]。二是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近80%的农民专业合作杜还处于合作的初级阶段,产业种类较多、比较分散,产销衔接不够紧密,难以实现规模效益。

2.4 金融政策支撑农业发展力度不够

一是企业贷款难。一方面担保条件难以符合银行的要求,缺少银行认可的不动产抵押物;另一方面贷款利率较高,企业财务成本高。二是政策保障体系有待完善。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惠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

3 对策

3.1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为项目配备“服务大使”“专职保姆”,为企业提供领办、代办等专业化、精准化服务,以优质服务推动项目洽谈推进、落地开工。强化对投资企业跟踪服务。发挥投资企业“服务大使”作用,及时向投资企业传递国家和自治区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稳定投资预期。主动出击,大张旗鼓宣传招商引资相关政策,形成人人议招商、人人谋招商、人人创造投资环境、人人参与招商引资的工作格局。

3.2 积极发展加工制造业

利用当地资源和比较优势,抓住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在农村劳动力较多的乡镇,积极创造条件招引承接兴办各类环境友好型、劳动密集型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玩具用品等加工企业,采取以中小企业聚集的工业小区和小作坊相结合模式,建设一批乡村车间、家庭工场、手工作坊,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鼓励工商资本、社会资本等投资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北海市农产品加工业,推进产业集群式发展。

3.3 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做好龙头企业、示范社的申报、评选和监测等专项工作,培育强优企业,规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争取质量和数量同时突破。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现代种养业,鼓励农民在自愿前提下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规模经营模式。大力引进具有很强的资金实力、市场把控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科研投入能力的投资主体,着力培植一批全产业链龙头企业,推动北海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步伐[3]。

3.4 加大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对于乡镇发展中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政府需加大财力方面的支持,保障融合的高效高速发展[4]。二是加大农业资金的投入。统筹安排和严格落实农村地区产业融合项目的财政扶持资金[5]。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对项目资金的支持力度,为三产融合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三是充分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机制。利用担保放大融资额度,放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条件,为三产融合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猜你喜欢

北海市龙头企业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北海美 北海靓
兴宁19家企业获评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北海市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
广东“5+1”全链条给农业龙头企业“点睛”
北海市社保网上经办系统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