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考真题情境下的“林线、雪线”探究

2022-11-30安徽张甲甲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雪线阳坡纬度

安徽 张甲甲

一、紧跟高考,明确方向

林线、雪线是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划分山地景观类型的两条重要生态界限。近几年高考中,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对林线、雪线相关知识的考查频率都较高,且难度大,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和读图分析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学生整体得分率较低,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广大师生的复习备考效率,本文对2019—2022年高考真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2019—2022年高考真题统计分析

二、雪线知识梳理与应用

(一)必备知识重塑

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是常年积雪带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通过研究发现某一山体(除喜马拉雅山脉外)雪线的海拔大致遵循雪线公式:H≈5 000 cosθ(其中,H表示山体雪线海拔,θ表示当地的地理纬度)。其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等因素。

1.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1)温度: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气温越高,雪线越高。一般来说,纬度越低,雪线海拔越高;阳坡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雪线也较高。

(2)降水:在气温相近的条件下,雪线高度取决于降水量。降水(雪)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一般降水多的山地或坡向雪线低。

(3)地形: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阳坡接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位置较高;阴坡接收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雪)量大,雪线较低;背风坡降水较少,雪线较高(如果某山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则要综合考虑二者对其影响的强弱,再判断雪线的高低。一般来说,在湿润地区,降水是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在干旱地区,气温则是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

(4)其他:人类活动也是影响雪线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矿物能源燃烧等,都会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2.全球雪线分布规律

一般情况下,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但多年平均雪线的高度与气温的纬度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赤道地区的气温虽然较高,但由于降水丰富,其雪线高度往往低于终年干旱少雨的副热带地区。全球雪线位置随纬度变化的规律大致是“鞍形”,即由副热带地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全球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图

3.我国雪线分布规律

我国气温的分布特征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递减,即南高北低;降水分布特征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受到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双重影响,我国雪线高度等值线的分布呈现出如下特征: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升高。

(二)真题应用

【例1】(2022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14题)图2为某区域某月等压线图。完成14题。

图2

14.图示季节

( )

A.田纳西河正处于主汛期

B.南非大草原上郁郁葱葱

C.天山积雪下限海拔较高

D.华北平原播种小麦正忙

【答案】14.C

【错因与方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考查的主要知识为等压线图的应用。本题学生容易错选A项:①无法通过“某区域某月等压线图”正确判断季节;②部分学生虽然能正确判定出季节为夏季,但不知道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③即使有部分学生知道田纳西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但不知道此处的季风气候有别于他处,即雨热不同期(冬季和春季降水偏多),所以错选A项的同学很多。学生错选A选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在初学时没有对同一气候类型的特殊区域进行“特殊”分析。夏季时,南半球的南非为冬季,南非大草原上此时草原应是一片干枯,B选项错误。华北平原播种小麦是在秋季,D选项错误。北半球夏季时,气温高,天山积雪下限海拔较高,故C选项正确。

三、林线知识梳理与应用

(一)必备知识重塑

林线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通常与最热月的平均气温10 ℃等温线相吻合。若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 ℃,森林就不能正常生长,只能生长草甸或灌丛。林线高度主要受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般情况下,纬度越低,林线越高;降水越多,林线越高。

1.影响林线高度的因素

(1)影响气温的因素

a.纬度:一般情况下,纬度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热量越充足,林线高度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林线高度越低。

b.坡向:同一座山体的阳坡热量充足,林线高度较高;阴坡气温低,林线高度则较低。

c.海拔:同纬度相比较,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山地林线高度则相对越低。

(2)影响降水的因素

a.大气环流:受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不利于森林植被的生长,林线高度较低;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多,森林植被的生长条件优越,林线高度较高。

b.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区相比较,一般沿海地区受湿润气流影响大,降水丰富,林线高度较高;内陆地区,距海远,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小,降水少,林线分布较低。

c.坡向: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林线高度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林线高度较低。

2.全球高山林线分布

林线高度分布的一般规律是:纬度越低,林线越高;降水越多,林线越高。全球部分山地高山林线高度呈现出如下特点: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北极圈附近林线海拔趋近于零。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全球部分山脉、山地高山林线海拔示意图

3.我国林线分布特点

(1)在30°N以北,林线高度随纬度升高而下降;

(2)在30°N以南,则表现出较大的东西部差异:在东部,高山林线高度变化不明显,西部则随纬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相近的纬度上,高山林线高度呈现从东向西升高的趋势。

(3)我国林线高度整体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递减,最大值出现在藏东南,高达4 600 m,为世界最高林线高度,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降低。

(二)真题应用

【例2】(2020年全国卷Ⅲ,9~11题)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

( )

A.林线与雪线更高 B.林线与雪线更低

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

10.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 )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11.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 )

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 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

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 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

【答案】9.A 10.A 11.B

【错因与方法】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考查的主要知识为山地阳坡、阴坡对林线、雪线高度的影响,本题学生的正确率很高。结合已学必备知识“林线、雪线的主要影响因素”可知:该火山锥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光照和热量更充足,有利于森林的生长,故林线更高;且由于阳坡气温更高,冰雪更易融化,雪线高度更高。故A选项正确。

10.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考查的主要知识是林线、雪线的变化反映出的气候变化趋势。林线、雪线的变化反映的是气候要素中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林线升高说明温度升高、降水增多;雪线降低说明气温降低、降水增多(但在既是迎风坡又是阳坡的情况下,山地雪线也会降低),综合二者条件可判断该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暖湿。故A选项正确。

1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考查的主要知识是火山喷发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初做本题时学生很容易产生困惑,不知道该火山锥林线、雪线的变化到底是和什么时期相比较,开始一直是想着跟火山喷发前相比,所以无论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为什么火山喷发后的若干年内,雪线就会比喷发前降低,林线就比喷发前升高呢?火山喷发后气候为什么就变得暖湿了呢?换个角度思考:如果若干年后是跟火山刚喷发后相比,再认真把题目“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与材料“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相结合,会很容易发现:火山喷发彻底破坏了原有的林线和雪线,变成了喷发后的样子,但这种情况不会一直保持下去,若干年内林线和雪线就会发生变化。从这样的思路来看,若干年内林线和雪线的高度变化一定是跟火山喷发破坏了原有的林线和雪线之后的林线和雪线高度相比的,而不是跟火山喷发之前比。这样答案就豁然开朗了:火山喷发若干年内,火山口地温较高,且火山灰为森林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因此,林线升高。而气温回升空气容易膨胀上升,加之植被恢复空气湿度增大使得降水增多,雪线高度随之降低。故B选项正确。

四、备考趋向与策略

林线、雪线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材中把其归类为垂直地带性。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关于林线、雪线的内容。从高考题型看,主要是以选择题为主,考查林线、雪线的影响因素、分布规律等相关内容。但是教材中对于林线、雪线的涉及并不多,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加以强化训练。

(一)强化记忆,做到脑中有图

地理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地图始终贯穿于地理学习的始末。林线、雪线相关知识是陆地自然地域分异中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脑海中首先要有“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和“部分山地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布图”,熟记从山麓到山顶垂直自然带的变化规律,这样可以方便学生把相对抽象性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具体如图4所示。

图4 横断山区

(二)夯实基础,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不论是林线还是雪线,学生首先都要夯实基础知识,它决定着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情境时,是否能够有效地提取材料、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影响林线和雪线的主要因素有气温和降水等,其中林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量呈正相关;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老师可以利用所学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思考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又有哪些,并根据知识的关联性建立起思维导图框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具体如图5所示。

图5

(三)及时巩固,加强知识的运用

在学习了林线、雪线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及时、有效地巩固知识,知道林线、雪线高度所蕴藏的隐性知识。例如,可以利用林线、雪线的高低来判断:①迎风坡和背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利于植被的生长,且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林线高、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不利于植被的生长,且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林线低、雪线高);②阳坡和阴坡(阳坡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利于植被的生长和积雪的融化,所以林线高、雪线高);③南北半球、纬度高低以及自然带谱的完整性等。

(四)注重情境,研习经典例题

以历年高考真题为经典例题,分析高考真题情境材料的选择、常考题型、考查的核心知识点以及设问形式等,可有效地避免学生走进“题海战术”的误区,提高做题有效性和针对性,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精选、精练高考真题,仔细研读情境材料,并对部分真题进行改编,以加强知识点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程度。例如,通过对2020年全国卷Ⅰ“岳桦林带”和卷Ⅲ“堪察加火山群林线、雪线变化”情境材料分析,可以发现都是对林线、雪线核心知识的考查,但卷Ⅰ更加侧重对岳桦林生长环境进行考查,而卷Ⅲ则是直接对林线、雪线的影响因素进行考查,这对林线、雪线的学习有直观地指导作用,能够达到通过一道题解决一类题的效果。

猜你喜欢

雪线阳坡纬度
雪线上的金刚
不同坡向 坡位对祁连圆柏生长的影响
冀西北阳坡硅藻土矿地质特征及应用前景
纬度
有关林线高低问题
天上的事情
雪线高度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
基于时空纬度的国内农民工创业研究
常用纬度差异极值符号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