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群众组织力研究述评

2022-11-30张加华

唯实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发文聚类领域

张加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群众组织力”这一命题,“群众组织力”问题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者们开始把文献数据绘制成知识图谱来实现学科知识的可视化,CiteSpace就是一款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它融合了聚类分析、算法分析等方法,侧重于探测学科研究热点、掌握学科整体发展脉络。本文使用CiteSpace对作者发文情况、机构分布、发展趋势、关键词共现和聚类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党的群众组织力研究的整体现状,把握热点议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党的群众组织力研究现状分析

发展趋势分析。发文量能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演进趋势。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群众组织力”为标题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期刊文献307篇,总体发文量的年度趋势如图1所示。从2017年至2022年,党的群众组织力主题文献数量呈现小幅度波动。自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群众组织力”以来,学界开始关注群众组织力的相关研究。2017年发表文献数量为7篇,2018年发表文献数量上升为81篇。2019年发文量有所下滑,为62篇。2020年又上升为73篇。总体来说,“群众组织力”这一研究主题在我国的学术关注度近5年呈现一个波动上升的状态,未来预计会维持这一趋势。

图1 2017—2022年6月“群众组织力”发文量 年度趋势图

研究作者分析。CiteSpace作者共现分析可以展现一个研究领域的核心人物及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根据CiteSpace软件功能可获取时区图,得到清晰的可视化结果,作者时区共现图如图2所示。共获得147个节点(作者),15条连线(合作关系),密度等于0.0014,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该研究领域节点(核心作者)密集程度不高,也就是作者合作较少。通过图2可以看出作者之间的连线并不多,说明该领域的研究中,作者合作不密切,学者研究较为独立。

图2 作者时区共现图

图2中节点的大小代表着作者的发文频次,节点越大,作者发文频次越高。发文频次超过5次的作者有12位。而节点颜色的冷暖,代表节点(作者)发文的先后。其中,节点的中心颜色越接近冷色系,则说明作者首篇发文越早,根据CiteSpace软件可获得作者发文频次与年份信息如表1所示。党的群众组织力领域发文最多的学者为郭庆松,共发文16篇。依据相关公式计算得出在样本文献中发表3篇及以上论文的研究者可视为群众组织力领域的核心研究者。表1显示发文量排名前十的作者,平均发文量为4.7篇,发表3篇及以上的研究者有6人,发表文献共计31篇,占发文总量的10%,远低于标准值,这表明党的群众组织力研究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研究群体。

表1 党的群众组织力领域发文量排名前十的作者

研究机构分析。根据CiteSpace软件功能可以得到关于研究机构的共现图,见图3。共获得128个节点(机构),27条连线关系,密度为0.0033。从发文机构的属性来看,基本以政治学院和高校为主。其中,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和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共江西省委党校与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节点有连线,说明机构之间有合作。但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机构都是独立研究,它们之间较为分散游离,缺少交流合作,并未形成完善的学术合作网络。

图3 研究机构共现图

图3中的节点越大表示机构发文频次越高。目前,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发文频次达到14次,是国内发文频次最高的机构。发文频次居第二位的是中共中央党校,发文频次达到7次,发文频次超过5次的有5个机构。根据CiteSpace软件获得发文频次前10的机构排名如表2所示。

表2 党的群众组织力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机构

根据相关公式同样可计算出,只要平均发文量大于等于3篇则为该领域核心机构;进一步统计出发表3篇及以上的研究机构共发文61篇,占总发文量的19%,低于标准值。因此,党的群众组织力研究领域同样尚未形成核心的机构群体,这不利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对党的群众组织力的研究。

表3 党的群众组织力领域频次排名前二十的关键词

二、党的群众组织力研究领域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合理提取关键词,便于展现学术论文的核心观点与研究视角。根据CiteSpace软件功能可获得170个节点(关键词),179条连线(共现关系),密度等于0.0125。同样可以得到清晰的可视化结果,获得的主要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如图4。

图4 关键词共现图

图4中节点大小反映了关键词共现的频次。其中,组织力的节点最大,其次是新时代,下面依次是党的建设、乡村振兴、领导力、“四力”、群众路线、疫情防控、党中央、党建引领、党建工作、基层治理等。关键词频次前20的词经过降序排列信息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学界从多视角对党的群众组织力进行了研究,充分体现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的丰富性。从年份上来看,大多数关键词分布在2018年,少量分布在2017年、2019年、2020年。此外,通过对关键词的中心性进行分析,可知中心值最高的关键词是“党建工作”,“新时代”位列第二。“乡村振兴”和“两个维护”的中心性相同,均为0.33。虽然“乡村振兴”的出现频次较高,但是其中心性却和频次靠后的“两个维护”相同,且“两个维护”这一关键词首次出现的年份是2020年,这说明“两个维护”已然成为近两年党的群众组织力领域的研究热点。

根据CiteSpace软件可以得到关键词分布的时间脉络变迁。通过聚类筛选出10组伟大建党精神的关键词聚类簇,其聚类模块值为0.8626,聚类平均轮廓值为0.9676。一般认为当聚类模块值大于0.3时代表聚类结构显著;当聚类平均轮廓值大于0.5时,代表聚类合理。每个聚类的标签都是共现网络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按照它们在对应时间内所出现的年份,在所属的聚类中铺展开来,显示每个聚类里关键词的发展情况。

2017年首次出现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这些关键词,2018年前后出现了较多热点关键词,且出现大量的关键词间的连线,包括聚类内部和跨聚类的连线,说明2018年之后已经出现规模化的研究方向,研究文献较多。2021年之后连线减少,说明学者们可以在跨聚类主题领域内进行延伸研究,来作为当前研究的新切入点。到2022年,出现肺炎疫苗、核酸检测、使命担当等关键词,体现了群众组织力的现实诉求和时代要求。其中新时代、乡村振兴、伟大工程、群众路线、党中央等词聚类连线跨度较大,出现较早但与2022年有连线,说明这些关键词自党的群众组织力被学界关注后,一直是研究热词。

为深入分析各个聚类模块中所包含的信息,将各聚类模块的具体信息整理为表4。研究发现,根据聚类的平均年份可以看出,“四力”是最早出现的聚类,并与后续的研究密切关联;“乡村振兴”“组织力”聚类的发展较为均衡,研究一直保持一定关注度,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新的创新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出现的平均时间为2020年,发展起步较晚,但已成为近两年的研究热点。

表4 关键词聚类模块中的具体信息

三、研究展望

国内学界虽然对于党的群众组织力研究比较全面,但有些地方还存在不足: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团体和核心机构团体;概念内涵解读缺乏学理性;历史逻辑维度的理论支撑不足;提升路径建构笼统,可操作性弱;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较为单一。对于未来如何进一步深化群众组织力研究,需要学术界共同努力。

定期举办学术论坛,宣传学术动态。产生核心作者的前提是加强学术交流合作。在党和国家的政策引导下,可构建多样化的学术交流平台,定期在全国各地举办学术论坛和学术年会,保证覆盖全国各地,便于各地学者交流。及时关注学术界新动态并加以宣传,积极汇总和出版论坛、年会学术成果,申请相关学术研究项目。党的群众组织力研究领域发展时间较短,通过举办定期的学术年会,可以更好地促进知识共享,也便于培养领军研究者。

明确界定概念内涵,深化学理研究。首先,群众组织力是一个复杂多面的概念,概念界定不要局限于外延意义上的内涵阐述,可以从群众组织力的本质属性、内容特质、结构层次、构成要素等方面加以深入研究,提出“元”概念。其次,应当明确党的群众组织力区别于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社会号召力的要素。可以借鉴和运用管理学、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视角,运用主客体关系原理、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运动与静止原理阐释群众组织力的哲学底蕴:群众组织力是主体对客体施加的强制力量还是潜移默化的软性影响?群众组织力是动态变化的过程还是相对静止的过程?群众组织力是单一型概念还是复合型概念?

重视挖掘理论著作,增加理论厚度。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重要文献选编以及其中的群众思想和记载的群众工作都是值得深入挖掘的宝藏。回到经典史料中去,回到故纸堆中去,有助于帮助我们准确把握群众组织力的本质。要坚持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统一的思维方法,处理好党的群众组织力与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社会号召力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挖掘思想资源方面,应当深化研究考证党在历史上组织群众的实践活动、革命事迹、先进模范事例,追本溯源,分析背后历史、制度、观念的因素,研究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不同阶段群众组织力的演变发展,以古鉴今,史论结合,使群众组织力的概念更加具体形象、深入人心,避免抽象的、教科书式的宣传。

细化落实实践路径,提高对策针对性。首先,应该明确实践的总体要求和根本原则。明确提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切实加强对基层社会组织的政治领导。其次,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细化到基层党组织制度执行的监督、评价和追究机制,对基层“不作为”的行为进行防范和追责,弥补基层岗位在执行和落实义务的环节缺位。健全对行政不作为的审查制度(包括行政机关的审查和司法机关的审查),明确国家公务员的职能机构编制,精准规范岗位的权利、义务、责任;科学制定政绩的考核制度,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可以结合行政管理学科的平衡计分卡制度,优化公共服务环境;探索鼓励担当作为的驱动制度,建立目标和效果导向机制,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注重加强视域融通,丰富研究方法。当前对党的群众组织力研究主要是从政治学、党史党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角度出发,研究方法以对文献的梳理解读为主,较为单一。未来可以加强多学科交叉视角研究,综合运用哲学、历史学、文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理论,譬如可以运用传播学理论来解读党对群众进行宣传动员渠道的科学性;以文学视角来解读党与人民不可分割的鱼水关系;用历史学的符号、记忆理论,结合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话语体系,追溯党的群众组织力的历史发展轨迹等。在研究方法上,加强实证研究,结合历史学的口述史调研法,开展田野调查。还可以与计量史学相结合,引入统计学研究法。此外,还应将党的群众组织力当作党建领域的重要一环,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体系之中加以完善,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能力。

猜你喜欢

发文聚类领域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2020 IT领域大事记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领域·对峙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