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陆基循环水养殖模式示范
2022-11-30丁兰徐胜南
丁兰,徐胜南
(安吉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湖州 313300)
为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产业向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化方向转型,各级政府支持和鼓励水产养殖模式的创新,并且积极推动渔业绿色发展和数字化技术革新[1]。作为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渔业养殖设施需要注重系统在节水、节地、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功效,从而走上可持续化发展的道路[2-3]。循环水养殖模式是未来中国水产养殖发展的主要方向,在适应养殖生产实际的过程中,必须在系统装备的节能优化、设施的简化和运营成本方面作出调整,以降低养殖成本和投资规模,从而引导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快速发展[4-5]。
现借助政府以及科研机构提供的技术支持,运用智能化陆基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进行了示范与探索,以期推动技术模式创新,引领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
1 养殖现状
安吉知鱼水产养殖场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鄣吴镇鄣吴村,占地面积93 380 m2,其中陆基区域面积26 667 m2,目前建设有陆基圆桶24 个,总面积7 600 m2,主要养殖鲈、鳜。该基地以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浙江大学湖州市农业产学研联盟、安吉县农业农村局等为技术依托,与浙江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等科研院校合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支撑团队,为基地试验推广新品种新模式、应用新设备提供保障,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对渔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2 陆基循环水养殖模式
陆基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技术要点为:通过配备智能化管控系统、水质在线管理系统、自动精准投饵与供水注氧系统、粪污分离系统、水下红外探测器等智能化设备,采用全循环、立体化的养殖方式,实现易管易控、节水节地、高产高效的目的,符合水产养殖规模化、数字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
3 试验示范内容
3.1 养殖设施设计
示范基地智能化陆基循坏水养殖技术模式核心示范区域设计建设陆基圆桶7 个,每个316 m2,约600 m3,主要养殖鲈(图1);为了保温过冬,在圆桶上方搭建钢管连体保温大棚(图2)。每个圆桶安装底增氧及浮水泵设备,圆桶外部安装粪污收集系统,粪污收集提取至污水槽,通过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生物净化池尾水系统进行处理,实现水体可循环利用。
图1 室外养殖设施
图2 大棚养殖设施
3.2 养殖生产管理技术过程
该模式1 年可养殖鲈鱼苗和鲈成鱼两茬。2—4月份,从孵化车间将规格为500 尾/kg 的鲈鱼苗,放至保温大棚的陆基圆桶,标粗至15 尾/kg;4 月底,开始商品鲈的养殖,每个圆桶放养2.5 万尾苗,9 月可销售商品鲈,每个圆桶产量可达10 000 kg。同时,4 月份起每个圆桶搭配规格0.25 kg/尾的滤食性花白鲢各50 尾,用于辅助调节水质。养殖期间,定期监测水体pH 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指标,适当补充新鲜水。养殖场常年需配备液氧、发电机等设施设备,以备应急用。
4 养殖效益
4.1 经济效益
养殖基地2021 年4 月份销售鲈鱼苗100 万尾,平均市场价 1.3 元/尾,产值 130.00 万元;9 月中旬基地开始起捕商品鲈66 500 kg,市场价31.0 元/kg,产值206.15 万元。另外,基地共捕捞花白鲢1 200 kg,平均价格7.5 元/kg,产值0.90 万元。2021 年该基地示范区域总产值337.05 万元。成本包括:饲料费用84.00 万元、鱼苗 14.00 万元、人工 10.00 万元、租金5.00 万元、水电费4.00 万元和鱼药2.00 万元,合计119.00 万元。除去成本,基地利润达218.05 万元。较本地区传统养殖方式的增产增效显著。
4.2 生态效益
示范基地养殖尾水全部经尾水工程设施处理后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3 社会效益
陆基循环水养殖模式养殖周期短、回报快,且占用土地指标少,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每667 m2均效益。该养殖模式曾被安吉新闻专题宣传报道,也吸引了周边养殖户来示范基地观摩学习。
5 结语
智能化陆基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一是高密度养殖产量高,养殖密度可达80 kg/m3以上,同样的产量,该养殖模式仅需传统养殖面积的5%左右;二是养殖品种灵活多变,可以选择鲈、鳜、石斑鱼等多种鱼类品种进行养殖,且品种结构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鉴于智能化陆基循环水养殖技术所取得的效果,建议各级部门可以加大对该技术模式的资金支持和推广应用,从而引导我国水产养殖产业向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化方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