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效性激励理念的心理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效果研究
2022-11-30韩书琴
韩书琴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二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变,通常在活动或情绪激烈时发病,存在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较快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据统计[2-3],脑出血急性发作的患者经有效治疗后也有70%以上的偏瘫发生率,其中40%患者为重度残疾,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行为能力,降低其生活质量,更会导致患者丧失生存信心,进而陷入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康复。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原则以安静卧床、降低颅内压、防止继续出血为主,但难免出现各类并发症、后遗症,不仅增加患者不适,也使之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利于病情恢复,因此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3]。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工作的重要范畴,在稳定患者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方面具有显著功效,更为患者的疾病转归奠定良好的基础[4]。但常规的心理护理措施多由护士临床经验所得,大多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且护理范围相对较为局限,护理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人性化理念的普及,有学者[5]提出基于时效性激励理念的心理护理在临床患者应用中可取得满意效果。本研究将该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出血患者中,观察其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于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2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1),对照组合并出血位置:基底节区25例,丘脑12例,脑干15例,小脑6例。研究组合并出血位置:基底节区27例,丘脑11例,脑干13例,小脑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和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组别 例数 性别/例 年龄/岁 体重指数/(kg/m2) 病程/d 出血位置/例男女基底节区 丘脑 脑干 小脑对照组 4125(60.98) 16(39.02) 58.63±4.3321.52±0.493.32±0.1425(60.96) 12(29.27) 15(36.59) 6(14.63)研究组 4126(63.41) 15(36.59) 58.72±5.0421.55±0.533.35±0.1527(65.85) 11(26.83) 13(31.71) 7(17.07)χ2/t 0.3680.1030.3171.1140.340 P 0.5440.9180.7520.2680.952
纳入标准:(1)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患者[6];(2)初次发病者;(3)意识清晰者;(4)配合度较高者;(5)临床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1)存在明显脑外伤患者;(2)智力障碍或精神异常患者;(3)年龄>80岁;(4)合并恶性肿瘤患者;(5)合并其他脑血管疾病者;(6)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7)合并其他可引发凝血功能异常的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1)常规健康教育:以口头讲解形式为主的知识宣教。(2)饮食指导:提倡低盐、低脂的清淡饮食,合并糖尿病患者需予糖尿病饮食指导。(3)用药指导:介绍用药名称、作用、用药方法、剂量、时间及不良反应等。(4)生活护理:维持病区的干净整洁,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合理安置患者的体位,加强对其病情的监测;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指导其进行康复训练。
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时效性激励理念的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情感激励:根据患者病症和病情程度的差异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通过顺情解郁和深情的方式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对其产生的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和鼓励。此外,还可邀请既往脑出血治疗成功的患者分享经验,引导患者倾诉内心的顾虑,针对性地帮助患者调节情绪,解答其困惑不解的问题,同时对乐观积极、表现良好的患者进行表扬。(2)需求方面:鼓励患者充分表达内心需求,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解释工作,帮助其了解脑出血的相关知识,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并对其提问的行为表示肯定。采用激励性语言予以鼓励,以稳定患者情绪,把提高患者配合度作为主要目的。鼓励患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来缓解因未知带来的无助和恐惧感。同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和劝慰时,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3)亲情陪伴式激励: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告知家属患者现阶段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共同制定解决对策,请患者家属多多对其进行开导和陪伴,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4)榜样激励。向患者讲解脑出血治疗的具体内容、优势和临床效果,定期召开病友座谈会及知识讲座,宣传以往成功案例,激励患者提高遵医行为,调整其心态。(5)康复锻炼激励:①发病早期:指导家属协助患者摆放良肢位,定时翻身,并检查受压部位血运情况,进行肢体按摩,3次/d,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早期帮助患者进行床上被动运动。根据患者关节活动方向及范围来调整其运动时间和方式,从最初的上肢训练开始,如上下左右及旋转上肢等,时间约为10 min,3次/d;接着训练下肢,如足踝部被动伸屈和旋转运动,双侧膝关节伸屈运动,并对患者的腓肠肌、股二头肌进行按摩,每天早晚各1次、3 min/次,期间根据患者的表现予以鼓励和支持,肯定患者的努力与辅助,增强其信心。②发病中后期: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下床进行主动运动,护士对患者的健肢进行活动,探明健肢的活动幅度及范围,随后作为参照,制定患肢运动计划,遵循强度由低至高的基本原则。同时指导、协助患者保持双手交叉,学会健侧力量引导、带动患肢进行被动运动。上肢外展、左右旋运动后,指导患者屈曲双腿,分开一定角度,先主动伸屈健侧下肢,随后尝试诱导患肢伸展等。并继续使用激励性语言鼓励患者,针对患者关于宣教提问的回答给予表扬。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
(1)采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进行评定,该量表由于Wu L, Tan Y翻译修订成中文版,表中包括坚韧、自强、乐观3个维度,共25个条目,各条目赋值0~4分,满分100分,总分越高表示心理弹性越理想。问卷各条目评定者信度值为0.85~0.96,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7]。(2)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量表[8]总评分0~45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神经缺损功能越明显。(3)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采用简化Fugl-Meyel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范围分别为0~66分,分值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比较两组间的差异[9]。(4)日常生活功能评定: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10]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表内含6个方面,包括自我照料、括约肌功能、转移、行走、交流、社会认知在内的,共计18条明细,每条明细均采用0~5分6级评分法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比较两组间差异。由康复治疗师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进行评估。(5)生活质量:使用方积乾[11]修订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于护理前后进行评价,该量表从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心理健康等8个维度进行评价,实行百分制,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各维度信度系数为0.7206~0.8694。(6)统计两组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以10分为满分,并分为四个满意阶段,即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分值分别为10分、8~9分、6~7分、 <6分。
1.4 统计学方法
经由SPSS 23.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若总例数<40或最小的理论频数<1,采用确切概率法,以%形式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理弹性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心理弹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评分比较(±s)单位: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评分比较(±s)单位: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① P<0.05。
组别 例数 坚韧评分 自强评分 乐观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4115.64±8.1519.39±3.29① 13.53±2.0618.56±3.00① 12.91±2.5915.02±2.50①对照组 4114.95±8.1715.97±3.77① 13.56±1.8215.78±2.40① 12.18±2.4813.20±3.12①t 0.3834.3760.0704.6331.3049.321 P 0.7030.0010.9440.0010.1960.00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得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NDS、FMA、F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NDS、FMA、FCA得分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得分比较(±s)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得分比较(±s)单位: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① P<0.05。
组别 例数 NDS评分 FMA评分 FCA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4135.75±6.2616.28±4.86① 54.78±6.2473.39±7.45① 52.89±8.2574.26±7.21①对照组 4135.80±5.9422.52±5.25① 55.62±7.1862.68±8.64① 52.74±7.2165.28±7.94①t 0.0375.5850.4845.1420.07511.660 P 0.9700.0010.6300.0010.9400.001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维度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单位:分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单位:分
组别 例数 生理职能评分 生理功能评分 情感职能评分 心理健康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4160.21±10.0370.56±15.2558.45±12.0579.77±16.3357.20±12.0472.49±16.5542.32±18.1069.60±22.31对照组 4160.23±10.0664.33±13.1158.47±12.0161.65±15.2157.23±12.0263.33±15.3142.35±18.0448.55±20.28 t 0.0092.0780.0085.4770.0122.7250.0084.684 P 0.9920.0410.994 <0.0010.9910.0080.994 <0.001组别 例数 社交功能评分 躯体疼痛评分 活力评分 总体健康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4162.33±11.2179.67±18.5057.21±15.1270.55±18.4057.37±12.5471.66±19.7256.41±12.7373.47±18.21对照组 4162.29±11.1971.50±12.3257.23±15.1060.33±16.2357.35±12.4963.20±10.6356.45±12.6962.46±15.58 t 0.0172.4660.0062.7940.0082.5330.0153.082 P 0.9870.0160.9950.0060.9940.0130.9880.003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脑出血作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急症,发生率约占脑卒中的15%,临床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及致死率高等特点[12]。近年来,脑出血患病率呈现升高的趋势,同时由于病情凶险,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感。因此,开展临床治疗的同时需积极采取合理有效护理措施处理患者病情,以减少不良事件出现,提升患者的预后水平。
有研究[13]表明,开展常规护理虽能保证患者治疗安全,但工作内容过于单一和零散,无法规范、全面给患者提供护理,同时未和患者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无法及时掌握到其内心需求,易引起护患矛盾,对患者的机体恢复产生不利影响。而时效性激励护理,以人为本,通过各种方法对患者发挥激励作用,增强其治疗信心,以促进病情康复。董倩[14]研究表示,将基于时效性激励理念的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同时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结果显示,接受心理护理的患者其心理弹性和生存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对该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表示认可。本研究将其应用脑出血患者中,结果显示:(1)患者干预前研究对象的心理弹性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心理弹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时效性激励理念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的心理弹性。主要由于在此次心理护理干预中,对脑出血患者从多个角度展开激励干预,可以在疏导患者负面情绪的同时帮助患者缓和家庭关系,借助家人的关怀和鼓励激发患者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提高患者对康复的期待和信心,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而通过榜样激励的方式,邀请既往治疗成功的患者分享经验,则可以帮助患者增强治疗的自信心,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和治疗;配合针对患者现存问题的不同辅以相应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给予患者充足的人文关怀,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心理弹性[15]。(2)患者的生理功能及生活质量也得到一定好转,表现为干预后研究组NDS低于对照组,FMA、FCA得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基于时效性激励理念的心理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医护人员重视患者的生理功能恢复,针对患者肢体功能的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肌力水平,刺激患者大脑重塑运动反射区,提高该区域的敏感性,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为患者的预后转归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此方式可充分满足患者身心护理需求,提供激励性干预,帮助患者转移应激源刺激,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轻心理应激反应,增强了治疗康复信心,从而到达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16]。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时效性激励理念的心理护理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提高其满意度方面的优势,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基于时效性激励理念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出血患者的心理弹性,减轻其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到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