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癌经阴道超声声像图特征对比

2022-11-30刘歌丽

医药与保健 2022年12期
关键词:癌变肌层息肉

刘歌丽

(洛阳伊洛医院 彩超室,河南 洛阳 471003)

子宫内膜息肉属于一种良性肿瘤,是造成子宫异常出血的主要病因,主要表现为女性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容易影响受精卵的着床,造成育龄期女性不孕,而绝经后女性则以子宫不规则流血为主[1]。经临床调查发现[2],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在症状表现上与子宫内膜癌有着较高的相似度,后者属于妇科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对女性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早期诊断,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误诊、误治的概率。既往,诊断性刮宫是临床用于判定宫腔病变的主要方法,但鉴于子宫内膜息肉位置、大小以及质地的问题使得该疾病仍有较高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加之该方式的有创性,可能引起一系列相关的并发症,故而临床并不主张采用该方式进行诊断[3]。经阴道超声检查是一种方便、快捷、无创且可重复操作的检查方式,不仅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还可以避免受到人体腹部脂肪、肠气和膀胱充盈度的影响,是近年来临床用于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最常见的方式[4]。但鉴于子宫内膜息肉图像缺乏特异性,在症状表现上更与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如何有效鉴别二者间的差异,对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和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5]。因此,本研究对4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和30例子宫内膜癌的超声声像图展开回顾性分析,利用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声像图特征的差异,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研究经洛阳伊洛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符合纳排标准的4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纳入息肉组,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纳入癌变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备可比性。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体重指数(kg/m2) 初潮年龄/岁 病程/月 分娩次数/次息肉组 4639.85±5.3121.66±1.0514.63±1.557.95±1.221.54±0.32癌变组 3040.07±5.5221.70±1.1814.59±1.588.03±1.251.57±0.35 t 0.1740.1550.1090.2770.385 P 0.8620.8780.9130.7830.701

纳入标准[6]:(1)所有患者均经宫腔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2)所有研究对象均存在阴道不规则流血、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的表现;(3)排除因其他因素引发的不规则流血的患者;(4)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7]:(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2)存在宫腔粘连;(3)合并生殖道畸形;(4)患有血液系统疾病;(5)无性生活的女性患者。

1.2 方法

检查设备选用ALPINION医疗的彩色超声诊断仪(型号E-CUBE15),经阴道探头频率设定为5~7.5 MHZ。检查时机选择患者不规则阴道流血减少时或者经期干净后2~3 d。所有患者在检查前需先通过常规妇科检查排除因阴道或宫颈等因素引发的不规则流血,叮嘱患者事先排空膀胱,检查时取截石位;在阴道探头上套上一次性避孕套,经阴道口缓慢放置阴道后穹窿处,充分展现子宫附件情况,观察患者子宫大小、内膜厚度和完整性以及内部回声情况。发现病灶时记录其具体的位置,形态、大小、内部回声等情况。利用彩色多普勒调整流速在低速范围内,超声束与血流方向的夹角应在30°以下,取样容积为1 mm,观察患者病灶内部及周围彩色血流信号,记录血流阻力指数和血流分级情况;同时叮嘱患者减慢呼吸频率,通过脉冲式多普勒模式探查子宫内膜病灶的血流频谱,详细测量血流阻力指数。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声像图特征和血流分级情况:其中声像图特征包括子宫内膜病灶内部回声情况、病灶血流信号、子宫内膜厚度、病灶血流阻力指数以及子宫内膜与邻近肌层分界情况;血流分级情况的评价参考Alder定量分级法,评价标准[8]如下:病灶内部及周围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为0级,病灶内部及周围可见少量短棒状或稀疏点状血流信号为Ⅰ级,病灶内部及周围可见条状分布或密集点状分布的中量血流信号为Ⅱ级,病灶内部及周围可见树枝状或网状分布的丰富血流信号为Ⅲ级,将Ⅱ级+Ⅲ级定义为血流丰富。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子宫内膜病灶内部回声及与邻近肌层分界情况比较

息肉组子宫内膜与邻近肌层分界清晰占比67.39%、子宫内膜病灶内部回声均匀占比56.52%,均依次高于癌变组40%和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子宫内膜病灶内部回声及与邻近肌层分界情况比较[n(%)]

2.2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病灶血流阻力指数比较

息肉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癌变组,病灶血流阻力指数大于癌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病灶血流阻力指数比较(±s)

表3 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及病灶血流阻力指数比较(±s)

组别 例数 子宫内膜厚度/mm 病灶血流阻力指数息肉组 468.05±2.140.69±0.17癌变组 3016.14±3.550.32±0.10 t 12.40410.754 P 0.0010.001

2.3 两组血流分级情况比较

息肉组血流分级情况中0级占比26.09%、Ⅰ级占比52.17%,均依次高于癌变组0%和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息肉组血流分级Ⅱ级占比15.22%、Ⅲ级占比6.52%、Ⅱ级+Ⅲ级占比21.74%,均依次低于癌变组50.00%、30.00%和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流分级情况比较[n(%)]

2.4 两组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比较

息肉组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均大于癌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比较(±s)

表5 两组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比较(±s)

组别 例数 平均血流速度/(cm·s-1)搏动指数 阻力指数息肉组 4615.65±2.501.78±0.331.75±0.30癌变组 307.39±2.070.71±0.200.43±0.11 t 15.03615.93223.065 P 0.0010.0010.001

3 讨 论

子宫内膜息肉主要是指发生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单克隆性肿瘤样增生,好发于育龄期和绝经期女性,尤其是绝经期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患者[9]。经研究发现[10],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最典型的病理表现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的增生,表面通常被上皮细胞覆盖,中间有血管,多发于宫腔底部和宫角部,可见局限性内膜肿物样在宫腔内突出,有着较宽的基底部和长短不等的蒂。在质地和数量上,子宫内膜息肉大多呈灰红色,光滑柔软,可单发或多发,小则几毫米,大则数厘米,更有甚者可以填满宫腔,是造成育龄期女性不孕的常见因素之一[11]。同时子宫内膜息肉虽然属于一种良性肿瘤,但其仍有恶变的可能,故而早诊断、早治疗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常规的腹部超声检查受子宫位置、膀胱充盈度、腹部脂肪以及肠气等因素的影响,发生漏诊、误诊的风险较高;相比之下,经阴道超声检查则具备探头频率高,可以靠近子宫,受各种因素干扰较少的优势,可以清晰地展现患者的宫腔情况[12]。不仅如此,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无创性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宫腔侵入性操作,对其他检查方式的应用具有导向性,是目前临床用于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或者宫腔占位性病变的常见方式[13]。然而,子宫内膜息肉图像缺乏特异性,在症状表现上更与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因此,如何进行有效鉴别尤为重要。

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发现,息肉组子宫内膜与邻近肌层分界清晰占比67.39%、子宫内膜病灶内部回声均匀占比56.52%,均依次高于癌变组40.00%和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倪文璐[14]研究中:癌症组内膜与肌层分界清晰37.5%、病灶内部回声均匀20%均低于息肉组67.5%和57.5%的结果一致。由此可见,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相比在超声声像图特征上具有病灶内部回声均匀,内膜与邻近肌层分界清晰的特点。推测其原因可能与恶性病灶的生长规律和特点有关。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而言,病灶呈浸润性生长,侵犯子宫内膜及其周围肌层组织,使得其在超声声像图上具有内膜与肌层组织分界不清晰,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的特征;而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子宫内膜及周围肌层并未发生肿瘤浸润性生长的情况,因此与癌变患者相比而言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情况[15]。

本研究发现,息肉组血流分级情况中0级占比26.09%、Ⅰ级占比52.17%,均依次高于癌变组0%和20.00%,血流分级Ⅱ级占比15.22%、Ⅲ级占比6.52%、Ⅱ级+Ⅲ级占比21.74%,均依次低于癌变组50.00%、30.00%和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杨晓华[16]研究结果一致,由此表明,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相比,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血流信号特征明显更弱;而息肉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癌变组,病灶血流阻力指数大于癌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从侧面表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血流信号特征呈现高阻力、低速度,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流信号特征呈低阻力、高速度,究其原因与子宫肌膜的浸润深度有关。有研究表明[17],子宫内膜癌在发病的早期仅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但随着病变的发展,宫腔内可以发现不均匀的回声区,提示不规则包块的存在,之后可逐渐发现子宫体积增大,宫腔线消失,当病灶侵入子宫肌层或宫颈时,则会在相应部位发现明显的不均质回声区,进而提示子宫内膜处出现丰富的血流信号。但对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而言,其典型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宫腔内存在异常的椭圆状或水滴状高回声光团,边界清晰,直径较小,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团呈鲜明的对比[18]。

本研究发现,息肉组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均大于癌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羽[19]研究结果大致相同,子宫内膜息肉组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均大于子宫内膜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灶组织内会存在明显的血流低阻力特征,究其原因可能是恶性病灶的生长繁殖速度明显快于子宫内膜息肉。癌变组织中会存在明显异常的新生血管增殖现象,并且因血管壁缺乏相应的组织成分,使得其在癌变病灶增殖的过程中逐渐变细,进而降低平均血流速度;此外,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相比,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灶组织内的血管多存在动静脉吻合的情况,降低血管的循环功能,导致血管收缩异常,故而使得患者的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降低[20]。因此,通过经阴道超声声像图的特征分析可以得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具有病灶内部回声均匀,内膜与邻近肌层分界清晰,子宫内膜不厚,血流信号表现为高阻力、低速度的特点。

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研究样本均来自同一家医院,研究时间较短,不仅样本数量相对有限,样本的代表性同样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加之研究条件的限制,未能选取健康女性或者其他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开展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移;此外,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在患者资料的收集方面较为受限,无法排除高龄、个体激素水平等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而超声影像的检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受到操作技师技术水平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漏诊、误诊风险。故而在今后的研究中需扩大样本容量,完善研究方案,开展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经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在经阴道超声声像图特征表现上具有病灶内部回声均匀,内膜与邻近肌层分界清晰,子宫内膜不厚,血流信号表现为高阻力、低速度的特点,与子宫内膜癌患者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对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的评估可以为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在鉴别病变的良恶性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癌变肌层息肉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癌变·畸变·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癌变 ·畸变 ·突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癌变1例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LC3和beclinl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意义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