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菜记

2022-11-30

师道(人文) 2022年11期
关键词:种菜农耕精英

汪 琴

我校每年的高一新生都会面临一项特殊的任务:在农业劳动基地耕作。在校园一角有一处农耕基地,每个高一班级都拥有一块自己的 “责任田”。每个班级都会推选出一批 “劳动精英”,来完成这块田地一个学期的耕作任务。作为一所城市中学,这里的很多学生根本没有下过农田,甚至从来不曾见过菜园。即便是生活中经常食用的蔬菜,他们更熟悉的也是蔬菜们被精心烹饪过放在餐桌上的样子,被清洗干净在超市中售卖的样子,而不是在田地里的样子。我决定,要用好这块 “责任田”,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蔬菜生长的过程,体会种植的快乐和劳作的成就感。

然而,当我在班级展示劳动基地照片,宣布要征集 “种菜精英”的时候,出乎意料,并没有我想象中踊跃报名的情景。有学生说不会,有学生说麻烦,有学生说没意思……这真是让从小向往田园生活的我大受打击。

我想起文学史上的 “田园诗派”,于是邀请语文老师利用班会课的时间,给同学们上了一节精彩的诗歌鉴赏课。从陶渊明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王维的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再从孟浩然的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到范成大的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一句句优美的古诗,伴随着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解与学生们热烈的讨论,让大家更深刻地欣赏到文学之美,同时也让他们对田园生活有了更多的遐想。借着这个契机,我趁热打铁,再一次推出了可以重现五柳先生田园生活的 “种菜精英征集令”,终于有十多位同学踊跃报名了。接下来,该如何进行农耕基地的活动安排,让这些毫无经验的中学生感受农耕的辛劳与乐趣,思考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呢?

作为地理老师,我一直对农业生产抱有极大的兴趣。毕竟我们上课讲农业种植技术、覆膜技术、垄沟耕作方式;讲农业区位,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要素对农业地域的影响;对比农业地域类型,分析它们的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政策等等条件……现在我们的农耕基地可不就是一个微型的农业地域吗?这不正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地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践中的绝好机会吗?

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地理知识,以方案的可持续性为前提,我设计了一个初步的劳动基地种植方案:

1.把班级劳动基地的田地分成大小相等的5块地,每两人承包一块,可另外拉感兴趣的同学入伙;

2.同学们自由选择种植的品种和方式;

3.每组同学负责自己 “责任田”的日常管理,收获后的作物可以在学校义卖角自由售卖,或者自己食用,以学期为单位,综合考虑支出和收益,看哪个小组的净利润最大;

4.在这个过程中,小组长需要做好蔬菜成长记录,在学期末和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种菜笔记;

5.种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借助网络解决,或咨询老师和家长。

方案一出,同学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立刻被激发,十位前期报名的种菜精英更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我在旁边偷偷发笑:孩子们,是时候看你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我看着同学们拟定的种植计划,有大家熟悉的猪乸菜这种接地气的本地蔬菜,也有迷迭香、九层塔这种 “高档”香料,有草莓、圣女果这种 “颜值在线”的,还有韭菜、大葱这些生活中经常食用的,有小组计划种植玫瑰、百合,甚至还有小组提出要种植近年流行的多肉植物……我提醒同学们,想想广东的自然条件,再决定你们的方案。同学们争论再三,最终确定各小组方案 (见表1)。

表1 各小组种植计划

说干就干,趁着周末,同学们纷纷按照方案采购种苗。周一下午的劳动课上,农耕基地种植活动正式开始。由于前期已经起好垄沟,这次只需把种苗种下即可。我看着同学们挤作一团,十分钟过去了,有拿着铲子迟迟不敢下手的,有把十多棵菜苗一股脑种在一个坑里的,有种的东倒西歪的,最搞笑的是种大蒜的,一整颗大蒜埋在土里,严严实实的。哎,虽然是高中生,但看这种菜技术,实在是不怎么样……于是我示范给他们看:种苗轻轻分开,不能伤到根系,根据植株大小挖一个合适的坑,再把植株放在正中,填土,用手压实根系附近的土壤,根据植株长成的大小确定间距;全部种植完后再浇透水。大蒜要掰开,掰成一个个蒜瓣,蒜头朝上,插入土壤中三分之二……等到完成所有的种植任务,天色都开始暗了,在夕阳的余晖中,回望这一片充满绿色的田地,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希望。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同学们发现蔬菜的需水量非常大,有的同学生怕蔬菜缺水,在炎热的中午也拖着水管去浇水,导致一些蔬菜失水状况更为严重;绿色的青菜一开始长势喜人,然而没过几天,学生哭丧着脸告诉我,青菜遭遇不明物种侵袭,绿油油的叶片现在只剩下了光杆;心心念念的草莓果怎么只剩下半个,圣女果光长叶子不结果;迷迭香宣告死亡;土豆和芋头在明媚的春光中,却慢悠悠的,不见生长!只有大蒜和葱头,在微风中亭亭玉立,一派生机。

面对农耕基地出现的各种问题,同学们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打击,颇有一腔热血、满腹豪情空挥洒的失落。看到垂头丧气的种菜精英们,我顺势引导同学们观察,推测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探讨并尝试解决。同学们有的利用网络搜索,有的联系父母亲朋寻求帮助,还有的想到物理、生物、化学课上曾经学过一些相关知识,和老师一起探讨,最终集思广益,很快提出了前期的解决方案:浇水应该选择早晚较为凉爽的时候,因为中午气温高,植物蒸腾强,土温高,浇水冷却会导致土温下降,植物根系吸水能力下降。第一组同学经过观察发现,生菜大概是被鸟或者虫吃的,可以用竹竿做支撑,上面覆盖渔网保护它们,同时购买菜种,进行补种;第二组的同学钻研生物习性,提出种植更适宜广东气候的紫苏和薄荷,代替死去的迷迭香;第三小组的同学向种植草莓的家长详细学习草莓的养护和管理,在向生物老师请教的过程中,他们认识了腋芽与顶芽的区别以及要摘除的原因;第五小组的同学提出,土豆和芋头可能是缺肥,于是计划给它们适时增施复合肥,并查阅资料,制定了详细的定时、定量施肥方案。

一个月过去了,种菜精英们精心照料这批蔬菜,面对种植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见招拆招,终于部分蔬菜安全成熟,到了收获的时候了。同学们纷纷犯难,怎么处理呢?虽然只是普通的蔬菜,毕竟是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意义非同一般。这时有个学生提到,过年时妈妈买了一盆生菜,说是“生财”……这话一出,立刻就有同学提议,可以把生菜种成盆栽,装饰后出售。同学们三言两语,很快敲定了方案:一颗生菜配两颗葱,寓意 “生财又聪明”;一个辣椒两个番茄,寓意 “要考就考100分”;小小辣椒串一串, “红红火火上课精神棒”……最后同学们还把这些装饰一新的小盆栽放在讲台,果然绿色环保又养眼。

陶行知说过: “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劳动不仅使我们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也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在班级农耕基地的活动中,学生体验了劳动的辛劳,在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付出,学会思考,学会等待,也感受到了过程的愉悦,成长的快乐。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干一干!有时候,劳动便是最好的德育。

猜你喜欢

种菜农耕精英
海底能种菜?
农耕旧事十二韵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农耕溯源 寻根羊头山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精英云集
自种菜,更安全?
老圃作品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