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2022-11-30李玉婷张颖叶蔚王明蕊
李玉婷 张颖 叶蔚 王明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1]:“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从“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出发[2],将思想政治和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将专业教学中的知识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化、形象化的具体体现,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医学生作为卫生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储备人才,未来要承担起救死扶伤、维护人类健康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临床技能,更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3]。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医学生的培养模式也必须从既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向课程思政转变,形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模式[4]。近年来,本教研室教师在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色进行教学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努力做好医学教育中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现总结经验如下。
1 妇产科学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1.1 积极响应国家医学教育改革政策
2018 年我国教育部提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2.0”,推进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文件强调要把德育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首要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5]。2019 年全球公共健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医护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求更加凸显[6]。妇产科学作为临床医学最重要的二级学科,理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响应国家医学教育改革政策,转变教学模式,为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1.2 紧密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2016 年,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建设“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文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坚持预防为主,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7]。新时代的医学生必须有全民健康的高度和意识,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妇产科学的教学设计则需紧扣国家战略,不再是传统地讲授如何治病,而是更多地引导医学生思考如何做好疾病的预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1.3 全球科技革命背景下新医科建设的主要目标
新医科是在医学领域发生重大变革的背景下提出的,虽然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和标准,但是有些共识已达成:新医科要着眼于未来医学发展,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同时,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质量培养全方位、多层次的“仁心仁术”复合型创新拔尖医学人才[8-9]。“课程思政”是新医科的必然趋势,只有融合素质与思维能力培养的医学课程,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医学人才。
2 妇产科学课程特点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二级学科,是所有医学生的必修课程以及主干核心课程,包含产科与妇科两大部分。产科涉及妇女正常妊娠、分娩、产褥全过程,并对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生理、心理、病理改变进行诊断和处理。妇科主要研究妇女非妊娠期生殖系统疾患的病理改变及诊断和防治。本课程内容与内科、外科、预防保健医学、公共卫生等专业有交叉融合,且研究对象为女性,是一门非常适合开展课程思政的学科。
3 妇产科学“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3.1 将德育目标融入教学大纲
课程思政的建设不是一堂课的事,更不是某一位教师的事[10]。在具体一个课程的建设规划中,应该至少从教研室的高度来制定整体的实施方案。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本课题组认真研读“课程思政”的理念精神,制定了《妇产科学》的德育目标,并写入教学大纲,有利于指导教学方案的设计以及课堂实施。教学目标具体如下:(1)了解妇产科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理解学科发展的意义,要求学生掌握妇科学、产科学的基本概念、妇产科常见及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治原则。(2)掌握妇科和产科专业查体及基础的技能操作,并能灵活应用于临床案例。(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职业道德,能吃苦耐劳,能关爱女性,能妥善处理医患关系和化解医患矛盾,具备多学科融合的思维模式及临床科研能力,促进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德艺双馨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
3.2 “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点的融合
在如何将“思政”与专业知识点进行融合上,本教研室进行了多次的集体备课,并向思政课专业教师请教与学习,集思广益,深入挖掘本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举例如下。
(1)《妇产科学》第一节课,引入“万婴之母”林巧稚一生的传奇故事,给学生讲述什么叫“医者仁心”,以及为医学进步奉献一生的刻苦钻研精神。
(2)讲解“女性生殖系统解剖”这一章节时,向学生强调“子宫”这一器官的重要性,同时结合目前的社会热点事件“代孕”,向学生传达“遵纪守法”的核心价值观:目前在我国代孕是不合法的,不合法事情不能做,也不能向患者宣传这种方式。作为医学生,除了要掌握专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3)讲解卵巢的解剖时,与“卵巢肿瘤蒂扭转”这一疾病相结合,向学生宣教“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为患者做到感同身受,及时准确做出诊断,减少医患纠纷隐患,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4)在“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章节,讲到雌激素的生理作用,可以联系“更年期”女性的表现,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和血脂代谢异常的原因,进一步结合“健康中国”理念:妇产科医生除了要会治病,更应该注重对女性患者的预防保健做出指导,对于围绝经期的女性,在排除了激素补充的禁忌证后,可以在妇产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激素补充治疗,不仅可以缓解雌激素低下带来的失眠、潮热、情绪多变等症状,还能防止骨质疏松、骨折、血脂升高、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老年痴呆等等远期的并发症。
(5)在讲解卵巢周期时,可以和“多囊卵巢综合征”这一疾病相联合,让学生理解排卵的机制以及排卵障碍性疾病的症状,以及可能伴随的焦虑等心理障碍,以此引入临床医生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防止患者心理压力过大而做出过激行为,才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6)在讲解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时,向学生强调对完整的治疗原则的把握,在对患者进行止血对症治疗以后,需严密随访和交代患者进行下一步的调经治疗,避免患者因反复的急性大出血遭受多次的诊刮。在讲解人工流产的危害时,对女大学生进行“自爱及自我保护”的教育,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意外妊娠的未成年或刚成年女性的心理问题,注意谈话方式及谈话态度,设身处地进行病情沟通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医者父母心”,作为医生,除了医术要精湛,对待病患要始终持有仁爱之心,才能不忘初心,始终砥砺前行。
(7)在《妊娠生理》章节,讲解胎儿附属物时,引入社会热点问题“胎盘能不能吃”,以及在《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章节,讲解卵巢排卵问题时,引入社会热点事件“冻卵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思考,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社会热点事件,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能一味地跟风起哄,更不能做“键盘侠”,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8)在《自然流产》章节,讲解稽留流产的处理时,引入门诊病例:一位有不孕病史的患者,这一次借助辅助生殖技术成功受孕,却很不幸发生稽留流产,此时应该建议患者尽快进行清宫。但是这位患者却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一听到诊断,立刻开始哭了起来。此时可以借助病例引导学生进行共情及思考。著名的药王孙思邈提倡大医精诚,医者除了医术要精,品德还要诚,也就是要有“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感同身受之心。作为医学生,在开始学医之初就要树立“大医”的目标,始终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并不断为之奋斗。才能为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9)在《妊娠期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异常分娩》等章节,结合妊娠和分娩中的并发症,让学生体会女性妊娠和分娩的不易,从而学会感恩母亲的生养之恩,学会敬重生命。
3.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与时俱进
对于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如何能做到更有趣生动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教研室也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及实践。目前BOPPPS 模式能获得更多教师和学生的认可。这是源于加拿大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全球很多个国家的大学和培训机构均有应用,且评价较高[11]。该模式实际上是六个模块的英文单词缩写,分别为B:Bridge-in(导言)、O:Learning Objective(目标)、P:Pre-test(前测)、P: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P:Post-Assessment(后测)、S:Summary(小结)。
此种模式可以结合知识点案例讲授、引经据典、课堂讨论、创设场景等不同的方式,把德育教育如春雨润无声般融入课程,使得思政内容亲切而不喧宾夺主,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留有一定的自主空间。在教学手段上,利用“学习通”“雨课堂”“慕课”“腾讯课堂”等在线教学工具,实施混合式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与互动性,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在课后也可以通过在线的方式与教师随时交流,减少师生距离,让教学活动与反馈得到充分的施展,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12]。
3.4 “课程思政”融入课程考核
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传统的《妇产科学》课程考核主要为终结性考核,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但此种方式很难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及水平[13]。医学教学改革,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14],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转换,无不要求考核方式随之转变。
本教研室自教学改革以来,也试行了课程考核方式的转变,由既往单一的终结性考核变成形成性考核(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过程评价)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表达能力、总结概括能力、文字水平、动手能力、思维水平以及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等[15]。考核的主要形式包括在线学习完成率、出勤记录、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病历书写、实习小结、作业测试、阶段测试等;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评价)重点考核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考核的主要形式为综合理论笔试。在两种考核方式中均加入了课程思政的内容,比如病例分析题:40 岁女性,有5 次自然流产病史,本次停经10 周,B 超发现胚胎已停止发育,大小约7 周,现有少许阴道流血。请做出诊断,并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谈谈你如何与患者交代病情。
3.5 拓展“课程思政”的应用范围
医学是实践性的学科,课程思政不应局限于理论授课课堂,而应该延伸至理论教学以外的实践活动中,如临床见习和实习环节。妇产科学的临床过程涉及了胎儿的孕育及分娩过程,相比较其他学科更是充满了挑战性与教育性。本教研室教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会利用临床案例进行人文关怀、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等思政的切入,让学生能切身领悟医者仁心的精神,学会关爱患者,养成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思考模式,以及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与评价
本课程实施“思政”改革之后,组织2017 级临床医学专业248 名学生和医学影像专业251 名学生,采用不记名形式,分别从“对课程内容感兴趣”“对课程设计满意度”“对教学方法满意度”“对课程思政效果评价”四个维度进行课堂评价调查,共收回445 份问卷,大部分学生反响良好,对课堂所选病例印象深刻,觉得“每节课都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并表示希望以后继续沿用这种教学方式。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有着丰富的具有特色的思政元素,如能利用好这个课堂,相信医学生的思政效果将会更好。
5 总结
妇产科学是一门涉及新生命诞生的医学科学,是非常适合进行课程思政的学科。但是要做到“适度”“精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则需要全体授课教师的共同努力,更新并统一教学理念,对课程进行整合设计,把思政元素融入每一个章节,但又不喧宾夺主,做到点到为止。要实现这个教学目标,不仅需要全体教师提高自身的政治和人文修养,完善人文知识储备,关注并了解本课程涉及的法律、伦理等社会热点问题,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展知识面,了解各领域的发展动态,才能为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出更合适的教学方案,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医学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如何进行更好的教学设计、如何完善实施方法等方面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表1 学生对课程改革之后教学效果的评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