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川河的秋色
2022-11-30唐新朝
文/唐新朝
秋来了,来的爽朗,来的火热,来的纯粹。崇山峻岭间层林尽染,五彩斑斓。农人们在热辣的秋色中繁忙而充实,这便是泥川河的秋色了。
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北部中村乡的泥川河畔。两山夹一水,水边便是绿洲和山野,山边便是参差错落的村庄,这里除了盛产淳朴和大方热情之外,还盛产稻谷、玉米、板栗、核桃……特别是板栗,是出了名的,曾几何时,这里有了“板栗之乡”的美誉,如今,依然叫得响亮。
时光在春秋代序中周而复始,秋总是如期而至。每年秋天的到来,都承载着农人们丰收的喜悦,晒秋开始了,从田地里收回的稻谷、玉米、核桃、高粱、大豆总是被晒在院子里、屋顶上,沐浴着热辣的阳光。有时,玉米是编成串的,辣椒也是编成串的,被挂在房檐下、围墙边或篱笆上,更有味道了。那些走东串西、走南闯北的货郎看了都会觉得新奇,那些到乡村旅游的人,看着这独特的晒秋图景,总是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
烈日下的梯田深处,女的割谷,男的踩打谷机刷谷,钩草的,背谷的,筛谷的,各自负责一项收割事务,汗流浃背,但在丰收而热烈的氛围中,每个人都干劲十足。打谷机的轰鸣声,刷谷声,镰刀割谷声……
热风过处,谷浪滚滚,飘着金黄和喜悦,更飘着丰收与幸福。
当背谷子的壮汉把谷篮甩在田埂边,仰起脖子灌下一瓢清冽的凉水时,收割的人们开始吃晌午(指吃午饭)了。收谷子都是换工进行,哪家收谷,便是哪家准备伙食,晌午吃得很简单,主人把做好的晌午送到田间,要么是一锅米饭,再加一锅腌菜汤。要么是一锅面条或者是一锅米线,再加一锅佐料汤。一人一个碗,玩的是自助餐吃法。匆匆吃完晌午,稍稍休息一会儿,下半天的收谷活计又继续了,直到夕阳西下,暮色将至才会收工。
山岗上的坡地里,收玉米的人们也没有闲着。只见篮子在玉米秆中间飞快地穿梭,直到带壳的淡黄的玉米棒子掰满了篮子,篮子才会缓缓地移出玉米地,在林间的小径上行走。玉米篮子下面是被压弯了腰的农人。弯着腰,流着汗,但仍然是面带微笑的。因为他背着的不仅仅是玉米,更是丰收和希望。一个个篮子,一篮篮玉米,一个个弯着腰的农人,构成了一幅人文天成的丰收画卷。
泥川河畔的板栗是出了名的好品质,个个都是好货,人见人爱,很受欢迎。密林深处,捡拾板栗的农人也没有闲着,板栗包从树上笑盈盈地掉了下来,笑开了花,“黑宝石”就滚出来了,大人、小孩、老人,提着袋子,拎着小桶,拿着筷子不停地夹住“黑宝石”往桶里袋子里放,夹的是宝,收获的是充实。当篮子袋子小桶都装得满当当的时候,他们已经忘记了疲倦。
傍晚的村口,顿时热闹起来。收购板栗的老板们早已在等待,农人们大包小包、大篮小篮地将板栗背到村口,谈好了价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老板收得放心,农人卖得开心。
农家小院里的炊烟很是引人注目,那腊肉煮红豆的香味总是袭扰着人的味蕾。有时煮的不是腊肉或红豆,而是土杂鸡煮腊肉,各有各的味,各有各的香。走进小院,整个院子里满满的都是热情。辛苦了一天的农人们,主人家都会把上好的美食拿出来招待。不是八大碗,但也足够了。都是美食,还有上了年头的老白干。
当远归的游子加入晚宴的行列,老白干似乎也喝出了乡愁的味道。
泥川河的秋色在田野里收获,在山岗上徜徉,在农人们的生活里,更在游子们的酒碗里。秋天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诠释着农人们的丰收与喜悦、幸福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