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缤纷世界 共享劳动果实
2022-11-30李斐斐
文/李斐斐
目前,小学美育与劳动教育发展存在一定困境(以本校为例)。首先,学校的教育主要偏向于对学生德育与智育的培养,对审美教育与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其次,虽然新课改下大力强调发挥学生积极性,但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课堂授课方式仍存在着单一现象,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最后,目前学校有关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考核制度还不够完善,没有配套的评价体系。这3 方面的因素极大地影响了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使二者处于“独生”而非“共生”样态。因此,针对小学生开展美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劳动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美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内涵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纵观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艺术文化,创造了美的事物,这足以证明劳动教育与美育融合的重要性。在五育并举的前提下,美育与劳动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功能、教育实践方面都有着高度的一致。在教育目标上,二者的终极目标都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在教育功能上,美育与劳动教育都是能够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健康成长的育人活动。在教育实践方面,虽然美育的教学载体是美术、音乐、自然,而劳动则被认为是创造美的活动,但不可忽视的是劳动也是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教学方面,二者都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配合。可以说,学校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是新时代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图1)
美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价值
图1 美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内涵
学校:以劳育美,以美促劳。学校是从思想上、行动上直接影响学生对劳动认识的重要场所,是渗透劳动意识,培养美育思维的中心。长期以来,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并没有随着劳动教育的建设逐渐发展,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方式。同理,开展美育的方式主要以美术课堂为主,在单一化的教学中,学生所能学习的知识也比较少。而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既可以充实劳动教育的内涵,又可以健全美育课程,能够在学校内部打造以劳育美,以美促劳的教育格局。既可以深化发展美育教育的内涵,完成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审美发展,又能完成劳动教育的目标,让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技能等更上一层楼,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健全发展。通过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劳动技能,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美的元素,构建多元化的新时代教育新格局。
教育:协同育人,强化价值。在学生智力与道德水平发展的前提下,审美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在创造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发现自我,了解社会;而劳动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劳动技能,收获劳动成果的过程中提高自我,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二者的教育价值都在于帮助学生增强自我感知与自我发展能力,所以,无论是在劳动教育中挖掘美的元素,还是在审美教育中挖掘劳动技能,都能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劳动教育与审美教育的融合发展,能够在二者的交融之中全方位地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每一个维度关切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通过合二为一,既能实现美育与劳动教育各自的培养目标,又能将教育价值最大化,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学生寻找到自我成就感。
学生:增强意识,创新发展。劳动教育与美育的核心共同点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美术教育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感受人与社会的美好;而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发展学生健全人格的必要条件。美育与劳动教育的结合可以贯彻审美感知与劳动认识、审美情感与劳动情感的融合,将审美价值与劳动价值统一,既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又能让学生在学习艺术,享受美的感受的过程中重新认识劳动的价值,领悟劳动精神,满足健康成长的需要。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培养劳动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从一点一滴做起。
美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路径
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在美术教学中,增强学生动手劳动的兴趣,以智益美,梳理学科中的劳动价值观与美育要素,开发具有时代气息的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相关联的内容,既能提高学生的课堂互动效率,也能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审美素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应结合热点话题,以亚运会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走近亚运会、了解亚运会、爱上亚运会,邀请学生用红包、水壶、环保袋等废旧材料制作别具一格的亚运灯,学生可以将亲手制作的亚运灯用来装扮教室,在制作和装扮教室的过程中更加深切地体会劳动的价值,萌发亚运主人翁的意识。另外,还可组织学生制做亚运日历,在日历上写下对亚运健儿的美好祝福,学生可以一边动手劳作,一边感受艺术的美,审美能力和劳动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再如,教师可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冬奥会”题材,结合年味民俗特色,开发用常见的纸巾和气球制作冰墩墩灯笼的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共同制作喜爱的冰墩墩灯笼。有不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帮助下,获得了创造美的能力。除了用常规彩纸制作灯笼外,还结合身边的物品尝试制作并展出了瓶盖元宵灯笼、废弃塑料饭盒灯笼、水果灯笼等多种美术创意作品。这既是通过劳动带给学生艺术与美的享受,也是一个闪闪发光的审美劳动的体验过程。(图2)
活动:主题形式的多样。劳动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创设五彩缤纷的主题活动,构建艺术劳动的缤纷世界,丰富校园文化。比如,可以“感恩”为主题,将美育、德育以及劳动教育等育人体系进行有效整合,可在妇女节到来之际,组织学生创作特别的“画”、制作特别的“花”送给妈妈。写一句暖心祝福语、帮妈妈分担家务、为妈妈洗一次脚、烧一碗妈妈喜欢吃的菜……学生通过一个个小小的举动,品味亲情,体会父母的不易,感悟养育之恩,表达感恩之情,贯彻落实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再如,“双减”后的首个寒假,劳动正当时,笔者所在学校开启了“指尖上的假期打开方式”,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期间,组织学生观冬奥盛会,燃爱国情怀,开展“巧手迎冬奥,一起向未来”的劳动实践。在活动中为学生设置开放的空间,学生们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灵巧的双手为奥运健儿助威呐喊,制作出雪人版、刺绣版、黏土版、橘子版、面团版、鸡蛋版、纸塑版、皮影版、挂件版、米粒版等令人眼前一亮的冰墩墩造型,利用探索与开放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用劳动的方式深入体验校园文化,体悟艺术的人文性。(图3)
图2 制作别具一格的亚运灯
图3 学生制作的灯笼
渠道:家校社联动共育。家长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深远重大。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中的一座桥梁,可以有效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在家校社的共同努力下,在不同的场域、不同的主题空间为学生营造劳动教育的情境,构筑好美术教育的桥梁。学校搭建家校社文化共育平台,积极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由学校牵头、家庭助力,开展社会实践。例如: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在“312”植树节来临之际,开辟“红领巾种植园”让学生实地体验,通过竞拍土地、种植和拍卖的方式让学生展开劳动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可以与家长展开协作,也可以邀请班级同学,还可以邀请一些志愿者,通过规划土地种植的植物类型、打理农场,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劳动果实,还可以让学生在种植和打理的过程中感受自然之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另外,还可以通过观察、画画、摄影等方式充分探索生命,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美妙,通过引导的方式来有效融合美育与劳动教育。有不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多样化的劳动技能,丰富了学生的美育实践。(图4)
评价:多维度构建融合。教育离不开制度保障,充足的条件保障是劳动教育与美育教育融合的基础条件。因此,在美育与劳动教育实践中,要注重针对美育与劳动教育设置完整的评价体系。首先,教师要意识到美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可以由美术组的教师牵头组建劳动美育工作小组,专门负责活动方案设计、动手实践的指导与监督。其次,可以针对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课堂、主题活动等内容进行评价,从活动是否能够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劳动教育与美育实践是否能促进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在劳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等角度构建评价表。最后,可以采用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来构造完善的评价体系,大大激发学生自身对于劳动的内驱力,促进学生在体验和感受劳动的过程中养成健康的劳动意识和科学的审美观念。此外,由多维度融合评价体系反推实践,增强劳动教育实践和美育教育实践的教育效果。(表1)
图4 开辟“红领巾种植园”
美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结果,而劳动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过程。无论是以劳促美,还是以美育劳,其核心离不开学生的综合发展,离不开学生的全面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更理性地思考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通过整合相关资源,采用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开展五彩缤纷的主题活动。在科学开放的教育氛围下,从多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审美发展,通过多维度的共同发力,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在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过程中享受劳动的快乐、幸福,掌握劳动技能,爱护劳动成果。二者融通,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