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汉章应用中药外洗法治疗皮肤疾病经验

2022-11-30谢颂苗史汉金朱珂李勇眭道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湿疹岭南中药

谢颂苗, 史汉金, 朱珂, 李勇, 眭道顺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510405;2.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095)

皮肤疾病的病变部位在皮肤,外治疗法(泛指内服药物之外的施术于体表或以药物、器具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治疗皮肤疾病直接作用于患者皮肤,可使药物直达病所,收效明显,且应用便捷,不良反应少,因而外治疗法在皮肤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外治疗法治疗皮肤疾病临床多采用药物外洗法。中医药治疗皮肤疾病,在内服中药的同时对皮损糜烂、渗出明显者配合中药外洗,疗效更佳。部分皮肤疾患单用中药外洗就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加味五味消毒饮煎煮外洗治疗湿疹,疗效明确、安全性高,尤其可为婴幼儿、兼有多种疾患、不宜长期系统用药等患者提供更适宜的治疗方案[1]。现代研究认为中药煎汤外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毛细血管渗出,减轻渗液,具有抗炎、杀菌、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2]。陈汉章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从事中医皮肤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 余年,对各种皮肤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认为在中药内服治疗皮肤病的基础上联合运用中药外洗法治疗皮肤疾病,临床效果显著,且简单易行,适宜临床推广应用。现将陈汉章教授治疗皮肤疾病的中药外洗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1 陈汉章教授临床辨证应用中药外洗思路

陈汉章教授认为,皮肤疾病的病因不外乎风、湿、热、毒、瘀等,其中又以风、湿、瘀最为多见,因此陈汉章教授认为外洗中药处方应以祛风止痒、清热燥湿、活血化瘀药物为主。

1.1 从风论治皮肤疾病“风为百病之长”,“诸痒属风”,风邪可以单独致病,也可以与他邪合而致病。若人体腠理不密,卫外不固,风邪趁虚入侵,阻于皮肤,内不得通,外不得泄,气血运行失常,则易出现皮肤瘙痒及皮疹等。瘙痒是皮肤疾病中最重要的症状,常见于荨麻疹、湿疹、疥疮等多种疾病中,也是患者就诊的常见原因之一。瘙痒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长期患病更易使人抑郁、焦虑,甚至出现自杀倾向[3]。陈汉章教授应用的外洗中药常包含防风、荆芥等祛风之品。现代药理研究[4]表明,防风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等作用,还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加之荆芥可祛风解表透疹,临床上两者常常联合用药,可发挥良好的祛风止痒之功效。

1.2 从湿热论治皮肤疾病《诸病源候论》曰:“气虚则肤腠开,为风湿所乘;内热则脾气温,脾气温则肌肉生热也。湿热相搏,故头面身体皆生疮”。以上论述表明皮肤疾病的病变表现在皮肤,病机与肺、脾胃密切相关,病理因素主要为湿邪。故陈汉章教授治疗皮肤疾病多采用清热燥湿中药。最常用的清热燥湿中药为苦参,因其性寒、味苦,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常用于治疗如湿疹、滴虫性阴道炎等皮肤疾病[5]。现代药理研究[6]表明,苦参中含有生物碱、黄酮类有效成分等,具有抗菌、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此外,地肤子、白鲜皮、九里明、火炭母、羊蹄草、穿心莲等具有清热之效的中药,也是陈汉章教授外洗药中的常用之品。

1.3 从血论治皮肤疾病“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气血凝滞,阻于肌肤,常致皮肤肥厚、苔藓样变、瘙痒剧烈等表现。多种慢性皮肤疾病患者常因皮肤瘙痒而寝食不安,脾虚食减;脾胃失其健运,阴血失其化源,血虚风燥,又可加重皮肤瘙痒等。陈汉章教授在治疗多种慢性皮肤疾病如湿疹、神经性皮炎、淀粉样变时,常配伍乳香、没药等活血化瘀中药,以及当归、艾叶等养血药物内服,并常将以上活血化瘀及养血药物配以外洗,以达到加强祛风止痒之药效。

1.4 根据皮损性质用药陈汉章教授常根据不同的皮损性质,选择不同种类的药物外洗。以止痒外洗药物为例:皮疹色鲜红、瘙痒、热证明显者,如急性荨麻疹,选用清热止痒类药物,如黄芩、黄连、鱼腥草、马齿苋、菊花等;皮疹水疱、糜烂、滋水淋漓渗出明显,如急性湿疹等,则选用祛湿止痒药物,如威灵仙、秦艽、豨莶草、苍术、厚朴、茵陈等;皮疹表现为苍白风团、紫绀、皮温低者选用温经止痒药物,如附子、干姜、花椒、艾叶等;皮疹色黯、肥厚、结节、色素沉着者等选用当归、白蒺藜等活血止痒药物;皮肤表面寄生虫感染者,如疥疮、足癣等,选用蛇床子、地肤子等杀虫止痒药物。根据皮损的具体情况,各类止痒药物可相互配合外洗[4]。

2 陈汉章教授应用中药外洗法的组方特点

2.1 药物精简,剂量斟酌陈汉章教授认为,治疗皮肤疾病的中药外洗方药物组成不在多,在于精,在于对证,故用药宜精简。其所应用的外洗方由5 ~10 味药物组成,通常为7 ~8 味,药味较简单。药物剂量方面,主要根据患者皮损范围大小、病程长短、年龄等斟酌加减。草本类药物的单味药剂量一般在20 ~30 g,虫类、花类等质轻之品剂量较小,矿石等质量重者剂量随之增加。整体而言,所选择外洗药物简单,临床随证加减。

2.2 善用岭南中草药陈汉章教授常居岭南,在临床治疗皮肤疾病中也习惯运用岭南本地的中草药,其与禤国维、张曼华等被认为是岭南皮肤疾病学术流派的代表。陈汉章教授除了常应用岭南中药内服外,外洗方药中也常使用岭南药物。岭南地区气候湿热,当地居民的饮食较甜腻,故岭南人体质多湿多热,常好发湿疹、带状疱疹、足癣、皮肤感染等皮肤疾病。岭南地区也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孕育了多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中草药。岭南中草药多为植物性药物,以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为多见,性味多苦寒,因而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或利湿等功效,对湿疹、足癣等多种皮肤疾病有良好的效果。

陈汉章教授常用的岭南外洗中草药主要有布渣叶、龙脷叶、木棉花、三桠苦等。木棉花作为岭南地区的代表性花木,为广州市的市花。木棉花性味甘淡,具有清热解毒、淡渗利湿的功效,在岭南地区常药食同用。木棉花采集方便,将其煎汤外洗可治疗多种皮肤疾病,效果明显,副作用少,如徐凤霞[7]的研究显示,应用复方木棉花洗剂能较好地改善婴儿湿疹。三桠苦也是岭南的常见中草药之一,其味苦、性寒,归心、肝经,能清热解毒、祛风燥湿,在湿疹、慢性荨麻疹等疾病中应用较多[8]。陈汉章教授根据岭南人多湿热体质的特点,在治疗当地居民的外洗方中多加以绵茵陈、薏苡仁、藿香等祛湿之品,以加强利湿功效,体现了中医学中“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思想。

2.3 酌情运用虫类药陈汉章教授认为虫类药物可搜剔经络,走窜之力强,可引药直达病所,内服常用于痤疮、荨麻疹等皮肤疾病[9]。虫类药除用于口服药外,亦常加入外洗方中,其中应用较多的有全蝎、蜈蚣、乌蛇、蜂房、蝉蜕、僵蚕等。蜈蚣可通十二经,具有祛风散结、化痰消瘀之功;蜂房攻毒杀虫,祛风止痛;乌蛇祛风湿,通经络,熄风止痉,止痒解毒。陈汉章教授在治疗病程较长、色素沉重、血瘀证、瘙痒明显的患者常配合虫类药物外洗,疗效明显。如慢性湿疹、疥疮、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疾病,瘙痒反复、搔抓日久则可出现皮损肥厚、苔藓样变,可予红花、桃仁、鸡血藤等活血养血药物,配予乌蛇、蝉蜕等虫类药物煎水外洗,以加强破瘀散结、搜风止痒之功效。

2.4 灵活应用中药散剂外洗除了中药煎汤外洗外,陈汉章教授亦常应用中药散剂外洗治疗皮肤疾患,如祛风外洗散、清热外洗散等院内制剂。祛风外洗散(组成:防风、荆芥、地肤子、苦参等)、清热外洗散(组成:火炭母、荆芥、千里光、一点红等)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止痒等功效,在治疗瘙痒性、湿疹皮炎类或感染性皮肤疾病中临床效果较显著。祛风外洗散重在祛风止痒,清热外洗散重在清热祛湿解毒,陈汉章教授在临床上常将前者用于急性、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等,后者则常用于手足癣、丹毒等湿热炽盛等皮肤疾病,以达到清热燥湿止痒等功效。中药外洗散采用适量的开水冲泡,稍冷却即可外洗,使用方便,对于赶时间或者不愿煎煮中药的患者提供了较好的用药途径,可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临床用药需求。中药外洗散携带方便、使用便捷,适合慢性病程患者长期使用。

3 验案举隅

患者张某,男,85岁,因“反复双足水疱糜烂渗液伴瘙痒2年”于2004年8月9日就诊。患者诉近2年反复出现双足底数个水疱,双足趾缝潮湿、时有糜烂渗液,瘙痒剧烈,曾自行口服多种抗组胺药、外用糖皮质激素类乳膏等,水疱、瘙痒仍反复。患者素患高血压、冠心病,规律服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刻下症见:患者双足可见较多针尖大小水疱,疱液清,第2 ~3和第3 ~4足趾间浸渍发白,潮红糜烂渗液,瘙痒明显,二便正常,余无不适,舌淡红,苔黄腻。辅助检查:真菌镜检提示可见部分菌丝。中医诊断:癣(湿热下注证);西医诊断:足癣(浸渍糜烂型)。因患者高龄,系统用药较多,暂予中药外洗。外洗方以清热燥湿法为主拟方,药物组成如下:苦参20 g,藿香30 g,飞扬草30 g,白矾20 g(冲),荆芥15 g,侧柏叶30 g,大黄30 g,绵茵陈15 g,徐长卿15 g,木棉花6 朵。处方7 剂,每日1 剂。以上诸药水煎,滤掉药渣后取药汁泡足外洗。

2004年8月16日二诊。患者双足水疱明显减少及缩小,瘙痒改善,无明显渗液,守上方外洗。共处方14 剂,每日1 剂,用法同上。后患者规律复诊,外洗方随证加减,配合中药外洗散等。2个月后患者复诊,双足无明显糜烂渗液,无水疱,无瘙痒,真菌镜检(-),临床治愈。

按:陈汉章教授认为,多种皮肤疾病如癣类疾病、疥疮、跖疣、急慢性湿疹等应用中药外洗法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本病案患者的足癣病程较长,曾使用多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足趾浸渍发白,糜烂渗液,乃因湿热下注所致,故外洗方以清热燥湿法为主拟方。方中的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对多种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藿香芳香化湿,飞扬草清热解毒利湿,木棉花清热利湿,大黄清热燥湿解毒,绵茵陈清热化湿;瘙痒明显,加荆芥祛风透疹止痒、徐长卿祛风止痒;白矾燥湿解毒、杀虫止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之效。

中药煎成水剂外洗,能通过一定的透皮吸收作用,使药物有效成分进入体内,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尤适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历代中医文献如《五十二病方》《本草纲目》等均记载了有关中药外洗的药物、有效验方等。中药外洗肌肤,不仅可使药物发挥局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清凉止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洁肤润肤等功效,而且通过药物透皮吸收还可达到系统调节的作用,临床效果显著。该患者年纪较长,基础内科疾病用药较多,系统应用抗真菌药物等具有一定副作用(如肝功能受损等),而应用中药外洗使用方便,安全性高,效果明显。

中药外洗法治疗皮肤疾病使用方便、经济、安全性较高,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对于难治性、系统性皮肤疾病如银屑病、红斑狼疮等,可在系统治疗中配合中药外洗,对于改善局部皮损、瘙痒等症状具有重要作用。陈汉章教授在皮肤疾病诊疗过程中擅长应用中药外洗法,临床效果明显,其运用外洗方的思路和用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湿疹岭南中药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岭南荔枝红
是药三分毒,滥用中药有风险
汉代岭南考古学特征拾零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他克莫司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治疥疮
“中药零食”怎么吃
湿疹护理YES OR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