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初满洲乌苏氏穆清格事功考论

2022-11-30穆崟臣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中国满学研究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关键词:乌苏八旗山海关

穆崟臣(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中国满学研究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穆清格,满洲乌苏氏,隶正蓝旗,清初杰出满洲将领,生卒年不详,世居海兰地方。文献典籍中有书写为穆成格、穆清阁、慕成格者,均系满语不同汉译,实为一人。《奉天通志》《辽阳县志》等均有略介。学界于此着墨不多,尚无专论。下文拟就乌苏氏源流、穆清格一生主要事迹予以考述,希冀有助于推进清初人物的考察。

一、乌苏氏源流

满洲部族姓氏继承金元时期的旧姓,“见于金史者什之有三”[1]。随着满洲民族共同体形成、壮大,又产生诸多新姓。满洲姓氏内容具有多元性,有以地名为姓氏、以部落为姓氏、以名为姓氏、君主赐姓氏、改易姓氏、以动植物名为姓氏、以颜色数字等为姓氏,情况十分复杂[2]。乌苏氏系以地名为姓氏者。“乌苏,本系地名,因以为姓。其氏族散处于瓦尔喀、讷殷、海兰、长白山及各地方”[3]。“乌苏”实系蒙语,意为“冰冻之地的黑水”,因居乌苏里江边而得姓。关于乌苏氏之名,另有以部落命名之说。“乌苏氏,本辽乌苏部”[4],亦有人认为乌苏氏源于金朝旧部“温古孙”,属于金代姓氏的白号之姓[5]。乌苏即姓,文献史籍书写不一,《黑龙江乡土录》载,乌苏里氏或作乌苏拉、乌色里,本黑龙江河名,又金白号姓,乌苏氏,一作兀撤惹、一作吾塞[6]。哈尔布碑文作“武祖氏”,武深布碑文为“武苏氏”[7]。顺治、康熙时期,乌苏氏又“分出乌苏占、乌尔瑚齐、乌雅察、乌颜齐、乌什拉、乌勒理、乌努、乌礼苏等”[8]。此外,还有“乌肃”之谓,居北京的乌苏氏又称乌肃氏[9]。

乌苏氏起源于乌苏里江上游地区,随着子孙繁衍,发展壮大,逐渐西迁南徙,形成了瓦尔喀地方乌苏氏、讷殷地方乌苏氏、海兰地方乌苏氏及长白山地方乌苏氏等家族支系。乌苏氏乃满洲大姓望族,清初74 户。徐凯先生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绘制了《满洲姓氏隶属旗分佐领表》[2](102)。乌苏氏著名人物有清世祖庶妃、季思哈(累官至礼部侍郎)、祁充格(累官至内弘文院大学士)、德敏(累官至荆州将军)、博清额(累官至陕西巡抚)、达椿(累官礼部尚书)、敦拜(累官都察院左都御史)、查苏喀(文馆巴克什),等等。穆清格乃乌苏氏家族人物中之代表,下文举其事迹要者予以阐述。

二、汛守东京辽阳城

乌苏氏家族中扎努、穆清格都曾汛守东京辽阳城,兹简要阐述一下曾为大金汗国都城东京城的修建简况。

辽阳系明朝统治东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乃至交通中心。隆庆元年(1567年)以降,辽东总兵由广宁(北镇)移驻辽阳,使其成为辽东的根本所在。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十八日,天命汗努尔哈赤亲率八旗劲旅扑向辽阳,明军溃败,二十一日,八旗军悉尽精锐发起总攻,城内谍工巨族内应,攻陷辽阳。大金夺取辽阳后,努尔哈赤召集贝勒诸臣曰:“此地乃明及朝鲜、蒙古接壤要害之区,天既与我,即宜居之”[10],遂定议迁都。大金迁都辽阳意义深远,标志着明朝在辽东统治的结束,是大金汗国力量壮大后的一次重大战略转移。努尔哈赤在辽阳驻足不久,便思考营建东京新城之事。他曾言及,辽阳城年久倾圮,应“更筑坚城,分兵守御,庶得固我根本,乘时征讨也”,“遂筑城于辽阳城东五里太子河边,创建宫室,迁居之,名曰东京”[11]。新建都城“周围六里零十步,高三丈五尺,东西广二百八十丈,南北袤二百六十二丈五尺”[12]。

天命十年(1625年),复又迁都沈阳,遂于东京设城守章京。崇德元年(1636年),盖州守将穆清格之父扎努考满称职。从现有的资料分析,扎努应已改驻东京城[13]。顺治元年(1644年)八月,清廷准备迁都燕京,对盛京地区的驻防进行了调整,东京、盖州、耀州、海州、鞍山等城,“每城复各设满洲章京一员、汉军章京一员”“率兵驻防”[14]。清朝入关之初,为稳固盛京,“凡形胜扼要所在,并设八旗驻防,自将军而下有副都统、城守尉、防守尉等官,各有分治之地”[15]。“今盛京州县所治之外,镇帅、城守所辖者多”①。据对扎努事功的考察,顺治元年(1644年)他应该还任东京城满洲章京。扎努解任与穆清格袭职交接的时间尚难准确判定。据辽阳乌苏氏家谱记载,扎努之子穆清格“袭其父任职东京城城守尉”。另据康熙十六年(1677年)岁次丁巳孟冬吉旦立的乌苏氏西茔园前《敕封贾弩碑》碑文,上书圣旨内容记载,穆清格的爵位已经是“东京拜他喇布勒哈番加一级”[16],实际职务是东京城城守章京。据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四日诰命,穆清格为山海关讯守三品城守尉,“初任东京拜他喇布勒哈番品级,二任加一级”。是故,穆清格曾两任东京城城守章京,品级从三品。武职驻防将领任职三年考核一次,穆清格任东京城城守章京至少六年。如果,其间两任东京城城守和出任山海关城守尉的时间没有间断,且任东京城城守任职期满的话,那么,穆清格出任东京城城守的时间约为康熙八年(1669年)。

三、驻防山海关

山海关古称渝关、临渝关、临闾关,山海关城“周围八里一百三十七步,高四丈一尺,广二丈,池深二丈五尺”②。洪武十四年(1381年),徐达于此处设关建卫,“以其倚山面海,名曰山海关,筑城置卫,为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17]。清代,山海关乃拱卫神京、卫戍畿辅之险隘,连接燕京、盛京两都之锁钥。

(一)出任山海关城守尉

明清山海关大战结束后,山海镇总兵高第投诚降清,被清廷复任山海关总兵官一职。清朝定鼎燕京后,逐渐调整了山海关的军事部署。顺治六年(1649年),将山海总兵改设副将[18]。十年(1653年),裁副将一职。十三年(1656年),撤城守游击、守备[19]。显然,山海关地区的武备遭到削弱,这从侧面反映了清初山海关战略地位的下降,“我圣朝绥靖以来,万邦咸宁,所在为乐土。关介两都之间,尤升平无事,民生不见兵革,靡有烽烟之警、战斗之虞”[20]。直到康熙初年,缘于国内形势,复又进行调配。康熙八年(1669年),布尔尼之父阿布奈因不按期朝贡且多行不轨之事,被拘禁于盛京,布尔尼袭亲王爵,但对清廷做法甚为不满,且幻想重振其祖父林丹汗的雄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严重威胁着清王朝的统治秩序。康熙帝果断采取措施进行镇压,征调兵丁开赴前线,禁旅南征平藩,致使京师及盛京地方防备空虚。布尔尼乘机发动叛乱,康熙帝运筹帷幄,措置有方,剿抚并举,不及两月便平定了布尔尼叛乱。这种情势,迫使清廷调整山海关驻防八旗的建制。山海关城守,“顺治元年设章京四员,康熙十四年改设城守尉一员,佐领八员,骁骑校八员”③。康熙初年“三藩之乱”“布尔尼之变”引起清朝对东北地区八旗驻防的重视,“在盛京周围部署了山海关、锦州、义州、开原、辽阳、金州、复州、岫岩、凤凰城、兴京等十个城守尉驻防,其中盛京西部大致以奉天府与漠南蒙古的分界线设置了山海关、锦州、义州、开原四个城守尉驻防;盛京东部及东南部则有辽阳、金州、复州、岫岩、凤凰城、兴京等城守尉驻防,起到防护盛京南部边疆的作用”[21]。清廷平定布尔尼叛乱,发盛京兵千人往征,又调遣驻防永陵、凤凰城、盖州、牛庄和东京的八旗兵镇守盛京城。时穆清格身为东京辽阳城守无疑参与其中。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月,叙平察哈尔功,“赐大将军多罗信郡王鄂札黄金一百两、白金五千两;给副将军都统大学士图海、一等阿思哈尼哈番护军统领哈克山、副都统吴丹、洪世禄、署前锋统领达克萨哈、夸兰大札木素等,俱量给世职”[22]。穆清格很可能因为积极投身平叛,叙功,遣驻防山海关,署城守尉之职。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四日的诰命中记载,穆清格初任“东京拜他喇布勒哈番品级,二任加一级,三任今职”。穆清格在康熙十四年驻防期限届满,考课评定“二任加一级”,品级从三品东京城城守章京后,因当时的政治背景和国防需要,即于当年提拔为正三品山海关城守尉,故诰命记载“尔山海关汛守三品城守御(城守尉),夙具干才”。

据学者所论,城守尉驻防是清代八旗驻防中驻防规模继将军、副都统驻防之后的驻防单位。创设于顺治年间,并大规模设置于康熙年间。部署初衷主要是置于京畿以南无将军统辖的地区,军事需求是其设置的根本指标,随着清朝疆域的时空变迁,最终形成了以京师、盛京为中心的两大城守尉驻防体系。城守尉驻防有利于清朝监管地方、沟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拱卫统治中心、防御边疆[21](59)。

盛京地区在顺治元年(1644年)八月初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城守官分土而治的行政体系,各城守公署兼具军事和行政属性,同时具有军事和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防区即是行政区[23]。穆清格身为山海关汛守城守尉,承担着镇戍山海关防区的军事任务,同时还肩负着对辖区内旗民的行政管理责任。

(二)担负“安内御外”之责

山海关驻防以关城为中心,东西方向建有罗城两座,首尾呼应,南北方向在长城内侧建有翼城两座,护卫关城两侧,整体布局连环构成典型的“五花城”,防御能力极强。山海关驻防衙署位于山海关城内,发挥着指挥枢纽的作用[24]。清高宗弘历曾谕:“各直省设立将军、副都统,原为管辖驻防兵丁;无将军、副都统处,则设城守尉管理。城守尉虽系三品,其职几与副都统相等,且又独驻一城办事,亦在大臣之列。”[25]可见,城守尉是皇帝简选之“宿将重臣”,在屯以劲旅之处被任用。

康熙十四年(1675年),山海关驻防八旗添设城守尉1 员、八旗佐领8 员、骁骑校8 员、笔帖式1 员、八旗甲兵754 名[26]。山海关驻防官兵分拨旗地,“顺治二年(1645年),初设云骑尉品级章京四员,每员俸米地五十晌。笔帖式二员,每员俸米地四十晌。甲兵四十六名,每名口粮地十晌。康熙十四年(1675年),添设城守尉一员,俸米地八十晌。八旗佐领八员,俸米地照前章京。骁骑校八员,俸米地同笔帖式。笔帖式三员,俸米地照前。甲兵八百名,口粮地照前”[26](5519-5520)。

穆清格充任山海关城守尉,担负“安内御外”之责任,管理驻防地八旗军务和旗籍行政的事务。

1.熟习骑射,不忘武备。“国语骑射”是清朝基本国策,为保持八旗战力,清朝格外重视八旗官兵军事训练。顺治帝曾谕礼部:“我朝原以武功开国,历年征讨不臣,所至克捷,皆资骑射。今仰荷天休,得成大业,虽天下一统,勿以太平而忘武备,尚其益习弓马,务造精良。嗣后满洲官民,不得沉湎嬉戏,耽娱丝竹,违者即拿送法司治罪。”[18](385)山海关驻防八旗作为一支清廷驻守“京师屏翰,辽左咽喉”要塞的军队,控御要隘,稳固地方,保障京畿地区的统治秩序是其职责所在,平时的军事训练至关重要。“山海关当东三省之冲,地方最关紧要,该处旗营官兵,自应熟习骑射、讲求技勇,以备巡缉盗匪之用。”[27]是故,驻防旗人的骑射训练是山海关城守尉的重要职掌。

2.国难当头,遣将出征。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九日吴世璠势穷自杀,余众出降,历时八载的三藩之乱终告平定。战争期间“八旗士卒,多争先用命,效死疆场”[28]。清朝南北之乱,实为国难当头,情势危急。山海关驻防八旗将领参与平叛,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四月,清廷给予正蓝旗山海关佐领额尔逊“祭葬如例”[29]的待遇,额尔逊无疑参与了清军平定三藩叛乱,最终战死疆场,为维护清朝统一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穆清格身负重任,山海关辖区的军事防御体系稳固与否直接关涉前方平叛的进程,为控卫辽左,锁钥边疆,需大员镇戍,故穆清格并未亲统劲旅参加平叛,而是奉命遣将出征。

3.圣祖东巡,朝见获赏。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云南等处俱已底定,海宇清平,玄烨谕奉天将军安珠护:“盛京者,祖宗开创根本重地,朕时思念不忘。今值天下晏安,意欲躬诣山陵告祭。”[30]翌年二月,康熙帝“以云南底定,海宇荡平,躬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31]。沿途各地按照路段管辖不同,规划和修建了一千多里的御道,山海关八旗驻防汛守区域和临榆地方共同负责的修路路线有六十余里,且令勿践踏田禾,骚扰百姓,保证康熙东巡顺利通行。二月二十二日,“上驻跸山海关西二十里铺地方。是日,山海关抽分吏部员外郎达虎礼,驻防山海关城守尉慕成格,山海关城守参将严梅等来朝”,翌日,“出山海关,是日行围,有三虎,上射之,殪二虎”[32]。康熙帝此次东巡拜谒祖陵,“赏赐永陵、兴京官员兵丁,及福陵、昭陵、盛京、锦州、凤凰城、山海关等十城官员兵丁,赏给袍服、缎疋、冠带、弓箭、撒袋、银两,各有差”[33]。

4.失察参务,解职易任。康熙二十年(1681年),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最终底定。是年,清廷于山海关驻防八旗的建制又有所调整,“撤去甲兵四百名,官员照旧”[33](400)。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山海关驻防八旗的最高将领,由三品的城守尉改为四品的驻防总管,“除总管、笔帖式、存留甲兵六十六名外,其余官员、甲兵,俱撤在盛京沿途驻防”[33](5520)。这次所撤八旗甲兵均为汉军八旗兵,“(康熙)二十七年,调山海关驻防汉军兵三百三十四名,移扎盛京小凌河、白旗堡、小黑山、闾阳驿”[34]。据上可知,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山海关驻防最高长官品级有所下降,兵额有所减少,身为三品城守尉穆清格也予解职。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十一月初二日,原任御史郭世隆条奏,“山海关城守御、章京等官,应将谨慎廉能之人补授”,圣祖玄烨曰:“山海关城守御穆成格,乃一奔兢之人,声名甚属不佳,着解任,于盛京地方酌用。”[32](12145-12146)穆清格之所以被解任山海关城守尉,“声名甚属不佳”可能只是托词,不然也不会有之前的劳绩和殊荣。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前文所述,三藩平定后山海关的战略地位有所下降,驻防将领品级降低即是例证,而且已经开始选官充任。穆清格已为三品命官,不可能再降任四品驻防总管,其离任乃不可避免。离任之官,要么调任他职,要么待命酌用,这又取决于当时的官缺是否有额。二是,无有缘由亦不能解任。穆清格为官一方,于地方事务殚精竭虑,控京畿贡道,受命戡乱,卫戍两京,功勋卓著,但为政亦有疏漏之处,如失察私参。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十一月,御史郭世隆疏言:“山海关城守御、章京等官,职司稽察,每多懈弛。嗣后失察私参之例,请加严定处分。”[35]山海关是连接东北与中原之重要关口,有清一代,形形色色、各行各业之人往来过关者不计其数,即便是封禁东北最为严厉的乾隆初年,也没拦住移民的滚滚洪流,稽察之难可见一斑。虽然兵部认为严定处分失察偷刨人参者之例毋庸再议,康熙帝也表示认可,但郭世隆此疏言及山海关城守御、章京等官“每多懈弛”,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是不可能不在意的,顺势言语微词亦在所难免。

综括上文,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穆清格任职山海关城守尉已有十三载。是年,解职,于盛京待命,此后事迹不显,应该没有再被重用。据乌苏氏茔园东坟追封诰赠孟古讷为正三品通议大夫之职、诰赠孟古讷嫡夫人费门氏为正三品诰命淑人的碑文,“大清康熙二十七年岁次戊辰孟秋中浣吉旦”,穆清格、多密善、巴布锡等人立,可知穆清格已于康熙二十七年回到东京辽阳,很可能不久因不得志而病逝,终老于斯。民国《辽阳县志》载:“穆清格,乌苏氏,隶满洲,康熙间为山海关城守尉,世有显者,城东穆家坟村,因其墓而得名。”[36]穆清格作为清初八旗驻防高级将领,两任东京辽阳城守章京、四任山海关城守尉,虽非完美,然白璧微瑕,其功劳业绩卓越显著,乃乌苏氏家族脊梁人物之一。

①《康熙·盛京通志·凡例》,京都大学图书馆藏近卫本。

②《康熙·畿辅通志》卷五,康熙二十二年刻本。

③《康熙·盛京通志》卷十四,京都大学图书馆藏近卫本。

猜你喜欢

乌苏八旗山海关
山海关水关
什么是八旗?八旗盔甲是作战时穿的盔甲吗?
收复山海关(油画)
国共争夺东北第一仗:杨国夫勇战山海关
山海关,不仅仅是关
清代八旗世家子弟的选官与家族任官问题初探
清初达斡尔族编入八旗起始时间初探
清朝军服背后的“兵”和“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