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院患者86 672例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及特异性抗体分布特点

2022-11-29杨世明穆士杰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供者血型抗原

李 娜,杨世明,穆士杰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输血科,陕西 西安710038)

不规则抗体是ABO血型系统外其他血型系统抗体的总称,主要由输血或妊娠产生[1],可导致受血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轻者出现寒战发热等症状,影响临床治疗效果,重者可造成溶血性输血反应,威胁患者生命[2],因此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对输血安全至关重要。但一些患者因自身抗体或药物性抗体影响无法确定其同种抗体[3-5],或因某些疾病如镰状细胞病、β-地中海贫血等需长期输血患者,反复输血会刺激机体产生同种抗体[6-7],导致后续输血困难。如何根据不规则抗体分布频率及特点为此类患者选择合适的血液,在保证输血安全有效的前提下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免疫,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不规则抗体的产生存在地域性差异,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86 672名拟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的分布频率及特点,为我国精准输血及临床输血供者选择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住院的拟输血患者86 672例,年龄0~84岁;其中男性42 486例,女性44 186例;有输血史/妊娠史45 911例,无输血史/妊娠史40 761例。经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证号:K202008-06),患者知情同意后进行检测。

1.2 试剂与仪器

3系抗体筛选细胞、微柱凝胶检测卡、Diana全自动血型检测仪等购自GRIFOLS诊断股份公司(西班牙);10系谱细胞购自上海血液生物有限公司(中国);16系谱细胞购自Sanquin公司(荷兰);试剂卡孵育器(LB-C02-1)、低速离心机(LB-3000)购自无锡源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

1.3 检测方法

1.3.1 不规则抗体筛选 待检标本3 000 r/min离心3 min后,使用Diana全自动血型仪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具体操作按仪器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1.3.2 不规则抗体鉴定 对于抗体筛选阳性者,使用10系/16系谱细胞,采用手工微柱凝胶卡法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即在微柱凝胶卡内加入10 g/L谱细胞50 μL、待检血浆25 μL,在37 ℃专用孵育箱中孵育15 min后,1 000 r/min离心10 min后观察结果。红细胞悬浮于凝胶表面或中间为阳性,沉在底层为阴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86 672例拟输血患者中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86 672例拟输血患者中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609例,阳性率0.70%;其中男性阳性238例(238/42 486,0.56%),女性阳性371例(371/44 186,0.84%),男女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有妊娠史/输血史者阳性541例(541/45 911,1.18%),无妊娠史/输血史者阳性68例(68/40 761,0.17%),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

2.2 红细胞特异性抗体鉴定结果及分布特点

609例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患者中特异性抗体346例,占56.81%(表1)。不同血型系统占比依次为Rh血型系统65.32%(226/346),MNS血型系统20.52%(71/346),Lewis血型系统8.38%(29/346),Kidd血型系统3.75%(13/346),Duffy血型系统0.87%(3/346),Diego血型系统0.58%(2/346),P血型系统0.58%(2/346);其中抗-E检出率最高(50.86%),其次为抗-M(19.07%)及抗-Lea(6.94%)。

表1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特异性分布及频率

3 讨论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86 672例拟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其中阳性者609例,检出率0.70%,符合我国拟输血患者0.20%~2.50%的阳性率[8]。红细胞输注的目的是改善患者供氧,达到该目的的前提是输注的红细胞不被机体免疫系统立即清除,可在患者体内存活一定时间。目前已发现人类有36个血型系统,各血型系统的抗原多态性可诱导机体产生不规则抗体[9],对这些抗体进行检测,并为患者提供相合血液,以保证输血安全有效。

本研究检出的609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中,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84%vs0.56%,P<0.01);无妊娠史/输血史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率明显低于有妊娠史/输血史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7%vs1.18%,P<0.01)。分析原因,一是输血和妊娠是导致机体产生不规则抗体的两大主要原因;二是本研究内的女性患者基本上都有妊娠史,同时存在输血和妊娠两大免疫因素,因此免疫产生不规则抗体的概率大于男性,本研究结果与此相符,亦与涂飞等[10-14]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这也提示输血工作者对于存在输血史或妊娠史的拟输血患者,应使用敏感性高的方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特异性鉴定,确保输血安全。除此之外,对于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孕妇,产前检查中亦应包含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者进行抗体鉴定,以预防新生儿溶血的发生。

609例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患者中,鉴定出特异性抗体346例,未鉴定出特异性抗体263例,未鉴定出特异性抗体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存在自身抗体及药物性抗体而呈现泛凝集掩盖了同种抗体、抗体效价太低无法检出、特殊原因致谱细胞无法购买等。检出的同种抗体分布结果显示,主要为Rh血型系统(65.32%)及MNS血型系统(20.52%),与国内各地区检出结果基本一致[10-14];其他依次为Lewis血型系统8.38%(29/346),Kidd血型系统3.75%(13/346),Duffy血型系统0.87%(3/346),Diego血型系统0.58%(2/346),P血型系统0.58%(2/346),这些血型系统分布比例在国内各地略有差别,与各地区不同种族之间的红细胞血型系统抗原分布及检测水平有关[10,13-14]。明确不同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分布比例,根据“相合性输血原则”可避免同种免疫的发生,而输血首先关注的便是如何避免同种免疫发生。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输血观念也在进步,同型相合不应仅限于ABO血型及RhD抗原,而是拓展到更多血型抗原和血型系统。在欧洲,临床输血有明确的分级标准,Ⅰ级为ABO血型及RhD抗原相合,Ⅱ级为ABO+Rh+Kell(即ABO血型加上对红细胞同种免疫影响占比前两位的血型系统),Ⅲ级为ABO+Rh+Kell+Duffy+Kidd(即ABO血型加上对红细胞同种免疫影响占比前四位的血型系统),Ⅳ级为目前有临床意义的所有血型系统均相合。2004年欧洲国家约75%的临床输血按Ⅱ级或更高标准执行,执行Ⅰ级标准的仅占2%左右[9],而我国目前输血现状是常规临床输血按Ⅰ级标准选择供者[15]。由于K抗原在高加索人占比约为9%[16],而在我国属于低频抗原(<1%),因此若对标欧洲Ⅱ级输血标准,按ABO血型加上对红细胞同种免疫影响占比前两位的血型系统即ABO+Rh+MNS选择供者,理论上可避免90%以上同种免疫的发生。但该输血标准的实施尚需更多不规则抗体分布数据及临床研究来验证。本研究中的红细胞各系统不规则抗体分布为我国精准输血及临床输血供者选择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除上述之外,明确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分布的另一个作用是对于某些患者,如存在自身抗体或药物性抗体而呈现泛凝集导致无法检出同种抗体、抗体效价太低无法检出或需要长期输血(如镰状细胞病)患者等,大部分输血科常规的做法是选择ABO+Rh同型且交叉配血相合或凝集强度弱于自身即可[9]。此类做法也许可能保证当下输血,但这些患者大多会多次输血,只按最低级别要求选择供者的方法会导致出现更多的不规则抗体[17],后续输血更为困难。血清学上的“最低不相合度”可明显降低不规则抗体出现的频率[18-21],即根据实际情况,根据不规则抗体出现频率,优先考虑常见的不规则抗体对应抗原阴性供者。虽然基因分型在实现患者和供者在基因水平上相合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安全性[22-24],但受医疗费用限制无法推广。根据血清学上“最低不相合度”选择供者仍是更为实用的方法。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仅为我院部分患者的不规则抗体筛查的回顾性研究,若要明确该地区的不规则抗体出现频率及特点,尚需更大范围及更多病例数。

综上所述,对于反复输血因自身抗体或药物性抗体等原因无法明确同种抗体特异性的患者,应根据血清学上“最低不相合度”原则,结合不规则抗体出现的频率,优先考虑常见的不规则抗体,执行合适的供者选择标准,可降低因不规则抗体导致急性溶血及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保障输血安全有效。

猜你喜欢

供者血型抗原
心理护理干预对首次干细胞捐献者不良反应预防作用的效果分析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亲属肾移植供者的远期预后与年龄选择
活体肾移植供者的长期医学风险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Lppx和MT0322人T细胞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研究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造血干细胞移植亲缘供者及家属心理干预对捐献成功实施的影响
盐酸克伦特罗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