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微针联合黄极光在痤疮后凹陷性瘢痕及色素沉着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11-29左芳董进成何玉洁
左芳,董进成,何玉洁
(青岛慧康医院皮肤科,山东 青岛,266000)
痤疮为皮肤科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之一,好发于面部、胸背部等部位,在青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其发病原因主要与体内内分泌紊乱、痤疮丙酸杆菌感染、毛囊皮脂腺开口阻塞、皮脂腺分泌异常、继发感染、家族遗传史、心理状况及饮食因素相关[1]。该病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口服、外涂药物及物理治疗为主,虽然该治疗方法高效,能快速控制病情,使痤疮所造成的脓疱、囊肿等炎症反应消退,但多数中重度痤疮的患者在治愈后均易遗留的凹陷性瘢痕及色素沉着,影响患者的外在美观度及心理状态[2]。目前临床对于痤疮后瘢痕及色素沉着的治疗方案中,多为外涂药物、物理治疗等。但其治疗周期长、治疗效果不确切,导致多数患者放弃进行任何治疗[3]。因此找寻一种对痤疮后凹陷性瘢痕及色素沉着治疗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成为重中之重。黄金微针采用微侵入式的射频点阵技术,针体直径0.15mm 且外镀黄金,治疗时,治疗深度精准可控,具有改善面部皱纹、毛孔粗大、肤色黯淡、痤疮、痤疮瘢痕及面部年轻化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4]。黄极光采用590nm及830nm精准高纯度光源,利用LLLT(Low Level Laser/Led Therapy )低剂量光疗法,在照射治疗区域后,可引起一系列的光生物刺激应答反应,促进组织、神经损伤修复、降低创伤、炎症反应等[5]。本次研究采用黄金微针联合黄极光为主要治疗方案,观察其在痤疮后凹陷性瘢痕及色素沉着中治疗效果,现取得一定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3月至我院进行诊治的面部痤疮后凹陷性瘢痕及色素沉着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为21~38岁,平均年龄为(24.68±4.60)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4.20+1.33)年;痤疮分级:II级6例、III级9例;凹陷型瘢痕分类:碾压型5例、车厢型7例、冰锥型3例。观察组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为21~39岁,平均年龄(25.03±4.20)岁;平均病程3~8年,平均病程(4.39+1.53)年;痤疮分级:II级7例、III级8例;凹陷型瘢痕分类:碾压型7例、车厢型6例、冰锥型2例。
纳入标准:(1)面部痤疮严重分级在II~III 级[7];(2)面部有大小不等的红色结痂、囊肿及凹陷性瘢痕;(3)在痤疮炎症消退后,在炎症部位处存在局部的色素改变,仅存在于皮肤表面,无凸起及凹下,初期时色素沉着较为鲜红,中后期逐步呈现出暗红色、深褐色、黄褐色及浅褐色,色素改变面积大小不一,可散在分布或密集分布于面部,通常无自觉症状[7];(4)年龄≥18岁;(5)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所以患者均知晓治疗研究目的及方法,自愿配合。排除标准:(1)近6个月内有使用抗生素、痤疮外用药者或其他光电类治疗者;(2)瘢痕体质;(3)面部有非痤疮炎症后引起的瘢痕组织者;(4)其他因素导致面部产生色素沉着者;(5)光过敏、敏感性肌肤者;(6)理解、交流障碍者;(7)患有精神疾病及心、肝、肾等实质性脏器功能障碍者;(8)罹患有免疫系统疾病者;(8)体内或面部存在有金属物质者。
两组患者经性别、年龄、病程、痤疮分级、凹陷性瘢痕分类及痤疮后色素沉着分类等一般资料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仪器选择
黄金微针选用半岛黄金微针4.0(高频电灼仪,United,粤械注准20182010997,深圳半岛医疗有限公司),治疗头选择49针型非绝缘针;黄极光(多功能光电平台,Dr.Derma,湘械注准20212092217,湖南半岛科技有限公司)。
1.3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洁面,并拍摄正面、左右侧面45°及90°高清数码照5张,同时进行Visia皮肤分析仪进行检测、存档。
待上述工作完成后,嘱咐患者取下所有耳饰、项链等金属装饰物品,协助患者取仰卧位,采用毛巾包裹患者全部发丝,将另一毛巾放置在患者前胸部,避免麻醉药膏沾惹至患者衣物,将麻醉药膏在患者面部敷涂,约为一个硬币厚度,敷涂面积需大于治疗区域,待敷涂均匀后,保鲜膜全面部覆盖,敷涂时长约为1h,待1h后,分区卸除麻醉药膏,区域分为额部、两侧面颊区域及鼻背部。使用带有碘伏的无菌纱布,消毒治疗部位,由内向外横向擦拭消毒,每片纱布仅消毒1次,而后使用带有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进行脱碘。使用MFR 经典手柄,治疗头选择49针型非绝缘针,进行面部治疗。治疗参数为功率6~8W,脉宽400~600ms,深度1.3mm~2.0mm,治疗发数约为600~800发,具体治疗参数调节依据患者的耐受度、皮肤厚度及皮肤状况进行实时调节。治疗采用平铺式、地毯式、无缝式治疗,避免治疗部位遗漏,每发治疗重叠度为20%。治疗区域顺序为额部、一侧面颊部、另一侧面颊部,由下至上竖式治疗。操作时,确保治疗手柄垂直于面部,保证治疗头贴合于面部皮肤,轻踩脚踏,手柄自动出针。治疗完成后,敷面部医用冷敷贴,待20min后,卸除医用冷敷贴及面部余液。对照组患者进行每月1次治疗,共治疗3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黄极光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每次黄金微针完成后,给予黄极光光照治疗。协助患者带好遮光眼罩,在控制面板上选择光模块(综合光),治疗时长为20min(590nm和830nm波长各10min ),调整治疗头,与患者面部距离为15~20cm 左右。共治疗3次,每次在黄金微针治疗后进行。嘱咐所有患者在治疗后注意日常保湿补水及物理防晒,治疗后随访1个月。
1.4 评价标准
(1)评价两组患者的痤疮凹陷性瘢痕评分量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评价,由3名未参加本次研究并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对患者治疗前、1个月进行随访拍照进行评估。采用痤疮凹陷性瘢痕评分量表,该量表依据面部的皮损数量与皮损类型结合进行评分,得分为1~9分,具体评分细则见表1[8]。
表1 痤疮凹陷性瘢痕评分量表
(2)评价两组患者的退红时间、色素沉着及肤质肤色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第三次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随访1个月,使用Visia 数字皮肤分析仪分析患者退红时间、色素沉着及肤质肤色改善情况,退红时间主要以红色区作为标准分析所有患者面部,以治疗后面部红色区与治疗前一致或改善为患者的退红标准;肤质肤色改善程度以卟啉、斑点为评估标准,得分越低,表示改善情况越好。
(3)统计并评价两组患者黄金微针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如刺痒感、红肿、炎症激惹等。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IBM SPSS 23.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肤质改善情况采用()表示,呈正态分布的两组数据对比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痤疮凹陷性瘢痕评分量表
评价两组患者的痤疮凹陷性瘢痕评分量表,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得分为(6.29±1.92),对照组为(6.83±1.74),在治疗前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得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得分为(3.18+0.62),对照组患者为(3.57±0.4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退红时间及肤质肤色改善情况比较
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退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Visia 数字皮肤分析仪数据可见,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卟啉、斑点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卟啉、斑点数据均有降低,但两组数据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退红时间及肤质肤色改善情况比较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治疗后随访的1个月内,观察组患者中治疗后刺痒感1例、无红肿、炎症激惹发生,发生率为6.66%;对照组患者中刺痒感、红肿、炎症激惹各发生1例,发生率为20%,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在治疗后1周内发生,未进行特殊处理后滋润消退。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4 典型案例
对照组患者,面部痤疮后凹陷性瘢痕、色素沉着占据面部的50%、20%,面部痤疮严重分级在III级,痤疮凹陷性瘢痕评分量表得分6分,Visia数字皮肤分析仪检测卟啉、斑点数值为23分、20分;治疗后三天,面部存在轻微泛红;治疗后一个月,痤疮凹陷性瘢痕评分量表得分3分,Visia 数字皮肤分析仪检测卟啉、斑点数值为11分、8分(可见图1)。
图1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天、治疗后1 个月比较
观察组患者,面部痤疮后凹陷性瘢痕、色素沉着占据面部的43%、15%,面部痤疮严重分级在III级,痤疮凹陷性瘢痕评分量表得分7分,Visia 数字皮肤分析仪检测卟啉、斑点数值为24分、19分;治疗后三天,面部存在泛红已消退,无任何治疗后反应;治疗后一个月,痤疮凹陷性瘢痕评分量表得分3分,Visia数字皮肤分析仪检测卟啉、斑点数值为10分、7分(可见图2)。
图2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天、治疗后1 个月比较
3 讨论
痤疮为青年时期多发的皮肤疾病之一,多呈对称分布在患者的面部、胸背部,并伴有皮脂溢出等表现[7]。在痤疮初期,所形成的圆锥形丘疹,其与毛囊大小基本一致,后续将发展成大小不一红色囊肿,若不及时干预,将形成脓疱,破溃后形成瘢痕及色素沉着[8]。凹陷性瘢痕在皮肤外科中最为多见,面部在轻微外伤、点痣后均会产生,而痤疮后产生凹陷性瘢痕最为多见[9]。在痤疮后期,痤疮及痤疮周围皮肤内胶原蛋白的生成异常,有研究指出,约有90%的痤疮患者存在面部真皮层胶原蛋白流失严重等情况,导致凹陷性瘢痕生成,影响患者外在美观度。痤色素沉着为在痤疮炎症时期,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并发炎症,在痤疮消退后,毛细血管并发炎症尚未消退完全,导致局部产生色素沉着[10]。半岛黄金微针采用多极射频技术,利用微容积式能量发射技术,将超细黄金微针刺入皮肤,射频能量流经组织内,由于组织具有一定的阻抗值,导致组织内水分子、各种离子瞬间震荡、摩擦,靶组织内产生热能[11]。在微针刺入皮肤后,激活皮肤自我修复系统及炎症抵抗系统,使治疗部位的血流循环加速,提高新陈代谢及营养供给,改善肤质、毛孔粗大及色素沉着,所产出的热量可刺激胶原蛋白即刻收缩,促使胶原蛋白的新生与重组[12‐13]。黄极光利用LLLT(Low Level Laser/Led Therapy )低剂量光疗法照射皮肤,采用高纯度830nm、590nm光源,其在照射皮肤后,引起一系列光生物刺激应答反应,促进组织修复(皮肤创伤、神经损伤)、减少皮肤炎症反应等,适用于任何光电项目后,具有镇静肌肤、退红消肿、降低不良反应等作用,同时拥有功率稳定、不易产生热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14]。
评价两组患者的痤疮凹陷性瘢痕评分量表,两组在治疗前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得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得分为(3.18±0.62),对照组患者为(3.57±0.4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黄金微针在对修复痤疮后凹陷性瘢痕及色素沉着中治疗效果明显。观察组患者的退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表明联合黄极光治疗,可明显缩短术后面部修复时长。比较两组患者的Visia数字皮肤分析仪数据可见,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卟啉、斑点数据均有降低,但两组数据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黄金微针可降低卟啉、斑点数据;在治疗后随访的期间,观察组患者中治疗后不良发生率为6.66%;对照组患者为20.00%。表明黄金微针治疗后,联合黄极光进行光照治疗,可降低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黄金微针通过射频能量,利用细小微针刺入肌肤。在治疗时,刺入皮肤后,释放射频能量,局部产生热能,刺激皮肤的自我修复机制,改善皮肤微环境,促进代谢,同时利用非绝缘针,全针体释放能量,刺激皮肤及皮下组织全层次的胶原蛋白的再生和重组,修复凹陷性瘢痕及色素沉着。在本次研究结果与涂彩霞、张潘等学者的研究结论中一致,证实黄金微针在凹陷性痤疮瘢痕治疗的治疗过程中,疗效明显[15‐16]。在本次研究过程中,黄金微针虽然会导致治疗区域内皮肤微破损及点状出血,但在治疗后随访期间,并未发现有微针并发色素沉着发生,这可能与黄金微针精确调整治疗深度及黄极光刺激治疗部位产生光生物刺激应答反应有关[17]。本次研究结果可见:(1)黄金微针在痤疮后凹陷性瘢痕及色素沉着中疗效确切;(2)黄金微针在治疗后可降低患者面部的卟啉数值,降低痤疮丙酸杆菌的活性[18],降低后期痤疮的产生率;(3)在治疗后,联合黄极光可明显缩短治疗部位的修复期,降低黄金微针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本次研究所取得样本量较少,应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黄金微针在痤疮后凹陷性瘢痕及色素沉着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联合黄极光光照治疗后,可有效缩短治疗后的恢复期。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依据患者的面部情况及需求,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