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部生长因子注射后局部组织过度增长的治疗

2022-11-29关几梦李奇军贺天遥李梦莹任学会

中国医疗美容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外源性氟尿嘧啶皮下

关几梦,李奇军,贺天遥,李梦莹,任学会*

(1.北京禾美嘉医疗美容门诊部,北京,100020;2,北京知音医疗美容门诊部,北京,10010)

生长因子是存在于生物体内,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广泛调节作用的活性蛋白质或多肽类物质。在调节细胞生长发育、细胞分化与凋亡、肿瘤生长、创面愈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查阅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欧洲药监局(EMA )的相关网站,未发现有任何国产、进口注射用外源性生长因子可用于面部填充[2]。近年来在一些非法医疗美容机构,为达到某种效果生长因子滥用现象屡见不鲜,注射了外源性生长因子的组织细胞会出现异常生长,出现硬块、硬结等甚至所致正常组织疯狂生长,出现留样畸形等症状。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22年6月共接诊60例接受过面部生长因子注射且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就诊后通过采用小切口皮下增生组织抽吸术、联合1470nm 激光消融术,同时行曲安奈德和5‐氟尿嘧啶混合液封闭注射的联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与传统的切开法、单纯药物注射法相比,具有复发率低、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无明显瘢痕和畸形遗留等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北京禾美嘉医疗美容门诊部的面部生长因子注射后局部组织增生的患者,共计60例患者,其中男性1例,女性59例,年龄范围23岁‐55岁,平均年龄为35±4.3岁,就诊时间为注射后5‐26个月。注射部位额部11例,颞部5例,泪沟11例,鼻部6例,颧部7例,面颊部3例,颏部17例。所有患者主诉均为“面部填充生长因子类物质后局部组织增生”,具体注射剂量、层次、药物名称均无原始记载。

1.2 主要临床表现

面部生长因子类物质注射后出现局部组织持续增大增厚且超过正常的组织范围,部分伴有硬结或硬块,所有患者均描述注射后短期内局部组织增长较快,后期增长较缓慢。其中32例皮肤颜色正常,无皮下硬结;皮肤泛红伴皮下硬结11例;单纯皮肤泛红5例;单纯皮下硬结12例。

1.3 治疗方法

1.3.1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等,避开患者月经期,排除手术禁忌证,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承诺自愿配合完成术后随访。划线标记术区范围,切口设计均位于发迹缘、口角等隐蔽部位。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完成。

1.3.2 手术过程

术前常消毒铺单,于术区周围隐蔽部位做2mm皮肤切口。27G 注水针于术区皮下均匀注射肿胀液(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0.5ml 肾上腺素+40mg曲安奈德注射液+10ml 复方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至皮肤呈橘皮样外观,等待40min,待肿胀液充分起效后。面部吸脂针(16G*60cm 单侧多孔)连接5ml注射器维持负压于组织增生部位充分抽吸,至组织恢复正常高度,术中可见增生组织与周围粘连紧密,质韧,吸出组织为乳糜状絮状物质。连接1470nm 半岛激光,激光能量通过600um 的光纤以连续方式传倒,能量值为15W,光纤在组织深层及浅层多点扇形移动,操作过程中始终将手指放置在针头远端,感受术区皮肤温度及光纤深度情况,总能量控制在10‐14KJ 。激光溶脂完成后,1ml注射器连接27G 针头将曲安奈德与5‐氟尿嘧啶混合液(5‐氟尿嘧啶:利多卡因:曲安奈德=5:3:2)于术区皮下及深层组织均匀注射,每平方厘米0.3ml 。术后进针处针眼无须缝合,外涂盐酸金霉素眼膏预防感染,加压包扎3日。

1.4 评分标准

优秀(9‐10分):术后局部突出完全改善,皮肤颜色正常,未触及皮下硬结,无复发及其他不良反应;良好(6‐8分):术后组织突出度基本改善,皮肤颜色仍可见局部泛红,局部可触及皮下硬结;一般(4‐5分):局部组织突出较之前缓解,但仍可见明显突出,皮肤颜色可见局部泛红,可触及皮下硬结;较差(<4分):组织突出程度无明显变化,仍可见局部皮肤泛红,可触及皮下硬结;差(0分):完全复发或较术前增生更加明显,皮肤颜色加重,可触及明显硬结。将6分及以上评价定为治疗满意,6分以下为不满意。通过术前与术后照片对比,问卷调查并统计患者本人、与该手术及患者无关的第三方的术后满意度评分。

1.5 术后随访

分别在术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治疗后组织突出程度,皮下硬解泛红区域皮肤颜色改善情况,是否有复发或继续增生情况。手术6个月后进行患者及第三方机构满意度评分。

1.6 数据处理

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经()形式表示,统计分析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统计分析采取χ²检验,P<0.05时,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及半年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术后患者满意度评分及与患者无关的第三方满意度评分对于治疗结果均满意。1‐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情况,皮肤质地良好,无其他不良反应。随访3‐6个月有6例患者复发,复发时间为第4个月与第5个月。复发增生情况较之前相比均明显缓解,其中4例患者同意进行同法二次治疗,治疗结果均满意,无再次复发情况。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坏死、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满意度评分相见表1)。典型案例见图1、图2。

图1 鼻根填充后组织过渡增生

图2 下颏填充后组织过度增生

表1 术后满意评分结果统计( )

表1 术后满意评分结果统计( )

3 讨论

目前国内整形美容市场正处在高速发展及变革的重要时期,不断有新材料,新产品被应用到临床中。目前常见的注射材料比如自体脂肪、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羟基磷灰石等的应用已相对成熟[3]。然而仍有一些不法机构由于利益的驱使仍会在注射材料中加入外源性生长因子以及以生长因子作为宣传噱头诱导患者进行填充注射,由于外源性生长因子的不可控性以及临床医师的认识不足导致了一些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注射区组织的持续生长、增厚、结节形成、局部皮肤红肿、破溃等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是一种能调节细胞增殖、分化的多肽家族,其系统由多个受体和配体组成,在机体内的许多组织和器官内均有分布[5]。其中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酸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研究最为活跃[6]。现有研究证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创面愈合、瘢痕预防、神经修复、内脏发育、促进软骨形成、损伤后的骨愈合等方面均可发挥一定作用,对多种细胞有促进DNA和细胞分裂的作用[7]。但从目前现有的国内外报道来看,生长因子尚没有被批准合法用作填充材料。有研究表明生长因子的半衰期普遍很短,神经生长因子静脉给药的半衰期仅1.5‐4.5小时[8],碱性成纤维(bFGF)细胞生长因子在体内的半衰期仅3‐10分钟[9],但从临床观察来看外源性生长因子注射后半年部分仍有组织生长的现象发生,其临床发生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明确。同时关于外源性生长因子注射后导致局部组织过度生长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以及注射后是否会导致组织恶变的发生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外源性生长因子在美容外科的临床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关规定及立法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现有的研究表明,外源性生长因子注射后,可以导致细胞增殖增加,注射区组织的持续生长超过正常的组织范围、增厚、结节形成、表皮毛细血管代偿性增生,局部皮肤红肿、甚至破溃[10]。被生长因子浸润到的骨膜、肌肉、皮下脂肪以及皮肤层,特别是脂肪层,出现瘤样畸形。而面部填充剂的主要作用是使面部的凹陷看起来更加饱满,更加漂亮自然,常见的面部填充剂比如胶原蛋白、玻尿酸、自体脂肪都具有一定的可吸收性,随着时间推移容量支撑会逐步变小,但很少发生增生,硬块的现象[11]。即便一些非可吸收性材料比如羟基磷灰石,虽然远期不可被人体吸收,但也不会出现超过正常组织范围的异常生长,甚至局部组织的持续性生长。

面部本身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旦出现并发症对患者无论是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学层面均产生巨大影响,渴望通过简单快速有效的方法进行改善,避免因为一种畸形产生另一种畸形[12]。生长因子注射后常常弥散于组织中间又很难通过简单的冲洗,引流改善。以往临床经验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将增生组织完整手术切除,但生长因子注射后常导致组织层次不清,单纯手术切除所需的手术切除范围较大,创伤大、瘢痕增生明显、恢复期较长[13]。微创的治疗方法主要集中于激素类物质封闭注射,激素类物质具有可以调节成纤维的增殖和降解,抗炎,促进胶原降解的作用。但单纯激素类药物封闭注射治疗复发率较高,长期反复的激素类药物注射导致的内分泌紊乱问题也让很多患者难以接受,临床上急需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14]。5‐氟尿嘧啶是抗代谢药,属于嘧啶类的氟化物,能够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阻断脱氧尿嘧啶核苷酸转换成胸腺嘧啶核苷酸,从而干扰DNA合成,能够阻断组织生长过程的血管生长和营养供应[15]。激素类物质与5‐氟尿嘧啶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特点,二者联合在顽固性瘢痕疙瘩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6]。吸脂手术是将吸脂针连接负压,通过小切口将堆积脂肪吸引出来,利用吸脂针的刮除作用,吸引异常增生组织具有微创组织损伤小的特点。1470nm激光可以通过光能的热效应破坏脂肪细胞,促进皮肤收紧,激光辅助下的吸脂具有抽吸更彻底的优势,同时由于激光的热效应可以使皮下增生组织发生萎缩,部分蛋白发生变性。

本研究术后3‐6个月共有6例患者发生复发,复发原因主要考虑与初次生长因子的注射量,注射层次有关。本研究的药物注射剂量为每平方厘米0.3ml曲安奈德与5‐氟尿嘧啶的混合液,主要来自瘢痕疙瘩治疗的临床实践,可能存在注射剂量不足的问题,具体的注射剂量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究。同时增生组织的抽吸与激光消融主要集中在皮下脂肪层,可能存在肌肉及肌肉下层生长因子残留的问题。4例同意进行二次治疗患者采用同法进行二次治疗均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考虑多次治疗可以更加彻底降低组织中生长因子的残留量。

综上,本研究对于我院就诊的60例面部生长因子注射后局部组织过度增长的患者采用小切口皮下增生组织抽吸术、联合1470nm 激光消融术,同时行曲安奈德和5‐氟尿嘧啶混合液封闭注射治疗(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虽然有一定的复发率,但具有组织损伤小的优势,对于缓解临床症状,消除患者心理负担方面有很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外源性氟尿嘧啶皮下
氟尿嘧啶联合白介素II局封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5-氟尿嘧啶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1949年以前复旦大学的党组织沿革及特点
高职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及对策
奥沙利铂+亚叶酸钙(cf)+氟尿嘧啶(5FU)化疗的不良反应
复方樟柳碱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比较
腹部切口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观察
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对氟尿嘧啶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肉品污染的来源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