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风险分析(QRA)在加氢站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2022-11-29佛燃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佛燃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李 彤
加氢站是交通氢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截止2021年年底,我国已建成的加氢站超250座。佛山市作为广东氢车示范群的牵头市,积极谋划交通氢能,目前已具有国内数量最多的加氢站网络。作为佛山的能源支柱企业,佛燃能源集团正由城燃向综合能源企业转型,南庄和明城“制加氢一体站”对华南乃至国内加氢站的发展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1 QRA流程
定量风险分析QRA(Quantitative Risk Analysis)是评估国际加氢站安全距离的通用方法,国内已在化工领域普遍应用。QRA可准确识别和量化分析各类装置的泄漏、火灾、爆炸及中毒等事故发生频率及其后果严重程度,并描述装置危险性风险概率。
氢是一种点火能极低、爆炸极限宽的易燃易爆介质,发生事故也会造成严重后果。国家虽已颁布了GB 50516-2010《加氢站技术规范(2021版)》和GB 50156-2021《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但上述标准主要沿用加油加气站经验,其站外防火距离缺乏实证支撑,对我国更大范围地普及加氢站有一定制约。因此有必要在加氢站选址中引入QRA作为现行标准的补充。
加氢站QRA的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加氢站QRA的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即先确定涉氢的风险模型,包括基本模型、风险指标、风险识别和量化伤损等;再针对实际项目,掌握其设计条件和自然条件,即获取平面布置、工艺流程和设备配置;然后将两类条件作为参数输入数值模拟软件,进行风险评估;最后依据分析结果评估项目的安全性(如站外防护距离),从而为项目选址提供可量化的决策。
2 风险模型
涉氢的风险模型,包括基本模型、风险指标、风险识别和量化伤损等。
2.1 基本模型
基本模型主要包括:氢点火概率模型、爆炸模型(如TNO)和氢射流模型。
2.1.1 氢点火概率模型
传统氢点火概率是氢释放量的阶梯函数。该类函数只取决于初始释放速率,未计入氢积累影响。为此,挪威民防局建议使用修正后的HYEX函数[1]。其修正依据是在较大泄漏流量下,氢在漏点停滞时间更长,湍流会变小,导致点火能降低,因此点火概率会增加,更趋平滑。本文取修正后的HYEX函数。对于点火概率分配方面,可把2/3认为是立即点火,1/3是人为延迟点火。
2.1.2 TNO模型
蒸汽云爆炸有TNT、TNO及基于各类CFD的模型。本文取TNO模型。TNO模型针对不同燃烧速度下的蒸汽云爆炸,对应有一组能量曲线,编号由1到10,1号最弱,10号最强,可精确区分氢爆炸强度[2]。开放空间的氢扩散存在爆燃效果,可选5号曲线。加氢站工艺区因长管拖车、压缩机及储氢容器分布较密,氢泄漏后会冲击实体、形成火焰加速效应,可能存在微爆轰效果,故选择8号曲线。
2.1.3 氢射流模型
早年开发的半经验射流模型主要针对甲烷等碳氢化合物,而对于氢射流,原模型已不适用。美国AP公司的Miller于2017年提出了针对氢的专用射流模型。该模型较好地考虑了侧风及火焰抬升效应,并得到挪威船级社(DNV)和 AP公司实证。本文采用这种针对氢的专用射流模型。
2.2 风险指标
风险指标区分个人和社会两种。
GB 36894-2018《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风险基准》之3.2节规定了危险化学品产储设施的个人风险,适用于化工项目选址的风险判定。本文遵循其个人风险基准,把一般防护目标中的一类目标作为加氢站的风险判定,取值3×10-7次/a。
社会风险体现于群体在危险区承受伤害的频发程度,与区内人口数、风险接受程度等相关,需具体项目逐一分析,本文不做考虑。
2.3 风险识别
本文以常规气态加氢站为对象,构建事件树进行风险识别,如图2所示。
图2 气态加氢站事件树
气态氢气泄漏的后果主要有喷射火、闪火、蒸汽云爆炸及火球(液氢另考虑有池火)。初始事故风险时,立即点火会产生喷射火,延迟点火会出现闪火和蒸汽云爆炸,其中喷射火和闪火的后果影响距离对应于现行标准的防火距离。
在初始事故作用下,时空间维度上都可能产生次生事故,引发多米诺效应,从而导致叠加风险。如在延迟点火时,蒸汽云爆炸后会再引发喷射火、闪火或火球。但鉴于蒸汽云爆炸影响(超压)不涉及现行标准的防火距离,故本文将计入多米诺及蒸汽云爆炸后的影响距离定义为防护距离,以示区别。
2.4 量化伤损
GB 50516-2010中规定的防火距离主要针对火灾,伤害原因是高温火焰的热辐射。表1摘录了典型热辐射强度(依次为37.5 kW/m2、12.5 kW/m2、4.7 kW/m2)所对应的伤损值。
表1 典型热辐射强度所对应的伤损值
虽然现行标准中的防火距离只针对热辐射,但对易爆的氢而言,玻璃破碎、房屋破坏及人员内脏损伤等超压影响不容忽视,具体见表 2。建议计算防护距离时一并考虑。
表2 超压的伤损值
2.5 数值模拟软件
常用软件包括Phast、FLACS和Fluent等。本文先采用Phast & SAFETI软件模拟,再通过频率归集,最终确定影响范围。Phast & SAFETI软件由挪威船级社(DNV)开发,是世界公认最全面的危害分析平台。其计算覆盖初始泄漏到远场扩散的全过程,对氢射流模型也进行了优化,更趋于实际,能有效模拟氢泄漏引起的热辐射和超压等后果。
3 实例项目条件
加氢站QRA分析可按照图1所示的工作流程,在确定风险模型前提下,输入项目的设计条件和自然条件。本文以华南地区日加注能力1 000 kg的某加氢站为例进行说明。
3.1 平面布置
该加氢站用地面积约3 000 m2,东侧与丙类厂房相距21 m,南侧距市政道路12 m(路东南有一处公寓,限于图幅未显示),西靠鱼塘及棚屋,北侧为农田,如图3所示。
图3 华南某加氢站的平面布置(m)
站内工艺设施已遵循 GB 50516-2010之表4.0.4A,与站外的重要公共建筑、民用建筑、厂房及道路等均保持最小防火距离。
加氢站平面分三个区域:生产区、辅助区及加氢区。生产区布置长管拖车车位、储氢容器、压缩机及其配套冷却机组;辅助区是站内的运营管理用房,包括值班室、控制室及机柜室;加氢区由罩棚及位于其下的凸岛和加氢机组成。
该项目自当地气象部门获取了风力条件,其风频风向数据位于图右上角。
3.2 工艺流程及设备配置
加氢站内的主要工艺设备包括长管拖车、卸气柱、压缩机、储氢容器和加氢机。35 MPa加氢站工艺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35 MPa加氢站工艺流程
长管拖车将压力不高于20 MPa的高压气氢由氢源地运至加氢站,再通过站内压缩机将氢增压至站内45 MPa储氢容器。外来燃料电池汽车加氢时,由储氢容器输出氢,再通过加氢机加注到车辆的车载储氢瓶中;70 MPa加氢站再增设一级压缩,工艺流程基本同35 MPa加氢站。
35 MPa加氢站工艺流程分5段,各段处于相应压力、温度时所对应的泄漏口径、泄漏流量、泄漏频率和点火概率参数见表3,工艺设备具体配置见表4。
表3 工艺流程各段对应参数
表4 工艺设备配置
4 QRA分析
本文根据图1输入风险模型和项目条件后进行过程分析和结果分析,
4.1 过程分析
氢泄漏后的场景包括三个层次,依次为泄漏扩散、初始事故风险以及多米诺效应引发的叠加风险。以下是各层次过程分析的示例。
4.1.1 泄漏扩散
GH1为卸气柱到压缩机前的管段,漏孔尺寸5 mm,泄漏质量流量0.2 kg/s。以该管段为例分析氢泄漏扩散场景。
根据计算,100% LFL(可燃浓度下限)主要集中在站内,50% LFL扩展至站外20 m处。当漏孔高度1 m时,100% LFL的氢扩散距离为13.5 m,50%LFL的氢扩散距离为29 m,尤其是50% LFL的氢云有明显“抬升”现象,与氢射流模型形态相似。
4.1.2 初始事故风险
(1) 热辐射。以喷射火为例。氢泄漏后立即点火会产生喷射火,其引发的热辐射会对设施和人员造成伤损。
根据模拟计算,热辐射强度37.5 kW/m2的影响范围集中在站内压缩机及储氢容器附近。此范围内的设备将会发生损害,人员也将在1 min内100%死亡,但对站外设施及人员没有影响。热辐射强度4.7 kW/m2的影响范围为(站外)压缩机北侧33 m处及长管拖车东侧24 m处。此范围内人员暴露16 s,裸肤有痛感,也应考虑防护。东侧厂房和东南角公寓则处于4.7 kW/m2影响范围外,不受影响,能满足各自的生产生活需要。
(2) 超压。对蒸汽云爆炸的超压后果进行模拟,其行业爆炸风险累计频率位于10-4次/a至10-5次/a之间,并取2 kPa作为安全阈值(对应窗玻璃破碎)。
结果显示,在10-4次/a累计频率时,2 kPa最大影响距离在储氢瓶组北侧61 m处,而累计频率为10-5次/a时,2 kPa最大影响距离迅速扩大至压缩机西侧133 m处。因此,超压冲击波对频率取值十分敏感,需在分析中重视,建议取中间值,如5×10-4次/a。
4.1.3 叠加风险
以喷射火为例,考虑多米诺效应后的叠加风险,初始风险与叠加风险的防护距离对比见表5。
表5 初始风险与叠加风险的防护距离对比 m
可见,叠加风险后的防护距离与初始风险防护距离相比,增量只有1~3 m,部分项甚至不变(如热辐射强度为4.7 kW/m2),均满足加氢站标准的防火距离。
初步推断,叠加风险影响并不显著,所以对于实际项目,建议可按初始风险计算防护距离,以便简化过程分析。但当计算值接近标准的防火距离时,还应校核叠加风险影响。
4.2 结果分析
通过泄漏、热辐射、超压及其多米诺效应等后果的多重场景叠加,最终得到基于个人风险的防护距离。我国对一般防护目标特定风险概率规定:一类风险为3×10-7/a,二类风险为3×10-6/ a,三类风险为 1×10-5/ a。
按照3×10-7/ a的风险基准,东南西北各侧的防护距离依次为77 m、66 m、76 m和81 m,站外防护距离的变化受到站内设备布置及当地风力条件的共同作用。站外道路南侧的公寓属于民用建筑,应当满足一类风险要求。站外东侧的厂房属于工业建筑,应满足二类或三类风险要求。其中,二类要求当班人数可大于100人,三类必须小于100人。该厂房实际位于3×10-6/a风险基准线范围外,满足二类要求的风险防护距离,不需要限制其当班人数。但如果位于1×10-5/a基准线之间,则加氢站选址建议退让或该厂房当班人数应作限制。
最终,该加氢站与周边设施及人员均满足QRA防护距离的各项风险控制要求,选址合理,从而降低了今后可能发生的事故所引发的伤损。
5 安全对策
QRA结果还能反馈至加氢站的设计条件,建议采用的安全对策如下:
(1) 设置过流阀。控制氢泄漏量能减小热辐射范围及对应防护距离。无措施时管道泄漏时间可能长达 40 min,过流阀能在泄漏后及时切断(现仅为GH5段选装件)。如在工艺流程各段增设过流阀(尤其是涉及储氢的GH1和GH3段),可有效控制单次泄漏量,缩短泄漏时间,从而降低伤损。
(2) 优化防爆墙方位。现行标准仅要求卸车位设防爆墙。QRA表明,应针对站外的特定风险要素(建筑及人员聚集点)及其风险偏好,再优化结构墙的布置方位,实现主动防御功能。
(3) 附加防火材料。氢泄漏后的水平射流长,会造成周边设施烧毁,进而引发更大的泄漏和危害。为根本上消除该类风险,建议站内设施(含管系)有条件的可包裹阻燃材料(如泡沫玻璃)或涂敷有效耐火涂料。
(4) 探索地下储氢。目前绝大多数加油站和部分加气站已设置为地下储罐,可基本消除火灾蔓延的多米诺效应。加氢站也可探索设置埋地覆土罐或地下井的型式,以降低叠加次生事故风险。
6 结语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氢作为清洁绿色的零碳能源受到极度重视,从而促进了加氢站的飞速发展。在加氢站的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QRA法能对加氢站的事故风险及其后果进行科学量化。本文通过实例,提供了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也验证了其有效性。建议今后在加氢站的选址和设计中,应用QRA作为现行标准外的辅助决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