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风暴中心驶去
——记“00 后”追风人
2022-11-29郑梦雨
文/郑梦雨
“从背后吹来的风有七级,夹杂着水汽,由暖变冷。雷声不断在耳边响起,连带着地面轻微震动……”
这样的场景,“00后”追风者苏镝坷和搭档们已经经历了上百次。2019年开始,他们追逐并记录风暴,行程超2万公里,足迹踏过浙江、内蒙古、江苏、山东等地。
苏镝坷目前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摄影专业,同时是一名气象科普博主。在学生身份的另一面,自由与勇气的呼唤,让追风少年们一次次迫近“危险”,向风暴中心驶去,与天之神迹打交道,直面大自然的“呼吸”和“脾气”。
等风来
“风是什么?”对于苏镝坷和他的伙伴们而言,它可以是一场风暴,一朵奇妙的云,还可以是一场晚霞,一道彩虹,一次天气事件。除了台风,他们也追初雪、寒潮、洪水、沙尘暴。
每次出发,他们都带着一台电影摄影机,一台照相机,一台运动相机,一架无人机,一部电脑,还有一个用模块搭建的小盒子——被取名为“MENMOI”的简易传感器。
每一次成功追击都是准确把握时间和地点的结果,需要在分析预报资料后立即作出决策,迅速前往登陆地,随时调整。同样,气象摄影不仅要求拍摄者对天气有精准把握,还要具备完备的拍摄策略和预案,预制参数,快速应变。
最现实的考量是城市等级,以确保出现问题时能就近寻求支援。酝酿在山地的风暴比较危险,追风少年们长距离追击时吃喝经常在移动中解决,有时日行千里,路途中只能吃泡面、火腿肠。
更多准备从出发前就已经开始。事实上,追风者比大众更明白如何在激烈天气中保护自己,每一次出发,都是综合研判地形、城市等级和道路分布等实地情况后的决定。
与风暴正式“交手”前,往往是漫长的旅途。驾车途中,时间和空间感仿佛被弱化,追风者拥有自己特殊的时空衡量尺度。
风暴之下
他们的速度比风更快。
2019 年8 月,超强台风“利奇马”袭击东南沿海,苏镝坷有了第一次直面风暴的机会。在父亲的支持下,他开车穿行在台风登陆区,直面这场“危险的美丽”。这次成功追击证明了实地追风的可行性,也带给他强烈的震撼。
对追风者而言,每次追击风暴都混杂着多重情绪:侥幸、刺激、疲惫、心有余悸。
2021 年夏天,台风“烟花”生成前一周,苏镝坷和搭档注意到了处于襁褓之中的云系。彼时,他们正在山东潍坊追击强对流,返程的高铁上,他们观测了数据,判断这个云系很有追击价值,决定立即前往。
舟山大桥上空空荡荡,上岛次日凌晨4 点,他们就“吃”到了最为猛烈的一次风雨——台风西北眼墙正在上岸,苏镝坷扎起马步,迎风蹲下,握紧风速计,以防被吹倒。
稍稍打开车门,狂风便瞬间将车门拽开,“差点被‘吸’出去”;密集的雨滴伴着狂风砸在身上,有如针扎般的痛感;打开车窗几秒钟,狂风灌入车内,把车里喷上一层薄薄的沙子。
清晨6点,风势减弱,整个世界风平浪静。测站大气压传感器清晰地记录下登陆地的气压变化过程。追风小队验证了自己正处于台风眼中心,对他们而言,这是很大的鼓舞,也是一次精准的拦截。
给自然以秩序
追风的过程,对追风者而言是求知和证明的过程。苏镝坷感到最有快感的就是自己的预判得到验证时“整个人会麻”。
许多个追击现场,他们在车里,和闪电、暴雨一起度过夜晚。
2021 年5 月的一天,苏镝坷收到朋友发来的雷达图,显示武汉西侧有一个大红色的“钩子”——这是发生龙卷风的预兆。几乎同一时刻,苏州市雷达资料也显示出现了龙卷风征兆。半个小时后新闻弹窗弹出,苏镝坷立即买票直奔苏州,驱车赶往盛泽龙卷风灾害现场。
“在地面上,什么也看不出来,还以为生活已经恢复了。”苏镝坷说,“但当我把航拍飞机弄上天后,我惊呆了,画面中清晰可见绵延3公里的破坏带,能明确地看到龙卷风的路径。”
这场强龙卷风破坏了整个盛泽镇的电力系统。坍塌的房屋和墙体堆在路边,树木被连根拔起,甚至树皮都被剥开,“景象非常惨烈,我拍摄时整个手都忍不住颤抖”。
苏镝坷把这次拍摄的画面提供给了佛山龙卷风研究中心,以供对龙卷风及其影响的后续研究;随身携带的小型测站记录数据也能够与国家站数据并用互补,用来完善天气事件的模拟和预警,降低灾害损失。
风暴过境
风暴过境后,有时还能在另一侧看到彩虹,那是大自然给予追风者的回馈。
台风爱好者们倾向于赋予其人类般的神态与情感——它的疾风骤雨好似行走和喘息;它的风雨来自热带海洋,有温暖的气质;它在云图上生成、发展、增强、到达巅峰、减弱、消亡,也耦合着人类的生命史。
“天气其实就是一种情绪,而我们人类的行为,也会影响到天气的情绪。”苏镝坷说,“人类的情绪和生活,可能被天气的阴、晴、雨影响,而人类自身,也正在与一个气候变化的大时代共存。”
近两年,他们多次见证这种相互关系。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频发,近海海温快速升高,登陆台风数量多、强度大、影响地域广。
“云压过来,农田、树木不怕风暴和闪电,因为风暴会带来降水和生机,‘灾害’是之于人的概念,是人类害怕灾害,有了人类才有了‘灾害’。”
“我们不能克制灾害,只能顺应它,但也正是灾害,让文明得以推进和延续……”
追风过程中,他们不仅记录影像,也想把对于人与天地关系的探讨和背后的“风暴哲学”做成一部追风纪录片。
整个夏天,苏镝坷和伙伴们一同辗转于全国各地,以身体经验进入天气事件核心区域,追逐弧状云,深入台风眼,目睹枝状闪电,暴露于冰雹和雨幕……
2022年9月,副热带高压北抬,云团再次在华东沿海生成。
宇宙天地照常运转。几个少年又一次出发,向风暴中心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