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完形填空题的解答攻略

2022-11-28俞越聪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2年9期
关键词:做题短语例题

俞越聪

完形填空题一直是英语考试中语言运用部分的重要题型,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和理解语篇意义、分析和梳理文本逻辑、在情境中理解辨析和应用词汇、联系上下文进行推理判断、把握作者意图和领会文本中心思想、运用文化背景和生活常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对高中生而言,了解完形填空题的考查重点和命题特征,采用合理的解题思路和解答策略,可以同时提升答题速度和正确率。笔者以2021-2022学年度苏锡常镇(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中的完形填空题为例,对完形填空题的解题技巧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能够提升学生的解题正确率。

一、解答完形填空题的“三板斧”

面对完形填空题,学生容易存在信心不足畏难抗拒、缺少耐心读完全文、边读边填急于求成、就题论题断章取义等各种问题。然而,完形填空题的高效解答有三大前提。

(一)掌握词汇

词汇永远是基础,学生掌握充足的词汇量,才能明确短文的大意和中心思想。尤其在完形填空题中一般不会出现超纲词汇,因此学生对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3500个词汇及相应的短语做到了如指掌,是解题的前提条件。

(二)联系语境

完形填空题与单选题最大的差别在于填空处均由同一个语境关联起来;完形填空题的命题方式已经弱化了对纯语法知识的考查,而突出词汇语境化、语法语用化、选择综合化。因此联系上下文信息,基于对语境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推理判断,是做对完形填空题的关键所在。

(三)明确主题

主题是语篇的核心议题,反映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期望读者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明确语篇的主题可以帮助学生抓住文本的中心内容,引导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紧扣核心主线而不偏离,是做好完形填空题的核心保障。主题往往渗透于整个文本,因此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通读全文。答题前,浏览全文抓要义;答题中,精读全文助分析;答题后,核查全文免失误。同时,在教师讲评后也可以进行不看选项的全文朗读,深化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也能在应用语言的环境中建立起语言表达观念和语感。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进一步细化出完形填空题的七个解题策略。

二、解答完形填空题的“七脉神剑”

(一)“有首有尾”:定主题

学生可以通过研读首句和尾段,获取文本的重要信息并初步确定主题意义。

完形填空题的材料以记叙文或夹叙夹议文为主,且第一句话一般不设空,通常起着开启、概括或贯穿全文的作用。通过认真阅读文本的第一句话,可以确定语篇的文体,获取一定的故事背景信息。而记叙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往往是故事的结局和主旨升华所在。通过阅读文本的尾段,可以提前解鎖故事的主题语境,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有首有尾”的基础上,可以尝试梳理文本中的“who”“when”“where”“what”“why”和“how”六个基本要素,并结合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初步确定文本的主要内容以及语篇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预测故事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从而对语篇形成整体把握。

【例题】1 was driving on the freeway when I sawthe sign.

After nearly 45 minutes of hard work when my carwas finally free,they didn't even 54 around longenough for me to get their names. They just ran towardtheir truck, _55 a bit on the ice, and yelled back“Drive Slowly”,like true smile heroes!

【分析】根据文中的“I”和“they”以及“to get theirnames”可知是故事主角为“我”和陌生人;根据“driv-ing on the freeway”可知故事发生在高速公路沿线;由“ice”可知故事发生在冰雪天;根据“my car was final-Iy free”可推断“我”的车被困住了;联系“After nearly45 minutes of hard work”和“like true smile heroes”可知陌生人帮助了我。可见,这是一个“我”开车在雪地受困,陌生人热心帮助我脱困而不留名的故事,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语境下“助人为乐”的子语境,反映了陌生人之间温情互助的社会正能量。

(二)“学以实用”:懂常识

学生应充分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化常识与题目对接起来,运用自己已经储备的知识去分析空格和选项。

故事来源于生活,语篇中或多或少渗透着各个方面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充分调动已有的文化知识储备和基本的生活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完形填空题。学生要在意识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激活自己的个人经验,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来进行判断,顺理成章地找到答案,节约思考成本。

【例题】It took me quite some time to get the chainson. When I got to a spot where it was no longer snow-ing,I took the chains off so I could drive at a(n)__ 42speed.

42.A.slow B.average

C.normal D.top

【分析】联系生活常识可知,大雪天的时候需要给车轮装上防滑链(chains),以增加轮胎和雪地之间的摩擦力,保证车辆稳定地行驶;但是相应地,车速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当“我”行驶到不下雪的地带,拿掉防滑链的时候,车速自然是恢复正常(return to nor-mal),故选C项。

(三)“斤斤计较”:辨词义

学生需要对选项中的词汇和短语进行细致、全面的意义辨析,然后选择符合语境需要的选项。

词义辨析包括单词辨析和短语辨析。可以说任何一道题其本质上都离不开对选项的意义进行准确、全面的理解和分辨。这类题目往往容易的时候一眼可辨,难的时候又似乎每个选项都说得通。这时知晓单词和短语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步,然后要尤其关注上下文语境,从语境中找到信息,然后进一步分辨选项间的细微差别,明确其适用范围,找到最适合的信息的载体。

【例题】Suddenly,I_43 another snowy,icy patchof road. My car spun out into a snowdrift.I thought of__ 44 some tree branches and placing them under mytires, but it was so cold outside that my hands weren'tworking 45.I got inside the car and called AmericanAutomobile Association (AAA).

43. A. missed out B.came upon

C. looked for

D.pulled off

45. A. properly

B.casually

C. creatively

D.comfortably

【分析】第43题中,“miss out”表示“失去,错过(机会);不包括,漏掉”;“come upon”表示“偶然遇见;偶然发现;来到”;“look for”表示“寻找;期待,盼望”;“pull off”表示“驶离大路(靠边停车);完成(困难的事)”。联系上文和句中的“又-( another)”及下文提到的“我的车扎进了雪堆(My car spun out into a snow-drift.)”可知,“我”又“开到了(came upon)”一条积雪的道路上并遭遇了事故,故选B;而不是D选项表示的“我”主动停下车来。

第45题中,“我”想要弄一些树枝放在轮胎下,但是天气太冷,“我”的手不听使唤,不能按“我”所预期的那般去弄到树枝。“properly”表示“恰当地,正确地”,指以一种正确的方式,暗含着预期与标准,因此符合题意。“casually”表示“非正式地;漫不经心地;临时地;偶然地”,强调随意性;“creatively”表示“创造性地”;“comfortably”表示“舒适安逸地;宽裕地;轻松地,容易地”,偏重没有遇到任何困难或障碍。

【例题】…but their cheerful attitude changed thewhole _53一of the situation and lifted my spirits.

53. A. analysis B.dynamic

C.definition D.truth

【分析】“analysis"表示“分析”;“dynamic”表示“动态”;“definition”表示“定义”:“truth”表示“事实”。纵观故事,“他们”究竟改变了什么?是“我”受困冰雪中的窘境。辨析选项,到底什么是可以改变的?只有事情的“态势”是“动态”可变的。因此“dynamic"在这里意为“事态”,是熟词生义现象,故选B项。

(四)“先发制人”:勤预测

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利用自己的语感,主动猜测答案,然后再去比对选项,做出选择。

主动的思考永远是解题的生命线。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已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语感。因此可以在理解语境的前提下,基于自己的阅读体验,主动预测可能的答案,在脑海中进行句子填空,然后再去对比选项,寻找和自己预测的答案构成同义、近义关系的词汇。这种主动的思考和预测可以提高信息匹配的目的性,快速锁定重点,提高答题效率。

【例题】I thought of__ 44 some tree branches andplacing them under my tires, but it was so cold outsidethat my hands weren't working 45

(properly).

44.A.removing B.burning C. destroying D.breaking

【分析】“我”想把树枝放到轮胎下,但是树枝从哪里来?首先必定得“获取”一些树枝,所以可以猜测空白处可能是“getting”“taking”“picking"‘finding”等词,对比答案,与“获取”最接近的只有从树上“折(breaking)”一些树枝,故选D项。

(五)“瞻前顾后”:寻复现

学生可以浏览上下文并比对选项,识别词汇复现关系,从而选出相应的词汇,减少信息推理的时间。

復现是实现语篇衔接连贯的主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原词复现、同根词复现、同义词复现、反义词复现和上下义词复现等。其机制在于语篇需要强调某一特定意思,但又要避免反复使用单一表达而使用与其有关系的单词、短语来替代。这类词一方面往往和故事主旨的表达紧密联系,因而需要被强调;另一方面在文中的分布比较自由,可能跨度几个段落,所以在解题的时候要有全局观,有时需要在往下做题的时候重新回到上文进行修正。

【例题】It was past midnight and they easily couldhave decided that AAA would__48 (handle)the situa—tion aRer our initia1 49 failed.Yet,they stayed with usfor nearly 45 IIlinutes as we keptrying 50 (di虢rent)things to get the car out of the snow,insistent tllat meywouldn't leave unti1 was51.

At first,1 was a litde__52 about being stuck i11 thefreezing weather at such a late hour…

49.A.preparations B.appeals

C.impressions D.attempts

51.A.approached B.forgiVen

C.protected D.freed

【分析】由第49题的下文可知“我们”继续不停地尝试(仃y)各种方法把车从积雪里拉出来,与第一次失败的“尝试”形成对比。这里“attempts”与“仃y”构成同义词复现,故选D项。第51题的“be freed”和下文的“be stuck”,以及和最后一段的“my car was fina11yfree”分别构成反义词复现和同义词复现,故选择D项。

(六)“前思后想”:觅逻辑

学生可以捕捉连接词,由此厘清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从而选出符合语义关系的选项。

逻辑连接是组织文章最主要的方式,语义逻辑构成了语篇的框架。常见的逻辑关系包括转折对比,如:but、however、yet、instead、though、while、on the oth—erhand、ratIlerthan等;因果目的,如:because、so、there—fore、thus、as a result、in order to等;并列选择,如and、firsdy、secondly、not…but…等;补充递进,如also、moreover、besides、additionally等;时间次序,如be—fore、after、until、1ater、meanwhile等;概括阐释,如specifically、that is、genem11y等。对常用的逻辑关系及相应的连接词了然于心,阅读时对其做出快速反应,发现语境中的逻辑关系和隐含意义,可以迅速理清文章的脉络,确定上下文的关联,从而保证选出符合逻辑关系的答案。逻辑关系存在于两个句子间,因此这类题目要关注空格处的上下两句。

【例题】At first,1 was a littlr 52 about beingstuck in the freezing weamer at such a late hour,buttheir cheerful attinlde cha119ed me wh01e 53 (dynam一ic)of the situation and lifbed my spirits.

52.A.concerned B.cautious

C.awkward D.confused

【分析】文中“but”一词说明上下句构成转折对比。下句提到“快乐的( cheerful)态度”和“振奋了我的精神(lifted my spirits)”都是对情绪层面的描述,由此可判断空白处应是“我”在情绪上不开心、很低落、很忧虑等,因此选择A项。

(七)“左顾右盼”:看搭配

学生可以通读全句,尤其关注空格前后的动词和名词,选出能和这些词构成搭配的选项。

搭配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固定搭配,即学生最为熟悉的习惯用法、固定短语和句式,这类表达的结构往往不可随意改动;二是语境搭配,也称词汇共现,指某些词汇共同出现在特定语境中的倾向性,这些词汇也被称为同语义场词汇。固定搭配由选项和空格前后的信息紧密相连构成,而语境搭配一般在一个句子之内实现。因此做题时要认真研读全句,分析语境,判断选项词汇是否符合本句的搭配要求。

【例题】…they didn't even _54 around longenough for me to get their names. They just ran towardtheir truck, _55 a bit on the ice, and yelled back“Drive Slowly”,like true smile heroes!

54.A.play B.walk

C.stick D. glance

55.A.moved B.recovered

C.dashed D.slid

【分析】陌生人在助“我”脱困后没等我询问名字就走了。“stick around”为固定搭配,表示“待在原地,不离开,逗留”,故选C。第55题中,他们跑向自己的卡车时在冰面上打滑了一下(slid a bit on the ice),“slide”和“ice”具有较高的搭配强度,符合文中语境。

三、备考建议

(一)做好积累整理,夯实词汇基础

要扎扎实实开展词汇复习。一方面要对已学过的单词、短语进行回顾复习,对其内涵和外延形成清晰、准确的认识,尤其关注一词多义、熟词生义现象;另一方面要勤于积累练习中遇到的生词,尤其是完形填空题的选项中的词汇,力争每做一篇,做到对这些词汇百分之百掌握。以语块、句子甚至是段落为语境,做好词汇的归类、梳理、汇总,尝试将新学词汇和已有知识连接起来,时常回顾,温故知新,从而以“深”和“广”兩个维度拓展词汇量,建立起自己的独特、强大的词汇网络。

(二)掌握有效技法,培养良好习惯

要尝试运用解题技巧,在实践中反思、总结,形成适合自己的做题习惯。解题策略强调的是共性,而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每个学生都应该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解题习惯。要在平时的练习中积极尝试各种技巧,在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测和反思,关注难题和错题,分析困难和失分原因,并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找到有效的做题规律;并将规律变成自己的习惯,保证在每次遇到完形填空题的时候能自然而然进入到正确的解题状态。

(三)开展合理训练,实现有效输入

要保证合适的练习量,做到“量变”和“质变”的互相成就。保证练习量不是一味地刷题,而是在认真吃透每一篇完形填空的前提下,保证适当、稳定的练习频率,佣如一天一篇。一方面,可以巩固语言知识和技能,强化思维习惯,维持做题的“手感”;另一方面,完形填空语篇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中外文化、美食旅游、人物介绍、生活常识、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内容,是累积社会经验、文化常识、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丰富知识储备,对高效解答完形填空题形成反拨效应。

猜你喜欢

做题短语例题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聚焦高考选做题中的解不等式问题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健民短语》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