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任务的指引下走向文本的深处

2022-11-28沈向阳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2年9期
关键词:姚鼐泰山文本

沈向阳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布置任务,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走向文本的深处,对作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但是,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将大量的精力耗费在了对情境的创设上,而忽视了任务本身,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对此,笔者就以姚鼐的《登泰山记》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在任务的指引下走向文本的深处。

一、设计有层次的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层次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指引下自主地阅读课文,学习知识。

以姚鼐的《登泰山记》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任务:

1.基础型任务。

(1)诵读课文,读准字音与节奏。

(2)疏通文意,整理其中的文言现象与文化常识,并把文章翻译成现代汉语。

(3)梳理结构,赏析写景文段。

2.探究型任务。

(1)探究平淡文字背后的丰富意蕴。

(2)拓展阅读有关泰山的作品,探讨历代文人寄托在泰山上的不同情思,并深入探究泰山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设计意图:《登泰山记》是一篇文言文。教师需通过布置任务来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学会从文言、文化与文思三个维度深入阅读文本,培养建构与运用语言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探究型任务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散思维,开阔眼界,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二、设计情境式任务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适时创设情境,布置情境式任务,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思考问题,完成任务。

还是以姚鼐的《登泰山记》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

寒假将至,学校准备推荐学生去游览著名景点——泰山。今天,我们学习了姚鼐的《登泰山记》。学校准备提前做一个关于“追寻名家的脚步”的旅游攻略。假如你是策划人,你将为此次旅游活动作哪些准备呢?

设计意图:创设贴合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具体可行的任务,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任务一:设计旅游线路,列出注意事项。

示例:

1.中谷旅游线路:泰安城——中谷——中岭——西谷——天门——峰顶。

注意事项:中岭至峰顶的路段可能会有大雾;台阶湿滑,请务必慢行;建议穿防滑鞋,拄登山杖,加强保暖与防护。

2.东谷旅游线路:泰安城——东谷——天门——峰顶。

注意事项:此为古时的登山路线,现在的凌晨路况不明,不推荐从该线路上山。

任务二:设计最佳行程攻略:请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泰山两日游”的旅游攻略。

示例:

第一天:凌晨五点从家中出发,至泰安;下午一点准时从泰安城出发,沿中谷路线拾级而上;五时至天门,观赏天门夕照,以天门夕照为背景合影留念;夜宿峰顶。(重自然景观)

第二天:凌晨五点在日观亭看日出;上午游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皇帝行宫前合影留念;下午下山,途中观道中石刻;下山后,乘车返回家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重)

任务三:推荐重要的景点:请你为重要景点写一段推荐词。

示例:

泰山日出:泰山日出是泰山最壮观的奇景。每当黎明时分,天空中的云朵红紫相融,瞬息万变。漫天彩霞与地平线上的茫茫云海融为一体,犹如巨幅油画从天而降。这时,一缕光线掀开云幕,撩开霞怅。太阳如飘荡的宫灯一般冉冉升起……

任务四:“追寻名家的脚步”:请阅读姚鼐的《登泰山记》,说说你眼中的姚鼐。

第一步:看一看作者选择的登山路线。

登山路线:泰山南麓——中谷——中岭——西谷——泰山巅——东谷——天门

第二步:看一看作者选择观赏的景点。

1.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日,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第三步:了解相关材料。

姚鼐,乾隆二十八年考中进士,授于庶吉士,曾任山东、湖南两地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乾隆三十八年,担任《四库全书》纂修官;三十九年秋,借病辞官归家,靠教授学徒为生,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弟子。

姚鼐师承方苞,效法刘大櫆,在方苞重视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发展性地提出”义理、考据与辞章”三者合一的主張,完善了桐城派观点,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

第四步:阅读姚莹的《惜抱公鼐》与《岁除日与子颍登日观观日出作歌》。

第五步:总结。

1.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

在历史上,名人登览泰山,往往寄寓了自己独特的情志与抱负。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表现了孔子志在天下的伟大抱负;杜甫在“会当凌绝顸,一览众山小”中也流露出志在天下的伟大理想。相较而言,姚鼐与历史上的其他诗人不同。他没有突出泰山的神圣与庄严,也没有表现志在天下的宏伟抱负,而是重在展现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他决心退出官场,转而回归故里、以讲学为生的人生追求正是这种人生态度的体现。而这种从容与淡定的态度与泰山的“从容淡定”是相呼应的。

2.纵情山水的人生追求。

纵情山水,在大自然中追寻自由、释放自我,是古代一些文人的人生追求。方苞与山水精神相通,创作了《游雁荡记》;刘大櫆欣赏山水之关,创作了《游三游洞记》;姚鼐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创作了《登泰山记》。

3.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

“内圣外王”是古代人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内备圣人之至德,施之于外,则为王者之政。”传统文人将“内圣外王”奉为圭臬。在他们看来,经世济民、建功立业就是“外王”的最好表现。姚鼐辞官后游历泰山,描写了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他之所以要登泰山,是因为想从泰山的静穆安宁里寻找到君子的淡定与自足,内修圣人之德。

任务五:请你搜集与泰山有关的资料,为旅游作准备。

示例:

1.自然风光: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

2.地理位置:泰山贯穿山东中部,位于泰安市境内,绵亘于泰安市、济南市之间,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

3.气候条件:泰山上下的气候呈垂直变化的特征;年降水量随高度而增加;山下四季分明,山顶三季如春……

4.交通路线:泰山在泰安城区的正北方向,有四处登山入口,分别是:红门宫进山口、天外村(天地广场)进山口、桃花峪进山口、天烛峰进山口……

5.人文历史: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家园。先秦时期,来过泰山的帝王有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民、炎帝、黄帝等。千百年来,众多文人名士都向往登临泰山,饱览中国第一名山,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

设计意图:泰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图腾,充满了魅力。该任务旨在引导学生从自然、地理、人文等角度感受泰山的审美特质,增强其文化自信。

任务六: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浏览泰山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同作家笔下的泰山又分别寄寓了他们不同的情感与志向。请你阅读下面的三篇文章,探讨这三位作者分别在文章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群文:孔贞瑄《泰山纪胜》

于坚《登泰山记》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设计意图:把教学由“单篇”引向“群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让他们在阅读群文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各种任务,引导学生走向文本的深处。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基于任务情境的写作教学的实践研究”(2019JK13-ZA2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姚鼐泰山文本
乾嘉诗坛“混江龙”姚鼐
佛禅老庄思想与姚鼐文学创作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疏逸文气 清雅超然
姚鼐与袁枚诗学关系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