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阅读教学的三种方法

2022-11-28徐德兵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2年9期
关键词:梁任公梁启超文本

徐德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被收录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是梁实秋在听完梁启超的演讲后创作的一篇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并引导学生“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是如何在描写人物的过程中表现自己的情感倾向的”。接下来,笔者就以《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为例,谈谈开展阅读教学的三种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设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图片、影像或文字资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讲解《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教师可以用优美的教学语言来导人新课,并展示相应的图片,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例:

清华大学是每位学子都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其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近代的一位学者用来勉励学子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警言。大家知道这位学者是谁吗?

学生们纷纷答道:“梁启超。”

之后,教师可以展示梁启超的照片(如右),并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跟随作者一起感受梁启超演讲时的风采。

学生对清华大学并不陌生,有的学生还将到清华读书当作自己的人生理想。教师由清华大学引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有利于拉近他们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其初步感受梁启超先生的风采。与此同时,展示的图片也能帮助他们初步形成对人物的主要印象。

二、开展细读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文本细读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只有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认真揣摩文章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感受文章的艺术特色。

以《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标题为例。标题中常常隐藏着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解读文本的金钥匙。在教学中,我们需引导学生细读文章的标题,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有的学生抓住了标题中的“记”字,由此推断出这应该是一篇写人记事类的文章;有的学生抓住了标题中的“梁任公先生”这一称呼,推断出了文章的情感基调,认为作者应该会在文章中表达对梁启超的崇敬、钦佩之情;有的学生则抓住了标题中的“演讲”二字,推断出作者应该会记录与演讲相关的内容。

对此,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从中任选一个角度,细读文本,从中获取与之相关的信息。比如,从“记”人手阅读文章,思考作者记录了哪些细节和哪些事;从“梁任公先生”人手,细读文本,思考该人物有何特点(包括外貌特点、性格特点等),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一人物形象的;从“演讲”人手,细读文章,思考文中的哪些内容与演讲有关,作者又是如何写的。

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梁任公先生是一位做事认真、作风严谨的学者。因为作者提到:“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梁任公先生个子不高,秃头顶,宽下巴,“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是一位十分潇洒的学者。他幽默、谦虚而自信。在演讲时,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中气足。他从不“端架子”,“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有很强的亲和力。

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在教学中适时提问,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借助各种问题,我们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不断走向文本的更深处,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其思维能力,加深他们对文本的印象。

还是以《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为例。在语文课上,我们可以适时地提出问题,与学生交流互动。

示例:

问题1:在梁实秋先生的眼中,梁任公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解读文章,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将答案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参考答案(如上表):

问题2:历史上的梁任公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一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将目光投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梁启超其人。)

学生学过历史,都知道梁任公先生是戊戌政变的主角,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虽然戊戌变法最終失败了,但是他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然是一位对国家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梁实秋在文章的开头提到:“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因为他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青年人的身上。“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他怀着满腔热血,为祖国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并将爱国的种子播撒在了他们的心上。他相信,这些种子一定会发芽、开花,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支撑起中国人的脊梁!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猜你喜欢

梁任公梁启超文本
梁启超: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梁启超的开场白
梁任公身份的揭示
梁任公身份的揭示
梁任公先生因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梁启超的妇女观研究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