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山笔谈
2022-11-28周作人
周作人
一、笔谈的意思
近来想写几篇小文章,不一定相连,却也并不一定不相连,因此要给他取一个总名,这叫作什么好呢?讲到内容,那大概总有既定的范围,即是我们的这伟大的祖国。可是说起来的时候,那就可以拉扯开去,刚在讲中国的文字,下回就会说起吃饭用筷子来,要用一个题目来包括在里边,实在有点不大容易。新的书名想不要,便想到旧的方面,这里自然更少可用的材料了,但是偶然的记起宋朝以后常用的什么笔谈,觉得这倒是似乎可以使得的一个名字。从《梦溪笔谈》下来那些所谓笔谈,本来也只是笔记的别称,全是杂录的性质,而且没有什么明显的对象,在千百年后的我们固然也可以看,可是作者原是自说自话,目的并不是对着我们说的。我的意思却是看中了笔谈这两个字,笔记这名字便没有什么意思,而且假如说偶谈或是丛谈,也都不成,因为这里是两个字连在一起才有意义的。为什么呢?因为,简单的一句话,我所写的文章在内容上不容易用一个名称包括,但目的原只有一个,就是同诸位读者谈谈,因为中间地隔千百里,天南地北,即使现在有了无线电,声音可以传达,可是我们的蓝青官话也使用不得,还是凭了这一枝秃笔,写出来印在纸上,更为可靠,这样说来正是十足地道的笔谈,那么这个总题目也可算是适合的了。
二、谈汉字
平常写信称作“如面谈”,一般写文章发表在报纸上,都可以算作笔谈,不过这里我想只是狭义地应用于我们自己,至少在外国是不能适用的。因为在我们中国这笔谈有一种特殊性,如从反面来说明最容易明白便是,这并不像别的外国文,先要彼此懂得这话语,随后读文听音,可以明了里边的意思,却是使得方言各别对面说话,读出一个字的音来不能相通的人,看了文字能够懂得,这在世界上可以说是只此一家,并无分出的。它的特别的地方只是在于使用汉字。这实在只是中国文字罢了,但是习惯上这么叫,所以现在也就沿用着称。我想这大概是清朝末年的新名词之一,是从日本传来的吧,日本古代借用中国字,后来利用字的偏旁造了一套字母,称中国字日真名,意思即是本字,字母则称为假名,到了明治维新以后仍将真名改称汉字,与汉文相对。我们自己用这名称未免有点不合适,但是一时无法改正,也就只好随俗便了。
我现在便想来略谈汉字的特色。关于这汉字,种种好坏不同的说法可就多了,我自己来回想一下,最初在民国以前是复古思想的,觉得现今的汉字用楷书还不够古,不能回复到篆书那里去,至少也应该依照篆字来订正笔画,写那一种所谓“说文体”的字才对。五四以后大家批评古文,连及汉字,有人主张废除汉字,要改用拼音,我那时虽然觉得中国没有统一的国语,要改用拼音字必须从统一国语做起,等到人民都能说这标准国语了,那时才可办得,便是只认为废汉字用拼音有条件,对于汉字的不好却是意见一致的。近来二十年经验加多了,反覆的思想过,改用新文字仍旧感觉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对于汉字重新认出它的价值,这回却与以前只从感情上出发的不同,乃是以事实为根据,即是政治与历史。现在我觉得中国人至今使用着汉字,对于别国固然不必以为世上独一无二,自夸自大,但在我们自己这实在是一个幸运,便是碰着好运气,而且也有幸福。文字是给本国人用的东西,如果这给与我们自己以运气与幸福,那岂不是够好了么?
三、汉字不难学
我们首先来客观的看一下汉字吧。客观的,便是我们暂离了中国人的立场,把本国的文化和政治都搁在一旁,努力去从西洋人的观点来看,那么这汉字的东西的确有点古怪,不合理,也很难学。这个批评,由外国人来说是很对的。他们的文字都是拼音的,二三十个一套的字母,学会了便读得出字音来,也都写得出来,这是多么简单省力的事情。中国字则是一个个的方块字,从字面上看不出读音,要另外去记.笔画多少不定,有一画至三十画以上,横直歪斜,各不相同,至于直写左行,那还是小节了。埃及文字说是象形,实在还是用那象形的字来标音,结果也是拼音文字,与中国是迥不相同的。西洋人根据了他们自己的经验看见这一种稀奇文字感觉头痛,原是难怪的事,有如觉得黄面孔黑头发不好看一样。不过我们有我们自己的经验,不能同外国人一样的看法,这里我们应当以中国人的立场,主观地来看才对。所谓主观,并不是说感情用事地从什么定见上出发,乃是说把中国文字与中国人生活联系着来说罢了。我这里首先只说,汉字难学乃是外国人的说法,这在他们是不假的,但是在我们中国人这汉字并不难学,因为这是本国的文字。平常一个人学外国文,须得从三方面着力,一是形,二是声,三是义。西洋人学汉字,眼看到着那么奇怪复杂的方块字,耳听着凭空出来的单音,心里记它的意思。这工作十分繁重。若是在中国人,他平常说的是从母亲怀中学来的中国话,一个字的音与义原是熟悉的,余下来的只是一件事,即是认字形,这工作已经只剩三分之一了。说中国人天分上特别有容易认识汉字的才能,似乎太唯心一点,我也并不这么想,但是住在这使用汉字的社会环境里,可能给与他们一种认识上的便利,这一层却也不算重要,我们还当去从别处找寻证据。中国近来国内举行扫除文盲运动,大举的推广速成识字法,這个成绩报纸上已有报道,不必赘说,我所要说的,只是成年失学的老百姓都记得住汉字,这便因为他们学的是本国话本国文,在这上面比起外国的学者有一日之长,所以学者所公认为很难的文字在老百姓却并不觉得难了。
四、汉字不难写
据那些实际从事于速成识字法的人们的话,老百姓识字所感觉困难的一点是字形与字音联结不起来,这里便须得利用以前的那一套注音符号。在老百姓中间这套符号被叫作“拐棍”,这名称起得很有点幽默,也是很有意味。有如腿脚不大灵便的人,走路觉得为难,拿着一根拐棍,有了靠傍,便可以走得路了。可是老百姓中间另外还有一句口号,叫作“丢拐棍”,这就是更有意味的事。拿了拐棍能够走路之后,还得要自己独自走得路才成,所以到了一个时期,又须得把拐棍放下,这里即是认识了汉字之后,设法逐渐摆脱附属的注音符号,要单独地一看汉字就认识它,记得它的音义。我在这事情上看出了中国人民对于汉字的感情,觉得非常可以尊重,也很有意义。我曾经听说什么地方有人把罗马字拼音教给民众,大家却不喜欢接受,他们说要认识真的文字,可以使用的,这固然因为社会上使用着汉字,别的写法不能通行,实际上觉得祖先传下来的才是本字。我们又常看到两人问询姓氏,有些近似的
字,例如走肖赵,曲的单音,心里记它的意思。这工作十分繁重。日曹,口天吴,古月胡,耳东陈,耳奠郑之类,必须斤斤辩明,如无可说的便要用了指头在手心写起字来。同音的字在姓氏里我想最多的要算四声俱备的黎、李、厉、栗了吧,此外也还有姓理、利、励、郦的,本来有些姓字多没有解说,似乎不值得那么分别,可是大家都不肯随便混合,你要说是落后的旧俗也罢,但总之给他简单地用字母拼写作“1”,那是不能满意的。从速成识字法的经验报告上,我得到的第二点证明,是汉字并不难写。据说老百姓写字不怕笔画多,只要平正,這总有办法写,例如字,这在我们从小写方块字的人看来也还觉得有点麻烦,但是因为那里只有一直一横,又是重复的写三个“车”字,老百姓觉得倒还好写,虽然写得肥大点,难写的倒是笔画少而不平正,不规律的左右歪斜,如必、乃、戈等字,写起来要烦难得多了。我听了这话,当时真是如开茅塞,原来我们在书房里的想象完全不合实际,不去向老百姓请教,却是关了门地唱高调,这即使不是无益有损,也总之是无一是处。
五、汉字的功绩
关于汉字的不难学,不难写,都是根据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经验来说,所以确实是不成问题的,不过这些近于辩论的话,说多了也怕有点烦厌,虽然还有些别的论据,现在且从略,只来一说在政治上的汉字的价值吧。
我说政治上,实际也就是在历史上汉字有过什么有政治意义的作用罢了。我们从直的时间上来看,从五代时,即公元十世纪起,直至明初即十四世纪后半止,华北地方失陷,经辽金元的统治,有四百年之久,可是到了明朝收复中国,永乐建都北京,一点都无隔阂,显得仍是整个中国的一部分。再从横的空间上来看,在那么广阔的地面上住着的人民方言复杂,相差很远,如用欧洲来作比较,南北闽粤的不同,大概要过于英德荷兰,或意大利西班牙吧,可是尽管对面不能谈话,却始终没有分化,而且结合成功一大民族,逐渐更加密合,这在我们自己并不觉得什么奇异,但在世界上和别国相比,总是非常特别的事。中国民族与文化上有什么特点我们不知道不好随便说,但总之语言文字上能够保持统一,实现古人所理想的“书同文”,这的确是一种重大力量,而作为工具的汉字便很有功劳的了。
汉字为什么有这种保持民族统一的力量呢?简单的一句话,这便因为它不是拼音的,假如中国用的是拼音字,那么国内各系方言都照语音拼写,早已分成几十种的小国语,即使中国民族不愿意分立,不像欧洲的建立许多小国,总之这在政治上是很大的损失了。汉字不是拼音字,可是也并不纯是象形,它的极大多数还都是形声字,即是左边偏旁部分属于意义(也有些在上下或右边的),右边属于声音。它在这里有两重矛盾的好处,其一这如速成识字法指出过,从同一的声的字,有一连串的字往往可以一看便懂,例如从文字化出来的蚊是蚊虫,坟是坟墓,汶是水名,纹是花纹等,算不得是全生的生字,可是其二这些字在字典上虽有标准的读音,向来各地可以自由去读,与方言配合了一样可以使用。这个用处很大,汉字之所以能被那么久远地广阔地使用,我想与这事很有关系。我们举例来说吧。在外国,德国叫狗为弘特,英国为杭特,本来是同一个字,但既然用字母拼得有点不同,读音也各别了,虽然在语言学家还可以认为同一字,但一般便都不能那么理解了。中国的狗字在北方话区域当然读音准确,拿到别地方去有的读“若九”,有的读“若稿”,或者读的更为奇怪也无不可,反正狗字都知道是指那东西就是了。
这个办法有点古怪不合理,与那方块的字相像,但是这却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有如在方言的河流上面架了一座浮桥,随着水的波动上下,同时也让人马渡了过去。汉字的有些矛盾也就是它的弹性,这在过去、现在都给予我们不小的恩惠,我们是永不该忘记的。